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综述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的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近年来,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发了各种释药系统,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常规药物难以进入脑部,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所以一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就会带来各种生理问题以及疾病。本片论文将会介绍各种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以便大家了解以及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治疗。

关键字:中枢兴奋药中枢抑制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未来发展

引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是影响递质和受体,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重要作用。目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种类很多,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催眠药、抗震颤麻痹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等类药物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出现频率高,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后遗症;有的药物过量服用,还能引起致死性中毒。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正文

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根据其主要用部位可分为三类:①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等;②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又称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等;③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土的宁等。这种分类是相对的。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中枢作用部位也随之扩大,过量均可引起中枢各部位广泛兴奋而导致惊厥。脊髓兴奋药因毒性较大,无临床应用价值。

举其一例进行分析——咖啡因其他名称:三甲基黄嘌呤、三甲基黄嘌呤、咖啡碱、茶毒、马黛因、瓜拉纳因子、甲基可可碱分子式:C8H10N4O2

SMILES:O=C1C2=C(N=CN2C)N(C(=O)N1C)C

摩尔质量:194.19 g mol−1

外观:无嗅,白色针状或粉状固体

CAS号:[58-08-2]

密度和相态: 1.2 g/cm³, 固体

水中溶解性:微溶

其他溶剂:乙酸乙酯、氯仿、嘧啶、吡咯、四氢呋喃中可溶;酒精和丙酮中一般可溶;石油醚、醚及苯中微溶

熔点:237 °C

沸点:178 °C (升华)

酸度系数:(pKa)10.4 (40 °C)

主要危害吸入、吞咽及皮肤吸收均可能致命[1]。

闪点:N/A

咖啡因开始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因此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增加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最后进入脊髓并保持一个较高的剂量。在体内,关于咖啡因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大致的几种机理如下:

代谢

咖啡因在肝脏中被分解产生三个初级代谢产物副黄嘌呤(84%),可可碱(12%),and 茶碱(4%)咖啡因在摄取后45分钟内被胃和小肠完全吸收。吸收后它会分布于身体的所有器官之中,转化过程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

咖啡因在摄取后45分钟内被胃和小肠完全吸收。吸收后它会分布于身体的所有器官之中,转化过程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1)

咖啡因的半衰期,即身体转化所摄取咖啡因的一半所用的时间,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极大,主要和年龄,肝功能,怀孕与否,同时摄入的其他药物以及肝脏中与咖啡因代谢有关的酶的数量等有关。一个健康成人的咖啡因的半衰期大约是3-4个小时,在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体内则延长至5-10个小时, ,在已怀孕的女性体内则大概为9-11个小时。当某些个体患有

严重的肝脏疾病时,咖啡因会累积,半衰期延长至96个小时。婴儿或儿童的咖啡因的半衰期可能大于成年人,在一个新生婴儿的体内可能会长至30个小时。某些其它因素也会缩短咖啡因的半衰期,比如吸烟。

咖啡因的代谢在肝脏中发生,由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特别是1A2同工酶)酶系统氧化,形成三种不同的二甲基黄嘌呤,(2)这三种二甲基黄嘌呤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

副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84%)-能够加速脂解,导致血浆中的甘油及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可可碱(12%)-能够扩张血管,增加尿量。可可碱也是可可豆中主要的生物碱,也存在于巧克力中。茶碱(4%)-舒缓支气管平滑肌,被用作治疗哮喘。治疗所用的剂量远远大于由咖啡因代谢所产生的剂量。这些化合物进一步代谢,最终通过尿液排泄出体外。

中枢抑制药

中枢神经抑制药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程度一直作用的一类药物。

举其一例——奥沙唑仑奥沙唑仑(Oxazolam)为一种神经系统用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物[1]。此药是地西泮、氯氮的主要代谢产物。他的药理作用和地西泮、氯氮类似但弱些,属于短到中效苯二氮平类药物。市面上的主要规格为胶囊10毫克、片剂(5mg、10mg、20mg)、10%散剂[2]。

药理与药动

奥沙唑仑是苯二氮卓类药,主要作用在杏仁核、下丘脑的大脑边缘系统,对大脑皮质的激活系统无影响。有和地西泮类同的安静平稳功效和化学结构,作用强但毒性低,对催眠、肌松、步履失调等一些的抑制作用小。动物实验方面大鼠有躯体依赖,对狗有躯体依赖但依赖程度低于地西泮[1]。

口服快速吸收,4个小时里血药浓度达顶峰,半衰期是六到二十四小时,持续长度最少48小时。分布在各脏器,其中肝脏和肾脏分布数达总量50%以上。代谢产物是N-去甲安定与二苯甲酮类结合物,二苯甲酮类结合物从排尿清除,N-去甲安定的半衰期是61小时[3]。

适用范围

用作治疗焦虑、紧张、抑郁等一些情感障碍,还可用在神经症、植物神经症状、心身疾病和小儿癫痫等,也用作麻醉前用药。但大剂量持续服用不可超过2周,用药期间不适合饮酒。外国的1548例报道证明神经症有效率是70.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77.3%,心身疾病是85.7%,麻醉前给药是72.9%[1]。

用法及用量

若用于抗焦虑则口服每天3次,每顿10~20mg。麻醉前给药一般于进行手术前1~2毫克每千克。年长者和体质差者抗焦虑时起始剂量是7.5毫克1天三顿,可逐渐根据实情增至15mg1日三到四顿[1]。吸烟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使用剂量要比较多[3]。和中枢抑制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一起用或喝酒能增强此药作用,所以应该停服本品或减少用量,和西咪替丁一起用会影响清除率。长期用此药会产生依赖性。

副作用

比较少但常见的有嗜睡、易疲倦、视力模糊、眩晕、低血压、心动过速、步履瞒珊、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