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_崔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崩中漏下,形寒肢冷,面浮肢肿,倦怠乏力,精神萎靡,腰背冷痛,纳呆便溏,小便清长,夜尿频数,甚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以温肾扶阳,健脾止泻。方选5景岳全书6之右归丸合5伤寒论6之理中丸加减。药用: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山茱萸、山药、杜仲、仙茅、淫羊藿、党参、白术、陈皮、干姜、炙甘草。若月经量多、崩中、漏下者加益母草、炮姜炭、艾叶炭等;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制附子、川椒;面浮肢肿者,酌加茯苓、泽泻;大便溏薄加肉豆蔻、吴茱萸。

3病案举例

案1张某,51岁,已婚。初诊:2008年10月25日。患者绝经2年,近几个月精神紧张,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健忘,烘热汗出,纳可,口干苦,二便调,舌质黯红、苔薄黄燥,脉细数。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肝肾阴虚型)。治拟滋肾养肝。药用:炙百合30g,生地黄24g,山药30g,山萸肉20g,知母20g,黄柏10g,丹皮15g,茯神15g,丹参30g,炒枣仁30g,炙远志6g,桂枝10g,白芍20g,炙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为引,取7剂,日1剂煎服。二诊诉服上药后诸症减轻,烘热不汗出,睡眠改善,苔薄黄燥转白,脉细。继服上药5剂后,诸症消失。随访6月未见复发。

案2朱某,49岁,已婚。初诊:2008年12月8日。患者近2年来月经量时多时少,时悲伤欲哭,烦躁

收稿日期:2010-01-18

基金项目:/十一五0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7BAT10801-053)

作者简介:崔炎(1963-),男,河南郑州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主要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不安,失眠,重则彻夜难眠,渐至精神异常,喜怒无常。面部及前胸常阵发性烘热汗出,末次月经2008年11月23日,经前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而燥,脉弦细。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肝郁化火,心阴不足型)。治宜舒肝解郁清热,滋阴养血安神。药用: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青皮12g,郁金15g,当归15g,白芍30g,五味子30g,石菖蒲30g,桂枝10g,浮小麦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7剂,日1剂。服药后烘热汗出症状改善,夜寐渐安,精神好转。又随症加减服药7剂,诸症消失。

4临床体会

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妇女在进入绝经前后时期,机体处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的正常生理衰退过程,一般健康女性常可自身调节逐渐适应,而有的妇女则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致肾的阴阳失衡,进一步涉及心、肝、脾等脏腑,导致绝经前后诸症的发生。但因妇女一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0,故在临床上多见于肾阴虚者,而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亢久则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得交合,阴阳紊乱,致发此病,故治疗上多以滋肾清心调理子宫冲任。但褚老亦体会到调治心肾子宫的同时,必须注意脾胃的变化,尤其是绝经后期。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曾指出/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0,故调理脾胃不能忽视。此外,本病的发生亦与患者本身的体质情况、生活环境、疾病史、家庭、社会、心理等诸因素有关,故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亦应重视加强宣教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其心理负担,从而使广大妇女能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一特殊生理阶段。

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

崔炎,韩丽丽,李玉凤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崔公让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以/虚0为本,关键在于/湿0和/瘀0。初期多因湿热为患,治疗以/清利0为主;慢性迁延期多因/瘀0而成,治疗以/化瘀0为主;而健脾益气养血则应贯穿治疗始终。在中药内服同时应重视中药外治法,辨证分期,综合治疗。并自拟疮疡外洗方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辨证论治;疮疡外洗方;崔公让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10-1886-02

崔公让教授是全国第二批、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带徒指导教授,曾连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0年。崔老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与科研近50年,临证经验丰富,精于辨证论治,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方面,自拟疮疡外洗方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余有幸师从崔老,获益良多,现就崔教授中药外治此病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以虚为本关键在于/湿0和/瘀0

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于中医/臁疮0范畴,具有病程较长,患病后经久不易收口,既敛又每因外伤或碰触而复发的特点。崔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多因虚生湿,因虚致瘀;湿瘀交阻,气虚难复而成顽疾。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不足于生血行血,则致络脉瘀阻,水湿停滞,而成溃疡;其病机以虚为本,关键在于/湿0和/瘀0[1]。正如5仙传外科秘方6载:/外臁疮,此症久年不愈者,多是肾水虚败下流,,0,5血证论6言:/瘀血化水,亦发水肿0,正气虚损,瘀可致湿,同样湿亦可致瘀,湿瘀交阻,痰热内生,则正气难复,溃疡难愈。同时,崔教授指出,下肢静脉性溃疡常继发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及下肢外伤、手术后,因静脉回流不畅或阻塞产生持续的静脉高压,导致微循环的渗出性改变,引起微血管内皮间的红细胞和大分子增加,白细胞趋化以及炎症反应介导的损伤,由于局部的损伤和抗感染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溃疡[2],此病因病理与气虚络阻,湿瘀交结的病机亦有相通之处。

2辨证论治注重外治

崔公让教授针对下肢静脉性溃疡以虚为本,湿、瘀

为患的病机,将其分为湿热证和血瘀证两型[3],认为初期多因湿热为患,宜清热利湿解毒,治疗以/清利0为主;慢性迁延期多因/瘀0而成,治疗以/化瘀0为主;而健脾益气养血则应贯穿治疗始终。在中药内服同时应重视中药外治法,针对不同阶段的证型,分别给予清热、祛湿、健脾、益气、化瘀药物治疗。

211湿热证疮面腐黯,渍水淋漓,臭秽,局部发痒,红肿灼热疼痛,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内服方用赤芍甘草汤加减,常用赤芍,当归,陈皮、两头尖、薏苡仁、甘草等。外用疮疡外洗方加减熏洗或敏感抗生素交替湿敷。

212血瘀证病程日久,疮面肉色苍白板滞,肉芽色淡,周围皮色发黯发硬,伴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治以益气活血,祛瘀生新。内服院内制剂通脉丸,外用疮疡外洗方加减熏洗或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外用。

崔公让教授强调,局部创面外治对促使溃疡愈合来说至关重要。臁疮经久难愈常因毒邪感染,伤口处有异物,组织营养不良或换药不当等因素。湿热期多伴有急性的感染,在积极的进行抗感染的同时,局部可给予几种敏感的抗生素交替湿敷,同时可配合疮疡外洗方加减熏洗患肢。慢性迁延期在清洁换药时要及时清除腐坏组织,为肉芽组织生长,周边上皮组织爬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可给予中药外洗或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外用,以祛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此外,崔老师强调,如有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等病史者,除了针对此病辨证用药外,积极治疗原发病是促使创面愈合并防止复发的关键。

3疮疡外洗方及其运用

疮疡外洗方是崔公让教授立足于/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0的基础上,总结近50年来的用药经验而形成的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有效方剂。药用:白矾60g,石榴皮60g,黄柏30g,椿根皮30g,艾叶30g。

311方解方中白矾为君,性燥酸涩,善收湿止痒,化腐敛疮。现代研究表明,白矾有强烈的凝固蛋白的作用,可在疮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低浓度(1%~ 5%)有收敛、消炎、防腐、促收口作用[4],为疮疡常用外洗之品。石榴皮酸涩收敛,为臣药,5医学正宗6有载: /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0现在认为石榴皮中所含鞣质有较好的收敛作用,其煎剂对细菌、真菌及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二者同用,共起收湿去腐,敛疮收口之效。黄柏、椿根皮合用以清热解毒止痒,燥湿收敛,共为佐药。艾叶既可除湿止痒,温经通络止痛,又可佐制白矾、黄柏、椿根皮之寒凉之性。诸药合用,共以燥湿止痒,解毒敛疮。

312临证加减崔公让教授以/疡科辨证,首重阴阳0为纲,认为臁疮急性期红肿疼痛糜烂,渗出明显者,多因湿热毒盛,为阳证,当在主方基础上,加用黄连、芒硝、透骨草、苦参、地肤子等组成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洗剂;慢性期皮色发黯,渗出不多,疮面板滞,硬结明显者为阴中之阳证,当在主方基础上加用黄连、地骨皮、苏木、红花、伸筋草等组成清热解毒软坚化瘀洗剂;慢性期疮面苍白色淡,渗出稀薄,硬结不甚明显者为阴中之阴证,当在主方基础上加用苍术、诃子、苏木、红花等组成收敛化瘀洗剂。5疡医大全#论阴阳法6云:/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0崔老亦经常强调,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疾病,要抓住其本质的阴阳,认清其变化的阴阳,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用药,从而控制和改善病情。

313运用方法用淘米水约2500mL加入诸药,浸泡2h后,以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0m i n,后将药液倒入一桶状容器,趁热以蒸汽熏患部,待温度降至38e左右时,泡洗患肢,日2次,每次约30m i n。泡洗完毕后自然晾干患肢,以无菌纱布覆盖疮面。淘米水有止痒、消炎、收敛的功效,用其来煎煮中药可增强疗效;加入的淘米水量不能过少,要保证白矾溶液的浓度小于5%,浓度过高则会引起组织溃烂;不宜用力擦洗创面,以免影响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熏洗后伤口疼痛加剧,肉芽组织生长不新鲜者应停用。

4病案举例

张某,男,37岁,于2008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于5年前因双下肢肿胀,在当地医院查静脉彩超示:双下肢广泛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溶栓类药物治疗,症状稍有改善。近3年来,渐出现双下肢内踝处皮肤颜色变黯、瘙痒,抓搔后伤面溃破久不敛口,渍水淋漓。诊查见:双下肢肿胀,左下肢和右下肢内踝处各有一5c m@4c m和5c m@3c m的溃疡伤面,有渗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1)股肿;(2)臁疮,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自拟赤芍甘草汤加,药用:赤芍60g,茜草20g,泽兰20g,陈皮20g,萆薢20g,防己15g,水蛭20g,土茯苓30g,甘草10g。取15剂,水煎服,1剂/d。其他治疗:自拟疮疡外洗方加减:用淘米水配制1%~2%的明矾溶液2000mL加入黄柏60g,黄连60g,石榴皮60g,椿根皮30g,艾叶30g。诸味中药煎汤外洗,1日2次。二诊:用药15剂后,双下肢肿胀有所减轻,但仍有困重感,伤面已开始敛口并趋于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按上诊方案,内服及外洗药物均续用15剂。三诊:用药15剂后,患肢肿胀基本消失,但局部皮色黯,皮损处皮肤质硬,舌质红,苔白厚,脉沉涩。内服方减萆薢、防己、土茯苓,加用薏苡仁30g,蛤蛎20g以助健脾祛湿,软坚散结之力。外洗方去黄连,加用苏木60g,红花60g以助软坚化瘀。各取15剂。四诊:疮面愈合良好,皮色偏黯,触之较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口服通脉丸3个月,并嘱其长期穿医用弹力袜。

参考文献

[1]马立人.崔公让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经验撷要[J].国医论坛,

2004,19(5):12-13.

[2]彭勃,郑玉玲.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荟萃(河南中医学院专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9-215.

[3]崔公让.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

外科杂志,2008,14(6):519-520.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680-683.

[5]高学敏.中药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