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PPT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印度PPT课件
![古代印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3d8d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9.png)
国王、武士、官吏
梵天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梵天
首陀罗(第四等级)
主要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 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森严的种姓制度
实质:
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 矛盾。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本名 乔达摩·悉达多
别称 释迦牟尼、佛陀
所处时代 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地位 古印度宗教家,佛教的创立者 学派 古印度沙门非吠陀教派 受影响於 古印度东方宗教,并扬弃之
佛教的产生
时间:公元前6世纪
背景:
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 满,社会矛盾尖锐。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 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②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 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 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 的。
4
本课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 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气候温暖湿润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给两 岸带来肥沃的土壤。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早期文明代表:
哈拉帕和摩亨左达罗文明遗址Βιβλιοθήκη 哈拉帕的内城时间:
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
公共浴池 城市下水道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前324---187) 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梵天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梵天
首陀罗(第四等级)
主要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 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森严的种姓制度
实质:
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 矛盾。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本名 乔达摩·悉达多
别称 释迦牟尼、佛陀
所处时代 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地位 古印度宗教家,佛教的创立者 学派 古印度沙门非吠陀教派 受影响於 古印度东方宗教,并扬弃之
佛教的产生
时间:公元前6世纪
背景:
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 满,社会矛盾尖锐。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 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②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 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 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 的。
4
本课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 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气候温暖湿润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给两 岸带来肥沃的土壤。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早期文明代表:
哈拉帕和摩亨左达罗文明遗址Βιβλιοθήκη 哈拉帕的内城时间:
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
公共浴池 城市下水道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前324---187) 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0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6a66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b.png)
了解孔雀王朝
放弃杀戮、皈依佛教
公元前6
? 大力支持佛教发展 国教
-前4世纪 列国时代
有利于维护政权, 巩固统一后的印度半岛
公元前3 -3世纪 帝国时期
佛教发展: 佛教的对外传播 从列国到帝纪
中亚
南 锡兰
中国 新疆
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缅甸 、泰国、柬埔寨等国
佛教发展: 佛教的对外传播 从列国到帝国时代
一墙之隔,天堂地狱
孟买富人区
孟买贫民窟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起源——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吠陀时代
九年级历史上册
佛教发展——从列国到帝国时代
第3课
古代印度
文明起源: 印度河流域文明 定位地理位置
观察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河
古代印度文明 最早出现于 印度河流域
= 恒河(母亲河)
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
我儿子将来也要跟我一样成 为农商手艺人,他可千万别 有贪欲想从事高级种姓的职 业,不然只能被放逐了……
职业世袭
我爱上了一个少女,但 她是个高级种姓(刹帝 利),我们没有办法通 婚,不然我们后代只能
是贱民。
种姓内婚
种姓制度特点
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
《摩奴法典》中的记录
实质: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今天印度
文明起源: 印度河流域文明 了解文明发源
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文明的发现让古印 哈拉度帕的时历期史的提象前形了文一字千多年
哈拉帕文明遗址
摩亨佐·达罗文明遗址
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33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e4c0c83186bceb19e8bb3a.png)
种姓制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
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对比观察两幅地图,找出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摩亨 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 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 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 首陀罗。
1.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佛教前 4000前 2000 公元 元年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
统治阶级
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 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 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文明历程)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目的、特点、实 质、影响)
三、佛教(教义、传播) 象 征 反 映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发展历程2、文明成就
二、金字塔 三、法老的统治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05a9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1.png)
有利于维护印度社会稳定,增强印度的民族认同感。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PPT优质课件
![《古代印度》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efc1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4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__6_世__纪__。创始人_乔__达__摩__·_悉__达__多__,后来被 称为“释迦牟尼”。 2.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__婆__罗__门__的特权,提出“__众__生__平__等__”,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 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 教之一。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 __中__亚__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__日__本__和越南 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1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主要原因:印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但 不反对奴隶制,提高了刹帝利的地位,因而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佛 教宣扬“众生平等”,允许低种姓的人入教,得到下层群众的支持;统治 阶层将佛教定为国教,利用佛教作为统治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摘编自《摩奴法典》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极为森严,贵贱分明,低等级 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7
材料二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 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 权,但是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佛教提出‘众 生平等’,允许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 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下层群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后来,印度国王也信奉 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佛教开始对外传播。”
A.伊斯兰教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__6_世__纪__。创始人_乔__达__摩__·_悉__达__多__,后来被 称为“释迦牟尼”。 2.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__婆__罗__门__的特权,提出“__众__生__平__等__”,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 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 教之一。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 __中__亚__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__日__本__和越南 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1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主要原因:印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但 不反对奴隶制,提高了刹帝利的地位,因而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佛 教宣扬“众生平等”,允许低种姓的人入教,得到下层群众的支持;统治 阶层将佛教定为国教,利用佛教作为统治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摘编自《摩奴法典》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极为森严,贵贱分明,低等级 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7
材料二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 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 权,但是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佛教提出‘众 生平等’,允许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 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下层群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后来,印度国王也信奉 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佛教开始对外传播。”
A.伊斯兰教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9344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5.png)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约BC23世纪
出现早期城市国家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一些小国
约BC324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3.பைடு நூலகம்姓制度的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约BC23世纪
出现早期城市国家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一些小国
约BC324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3.பைடு நூலகம்姓制度的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eec4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b.png)
三藏称谢不已。一个个身 轻体快,步上灵山,早见那雷 音古刹……
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 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殿下, 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说: “唐朝圣僧到于宝山取经来 了。”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唐僧师徒到达的灵山在什么地方? 天竺(古印度)
30°N
古代埃及 河流:尼罗河
古代两河流域 河流:幼发拉底河
他们一般是屠夫、刽子手、扫街、 鞋匠等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走路的 时候还要在身上挂铃铛或敲打两根木棍, 提醒人们即使避开他们。
种姓制度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 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 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 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 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 牲畜抵偿。
3.各等级相互压迫——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政治上不利 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
积极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 ,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森严的种姓制度
富人的天堂
穷人的地狱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佛教 | 释迦牟尼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古印度有哪些等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 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殿下, 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说: “唐朝圣僧到于宝山取经来 了。”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唐僧师徒到达的灵山在什么地方? 天竺(古印度)
30°N
古代埃及 河流:尼罗河
古代两河流域 河流:幼发拉底河
他们一般是屠夫、刽子手、扫街、 鞋匠等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走路的 时候还要在身上挂铃铛或敲打两根木棍, 提醒人们即使避开他们。
种姓制度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 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 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 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 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 牲畜抵偿。
3.各等级相互压迫——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政治上不利 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
积极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 ,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森严的种姓制度
富人的天堂
穷人的地狱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佛教 | 释迦牟尼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古印度有哪些等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古代印度PPT课件
![古代印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07af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3.png)
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 人有欲望,因此宣扬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 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6、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知识结构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文明历程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
四个等级
职责 创立时间、地点 创立者 教义 传播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 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地处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1、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土壤肥沃
地位最低
等外级
贱民(不可接触者)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佛教经典 《大藏经》
5、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
A、
B、
C、
DD
12.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C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13.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
6、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知识结构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文明历程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
四个等级
职责 创立时间、地点 创立者 教义 传播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 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地处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1、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土壤肥沃
地位最低
等外级
贱民(不可接触者)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佛教经典 《大藏经》
5、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
A、
B、
C、
DD
12.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C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13.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
古代印度PPT课件优秀课件
![古代印度PPT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fa5b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3.png)
刹帝利 吠舍
国王、武士、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
官吏
政大权
农民、牧民、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手工业者、
商人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 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6世纪。 3.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4.内容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
课文讲解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自然条件: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 流过。夏季,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季风也带 来丰沛的降水。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2.两河流域发展历程
①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哈拉巴和摩亨 佐.•达罗等早期遗址。
②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部落侵入古代印度, 征服当地居民作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 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③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 时期,印度基本统一。农业、工商业空前繁荣。 出现工商业中心城市。
3.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 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 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数字最终被国际通 用的关键节点,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 数字由0,1,2,3,4,5,6,7,8,9,共十个计数组成。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 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535aac19e8b8f67d1cb918.png)
创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HISTORY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 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 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 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雅利安人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 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 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 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 大的差别。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 世界》
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 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 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 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世界通史》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图片展示:
HISTORY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 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 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 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 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 朝
古
代
HISTORY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 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 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 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雅利安人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 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 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 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 大的差别。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 世界》
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 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 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 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世界通史》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图片展示:
HISTORY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 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 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 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 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 朝
古
代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3058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5.png)
= 古代
印度
今天的 印度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 河流域
《《古南代亚印的度国示家意》图 》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
兴起
摩亨佐·达罗
约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古代印度示意图》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古代印度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 《西游记》的故事吗?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 取经,“西天”到底 在哪里呢?
天竺(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 的南亚次大陆
山西五台山 -文Βιβλιοθήκη 菩萨浙江普陀山 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早期文明的产生:
约公元前23世纪
国家的出现:
约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时期
衰落:外来民族侵扰
本课小结
古 代 印 兴衰 度 成果 文 明
种姓制度 佛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等级概况
口 手臂
腿
“太初之世,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 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 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编造)
脚
➢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的不同部分
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呢?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fe46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7.png)
前23世纪
前 23C
出现
城市国家
中亚的雅 利安人入 侵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前 324
阿育王
再次 分裂
前324年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后来外族入侵,古代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印度文明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 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一则凄美的古印度爱情故事
•
华氏城理发师的儿子大陀爱上了地主的女儿孟菲莎,
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大陀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期
望能和孟菲莎成婚。
•
他的父母告诉他,这件事办不到,因为他们的等级太
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下,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需要供养第一、第二等级,而婆罗门是第一等级。种姓制度下社会各 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很难通过多纳税,得到国王授予的爵 位,更不可能跨越等级与公主结婚;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商人 不可能雇佣到。
三、释迦第牟三尼篇创章立:佛释教迦牟尼创立佛教
低了,不可能和地主联亲,并奉劝他死了这条心,娶奴隶
艾哈西的女儿为妻。大陀思念成疾,最终郁郁而终。
这里的等级是怎么一回事呢?
思考:为什么大陀不能娶孟菲莎,只能娶艾哈西的女儿?
1.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
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B )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59a8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f.png)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释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迦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灿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牟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尼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释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迦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灿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牟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尼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307e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c.png)
阿拉伯数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
种姓制度
数学
文学
宗教
社会制度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中记载: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不要把愿望执着于一件办不到的事情上,刹帝利的女儿是不会和你成亲的。”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人划分为: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古印度为什么能够形成早期文明?
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古代印度示意图
地形:
河流:
气候:
文明起源
古代印度示意图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哈拉帕文明中出土的公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代印度示意图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期印度北部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小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示意图
阿育王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材料四:(这种制度)扼杀了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
种姓制度
数学
文学
宗教
社会制度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中记载: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不要把愿望执着于一件办不到的事情上,刹帝利的女儿是不会和你成亲的。”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人划分为: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古印度为什么能够形成早期文明?
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古代印度示意图
地形:
河流:
气候:
文明起源
古代印度示意图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哈拉帕文明中出土的公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代印度示意图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期印度北部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小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示意图
阿育王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材料四:(这种制度)扼杀了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古代印度》PPT教学课件
![《古代印度》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8c18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3.png)
课后活动
连线 金字塔
种姓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恒河流域
中考试题链接
1.(湖南张家界·15)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 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朝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有了提高。经济作物如棉花、麻等种
依据材料及课本知 识归纳孔雀王朝统 治的鼎盛局面的表
植面积也较前增多。
现。
恒河中游精制的黑色磨光陶器工艺精美,行销全印。造船、 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
石雕、采矿、治炼等业得到较大发展。……东南与锡兰、缅倒, 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城市,
西北与波斯湾、西亚有贸易往来。……钱币不仅用于商业,也用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
古代
第 一 单
印度
元
古
代
亚
非
文
-.
明
导入新课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欧洲。
印度河的赠礼——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环境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 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又称“印 度半岛”,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 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 地形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
王应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
从事高等级的人
——《摩奴法典》(第十卷)第96条
材料四 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下,印度民众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 的职业;
方式,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氏的阶层,不得以较低种 姓氏与高级阶层结婚,使高贵的血统受到污染,甚至会将不遵守种姓
古代印度(共49张PPT)
![古代印度(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e97b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3.png)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2 文明历程
新闻链接
2001年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2004年5月,杀人凶手蒂利普·蒂瓦里和两个朋友,将他妹妹的丈夫、丈夫的两个亲戚以及一个邻居砍死。他们杀人的唯一动机就是因为他的妹妹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却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出身于低种姓家庭的邻居诺奇尔。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新闻链接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目的(实质):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特点:
1、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3、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再次分裂
2 文明历程
新闻链接
2001年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2004年5月,杀人凶手蒂利普·蒂瓦里和两个朋友,将他妹妹的丈夫、丈夫的两个亲戚以及一个邻居砍死。他们杀人的唯一动机就是因为他的妹妹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却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出身于低种姓家庭的邻居诺奇尔。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新闻链接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目的(实质):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特点:
1、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3、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8张) PPT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8张)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f353a5cc7931b764ce153b.png)
古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传说印度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就是黄金
象国
象兵
印度也是象国,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 些吗?
“阿拉伯数字”
佛像艺术
古代印度的佛像
艺术对中国影响巨 大,如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敦煌莫 高窟等都深受印度 佛像艺术的影响。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 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 有的土著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印 度北部出现了许多小国。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 “出身高贵的人”。
孔雀王朝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除半岛最南端,基本 1 统一
农、工商业繁荣,出 2 现许多工商业中心
首都华氏城--当时世界上最
梵天
婆罗门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贱民——“不 可接触者”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 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 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 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 寄托在办低不贱到种姓的的事人情如上果。用你身是体的理某发一师部的分儿伤子害,了高属级于种低级 种姓姓(的首人陀,罗就必)须,将而那那一个部女分孩肢体属斩于断高;级如种果姓是(首陀刹罗帝辱利)。 刹帝骂利了的婆女罗儿门,是就不要能用与滚你烫结的婚油灌的入。他”的结口果中,和理耳中发,师而的儿 子在高绝级望种中姓忧人的郁如而果死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象国
象兵
印度也是象国,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 些吗?
“阿拉伯数字”
佛像艺术
古代印度的佛像
艺术对中国影响巨 大,如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敦煌莫 高窟等都深受印度 佛像艺术的影响。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 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 有的土著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印 度北部出现了许多小国。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 “出身高贵的人”。
孔雀王朝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除半岛最南端,基本 1 统一
农、工商业繁荣,出 2 现许多工商业中心
首都华氏城--当时世界上最
梵天
婆罗门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贱民——“不 可接触者”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 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 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 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 寄托在办低不贱到种姓的的事人情如上果。用你身是体的理某发一师部的分儿伤子害,了高属级于种低级 种姓姓(的首人陀,罗就必)须,将而那那一个部女分孩肢体属斩于断高;级如种果姓是(首陀刹罗帝辱利)。 刹帝骂利了的婆女罗儿门,是就不要能用与滚你烫结的婚油灌的入。他”的结口果中,和理耳中发,师而的儿 子在高绝级望种中姓忧人的郁如而果死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d1df91cc22bcd126ff0c5c.png)
读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业报轮回” 的平等。认为不管高级种姓还是低级种姓,修 一 了善业的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了恶业的 读 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不主张取消
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 认可的。 1.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 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如何理解佛 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大众从 事积极斗争的作用。 教义对统治阶级有利。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了弘扬佛法, 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 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 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 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 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 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 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阅读课本12页,自主学习思考: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2、种姓制度有几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3、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4、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是什么?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 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姓制度”。 嘴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 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当今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对印度社会仍有影 响。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 个等级?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从事宗教事务
《古代印度》PPT课件
![《古代印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b949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7.png)
材料1:佛教理论认为众生平等,不因出身而分贵贱,即便是婆罗门教的 造物主梵神也不例外。因此,许多低种姓的艺人、剃头匠和工商业者成为 佛教信徒,被奉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原本是首陀罗种姓的剃头匠。
——王新有《印度佛教兴衰进程中的政治因素研究》
材料2: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虽然奴隶制经济发展较快,政局却动荡不安, 列国纷争不休,下层群众的反抗此起彼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阶级关 系也在不断调整、变动之中,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地位明显上升,影响 日益扩大,他们对婆罗门阶层的宗教特权和种姓特权多有不满。在思想意 识形态领域中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在婆罗门教影响较为 薄弱的地区,“《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等传统的宗 教观念屡屡受到攻击。社会上流行的思潮主张不分种姓,人人都可出家, 人人都可追求宗教解脱。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新教派、新学说迅速传播, 佛教文献中曾提到六大师、六十二见(见解)或九十六种外道,佛教乃其 中影响最大者。
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
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A)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3. (怀化中考)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 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的宗教的创始
人是( D )
A.耶稣
B.李耳
——朱寰等编《世界古代史(上册)》
材料2:Ⅰ.31:他[梵天]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 的口、双手、双腿与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与首陀罗。
Ⅷ.418: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 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Ⅸ.322: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 利不能昌盛,婆罗门与刹帝利巩固地结合起来,则无论 现[世]或来世都将幸福。
——王新有《印度佛教兴衰进程中的政治因素研究》
材料2: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虽然奴隶制经济发展较快,政局却动荡不安, 列国纷争不休,下层群众的反抗此起彼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阶级关 系也在不断调整、变动之中,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地位明显上升,影响 日益扩大,他们对婆罗门阶层的宗教特权和种姓特权多有不满。在思想意 识形态领域中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在婆罗门教影响较为 薄弱的地区,“《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等传统的宗 教观念屡屡受到攻击。社会上流行的思潮主张不分种姓,人人都可出家, 人人都可追求宗教解脱。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新教派、新学说迅速传播, 佛教文献中曾提到六大师、六十二见(见解)或九十六种外道,佛教乃其 中影响最大者。
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
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A)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3. (怀化中考)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 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的宗教的创始
人是( D )
A.耶稣
B.李耳
——朱寰等编《世界古代史(上册)》
材料2:Ⅰ.31:他[梵天]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 的口、双手、双腿与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与首陀罗。
Ⅷ.418: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 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Ⅸ.322: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 利不能昌盛,婆罗门与刹帝利巩固地结合起来,则无论 现[世]或来世都将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6世纪起 逐渐统一
雅利安人入侵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定义: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 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①各个等级之间有高度贵贱之分;
②下一级别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 ③不同阶级的人不得通婚。 3.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 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古代印度是人类 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
课文讲解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自然条件: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 流过。夏季,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季风也带 来丰沛的降水。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2.两河流域发展历程
①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哈拉巴和摩亨 佐.•达罗等早期遗址。
5.两条外传路线 (1)北传:中亚→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传至 东亚地区)(公元前后,由中亚传入中国) (2)南传: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 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读图思考: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有 什么共同特点?它对古代文明产生有哪些影响?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的河谷地带。 这里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便于灌溉, 有利农耕,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文明创造了有利的 生态环境。河谷地带物产丰富,林果满布,鱼类资源 丰富,便于渔猎业的发展。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 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 的发展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祭祀
②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部落侵入古代印度, 征服当地居民作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 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③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 时期,印度基本统一。农业、工商业空前繁荣。 出现工商业中心城市。
3.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 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 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数字最终被国际通 用的关键节点,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 数字由0,1,2,3,4,5,6,7,8,9,共十个计数组成。
刹帝利 吠舍
国王、武士、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
官吏
政大权
农民、牧民、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手工业者、
商人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 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6世纪。 3.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4.内容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