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1.1)灵敏度高:ε=104~105
Cu2+的显色剂及其配合物的ε 值
显色剂
氨 铜试剂(DDTC)
双环己铜草酰双腙 (BCO) 双硫腙
显色条件
pH5.7~9.2 CCl4萃取 pH8.9~9.6
λ最大 (nm)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 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 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单色光由此
光 源 ①
②
④
⑤
③
射入样品室→吸收池→
吸收池
④
检测显示系统。
(3)吸收池
样品室: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 吸收池:石英池(紫外区)和玻璃池(可见区)。
(4)检测系统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
① 硒光电池
= b×0.010/ Mr M r = b×0.010/(-lgT )
=2.24×103×0.010×2 / (-lg0.522)
= 159 (g/mol)
10.1.3 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 浓度时,发现:标准曲线常发生 弯曲(尤其当溶液浓度较高时) ,这种现象称为对朗伯—比耳 定律的偏离。 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两大类)图:10-4 标准曲线对比耳定律的偏离 一类是物理性因素:由仪器的精度不够引起的。 另一类是化学性因素:溶液发生相互作用引起的 。
(2)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特性
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不随
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 性质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 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 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 max表 示。 ε 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 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二者的结合称为:
•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
A=lg(I0/It)= εb c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cm-1;
或: A=lg(I0/It)= a b c
如果完全反射则呈现白色;如果对各种波 长的光均匀吸收则呈现灰色。
各种物质的颜色(透过光)与吸收光 颜色的互补关系列于下表中: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和波长的关系
物质颜色 (互补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吸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收光 波 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50
图10-5 复合光对比耳定律的影响
在图上A-c曲线上部(高浓度区)则弯曲愈严重。 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防止非单色光引起偏离的措施:
首先应选择比较好的单色器。 此外还应将入射波长选定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 长且吸收曲线较平坦处。
(2) 化学性因素
• 朗伯—比耳定律的假定: 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假定只有在稀溶液(c<10-2mol/L)时才基本符合。
氧化剂:过二 氧化还原显色反应: 硫酸根
O
O
2-
OSOOSO
O
O
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n2+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定
2Mn2++5S2O82-+8H2O = 2MnO4-+ 10SO42-+16H+ 生成紫红色的MnO4-在525 nm处可以进行光度测定。 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配合物时,通常会发生 电荷转移跃迁,产生很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③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 max则都不同。
c4 c3
c2 c1
④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依据
a.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 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
在λmax=508nm处吸光度A 的差
异最大。
图10-3 phen-Fe(Ⅱ)吸收曲线
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重
要依据。Baidu Nhomakorabea
当溶液浓度c >10 -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 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 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 当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 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也会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 变化,影响吸光度。
例: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rO42- +2H+ = Cr2O72- +H2O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使人们感觉为不同的颜色。
具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白光(日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七色光(光的色散):
在可见光中
若两种颜色的光按 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后组 成白光,则这两种有色光 称为互补色。
如图所示,成直线关系的 两种光可混合组成白光。
有色光的互补关系
吸光系数a(L·g-1·cm-1)相当于浓度为1g/L,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ε 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 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ε >105:超高灵敏;
ε =(6~10)×104 :高灵敏;
ε <2×104
:不灵敏。
ε 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 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A(通常根据低浓 度时的A间接求得ε )。
第10章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0.1 基本原理 10.2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0.3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概述
吸光光度法是以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所用的仪器为分光光度计(又称为分光 光度法)。
根据物质所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吸 光光度法又有紫外、可见及红外分光光度分 析法。 本章重点讨论可见分光光度法。
(黄色)
(橙色) 碱性溶液中测 CrO42-或酸性溶液 中测Cr2O72-均可获 得较满意的结果。
若改变溶液的酸度 会导致平衡移动, 发生偏离比耳定律 。
10.2 可见分光光度法
10.2.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10.2.2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10.2.3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0.2.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2)吸收曲线
M + h
基态
M*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 h :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照射,测其吸光度A;
以波长为横坐标, A为 纵坐标作出吸收曲线;
找到最大吸收波长 max。
M +热 M + 荧光或磷光
phen-Fe(Ⅱ)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的特点: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 max 不变(图中:c1< c2 < c3 < c4)。
物质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与它对互 补色光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光束照射到某物质或溶液时,某些波长的 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不被吸收,产生 反射、散射或透过溶液。溶液的颜色由透过光的 波长所决定。
若被照 射的是均匀 溶液,则光 的散射可以 忽略。
溶液对光的作用
例如: KMnO4溶液强烈地吸收黄绿色的光,对
(1)物理性因素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耳定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入射光为
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
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复合光可导致对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非单色光、杂散光、非平行入射光都会引起 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但主要还是非单色光作为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非单色光作为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10.1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0.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物质的颜色 10.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0.1.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0.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物质的颜色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 紫外光、X射线、γ 射线等。 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一个很小的波段。 人眼能感觉的波长在400~750nm,为可见光区。
c:溶液的浓度,单位g·L-1
a: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 a与ε 的关系为:a =ε/M (M为摩尔质量)
透光度(透光率)T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t/I0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A=εb c = -lg T
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 的依据。 广泛地应用于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区的吸收测量。
其他颜色的光吸收很少或不吸收,所以溶液 呈现紫红色。(黄绿色与紫红色互补)
又如: CuSO4溶液强烈地吸收黄色的光,所
以溶液呈现蓝色。
若溶液对白光中各 种颜色的光都不吸收, 则溶液为透明无色; 反之则呈黑色。
光的互补:蓝 黄
对于固体物质:
当日光(复合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 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则呈现黑色;
63.55
A
0.297
ε= cb = 8.0 106 2
=1.9×104(L·mol-1·cm-1)
例题
一有色化合物的0.0010%水溶液在2cm比色皿中测得透 射比为52.2%。已知它在520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2.24×103L/(mol·cm)。求此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解: A = -lgT = bc = b×(0.0010×1000/100)/ Mr
工作范围 分光光度计 国产型号
λ/nm
光源
单色器
接收器
应用
可见
72型
分光光度计 721型
420~700 360~700
钨灯 钨灯
玻璃棱镜 硒光电池 无机物和有机 玻璃棱镜 光电管 物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 和近红外 分光光度计
751型 或
WFD-8型
200~1000
氢灯 及
钨灯
石英棱镜 或
光栅
光电管 或
A=εb c 或 ε= A /b c
例:浓度为25.5μg/50ml的 Cu2+ 溶液,用双
环己酮草酰二腙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0nm 处用2cm比色皿测量A=0.297,计算摩尔吸光 系数。
解: 已知Cu原子量为63.55,
[Cu2+]= 25.5 103 / 50 =8.0×10-6(mol·L-1)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显示系统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 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 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20~2500 nm。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 任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反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
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
②光电管 ③指示器
用(硒)光电池(72)、光电管或 光电倍增管(721、751)、
(5)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是把放大的信号以A或T的方式显示或记录下来的装置。 有:检流计、微安表、数字显示记录仪、微机等进行仪器 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图10-7 吸光度与透光率标尺刻度
1. 72型
1.稳压电源开关 2.波长调节器 3.光路闸门 4.单色器光 源开关 5.比色皿定位装置 6.光亮调节器 7.检流计电源 开关 8.零点调节器 9.灵敏度调节器 10.比色皿架
光电倍增管
无机物和有机 物含量测定;
有机物
结构分析
红外 分光光度计
WFD-3型
760~40000
硅碳棒
岩盐
真空 热电偶
有机物 结构分析
10.2.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显色反应及其选择 (2)显色剂 (3)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反应及其选择
显色反应:将待测物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b.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
10.1.2 光的吸收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 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 的关系。A∝b •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 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c • I0:入射光强度; It:透过光强度
72型光度计的安装示意图
2. 721型
1.指示灯 2.电源开关 3.灵敏度选择按钮 4.比色皿座 定位拉杆 5.透光率100电位器旋钮 6.透光率0电位器 旋钮 7.波长调节旋钮 8.波长示窗 9.光密度(透光 率)表 10.比色皿暗箱盖
721型分光光度计
3. 751型
附: 几种常用的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