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刘桂林
摘要:知识经济需要具有非凡创新能力的“知识英雄”,引发了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基础教育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奠基工程,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德育
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大胆探索,积极运
用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识实践
世纪之交,全球蓬勃兴起知识经济的浪潮,弄潮儿当属那些具有非凡创新能力的“知识英雄
”。但据武汉大学进行的题为“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显示:⑴当代大学毕业
生有优势、有不足,反映出我们人才的培养模式利弊共存。尤其是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敬业精神、
学术视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相对不足”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心理素质等“绝对不组
”,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教育管理,致力于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探索,愿为中国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尽点微薄之力。本文仅就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实践谈点认识。
一、何谓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提出这样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⑵国内关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表述比较多,也有些争议。我比较赞成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的提法:“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⑶这里构成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1)理论基础;(2)教学的资源与环境;(3)教学活动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⑷教学活动进程结构。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是表述上有所不同,我想本质属性大致如此。
建构主义的提出,在西方被称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倡导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最早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一位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爱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⑸儿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接受外部新信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顺应是适应外部环境,对自身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发展的一个分支。在传统教学领域中,行为主义理论曾一度占支配地位,它强调学习过程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环
境刺激作出被动反应,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随着认知理论在教学领域逐步广泛的应用,心理学家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注意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导致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其实,在皮亚杰布鲁纳早期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意识。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长过程就是:“学习者原由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解释:“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习是以学生问中心的,教师扮演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同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基于以上两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⑺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种教学模式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理解、把握、实现,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它的特征。限于作者所处的教育实践层面,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如下:
㈠课堂教学要素多元化
人们关于课堂教学要素的认识可以分三个层次递进表述。第一就是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⑻即要素为教师、学生、教材;第二是认为教学要素不仅于此,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评价;第三,我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要拓展教学环境的外延。计算机普及、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我们课堂教学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教学更强调人文化和社会化,传授知识不仅是在课堂,而且可以在社会上和网络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应该是涵盖以上所述全部。
㈡师生关系民主化
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追求同样起着制约作用。但我这里除了说师生关系的一般优化融合外,更强调关系中民主意识。
按照李威特的小团体交往模式理论,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全渠道型交往模式⑼,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多向度的交往,真正是个体主动、
群体互动。教师不处于核心地位,师生关系亲密,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优秀人格,要有爱生之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权,保护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要理解老师,强调必要规范的自我约束。
㈢教学的情境性
教学的情境不能简单理解为情境教学法。我因为从目标上,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情境,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要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和知识的综合性;从方法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学习;从手段上,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为小时虚拟“现实情景”。总之,就是科学运用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
㈣教学的交互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而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的集中表现应该是教学的交互性。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对话行为为主,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为他们安排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二是应用维果斯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广泛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变成发展的现实,并产生更大的发展可能”⑽;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人机对话”引进课堂。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运用
我们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作一个现象比喻,就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她包括能勾起人遐想的序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题鲜明的旋律——情感教学、合理恰当的和声与节奏——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的创设要有目的、有计划,而且类似真实、具有活动性。从教学行为上讲,它可以是以语言、文字、声像、动作呈示为主的呈示行为,也可以采用以讨论、问答为主的问话行为。从形式上看,可以是真实的反映,也可以是网络上的虚拟。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因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课例:作文课《美丽的镜湖》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地点:网络教室
授课程序:(1)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看演示光盘(教师制作的课件)。第一,走马观花看镜湖。镜头一:陆地乘车绕湖一周;镜头二:水中划船荡漾镜湖;镜头三:空中俯瞰镜湖。第二,重点看几个景点,加深印象。第三,选1-2个景点,边让学生看教师边点拨讲解。(2)学生在电脑上学作文。教师通过网络随机调阅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相互点评。
㈡情感教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很多实验说明,在良好的感情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因此,要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