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语法知识(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师版)

一.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动词”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而且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种标志,因此一定要认真掌握。文言词有些本身就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如“道”,作“道路”、“方法”、“道理”讲是名词,作“说”讲是动词;“艺”,作动词,意思是“种植”,作名词,意思是“技艺”这类词在句中无论用作名词还是动词,都是正常现象。

A.名词动用——“名词用作动词”是指有些名词在句中临时用作动词,其意义往往既包含这个名词的意义又新增与这个名词有关的某种行为动作的含义。例如:“陈胜王”中的“王”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山无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才敢与君绝”中的“雨”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的“指”“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是“用手指”;“目”是“用眼睛看”的意思,但是“指”本身就有“手指”和“指着”两种意思,一般不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而“目”平时只作名词用,这里就是用如动词。

B.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普遍名词可以直接作动词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表示主语做某事时的态度,或表示动作的处所或方法。如:

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像狗一样”。而不是狗坐在前边。

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的“箕畚”是名词,用作“运”的状语。“用箕畚”。

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句中的“昨夜”“旦”“暮”都是时间名词,在这里都用作状语。

谨食之,时而献焉。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这句中的“时”就是名词作状语。

2.形容词的活用

A.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古汉语中有些形容也可以用作动词,是普遍现象。例如: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中的“富贵”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富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孩。”其中的第一个“老、幼”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使动用法,“使……变绿”。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中的“苦、劳、饿、空、拂乱、动忍、曾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感到十分诧异)。“异”就是意动用法。

若毒之乎。(你怨恨这件捕蛇事吗?) 这句中的“毒”就是意动用法。“认为……痛苦”。

和名词一样,形容词用作动词,保留了它本身的意义,又增加了与它有关的动词意义。可以使句子简洁,有修辞效果。

D.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如果把这种性质、状态看作是一种抽象事物的名词,那么形容词就用如名词了。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因为“坚”是形容词,作“铠甲”的定语。组成名词性短语。“锐”也是同样情况。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句中的“优劣”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好的、才能差的”形容词用作名词,就是说形容词在句中表示一种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的人或事物,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就是这个形容词,而中心词(名词或代词)没有出现。现代汉语也有这种现象,如“以次充好”,“奖勤罚懒”等。这种用法可以使句子更简洁。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使句子简洁,有时为了形成对偶的句式或适应诗词句子字数的限制,但有时容易误解,这是学习文言文应该注意的。例:君将哀而生之乎。(你想可怜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

其中“生”就是“使之生”也就是使动用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中的“惊、鸣”就是使动用法。“使它惊、使它鸣”。

4.动词的意动用法——

这两种用法(使动、意动)很常见,高考中尤其常见。动词有意动用法并不多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比较多。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是意动用法。可译为,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中“以”是动词,意思是“认为”、“认为”。我以为太阳出来时离人们近,而太阳当中时离人们远。

5.动词活用做名词:

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用作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这是古今相同的。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句中的“伏”就是动词用作名词。作“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这句中的“出、入”都是动词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以动词代表那种动作有关的人和事,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用法,这是学习时应该注意的。

总结:【文言实词活用的特点】这四个特点要仔细体会其中蕴涵之意义。

1.名词形容词在句子中如处在动词的位置并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就用如动词。代词、数量词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用的较少。

2.无论是动词还是用如动词的名词,如果主语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动词就作使动用,如果主语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含义,动词就作意动用。

3.无论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以“主+谓+宾”的句式代替“主+谓+宾(兼语)+谓”的句式,使句子简洁,但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

4.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理解时必须按照“使宾语怎么样”或“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格式,但对译时不必过于拘泥,只要不违背原意,翻译时可以灵活些,以使更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