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环境行为学》理论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代码:PRN24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环境学、无机化学一、课程介绍1.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
环境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重大问题时,生物学家在运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环境问题实质并寻找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技术和发展动态,使学生对环境生物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环境生物学属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属重点基础课,许多后续课程如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工程、环境污染修复工程等与环境生物学密切相关。
环境生物学也是环境生态类考研科目之一,对学生的考研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类专业人才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须。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环境生物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以及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使学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理解和掌握以下理论、方法和技术:1)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2)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3)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4)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6)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7)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8)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环境生物学为重点基础课,牵涉面广,学科交叉较多,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环境心理学 教学大纲 -文库
一、概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教育领域,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我们编写了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2. 掌握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3. 能够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教学实践4. 培养对环境与心理关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课程内容1. 环境心理学概论1.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2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1.3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2.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框架2.1 空间认知理论2.2 环境行为学理论2.3 环境认知心理学理论3. 环境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3.1 教室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3.2 教学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原则3.3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践演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环境心理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要求1.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2.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学生需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4. 学生需具备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六、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定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和表现的积极程度。
2. 作业成绩评定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环境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心理学导论》2. 参考书目:《空间认知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导论》3. 网络资源:国内外环境心理学学术全球信息站和期刊等八、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环境与心理关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环境行为学
块状滨水开放空间是指比较集中的、具有一定尺度的与城市水体有密切关系的城市开放空间,根据与水体的关系又可分为:内陷型和外凸型。其中前者以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为代表,后者的典型案例则是中国香港的尖沙咀文化艺术中心广场。
(3)复合滨水开放空间
在城市发展和演变的漫长过中,带状和块状滨水开放空间混合发展、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复合滨水开放空间。纽约的曼哈顿和上海陆家嘴这两个滨水城市中心区,都具有复合滨水开放空间的特性。
水滨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其滨水区的类型属于江滨。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芜湖市滨水区指的就是芜湖市江滨区域。
1.3几种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典型形态
(1)带状滨水开放空间
以上海外滩和滨江公园为典型,在密集的城市和黄浦江之间形成一片带状的开放空间,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观光游览、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芜湖滨江公园就属于这种类型,沿长江南岸铺开的长条带状公园。
2.3对环境的多种感觉
人对环境的多种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动觉这五类,虽然视觉占支配地位,但听觉、嗅觉、触觉、运觉都参与对环境的感知。不同的感觉相互起着加强或削弱的作用,如果不同的感觉提供了同一的信息,感知就会更加深刻。人对环境的感觉既随人的发展阶段不同,也因个体之间的生理、心理、文化差异而迥异,还会与人的欲望有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感觉属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类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感觉,才能对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上午,在公园中的绝大部分还是老年人,他们聚在小亭子里聊天、打牌、下棋。一般如果阳光充足,来此活动的人也会更多。
下午,公园中的活动人群年龄层次较多样化。依然有老年人从事着早上的活动,同时加入了不少年轻人。如本页广场照片上的那群人,正是一群二十不到的青年人,他们正在举行一个小型的车模聚会,各式的遥控汽车、遥控飞机,玩得不了亦乐乎。儿童在3-4点也陆续多起来,不少大人带着小孩在晚餐前来到滨江公园游玩。同时还可以看到中、青年人在园类遛狗,甚至还有来此拍婚纱照的新人。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
实验设计原则
动物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 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 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 动物种类、品系、性别、年龄和数量等。
代谢酶系及其影响因素
代谢酶系的种类和功能
生物体内参与污染物代谢的酶系主要包 括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和转移酶等 ,它们分别催化不同类型的代谢反应。
VS
影响因素
代谢酶系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基因多态性、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等,这 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污染物的代谢能力 和毒性反应存在差异。
04
人体暴露评估方法
01
暴露途径识别
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人体可能 接触到的环境污染物的途径,如 空气、水、食物等。
02
暴露量估算
采用数学模型和监测数据,估算 人体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的污染 物的量。
03
暴露频率与持续时 间评估
评估人体在一段时间内接触污染 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更准确 地反映暴露情况。
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
生物体造成危害。
遗传毒性作用机制
1 2
DNA损伤
污染物可引起DNA链的断裂、碱基错配等损伤, 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具有遗传毒性。
DNA修复障碍
污染物可干扰DNA修复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受 损DNA不能及时修复,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
3
表观遗传改变
污染物可引起表观遗传改变,如DNA甲基化、组 蛋白修饰等,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
02
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与原 理
毒理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3.1环境——行为理论
1. 为什么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都可以归入应 激理论的体系中?☆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 引起个体的反应,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 反应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 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 等,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 应。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
1. 试对几种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 一般性和特殊性。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 都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其中,唤醒理论的一 般性最强,也就是说,唤醒理论认为,刺激 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个体生理和心理唤 醒水平的改变,因此可以推断行为将受到什 么影响。刺激负荷理论的特殊性要强一些, 适应水平理论则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
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 中。 (1)如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 (2)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 (3)最佳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 ; (4)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应激理论已经 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 行为的影响。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应。
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 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 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 动增加。唤醒其实就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 的各种身体活动,使它们达到活跃状态。唤醒 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可以用叶克斯—道德 逊定律来解释:按照该定律所描述的,操作的最 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者低 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唤醒 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 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 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而简单任务,需 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原理及基本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空间设计思维与设计观念;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能够遵循设计原则,
运用专业设计语言、设计形态和媒介形式去表达设计方案;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体系宽泛,专业能力较全面,具备较好审美能力与艺术情趣;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和较好的专业创新能力,能够针对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并能付诸实施;
1.建议教材
1.胡正凡,林玉莲主编.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主要参考书
1.房慧聪.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o
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o。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人的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两个分支: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或 内脏神经),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主体突然受某种环境 刺激需要全神贯注进行探索和认知评价时,交感神经兴奋,以帮助人进行感 觉判断。如扩大瞳孔获得更多的光刺激以便看得更清楚,扩张肺以吸收更多 的氧气,停止消化以便血液从胃流往肌肉,分泌更多的应激荷尔蒙促使身体 各方面变化作好迎战或逃跑的准备。
波及范围广,影响人数多。 导致的问题 (1)焦虑 (2)退缩或麻木 (3)抑郁 (4)与应激有关的身体症状 (5)无泄愤对象的气愤 (6)回归 (7)梦魇
灾变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浩劫,
但同时也对人类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促使人类反省自己的行为,重新 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主。人类必须用广 义的道德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只顾我们这一代的生存.还要考虑后 代的生存;不仅只顾人类的生存,还要考虑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环境的承 受力。自然灾害表明:自然环境出现了过分的不平衡,这其中有我们人 类的过错,我们应该学会与自然交流,时时根据自然反馈的信息修正我 们的行为。我国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与嫩江百年一遇的全流域特大洪 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态教育和道德教育,它使我们认识到改变对自 然的态度.维护环境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讲 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 唤醒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 一、唤醒与情绪 情绪(emotion)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
杂的概念。包含强度、形式两种属性。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 也称激活,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则决定了情绪的形 式。 一定的唤醒水平总是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状态 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情,或称“心境”(mood)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1.环境学的概念和特点
2.环境和生态的定义
3.环境学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要素与资源
1.大气环境
-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大气环境污染等内容
2.水环境
-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
3.土壤环境
-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内容
4.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的分类与评价
-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2.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
-包括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内容
4.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
-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修复与治理等内容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生态足迹与生态延续能力
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
4.绿色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
五、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环境伦理与道德责任
3.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4.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
以上是《环境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备考。
除了理论知识,考生还应该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的最新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在《环境学概论》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环境行为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微观空间行为
1。个人空间的限定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伪着自己的身体和个人 空间,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每个人 的衣着打扮都不同,是个性化的表现。在微观、中观、 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个人空间是最个性化的。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实验:
通过类似的方法作过多次试验,但通过观察,个人空间的大 小与分类与个人知觉的关系十分重要,可能比实验更重要。
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存在的建筑形式。
7。人因工程学
1)新学科的诞生 2)新学科的应用
环境 安全 操作 应用
中观空间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中观空间行为包括家与邻里两个层次。
一、家 家比起一座住宅或公寓里的一套房子,寓意要深得多。对 于个人和家庭成员来说“家”是有感情色彩的。
1)个性化 人们对自己的家要求个性化并进行必要的防卫。个性化不 仅表现在室内陈设上,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也会想方设 法表现在住宅的外部。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人类需要分层理论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选择与多样性,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 进行选择的可能。 需要满足的因素: • 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等) • 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要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 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 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
心理学家的研究:
研究建筑与城市的物质功能、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从 而发展了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以激发学生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科学和艺术的手段协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一种最佳的运营状态。
将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运用到景观设计实例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是学生能在建筑和环境设计中运用这些基本知识,主动地创造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美观和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教学内容
(一)人的因素与设计
教学内容:
1、人、机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3、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4、人的因素与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机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人的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人机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与设计的关系;教学难点:梳理概念体系,掌握基本概念
(二)人体的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
1、骨骼肌、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2、人体活动的能源;
3、活动能耗与效率;
4、静态实施及其效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体骨骼肌以及组成人体运动系统的部分;
2、熟悉人体活动的能源以及能耗与效率,了解静态实施及其效应。
教学重点:对于人体运动能力的认知。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肌肉以及活动能源。
(三)行为
教学内容:
1、人、行为与环境关系的论点
2、领域性
3、微观空间行为
4、中观空间行为
5、宏观空间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为在各个空间中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行为、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行为在各个空间中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定义区分关系
(四)环境
教学内容:
1、现象环境
2、个人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现象环境、个人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现象环境、个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2、掌握现象环境、个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种环境的定义区分三种环境
教学难点:区分三种环境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关系
(五)感知与环境知觉的要点
教学内容:
1、感知的概念
2、环境知觉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感知的概念以及感知对于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对于环境直觉的熟练掌握
教学重点:1、环境设计中感知与环境知觉的作用
教学难点:2、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觉在环境设计中的有效性
(六)人的环境需要及环境之意义
教学内容:
1、人对环境的需要
2、环境的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环境需要创造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2、熟悉和掌握环境的意义体系的七个方面
教学重点:需要和意义理论对于规划和设计的启示
教学难点:熟练环境意义的体系
(七)环境中的空间行为与设计
教学内容:
1、交往与空间
2、座位布置与社会空间
3、空间行为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交往中的空间尺度与关系
2、了解在场合中的距离
3、掌握空间行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空间行为的一般规律以及在交往中的最佳交往空间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社会交往的空间尺度和空间行为的规律
(八)私密性领域性与场所
教学内容:
1、私密性
2、领域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公共空间的私密性与社交性
2、掌握领行为、领域性与空间设计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人类行为在空间中的重要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的私密性和领域性行为的研究来指导设计、优化设计(九)建筑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教学内容:
1、建筑环境污染及其预防
2、安全的建筑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建筑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2、掌握环境健康和事故预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建筑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以及预防手段
教学难点:掌握如何建设健康和安全的建筑环境
(十)环境的舒适与效能
教学内容:
1、环境的色彩
2、开敞空间的照明环境
3、环境中的噪声与声景设计
4、微气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周围环境的直觉与行为
2、了解周围环境因素与生活健康、舒适和工作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直觉与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与生活工作之间的关系、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舒适与高效能的生活环境
(十一)人体测量与人体尺寸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学
2、我国的人体测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人体测量学这门学科,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数据,熟悉我国的人体测量标准
教学重点:
1、掌握与设计有关的人体测量数据
2、将人体参量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常用的人体测量尺寸
(十二)人体尺寸的设计应用
教学内容:
1、人体尺寸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人体尺寸模板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在设计中人体尺寸选用的原则
2、人体尺寸模板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人体尺寸选用原则
教学难点:人体尺寸选用在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十三)工作空间设计
教学内容:
1、工作空间范围
2、工作空间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的:通过工作空间学习,使学生理解如动作、活动、行为等基本概念,
掌握人在工作空间中的活动范围,引申出一些有关工作空间设计的准则
2.技能目的:通过工作空间的学习,了解建筑与环境设计是为人们的活动与行为提供合理舒适的空间环境,而人体工程学与环境心理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为设计提供这些活动与行为的设计参数和准则;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具有固有的大小与比例,为此要掌握人体所在场所的尺寸、位置、形状以确保人体姿势与活动的自如。
教学难点:对于工作空间的范围以及人体的尺寸熟练的掌握
(十四)坐与椅子设计
教学内容:
1、好椅子的概念
2、坐姿的工效学
3、椅子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坐姿和椅子的设计科学、椅子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对于椅子功能与设计的认知。
教学难点:椅子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运用,椅子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十五)美学与建筑环境
教学内容:
1、美学观点
2、理论美学
3、经验主义美学
4、美学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几种美学观点
2、掌握美学观点在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美学的内容并能掌握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美学的概念及意义
(十六)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之一 ------观察
教学内容:
1、对行为、环境、时间进行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环境行为学与本专业的关系
四、学时分配表
附:实践环节说明
1、坐与椅子设计:实践环节4学时
主要内容:通过了解椅子的各种形式以及功能,收集资料,总结椅子的优缺点作业形式:以小组形式做PPT展示
五、参考附录
(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刘斐.设计透视学[M].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
Gilles[法] RONIN.景观设计与表达——透视绘画技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白璎.艺术与设计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刘晖.景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二)参考文献
郝赤彪.景观设计原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