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脑电图(update)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脑电图检查简介

(2) 局限性异常波: 局限在某一导联或一侧几个导联上。
脑电图检查简介
(六) 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成人: 有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者应属异常: 1. 基本节律的优势频率为8Hz以下的慢波时
(广中或广重)或优势基本节律为14Hz高幅 (30μν以上)快波(广中);
1. 成人
(1) 基本背景由α波和快波组成, 慢波只有 少数, 呈散在性出现,一般θ波(占10-15%以 下), 无明显的δ波;
(2) α波和β波显示正常的分布: 也就是 α波主要分布在顶、枕区,β波主要分布在额、 颞区;
脑电图检查简介
(3) 左右对称部位的频率差不>10%; (4) 左右对称部位的波幅差不>20%, 但>50%有意
脑电图检查简介
2. 基本节律中混有非阵发性慢波时, 慢波 为0.5-3Hz者为异常(广中或广重), 慢波 为4-7Hz者按慢波的数量分: 15-25%---广轻 25-50%---广中 >50%---广重;
脑电图检查简介
3.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150μν(广中)或成为 平坦、低幅、不规则慢波(广中或广重);
导程(脑电图记录笔)数目: 有8、10、14、16、 18、32、64、128导。
脑电图检查简介
电极位置的确定
按照脑电图国际标准导联 (10/20系统)安放, 其部 位基本上与正常人大脑皮 层解剖各脑叶部位相同, 一般要放置大于或等16个 电极。在脑电图中分别用 1-16或英文字母(Fp1,Fp2, F3, F4, C3, C4, P3, P4, O1, O2, F7, F8, T3, T4, T5, T6等)来表示。
脑电图简介与临床应用

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 概述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
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脑电图- 检查目的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脑电图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脑电图- 检查前准备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脑电图- 注意事项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英国医生理查德·卡顿在1875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
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
在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
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
脑电图

• 引起伪差的因素很多,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来自仪器和人体两 个方面,其中来自仪器的伪差有:
1.描记仪的故障,电极接触不良或故障,交流电干扰等。 2.来自人体的伪差有:眼睑及眼球运动、肌肉收缩、心电图、呼吸、哭泣、
皮肤出汗、血管搏动等。
謝 謝
2
3 4 5
检查前正常饮食,避免过饥,以免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精神异常或不合作者,应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用镇静剂,需晚睡早 起(晚上十一点后睡觉、早上五点之前起床),以备检查时入睡。 检查时您必须安静合作,请关闭手机、传呼器等通讯设备,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 或过度呼吸。
6 7 8
检查时头皮上要安放接收电极,请不要紧张,以免脑电波受到干扰。 检查当天如有发热,不宜进行检查。
活动。
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
棘慢复合波节律、棘波节律
禁 忌 症
头皮外伤严重,广泛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无法安放电 极或可能因检查造成感染者。
不宜搬动的病情危重病人,而脑电图机又非便携式 不能移至床旁检查者。
极度躁动不安、当时无法使其镇静而配合检查者。
脑电图伪差
• 脑电图的伪差又称伪迹或干扰,是指来自脑外的电位活动在脑电图中的反 映。伪差的出现常给阅读、分析、判断脑电图造成困难,尤其是某些伪差 与痫波很相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此正确识别和排除伪差是很重 要的。
检查时请勿接触仪器设备及拉扯导联线。
监测中确保在视频图像采集区域内活动,不要对身体过度遮盖。 监测中陪护尽量避免来回走动、大声喧哗等对监测造成干扰。当检测对象为孩子时, 安抚孩子入睡时,尽量避免频繁或习惯性拍打、摇晃等动作(会干扰脑电图判读)。
9
10
11 监测到临床发作时,掀开被褥,不要遮挡镜头,将患者发作情况暴露于视频图像采集 区,陪护需在保护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不干扰发作过程,同时按下呼叫器,通知 医务人员到场。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将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放大器放大 脑电图可以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抑制性、睡眠状态等 脑电图可以应用于癫痫、脑损伤、精神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电图的分类
常规脑电图:记录大脑的电活动,用于诊断癫痫等疾病
脑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应用
脑电图与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的融合:提高脑结构 成像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脑电图与超声成像的融合: 提高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
诊断
脑电图与核磁共振(MRI) 的融合:提高脑功能成像的 准确性和分辨率
脑电图与光学成像的融合: 提高脑功能成像的实时性和
无创性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注意事项:避免在检查前饮酒、 喝咖啡、喝茶等
检查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过度疲劳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 干扰脑电图的记录
未来展望
脑电图技术的发展趋势
便携式脑电图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合家庭和户外使用
无线脑电图技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诊断
脑电图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脑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脑电图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脑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脑电图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脑电图与脑机接口技术的 融合,提高脑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睡眠障碍的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访谈、睡眠日 记、多导睡眠图(PSG) 等。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 为疗法(CBT)、生活 方式调整等。
脑电图在睡眠障碍治疗 中的作用:帮助医生监 测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
认知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问题
1、脑电图常见四种波形: 2、脑电图用处最多最可靠的疾病是:
基本内容-频率
频率是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一秒内重复 出现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基本内容-波幅
脑波的波幅:代表脑电活动的大小,是 指波顶到波底间的垂直距离。波幅一般 用微伏( uv)为单位,高度1mm表示 10uv的电压。
基本内容-波幅
成人:高波幅>100µV,中波幅50— 100µV,低波幅<50µV。 儿童:高波幅>150µV,中波幅50— 150µV,低波幅<50µV。
脑炎的脑电图改变是弥散性的,出现在 两侧半球,有时为对称性,有时一侧占 优势。一般在急性期两侧大脑半球所有 部位内α波消失,出现大量高波幅慢波, 有时θ波和δ波混合出现,但以δ波为主, 脑电图改变随病人状态的好转,慢波也 消失。
脑血管病的脑电图
脑出血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脑室出血, 只有部分轻症患者表现轻度局限性异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由于动静脉畸形好 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表面,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 而发生局限性或半球性异常。有时对侧亦可发 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好转,慢波的波幅减低, 频率增快。
脑血管病的脑电图
脑梗塞发生后,数小时就可有局灶性慢 波出现,这种改变常在数周后改善或消 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间期脑电图 可无异常。在发作期一部分脑电图可能 出现异常,这类病人较易发生脑梗塞。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工作原理
脑电图是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随 时间变化的生物电活动放大100万倍后描 记在纸上,或显示在示波屏上,借以研 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的一种检查方法。 可以反映脑功能的变化或损伤的程度。
基本内容—周期
周期是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 所需要的时间(从一个波底到下一个波 底)。
临床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临床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正文以下推荐的临床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是各种不同情况下临床脑电图技术操作的基础。
本指南系列的以后各部分,包括儿童脑电图记录、视频脑电图监测(Video EEG,VEEG)、癫痫外科和癫痫监测单元的VEEG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新生儿的床旁VEEG监测,首先均应符合以下技术操作的基本标准,除非有特殊要求。
1、临床脑电图检查的设备和环境要求1.1脑电图仪现在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仪,仪器各项指标应符合国际标准并通过国内上市标准。
考虑到常规10-20系统需要19~21个记录电极,以及额外的脑电记录电极(如下颞区电极)、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等多导生理记录的需要,常规头皮脑电图使用的仪器至少需要32个或更多通道的放大器。
10-10电极系统和颅内脑电记录需要128通道或更多通道的放大器。
放大器的主要参数要求见表1-1。
1.2电极1.2.1头皮脑电图电极推荐使用银-氯化银或不锈钢材质的盘状电极,以导电膏、医用胶纸和弹力帽固定。
仅在成人短时间清醒期记录可使用桥式电极。
颅内脑电图一般使用不锈钢电极。
银电极因有组织毒性,不适用于颅内电极记录。
如同时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需要使用无磁性的铂铱电极。
实践证明增加下颞区表面电极记录与深部蝶骨电极记录效果相似,且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因此目前针刺蝶骨电极的应用趋于减少。
头皮针电极仅在昏迷或脑死亡患者非常紧急且非常必要进行脑电图记录时可短时应用,其他情况下均不推荐应用。
电极须保持清洁,对疑诊或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克雅氏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患者,记录后应对电极进行有效消毒,或选择一次性电极,以避免医源性感染。
1.2.2多导生理记录电极多导生理记录的电极(传感器)及默认参数设置见表1-2,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1.3闪光刺激器用于头皮脑电图记录的设备均应配备闪光刺激器,具体要求见指南二。
1.4检查环境和电路系统脑电图室应尽量远离影像科、理疗科、电梯间等有大功率电源干扰的环境,否则需要做特殊屏蔽。
临床脑电图检查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床脑电图检查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娟;鲁在清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1(014)001
【摘要】@@ 1概述rn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区县级医院已普及脑电图(EEG)检查,EEG描记仪器也不断更新换代,性能日臻完善,随着CT、MRI以及SPECT等医学影像检查相继问世,与EEG及定量EEG等进行对照研究,为脑部疾患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神经电生理领域颇为活跃的研究焦点.
【总页数】2页(P封三-插页)
【作者】刘娟;鲁在清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77100;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7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动态脑电图对比CT检查在评估新生儿HIE中的临床效果 [J], 杜晓宁;崔彦存;严慧芳;杜桂梅;李莉;梁丽霞
2.24h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儿童癫痫检查中的临床差异分析 [J], 孟华
3.脑电图检查在临床规范应用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J], 刘娟
4.视频脑电图检查中蝶骨电极在癫痫临床诊断中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J], 薛红;遇涛;王秀梅;朴媛媛;杜薇;徐翠萍
5.视频脑电图检查中蝶骨电极在癫痫临床诊断中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J], 薛红;遇涛;王秀梅;朴媛媛;杜薇;徐翠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医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位差来反映脑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电极贴附、记录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病历记录: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
2. 患者配合: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配合完成相关操作。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医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抚和指导。
3. 检查环境:确保检查室安静、光线适中,避免干扰信号的因素存在。
4. 设备准备:将脑电图设备调试至适当状态,确保电极贴附完好,并在检查前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二、电极贴附电极贴附是脑电图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般的电极贴附过程:1. 清洁皮肤:在电极贴附前,需要清洁患者头皮的皮肤,以确保贴附的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
使用无酒精清洁剂轻轻擦拭头部,去除油脂和其他杂质。
2. 选取贴附位置:根据需要记录的脑电图信号的定位,选择适当的电极贴附位置。
通常,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
3. 电极分布:将电极按照国际10-20系统或其他相关分布规则贴附至头部。
每个电极都需要贴附牢固且与皮肤接触良好,以减少电极导联阻抗。
4. 导联线连接: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将导联线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良好且无松动。
三、记录过程脑电图记录过程是指实际进行脑电图信号采集的步骤。
以下是一般的记录过程:1. 基线记录:在实际信号采集前,进行基线记录,即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信号。
这有助于后续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2. 记录时间:按照需要,记录适当的时间长度。
记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特定的研究或临床目的。
脑电图(图谱)

第十九页,共64页。
脑电图的适应证
•癫痫 •各种类型的意识障碍 •颅内占位性病变 •代谢性疾病 •颅脑外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血管病,脱髓鞘病变 •其他神经体统疾患
第二十页,共64页。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波率为8CPS及8CPS以下或14CP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的慢波混入
第三十五页,共64页。
• 肌电伪差
第三十六页,共64页。
•电极伪差
•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作的描述能够帮助 鉴别。
第三十七页,共64页。
• 眼动伪差:眼球旋转时角膜和视网膜之间电场的极性发生改变所致, 可在额部导联引起节律性活动。技 术人员应认识到这种与额颞慢活动相似的伪差。
第四部分癫痫癫痫是一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丨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疾病eeg能提示癫痫収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以及癫痫源的定位还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癫痫包括40余丧癫痫综合征大多数的癫痫综合征都有着相对特异的脑电图表现全面性癫痫综合征依据脑电图特征以及収作表现収作起源于双侧大脑半球按照病因的丌同可以划分为特収性症状性和隐源性可能为症状性全面性癫痫3cps是一丧具有重要意义的脑电图诊断依据低于3cps的収放频率提示lg综合征3cps収放频率提示失神而高于3cps収放频率的则提示肌阵挛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収作的特収性全面性癫痫等儿童失神癫痫
第二十三页,共64页。
第二部分 正常脑电图
第二十四页,共64页。
正常脑电图包括下面几个要素: • 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特征 • 是否符合特定生理状态的特征(清醒、睡眠) • 是否符合一定条件下的脑电图特征(各种诱发
《临床脑电图学 第2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三节 脂类代谢 异常
第四节 氨基酸和 有机酸代谢异常
第五节 神经皮肤 综合征
第六节 染色体病
第七节 其他神经 系统遗传代谢病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先天性皮 质发育畸形
第二节 局部皮质 发育不良
第三节 低度发育 性肿瘤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缺血 1
性脑血管病
2
第二节 出血 性脑血管病
3
第三节 其他 脑血管病
04
第四节 婴 幼儿期遗传 性癫痫
06
第六节 儿 童期ESES 相关的癫痫 性脑病
05
第五节 儿 童期特发性 局灶性癫痫
第七节 儿童 及青少年期特
1
发性全面性癫
痫
第八节 反射 2
性发作和反射 性癫痫
3
第九节 非年 龄相关的遗传
性或家族性癫
痫
4 第十节 与外
科治疗相关的 癫痫
5
参考文献
01
第一节 癫 痫监测单元
3 第三节 其他
系统疾病引起 的代谢性脑病
4 第四节 中毒
性脑病
5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脑死亡
第一节 昏迷的 脑电图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新生儿脑 电图的记录方法
第二节 与发育相 关的新生儿脑电 图
第三节 意义不确 定的新生儿脑电 图
第四节 新生儿脑 电图的发育过程
第五节 异常新生 儿脑电图
第六节 新生儿发 作
第一节 脑电 1
信号记录技术
第二节 个体 2
神经细胞电活 动
3 第三节 组织
结构相关的脑 电活动
4 第四节 脑节
律的形成和调 控
5
参考文献
第一节 脑电放大 器的基本性能
临床脑电图解读

Left
Right
Pz
T5
T6
20%
O1
O2
Inion
20%
10%
(3)侧连线:从FPz经T3和T4达Oz, 全长分别为100%,左额极点(FP1) 右额极点(FP2)为FPz分别向左向右
10%,左枕点(O1)右枕点(O2)分别为Oz 左右10%距离,左右颞前点(F7,F8)为FP1 与T3,FP2与T4中点,左右颞后点(T5,T6) 为O1与T3,O2与T4中点.
• α波的反应性:睁眼思睡视觉注意及精 神集中,均可使α节律抑制.若缺失,则 异常
• α节律的变异:分为α 慢α节律变异(如 前所述)和快的α节律变异.
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
• α波的调节与调幅:调节指α节律的频 率变化,一般不超过2Hz.调幅指α的波 幅不固定,以1S或数S的周期反复递增 递减.
Fp2
F7 F3 Fz F4 F8
A1
T3 C3 Cz
C4 T4
A2
Left
Right
P3 Pz P4
T5
T6
O1
O2
Inion
Pg1
Pg2
Nasion
Fp1
Fp2
耳部参考电极的连接 观察颞区脑电
F7 F3 Fz F4 F8
A1
T3 C3 Cz
C4 T4
A2
Left
Right
P3 Pz P4
T5
T6
Fp1
Fp2
F7 F3
F4 F8
Fz
A1 T3 C3 Cz C4 T4 A2
T5 P3 Pz P4 T6
O1
O2
X Poly
1
1
脑电图检查操作流程

脑电图检查操作流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记录和分析人脑的电活动。
它通过电极贴附在头皮上,测量头部各区域的电流变化,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脑部功能状态,诊断脑功能异常等。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检查的操作流程。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确保患者的头部和发际线清洁,无油脂、污垢等物质。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3.患者应移除头部上的金属物品,如发夹、耳环等。
4.患者应告知医生有关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判断。
步骤二:电极贴附1.将头部分为不同区域,通常是按照国际10-20系统进行分区。
2.每个分区上根据需要贴附电极。
一般情况下,使用盐水浸湿的棉花球与电极相连,然后将电极贴附在头皮上。
3.电极的贴附位置应与脑部区域对应,以确保准确记录电流变化。
4.确保电极紧密贴附在头皮上,并且不会因为患者的头部活动而松动。
5.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连接电极与记录仪器,以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
步骤三:记录脑电图信号1.在记录仪器上选择适当的参考电极并设置增益、滤波器等参数。
2.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之前,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并监测到各个电极的信号。
3.记录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可以闭上眼睛并放松。
4.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或进行某种刺激,以观察脑电图的反应。
5.记录的时间一般为约2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需求而定。
步骤四:脑电图信号分析1.在记录脑电图信号后,医生会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2.医生会观察脑电图信号的频率、幅度、形态等特征,并与正常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
3.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分析脑电图信号是否存在异常,如癫痫发作、睡眠障碍等。
4.在分析过程中,医生可能需要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步骤五:撤销电极和清理工作1.撤销电极时,应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患者的头皮或发际线。
总结 正常的脑电图

四、正常脑电图•正常睡眠脑电图o思睡期慢波活动▪成人5-7Hz,低中波幅,以中央顶区为主;每次持续0.5-2s,也可散发出现。
▪儿童思睡期4-5Hz中高波幅,婴儿3-4Hz。
小儿思睡期慢波活动表现两种形式。
•持续性超同步化慢波:3-5Hz、广泛而持续、后头部突出。
1岁最明显,可持续至10岁之后。
•阵发性超同步化慢波:短阵、3-5Hz、中央顶枕波幅最高、持续1-2s、4-9岁最明显。
注意仅出现在思睡期。
▪6个月左右出现节律性θ活动;1-3岁明显的催眠节律(4-6Hz);3-5岁节律性θ活动逐渐消失。
o顶尖波▪NREMⅠ期标志;最大波幅Cz、中央顶,可扩展至额颞;负相成分为主,前后可有小的正相成分;3-8Hz、100-300μⅤ;可单个或者成对出现。
小儿可以非常高尖、波及更大范围、不对称同步。
▪轻微觉醒反应▪多数5个月时出现o睡眠纺锤▪又称σ节律:NREMⅡ期;颅顶区最大;12-14Hz、中等波幅(成人);长度0.5-2s;可左右不对称同步(只要不恒定消失在一侧。
)▪极度纺锤:波幅高达100-150μⅤ,甚至200μⅤ,长达5s,常见于癫痫或者智力低下儿童,也可见于正常儿童。
▪慢棘波样变异纺锤:小儿;6-8Hz;负相成分很尖。
▪婴儿睡眠纺锤波幅低,30-50μⅤ,长达6-8s,甚至20s。
▪第二个月后出现,12-14Hz,尖形、游走o K综合波▪高波幅复合双相或多相慢波,类似顶尖波,但是比顶尖波宽,慢波后有一个较深的正相偏转,之后跟一串纺锤。
可单个出现亦可连续重复出现。
▪轻微觉醒反应o睡眠区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POSTS▪枕区;正相;波幅低;散发或非节律性;睡眠各期可见;4-5Hz;可双侧同步或者不同步;双导时波峰向上。
o觉醒反应▪成人觉醒迅速▪小儿觉醒:前头部出现阵发性高波幅θ、δ节律,迅速向后头部扩散,频率渐快、波幅减低。
持续3-10s,常伴肌电活动。
或者夹杂有棘波尖波。
o足月儿出生后出生后便能良好区分清醒期睡眠期。
临床脑电图课件

异常脑电图
七、 脑电图诱发试验
目的是通过各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的方式诱
发异常波,特别是癫痫样波形的出现,提高 阳性率。 1 深呼吸 2 睁闭眼 3 闪光 4 剥夺睡眠
八 、脑电图的影响因素
、年龄 2 、觉醒水平和精神活动 3、 体温 4、 酸碱水平 5、水电解质平衡 6、药物
NREM Ⅲ期(中等度睡眠期):中等量(50%以下) 高幅(大于75μv)δ波,纺锤波可以少量存在,K综 合波增多。 NREM Ⅳ期(深睡期):大量(50%以上)高幅 (大于75μv)δ波,纺锤波基本消失。 三期和四期共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再回到NREM Ⅱ期。入睡后约90-120分钟后进入REM期。 NREM期生理表现:肌肉松弛,没有眼球运动,内 脏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呼吸减慢,血压 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基础代谢低,脑部血流减少 。
思睡期脑 电图
睡眠脑电图(浅睡期)
正常睡眠脑பைடு நூலகம்图
正常睡眠脑电图
深睡期(Ⅲ)
睡眠脑电图(Ⅳ期)
睡眠脑电图
REM(快动眼睡眠期)
五、成人脑电图诊断
正常成人脑电图具备的条件 (1)背景波为α波,主要分布在后头部(顶枕优 势),双侧对称,频率在9~11Hz,调节调幅好,α 指数平均为75%。 (2 )β波在20%以下,波幅小于25μv。 (3) θ活动不超过10% 。 (4 )全部记录中偶见δ活动。 (5) 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无异常反应。
(6
)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 (7) 无异常阵发性放电。
六、异常放电
尖波
棘波 尖-慢波 棘-慢波、多棘-漫波
癫痫的异常脑电图
左侧大面积脑梗死脑电图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标准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脑电图检查知多少

脑电图检查“知多少”脑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常规EEG:初步筛查、初步诊断:如脑炎、抽动症、癫痫。
视频EEG:为诊断癫痫提供电生理依据,为临床抗癫痫药物选择提供依据,为观察治疗前后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辅助相关疾病的诊断,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遗传代谢病、智力运动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脑血管疾病等。
检查时患儿需要做的准备常规EEG:要求患儿安静闭目静坐3分钟,故3岁及以下和不能听从指令合作者,需睡眠;能配合者无特殊要求。
视频EEG:1、检查前一天应洗头,以减少头皮油脂造成的皮肤电阻增加。
2、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和中枢兴奋药物,尤其是苯二氮卓类药物。
3、癫痫患者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时,除有特殊诊断需要,一般不应停药。
电极种类:柱状电极(桥式电极),盘状电极,针电极,耳电极,特殊部位的电极。
参考导联法:耳电极参考,平均参考,SD参考(发生源参考),左右双导参考,双极纵联参考,锯齿双导参考,横联。
无论选择哪种参考导联法都是为了更好的显示异常放电波的部位或发作起源,临床工作中可自由选择。
脑电图基础术语频率:一秒内相同周期的波形重复出现的次数。
波幅:脑波的电压。
调节:指EEG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性。
调幅:指脑波波幅变化规律,反映脑波活动的稳定性。
正常小儿在9-10岁以后才出现比较稳定的调幅现象。
同一次记录中的一段时间内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脑电图波形:正弦波、棘波和尖波、多棘波、棘慢波和尖慢波、双相波、三相波和多相波等。
脑电波的分布方式:广泛性、弥漫性、一侧性、局灶性、多灶性、游走性、对称性。
脑电图诊断标准正常小儿脑电图:1、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节律性、调节性和分布符合相应的年龄范围。
2、左右半球相应部位基本对称,波幅差不超过50%。
3、在其相应年龄段应该出现的生理性波形如期出现,在其相应年龄段应该消失的不成熟波形如期消失。
4、可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失神发作(3Hz 棘慢波综合)
Typical absence epilepsy
不典型失神发作(慢-棘慢波综合)
Atypical absence
(Lennox-Gastaut syndrome)
(myoclonic seizure)
肌阵挛发作
高度失律
一侧局灶性放电
Alpha(α) Beta(β) Theta(θ) Delta(δ)
正常背景活动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出现于后头部的活动
闪光刺激
(光惊厥反应)
过度换气
(build-up)
脑电图伪差的识别
肌电位差 眼动伪差 出汗伪迹 电极伪差 心电伪差 血管伪差 静脉伪差
眼动伪迹(眨眼)
动作伪迹(咀嚼)
学习脑电图的目的
• 熟悉常用脑电图技术的原则 • 能够掌握脑电记录中的频率和波幅的测量 • 了解不同的脑电频段-α, β, θ,和δ. • 掌握常见的异常波形
学习脑电图的目的
• 了解和掌握各种诱发试验所带来的脑电图变化
–睁闭眼试验 –间断闪光刺激( 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 –IPS) –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
不推荐使用药物诱发试验,因为正常人也可以药物诱发 出癫痫样波形,并有可能诱发出临床发作
记录方式(导联)
• 导联(Montage)--电极之间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 行记录 • 单极记录(Unipolar):一个电极是活跃电极, 另一个相对固定的电极(如耳电极或者平均电极 ) • 双极记录(Bipolar):两个电极均是活跃电极
–头痛(头痛性癫痫 /腹痛性癫痫) –头晕 –慢性的行为异常(而非发作性事件)
脑电图检查的要求
至少应在8导以上(EEG Holter可以8导)
• 推荐使用16或者18个导联进行常规记录 •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者出于临床研究的需要, 可以应用更多的导联记录,64导以上EEG 主要用于颅内电极术前定位
心电伪迹
电极伪迹
非癫痫性异常活动
背景活动异常 与行为状态不符的慢波活动
可能是局灶性(focal)/一侧性 (lateralized)/全面性的(generalized)
明显不对称
非癫痫性异常(脑炎)
缺氧性脑病
(Burst suppression pattern )
缺氧性脑病
非癫痫性异常(颅骨缺损)
神经科医生熟悉脑电图并进行脑电图分析和判定 是一个理想的结合方式
脑电图印象
1 异常脑电图 全导不同步、不规则的θ和δ活动
2
异常脑电图 全导不同步、不规则的θ和δ活动,未见局灶性异常 符合全面性脑病的脑电图改变,但是并不能提示特定的病因 建议完善相关临床检查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脑电图技术及临床应用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邵晓秋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脑电图使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的一种方法,通常 在头皮记录,但也可以进行颅内脑电图记录 • Hans Berger(德国生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1924 年首先在人类记录到脑电图,并且赋予其名称
脑电图检查的要求
描记应该包括睁闭眼、闪光刺激、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 在困倦和睡眠时描记的脑电图有独特的价值,特别是某 些类型的发作或者癫痫综合征,仅在睡眠中有异常电活 动的发放.对焦虑不安者或不合作的儿童,睡眠记录可 能是获得可靠记录的唯一途径因此。睡眠诱发程序应该 看作是常规脑电图描记的组成部分
要确保在头皮上不同代表区域的脑电活动均 能被记录到(21个电极)
偶尔需要在标准部位之间增放电极 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太小,电极安放过于密 集则不能有效反映其电位差
国际10 /20电极安放系统
EEG 电极名称
• 每个电极的名称都是以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来构成 • 字母代表电极放置的脑区 –Frontal (F) –Central (C) –Temporal (T) Parietal (P) –Occipital (O) –Auricular (A) –Frontopolar (Fp) • 数字代表左右侧 –奇数为左侧,偶数为右侧
视频脑电
(VEEG) • 明确癫痫发作的类型
– 比如失神发作与复杂部分发作 – 特发的强直阵挛发作与继发的强直阵挛发作等 – 特殊发作类型的明确(过度运动性发作1、2)
• 可以量化一些行为学改变不明显的发作(婴儿痉挛或短暂 的失神发作) • 可以为癫痫外科治疗提供直接的定位依据
VEEG监测系统的组成
EEG的基础
• 由极性相同的皮层椎体细胞顶端树突所产生的兴 奋性突出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的总和,而并非动作电位
EEG的基础
EEG的基础
•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脑电活动都能在头皮脑电图 记录到,一般需要6cm2面积的皮层神经元同步激 活所产生的电位才能被记录到 • 这些电活动通过颅骨和头皮进行容积传导,所以 有相当一部分脑电图信号会被衰减,尤其是高频 信号
导联设置
(Montage)
定 位
单极记录 双极记录
位相倒置
EEG的分析
• 来自于大脑的电活动的基本节律 • 根据其频率和波幅范围各属于哪一频段的活动 • 不同的节律与其年龄和意识状态是否相称 • 通常的优势节律(背景节律)及其空间分布 • 一过性的现象(Transients) • 对诱发试验的反应
非癫痫性发作的发作期模式
Non-epileptic seizure(ictal pattern)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
• 对于脑电图的分析和判定,目前并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成 功的取代目测 • 脑电图正常与否仅是统计学上的概念,对脑电图的分析, 有一定的主观性,适当的训练和经验非常重要 • 熟悉各个年龄组的脑电特征 • 熟悉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的变化 • 熟悉伪差的产生与特征
(Computerized EEG Machine)
数字化脑电图机
脑电图检查的要求
EEG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一般 不需要减量或停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避免导致发 作频繁及可能出现的癫痫持续状态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使EEG产生大量快波而影响判 读,可在EEG检查前一天停药,而继续服用其他抗 癫痫药物
• 脑电记录系统 • 录像记录系统(包括正常光线及暗光线下的 录像监测) • 多相生理参数记录系统(包括心电监测、眼 动监测、呼吸监测、血氧监测、肌电监测等) • 脑电和录像同步显示系统 • 发作报告系统(患者按键)
癫痫性发作的发作期模式
Epileptic seizure(ictal pattern)
(周期性放电-periodic discharge)
CJD
69 year old patient with Creutzfeld-Jacob disease
CJD
(周期性放电-periodic discharge)
SSPE
一侧周期性放电
(PLED)
脑电图分析和结果的判定
• 一部分病人,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正常, 不能因 为脑电图正常而除外癫痫 • 很少的正常人,却有着癫痫性的放电,同样不能 仅根据脑电情况诊断癫痫
EEG的分析
• 特别注意
–发作期的活动(Ictal activity)
–发作间期的放电(尖波或者棘波) –局灶性和全面性的慢波活动
脑电图判读的基本内容
• 波率 • 波幅 • 波形 • 位相 • 出现方式 • 出现部位
正常脑电图中不同类型的脑波
Rhythm Frequency (Hz) 8 – 13 14 - 30 5 – 7 2 – 4 Amplitude (uV) 50 – 100 20 Above 50 Above 50 Recording & Location 成人、安静、闭眼、枕区 成人、思维活动、额区 儿童、成人困倦、枕区 儿童睡眠期
•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EEG的临床应用
• 目前仍然是最重要的诊断及判断癫痫预后的方法 • 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也有帮助
–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如晕厥、心因性发作等) –某些特定原因脑病(怀疑朊蛋白病或者病毒感染所导 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痴呆)
EEG的临床应用
• 注意—对某些情况并无特殊的诊断价值
脑电图分析和结果的判定
对脑电图记录的客观描述 对正常或异常严重程度的判定 EEG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一般而言,单纯的边缘状态和轻度不正常脑电图临床意义不 大,参照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时必须谨慎
中度不正常以上的脑电异常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脑电图的异常应该和临床相互验证,大部分癫痫发作和癫痫 综合征中,脑电图都有特异性表现,熟悉脑电特征和临床表 现
Focal discharge
双侧独立的棘波
右枕棘慢综合波-枕叶癫痫
O2
T6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BECTS)
清醒期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BECTS)
睡眠期
某些非癫痫性疾病的特征性EEG
三相波——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及缺氧等 周期性爆发波——SSPE、CJD 局限于额颞区周期复合波——单纯疱疹脑炎 持续性电静息:脑死亡
脑电图相关技术
• 希望将来有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够取代特殊电极、 深部或者皮层电极,目前,特殊情况下我们仍然 需要应用 • 动态脑电图由于记录的导联少,不可克服的的伪 差,临床应用范围不易扩大 • 脑电地形图可信性较差,建议不用作癫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