创伤后的机体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分泌系统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机体创伤后,恐惧、疼痛、低血容量、低血压和组织损伤
等因素通过传入神经投射到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分泌大量的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增加腺垂体ACTH分泌, 加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释放。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 是提高机体在恶劣条件下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如下: ①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强糖异生,升高血糖,以保证 重要器官(如心、脑)的能量供应;②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③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维持血容量 ;④稳定溶酶体 膜,防止或减轻组织损伤;⑤抑制化学介质(如白三烯、血栓 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致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合成,减轻 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⑥降低肾小球入球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的滤过率。
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肾血流 量减少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体内水 钠潴留。
创伤后机体反应示意图
创伤后机体反应示意图
免疫系统反应与炎症
创伤后由于损伤组织、异物和感染等因素激活了补体 系统、免疫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如血管上皮细胞,引发了 局部组织的修复、局部和全身的防御反应,主要表现为炎 症反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其他代谢产物,虽 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的修复;但是,失控或过 度激活的防御反应所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 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上称之为全身性炎症反 应综合征(SIRS),SIRS可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MODS),同时,严重创伤还通过复杂的途径,抑制 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和脓毒症 (sepsis)这是创伤后期(创伤后数天至数周)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神经内分泌系统
3.β-内啡肽浓度升高,意义在于:①反馈抑制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②抑制垂体的活性,减 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避免过度应 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③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力;④调节 免疫功能;⑤β-内啡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 使血压降低。
4.甲状腺素 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 泌增加,以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素(T3)为明显。 在应激反应中,交感神经系统可增强甲状腺的功能。临 床证明T4水平与危重病人死亡率间呈负相关,说明甲状 腺激素对提高机体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其他激素 1.生长激索,应激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
合成、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因而对创伤后的组织修复有利。 此外,生长激素还促进脂肪的分解,加速脂肪酸氧化,抑制 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提高血糖水平。 2.抗利尿激素 当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刺激垂体后叶时,抗利尿 激素的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引起水潴留。此外抗利尿激 素是强效血管收缩剂,对维持血压有一定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与炎症
1.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创伤后机体通过如下途径产生非特异性防 御反应。
(1)激活补体系统:一方面,通过产生细胞裂解和促进吞噬作用 来抵抗微生物的侵入;另一方面,在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补 体片段,具有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2)激活磷脂酶A2:细胞膜磷脂在磷脂酶A2的作用下,生成前 列腺素(PG)、白三烯(LT)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炎症 介质。中性粒细胞在上述趋化因子作用下。聚集于病灶区, 并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 用,释放出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白三烯 等)、蛋白酶(如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和溶酶体酶类等,引 起微血栓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
神经内分泌系统
5.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创伤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升高, 从而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明显升高。由于儿 茶酚胺分泌增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浆胰岛素 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三者对提高 血糖水平具有协同作用。严重创伤病人对胰岛素的反性 降低,有时病人血糖茧然很高,但细胞却仍处于糖饥饿 状态。
系统变化
第一节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改变
神经内分泌系统
(一) 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机体受伤后,由于恐惧、疼痛、损伤、失血和低血容量使交
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同时使 肾上腺髓质分泌(以肾上腺素为主)迅速增加,导致血中儿茶酚胺 浓度大幅度上升,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效应: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 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②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 收缩,冠状动脉及骨骼肌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再分布以保证心、 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③呼吸增快,潮气量增大,支气管扩张, 改善肺泡通气,氧供增加;④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血糖、血浆游 离脂肪酸浓度升高,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能量物质;⑤增强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 胰高血糖素和肾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创伤后的机体反应
概念
创伤后的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是指机 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缺血、感染、疼痛、休克、酸中毒、 心理因素等刺激,除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外,还激活了免疫 和凝血等系统,从而使机体的代谢和器官功能发生了各种复 杂的变化,以提高机体对创伤的适应能力、维持内环境的稳 定。但是,机体反应一旦过于强烈和(或)持久,超过机体负 荷的限度,可导致内环境平衡失调,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创伤后机体 反应对机体既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
免疫系统反应与炎症
(3)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创伤后单核-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除产 生和中性粒细胞相同的炎症介质外,更重要的是还产生了肿 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INF)、集落 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其中以TNF的作用最为重要。这些细 胞因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作用于自身细胞和邻近细胞而 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既有免疫调节作用及抗炎作用, 又有致炎作用。这些因子的适量生长对机体有益,包括杀菌、 增强免疫活性、促进创面愈合、动员代谢底物、清除受损组 织和异物;如果产生过多则可引起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损 伤机体的组织、细胞,降低免疫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