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和运动价值

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和运动价值刘爱平(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部,湖南长沙410006)艺术体操是融舞蹈、音乐、体操、技巧、轻器械等体育和美育内容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从艺术角度论,是门综合艺术。
它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动作构成的一连串美象,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
它要在规定的场地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借助绳、圈、球、棒带等轻器械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演化出一幕幕扣人心弦、令人美不胜收的运动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给观众的形象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有动有静,动中寓静,虚实相生,因而不但有较高的运动价值,而且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如何挖掘提高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提高运动成绩呢?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1.来自运动主体的美感艺术体操是女子运动项目。
人体具有天生美感,女人体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担不是一切人体都美,一切美也不可能集于一身。
悦目的容貌,动人的身段,修长的四肢,良好的柔韧,丰富的表情,高雅的气质等,都可以给人以美感。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才比其他运动项目对美的要求都严格,运动员给裁判的第一印象可直接影响裁判给运动员的评分,所以,选才十分重要。
美学中“黄金分割点”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美的物体其比例大致是:部分与整体之比是0.618:1,即一个美人的身段应当是其肚脐以下的长度与身高之比为0.618:1,凡符合或接近这个比例的都会身体匀称,比例协调,我们选才时不妨按这个比例进行。
至于柔韧、表情、气质都可以经过训练、培养、熏陶逐步形成。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适当开一些艺术课程,如美学基本常识、音乐欣赏、绘画欣赏、舞蹈欣赏等,如有条件可增开一些文学课程,如诗歌、散文欣赏等,提高运动员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对艺术体操不无裨益。
运动员会自觉地运用和调动自己的情绪、感官,创出一些恰切表现音乐主题寓意的动作和表情。
教练员要通过各种手段为把运动员塑造美的形象,高质量地完成创编意图,夺取好成绩。
运动员则应通过艺术体操运动形式,充分地表现美、创造美,利用有限的时间空,身体条件、运动器械创造出美的极佳境界。
论艺术的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

理 解 的 大 众 通 俗 趣 味 来 看 , 是 令 人 惊 奇 、 解 乃 都 费
至 于 困 惑 的 。 那 位 前 来 采 访 的 女 主 持 人 询 问  ̄ d, - t - 钢 创 作 这 支 乐 曲 的 想 法 是 什 么 。 显 然 她 也 是 被 作 品 不 同 凡 响 的 意 味 所 迷 惑 , 望 知 道 作 曲 家 在 当 希 代 西 方 那 样 高 度 商 业 化 的社 会 文 化 环 境 中 为 什 么 不 随 俗 从 众 搞 商 业 性 的 东 西 , 要 创 作 这 样 晦 涩 却 深 奥 孤 芳 自赏 的 精 英 艺 术 作 品 。 也 许 她 心 目 中 的  ̄- 钢 是 一 个 孤 傲 弃 世 的 完 美 主 义 者 。 但 后 者 的 - t d, 回答 却 令 她 、 令 许 许 多 多 中 国 观 众 深 感 意 外 : 也 叶 小 钢说 他创 作 这样 的作 品 是 出 于商 业需 要 。据说 与他 签 约 的 出版 商 希 望 他 写 一 支 能 够 把 西 方 、 中 国 和 其 他 东 方 文 化 这 三 种 音 乐 因 素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作 品 , 便 应 出 版 商 之 约 而 写 了 这 支 《 八 与 乐 他 尺 队 》; 这 支 乐 曲 中 , 本 的 音 乐 观 念 和 结 构 是 西 在 基 方 的 。 曲和 指挥 是 中 国人 , 独 奏 乐器 “ 八 ” 作 而 尺 及 其 演 奏 者 又 来 自 日 本 , 而 正 好 满 足 了 出 版 商 的 因 要求 。
白 雪 ” “ 里 巴 人 ” 矛 盾 就 自然 而 然 地 变 成 了 与 下 的
人 文价 值 与 商 业 价 值 的 矛 盾 。 越 是 浅 易 的 、 俗 通 的甚 至鄙 俗 的 , 受 面 就 可能 越 广 , 业价 值 也 就 接 商 因此 可能 越 高 , 人 当然也 会 越 感 兴趣 , 而通 过 商 从
艺术论方法

艺术论方法是指研究艺术的方法和理论,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如形式主义、象征主义、社会历史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艺术论方法:
1. 形式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形式的完美和独特性。
2. 象征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象征和表达,可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3. 社会历史主义:强调艺术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认为艺术作品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和变迁。
4. 心理学:强调艺术作品与人类心理的关系,认为艺术作品可以反映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影响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5. 结构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语言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和语言规则来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6. 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多元化和相对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艺术论方法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艺术论方法。
第八章艺术的审美价值_艺术美学

第八章艺术的价值结构本章将以宗白华和莫里茨·盖格尔的三种价值结构论为基础,按照审美价值(即形式价值)、真理价值(认识价值和启示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伦理价值)、象征价值(即符号价值)五个方面予以论述。
第一节审美价值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的对应物,是存在的一种天然的质性;从创作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建构、被创造的;从评价或鉴赏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
米·杜弗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因为它作为对象的本原和目的让位于对象的中心.创造价值,就是创造对象。
创造审美价值,就是生产带有意义、开创新风格和传达新世界的信息的新作品。
”图8—1 丁托莱托最后的晚餐图8—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或者说是艺术的自律性价值。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其区分性标志,就是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其判断标准就是审美价值。
杜夫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之所以成为有价值的对象的东西,它不是任何外在于对象的东西,而是对象符合自己的概念、完成自己的使命时的对象本身.”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特征。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是一个个别性和差异性的存在。
在艺术世界之中,每一个作品都凭借其审美的(有时也包含别的因素)能量和引力占据着自己应得的位置.虽然每一个作品所占据位置的大小和重要性会各有不同,但是,一部作品一旦获得时代和历史的认可,一般地说,其他的作品,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作品,是不可能动摇其地位的.因为进入艺术世界的入场券并不受名额的限制。
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类似体育竞赛那样的退一进一的规章;艺术运行的规律并没有为作品之间的相互抵消或谋杀提供机会,而艺术审美体验的规程则宣告,此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取代彼艺术作品。
西美尔说:“只要客体是仅仅有用的,它们就是内在可变换的,并且每一件都能够被别的有同样用处的东西所代替。
概述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

概述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具体存在的形式,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结构通常称内部形式,艺术语言通常称外部形式。
艺术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艺术语言指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结构和语言的表现形态又各不相同,下面根据工作实际,以造型艺术为例对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进行说明。
一、造型艺术的艺术结构造型艺术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点线面、形光色等造型手段,运用表现、再现等艺术表现手法在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我们知道,造型艺术是依赖于视觉欣赏和感受的视觉艺术,它是运用点线面、形光色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正是因为它的造型必须是在空间上展开,这才为空间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立体幻觉提供了可能,艺术家利用人类视觉的虚幻创造出空间上的立体,这无疑是空间给富于想象的聪慧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创造的土壤,也为开拓空间构成的抽象、装饰绘画提供了解构意义上的需要;正是因为它的视觉直观性,艺术家们才会运用跃动的笔触或强烈的光影给视觉以温柔的爱抚之后让你觉得余音未尽,余味无穷;也正是因为它是静态的画面,艺术家们才可能去力图冲破这一凝固而又单纯的二维空间,运用生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瞬来展现这一瞬的前前后后。
德国美学家莱辛说:“绘画在它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
所有造型艺术形式及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结构问题,结构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没有合适的结构,就不会有明确的外在形式。
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塑造艺术形象,必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前后内容如何过渡和照应,情节、场面如何处理,环境如何布置,各个部分如何安排,如何处理浓墨重彩重点描绘,何处只要轻描淡写粗线条勾勒,哪里该张,哪里该驰,开头和结尾如何呼应等,都属于艺术结构的范畴。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正方,艺术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可能不同,但是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力。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例如,梵高的《星夜》描绘了他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成为了后世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后,艺术作品也可以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因此,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体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艺术价值是主观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价值。
首先,一些艺术作品可能只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宣泄,缺乏普遍性和深刻的内涵,因此其艺术价值较低。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使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其次,一些商业化的艺术作品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缺乏真正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其艺术价值也值得商榷。
最后,一些艺术作品可能涉及到道德和伦理问题,其价值观也受到质疑。
例如,一些争议性的艺术作品可能引发社会争议和抵触情绪,使其艺术价值受到质疑。
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是绝对的,需要通过客观的审美标准和社会反馈来评判。
正方,虽然艺术价值是主观的,但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宁静和美丽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这种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就是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反方,尽管艺术作品可能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价值。
艺术作品的价值需要通过客观的审美标准和社会反馈来评判。
例如,一些商业化的艺术作品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缺乏真正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其艺术价值也值得商榷。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1. 引言1.1 概述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钢琴曲《庆翻身》是一首具有深厚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它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音乐表现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曲调的结构与旋律、歌曲的情感表达、音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深入探讨这首曲目的艺术价值。
钢琴曲《庆翻身》不仅是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作品,更是反映社会现实和情感体验的载体。
通过对这首曲目进行全面的艺术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对钢琴音乐的新思考和启示。
2. 正文2.1 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曲中,音乐表现力体现在曲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上。
《庆翻身》这首曲子中采用了多样的音乐元素和技巧,如快速的音符变换、丰富的音色变化等,使整个曲子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曲调的跌宕起伏和情绪的转折也进一步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还体现在演奏技巧上。
演奏者通过对音符的处理和强弱的掌握,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使曲子更加动人。
在《庆翻身》这首曲子中,演奏者需要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感情投入,才能真正将作曲家的意图传达给听众。
钢琴曲《庆翻身》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
通过曲调的结构和演奏者的技巧,这首曲子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感动。
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对于曲子的演绎和欣赏至关重要,也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曲调的结构与旋律曲调的结构与旋律在钢琴曲《庆翻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首曲子采用了富有层次感的音乐结构,使得整个曲子的节奏感十分强烈。
曲调的变化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情绪的起伏,带来了一种紧张与舒缓交替的美感。
旋律方面,钢琴曲《庆翻身》的旋律优美动人,其瞬间的音调变化和旋律线条的流畅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配合丰富多彩的节奏变化,曲子旋律的丰富性和变化性极大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使得听众在欣赏中不会感到单调,而是充满了惊喜和享受。
艺术美学总结

一、填空1、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
2、《泉》是杜桑的作品。
3、《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者是保罗高更。
4、《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涅尔,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小约翰施特劳斯.5、审美,本意是感性或感性认识。
6、席勒把诗划分为素朴的和感伤的两种类型。
7、当代杜桑的《泉》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以惊世骇俗的反叛方式挑战了经典的艺术规则。
8、中世纪园林主要有两类:修道院式、城堡式。
9、中国皇家园林代表是颐和园和避暑山庄。
10、我国最早的创作理论著作是《考工记》。
11、京剧的唱腔以徽剧的二黄和汉剧的西皮为主。
12、黑格尔指出情感表现是音乐的最基本内容。
13、音乐的媒介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
14、美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是对感观的感受。
15、艺术的基本元素:符码、意象、情感和意义四个单位.16、雕塑是的一座城市的精神意义、文化象征意义(纪念意义)、和景观意义,相互交织而又相辅相成.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艺术都是以一种相对统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现出来的。
·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①功利性的有无和独异性的有无②想象力的有无③创作活动中自由意志的有无④技术是可重复的也是可替代的,艺术则不行⑤艺术是为了审美娱乐、确证和完善生命2,、什么是反艺术?是指一种为标榜或现实艺术表现的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
3、什么是反美学?其实就是对美学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反艺术往往同反美学相关,反美学却不一定是反艺术.4、什么是意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的时候,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5、艺术技巧:即专门化的形式操作的才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选择和处理各种素材、塑造形象所采用的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摘要】钢琴曲《庆翻身》是一首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本文通过分析其创作背景、乐曲结构和风格、旋律和和声分析、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技巧以及音乐理论分析,揭示了这首曲目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其艺术成就的评价,探讨了其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这首曲目在音乐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关键词】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创作背景,乐曲结构,风格,旋律,和声分析,表达主题,情感技巧,音乐理论分析,艺术成就,影响,现代音乐,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钢琴曲《庆翻身》钢琴曲《庆翻身》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李明远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备受赞誉。
这首曲子是为了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创作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
《庆翻身》这首曲子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音乐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热爱和祝福之情,使人们在聆听时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还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这首曲子,李明远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创新精神,为中国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庆翻身》这首曲子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传递正能量和激励人们奋斗的意义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愿这首曲子能够长久流传,激励更多的人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1.2 阐述分析目的通过对钢琴曲《庆翻身》的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这首音乐作品在音乐创作领域中的独特之处。
我们希望通过分析创作背景、乐曲结构和风格、旋律和和声分析、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技巧以及音乐理论等方面,揭示这首钢琴曲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并探讨它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全面分析,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它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以及它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带来对这首钢琴曲的深入理解与欣赏,同时为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谈白行简小说的艺术结构及其审美价值

谈白行简小说的艺术结构及其审美价值作者:陈嫒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5期摘要:白行简的小说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文笔细腻,描写传神,写实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之前志怪小说的桎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白行简的代表作《李娃传》进行分析,阐述了白行简小说的艺术结构及审美价值。
关键词:白行简;艺术结构;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94-03白行简是我国唐代的文学家,字退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白行简不像其兄白居易那样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他在唐传奇方面的成就却非常高。
白行简和白居易很长时间都生活在一起,在白居易的指导下读书、写作,在文章风格上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白居易的特点。
白行简一生都生活在其兄白居易的光环下,他的风采被白居易所掩盖,但是,历史的尘埃在时间的吹拂下慢慢散去,历史露出了本来的面目,白行简的文学成就不断被后人发掘发现,他的文学作品在唐传奇小说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白行简文学作品内容简介白行简擅长辞赋,尤其以传奇小说最为著名。
传奇小说代表作为《李娃传》。
《李娃传》描写了荥阳大族郑生在赴京赶考途中,爱上了长安风尘女子李娃,在青楼流连中,郑生把钱财挥霍殆尽被赶出来。
郑生愤恨交加身染重病,后来不得已成为唱挽歌的歌郎。
有一次在和别人比赛唱歌的时候被他的父亲认出来,他的父亲觉得郑生辱没门风,因此把郑生鞭打一顿,郑生差点命丧鞭下,然后被赶出了家门。
郑生后来被同伴救活,沦为全身溃烂的一个乞丐。
有一次,郑生由于饥寒交迫在风雪中痛哭被李娃看见并认出来,李娃感念其对自己的真情,也觉得郑生的状况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自己赎身和郑生生活在一起。
李娃鼓励郑生考取功名,郑生发奋读书终于进士及第,后来父子相认,家人也接受了李娃,李娃也被封为汧国夫人,成就了一曲文人妓女的爱情佳话。
艺术美学教案

艺术美学教案《艺术美学》课程教学⼤纲课程编号:0901021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适⽤专业:美术学开设学期:第⼆学期⼀、课程教学⽬的与任务:本课程重点讲授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结构、艺术的风格与审美形态、艺术的门类及其特征、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结构。
通过教学使学⽣能够⽐较系统地掌握艺术美学的知识,提⾼审美鉴赏⼒,初步掌握艺术研究的⽅法。
⼆、与各课程的联系:艺术美学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为艺术类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指导。
学⽣通过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其更好地学习掌握其它艺术类课程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使⽤的教材及参考书⽬:1、使⽤教材本课程使⽤的《艺术美学》为⾼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等教育“⼗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万书元著,出版年份:2006年5⽉第1版。
2、参考书⽬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李莉主编:《艺术美学导读》,中国⼈民⼤学出版社,2004。
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民出版社,2003。
《艺术美》,⼭西⼈民出版社,1986。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学出版社,1998。
《中国美学史⼤纲》,北京⼤学出版社,1985。
朱⽴元主编:《美学》,⾼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学出版社,2005。
朱光潜:《西⽅美学史》,上下卷,⼈民⽂学出版社,1999。
张法:《20世纪西⽅美学史》,四川⼈民出版社,2003。
《艺术哲学导引》,中国⼈民⼤学出版社,1999。
四、教学时数及分配:总学时为36,讲授3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五、讲授内容与要求第⼀章,绪论,概要介绍关于艺术的⼀般观念,区分艺术与⾮艺术、审美与⾮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并对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做出区分。
第⼆章,艺术的基本结构,简要讲解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艺术技巧等内容,使学⽣了解研究艺术的基本⽅法,同时对艺术技巧的重要性获得正确的认识。
艺术的语法系统、符号学基本观点等内容为选讲内容。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

《学海》199714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 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
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活动是科学、哲学、宗教活动的基础。
艺术以美为它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美是艺术的主要价值构成。
但艺术内在机制的自由创造特质也将自己的触角伸向荒诞、无理性、疯狂、精神病态、痴呆、心里癔障、性变态、犯罪欲等丑陋的精神内容与心理存在。
“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
”(莱辛《拉奥孔》P.11,朱光潜译)。
美的至尊地位在近现代艺术中动摇与沉落了,审美意识产生嬗变,艺术不再以描写狭窄的美的对象为主要目的性,而是要深入探索人类复杂的心理结构,表现多重的精神运动。
美学已不再是单纯探讨“美”的科学,托马斯・门罗说:“在整个美学中,美的概念已不占据中心和显要地位。
”(《走向科学的美学》P.398,石天曙滕守尧译本。
)丑大量地拥入艺术殿堂丰富了艺术现象,但丑是否属于艺术美或美的范畴,它的美学功能与价值是什么?它是否可以给艺术接受者以美感、还是非美感的价值感?本文试从艺术丑的本体和对艺术丑的创造与欣赏这两重视角去探讨这些问题。
一在某种意义上古典艺术是和谐的理想美艺术,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平衡统一的艺术,黑格尔认为以古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塑为代表,但这仍不能涵盖所有古代艺术的共同性质,正如莱辛所说,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但艺术的内在机制是自由创造精神,任何一种界定都具有片面性。
美是古典艺术的中心内容,但丑作为表现对象也大量存在,而近现代艺术更具反叛精神,它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丑更多地成为艺术的对象,显示了美学的功能与价值。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认为丑在美学中不是一个消极的范畴而是一个积极的范畴。
罗森克兰兹认为丑以感性形式进入审美领域时,就具有某种积极的审美价值。
艺术丑是有意味的情感形式和有价值的艺术表现符号,是精神结构的载体,它是一种感性形式,具有审美价值。
论现代风格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现代风格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作者:田永杰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自工艺美术运动起,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时间了,而建筑史上在美学认识方面的革命性转变则是在格罗佩斯的包豪斯学院完成的,过去的建筑美学探索始终是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表象性的、装饰性的探索,如繁琐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而在包豪斯学院真正开始了对建筑空间的探索,将少即是多的设计含义传遍了全世界,改变了世界1/3的天际线。
包豪斯所倡导的设计观念、设计思想不仅体现在了建筑设计上,这种美学观念更是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发挥了巨大影响,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构成主义、民主主义代替了繁琐的装饰主义,简单的几何形体代替了繁琐的花纹,美学观念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正如蒸汽机开始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包豪斯的出现更是促进了美学观念的进步,因此,研究现代风格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有助于对更好地理解现代美学观念。
关键词:现代主义;少即是多;美学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艺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任何一种艺术风格、形式的出现都是因其生产力发展而决定的,其审美方式的变化必然是因其表现手法的变化而出现,但上层建筑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观念的创新反过来也影响着技术的进步,正是由于有了“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才会诞生西格拉姆大厦这样的摩天建筑,而摩天建筑的发展正是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扩张,正是由于这些富有的资本家才使得建筑高度越来越登峰造极,而建筑材料的使用也越来越坚固耐用、越来越挑战着人类力学、美学的极限。
那么,在这场革命性的运动中,有哪些美学价值、艺术观念值得我们来探讨呢?一装饰主义向构成主义的演变现代设计运动之前,设计界装饰主义盛行,不论是哥特教堂上的彩画,还是巴洛克风格的房屋内部装饰,其装饰主义动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改变,可以说在包豪斯之前的设计思想、美学思想都停留在重装饰这一基础上,人们都认为繁琐的、矫揉造作的才是美的,华丽的才是高贵的,所以我们直到新艺术运动时期也还要用植物的花纹纹样来美化我们的室内设计、家具器物,甚至在地铁道入口的设计中仍然要使用金属结构来模仿植物的枝干、玻璃棚顶要模仿海贝,在设计哥特式教堂的时候,要采用大量的彩色玻璃绘制圣经故事,而在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建筑中,装饰主义思想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从艺术的内在结构角度来赏析电影

从艺术的内在结构角度来赏析电影政法学院09社工本(一)班潘予蓁90113023艺术作品作为审美活动的产物,是艺术家人生实践的一种体现。
但又不能把艺术和现实生活混同起来,因为它不是对与现实生活的再现,而是源于艺术家的实践与创造。
因此,艺术作品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把握和体验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基于这种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物质材料层、符号形式层、意象世界层、超验意境层。
为了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的四个结构,我们在这里以对电影的赏析来诠释艺术的内在结构。
物质材料层指的是艺术作品赖以在现实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
而电影作为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种艺术作品,银幕和银幕上不断交接的各种画面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物质材料层了。
画面是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它传递和透露着作品某些重要的信息并寄托着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体验与哲理思索,是电影艺术的光华所在。
从画面的构成来看,它不仅借助于人物、景物等形象性元素展示背景空间,负载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信息、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依赖于光影、色彩、构图等形式性元素体现作品的基调,赋予其情绪效果和形式美感。
电影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以塑造形象,表现生活为首要任务,因而,作为画面轴心的人物就成为判断一部影片优劣得失的重要标准,而作为银幕形象的主要体现的演员的表演就成为传达画面情思的重要手段。
不停运动着的画面构成了电影,也造就了电影艺术得天独厚的魅力。
这些画面如同散乱的珠子,需要一条隐含的“红线”将它们穿接起来形成一串精美绝伦的项链,其艺术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就要求观众能够连点成线,在变幻不定的画面中,细心寻找出贯穿前后的内在线索,对那些形式上散落的却又一脉相承,丝丝联系的情节点,加以整体把握,才能体会出导演独特的艺术匠心。
我们不妨再对影片《阿甘正传》中多次出现跑步的镜头略加思索:幼年的阿甘,为了躲避其他孩子的欺侮,不停地跑,跑掉了矫正器,跑掉了残疾,甚至跑过了那飞驰的汽车;青年的阿甘又凭着跑步的特长跑进了大学;战争时期,士兵阿甘又因为能跑而捡回了性命,救出了战友,并受到了总统的接见;成年后的阿甘更是跑遍了美国,跑出了一批崇拜者与追随者。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1)、物质层面艺术品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复合体。
处于最基础层面的是艺术的物质层面即艺术的物质媒介。
如一件雕塑作品首先是一种青铜、或大理石等物质材料形成的实体,一幅绘画作品首先是一张涂满颜料的画布。
这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艺术的物质层面和艺术本体的关系不是对立与疏离的。
艺术品的物性或者说物因素是艺术品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
中国画家对宣纸和墨的材料特性的利用,木刻艺术家特意要表现的木味,油画家对油画颜料丰富的肌理效果的把握,水彩作品中的水痕,装置艺术对各种物质材料的自由选择与应用都是艺术创作与审美的重要内容。
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甚至构成艺术审美的主要方面。
如对玉石艺术品的玉材的欣赏。
对纯粹的材料特性的自觉应用与表现常常成为艺术作品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和人的具体生存经验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引起人的心理反应,因而艺术作品的物因素会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
(2)、物象层面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构成了艺术品的视觉外观。
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描绘还是仅仅呈现为线条、色块或者是对现成物品的直接利用,艺术品都是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而得以呈现的。
艺术作品总是呈现为抽象、具象、和意象的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和形式结构。
人类的艺术往往从模仿开始,写实的艺术在古希腊的雕塑中就得到了成熟的表现。
但是写实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原始时期的陶器上人类就形成了对单纯的形式美感的抽象语言系统。
艺术语言在艺术品的物质层面和物象层面上得以形成。
不同的艺术门类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不同的艺术家也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系统。
(3)、现实层面所谓现实层面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揭示和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社会的内容。
不同的艺术作品揭示显示社会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直接地呈现,如油画《开国大典》对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的反映。
《清明上河图》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就揭示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
美学概论复习纲要

2014级汉语言本科专业《美学概论》复习纲要填空题20分、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4分、论述分析题26分一、常识题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朱光潜、宗白华。
3. 鲍姆嘉通在历史上第一个主张美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将之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
1735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术语,1750年他将自己研究感性认识完善的专著命名为《美学》。
鲍姆嘉通将艺术和美专门提出来讨论,又将美学从哲学中分出,给予专门的名称,鉴于其引人瞩目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美学之父”。
4.哈奇生把美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两种;康德认为美不在事物的存在,只有“自由美”与“附庸美”之分。
鲍桑葵则把美分为“浅易的美”与“艰奥的美”两种。
5.通常我们把美的形态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美又分为社会美和自然美。
6.黑格尔的《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7.如果说美的本质是千古难解之谜,自然美是美学的危险三角区或“大绊脚石”(朱光潜语),那么,没有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为什么美则被称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8.自然美的文化价值:启迪智慧、激发创造,陶冶性情、提高境界,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和合天人、通融群己。
9.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
10.审美变形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
11. 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是一个常常被人例举的化丑为美的典型艺术品。
12. 1746年,法国美学家巴托首次使用“美的艺术”概念,可以看作是艺术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
评价艺术品的维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评价艺术品的维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艺术品作为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审美和情感等多重意义。
评价艺术品的维度多样,涉及到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主要维度出发,分析和讨论艺术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在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方面,我们将探索艺术品的美学特征、情感表达和创新性。
美学特征包括艺术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以及艺术品带给观者的感官享受。
情感表达是指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以及艺术品所引发的观者情感共鸣。
创新性则体现在艺术家对传统技法、题材和观念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主要涉及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传承与影响。
通过研究艺术品所处的历史时期、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含义。
艺术品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影响也是评价其历史价值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艺术品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评估其价值和意义。
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是评价艺术市场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们将探讨艺术市场的评估标准、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艺术市场的评估标准包括市场需求、艺术家知名度、作品稀缺性和品质等因素。
艺术品的投资价值体现在其升值潜力和投资回报,而收藏价值则是指艺术品作为收藏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审美享受和文化积累。
综上所述,评价艺术品的维度涵盖了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这些维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对艺术品的全面评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品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评价的意义与局限性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品的魅力和价值。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评价艺术品的维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汉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1. 引言1.1 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起源于汉朝,流传至今。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本文旨在探讨汉赋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论述汉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先,我们将介绍汉赋的起源与特点,包括其历史背景、定义和形式特点,以及其在文学上所具有的价值和审美特色。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汉赋作品中表现主题多样性和艺术手法丰富性,并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典故和象征意义。
然后,我们将说明汉赋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包括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影响力以及对身份认同塑造作用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汉赋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汉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汉赋的起源、特点和作品表现,揭示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汉赋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汉赋的起源与特点2.1 汉赋的历史背景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和士人。
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与进步为汉赋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2 汉赋的定义与形式特点汉赋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描绘自然景物或抒写社会风貌等为主题的韵文体。
它以五言或七言诗为基础,常采用对仗押韵和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音韵上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汉赋在形式上有着明确规定,分为“引”、“志”、“怀”、“颂”四部分。
其中,“引”是开头部分,旨在引入主题;“志”是主要篇章,通过表述思想情感来展示作者的理念;“怀”则是寄托感情、表达思念之情;“颂”则通过歌颂或赞美来结束作品。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以往哲学家讨论艺术本性的时候,首先要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之所以讨论不清楚,是由其内在的性质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本文展开的过程中会愈加明白。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这个问题代替掉——问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结构。
如果艺术的价值结构得到了阐明,就可以看看,我们能否根据考察对象是否有这个完整的价值结构来判定它是不是艺术。
一开始就比较明了的是,价值本身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艺术性从根本上也不在于实体性。
于是,以价值结构的概念来理解艺术,就可以避免在出发点上把非实体化的东西实体化。
我们将要阐明的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完整的艺术价值结构的话,就不是艺术;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艺术价值结构的要求,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艺术。
所以说,“什么是艺术的价值结构”基本上可以替代“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
然而,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讨论艺术的价值结构,与我们经常看到的以社会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艺术有何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这里的核心词是结构[2],这个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了艺术之为艺术的特质,而不管其对其他目的的实现是否有益。
因此,说某种东西是或不是纯粹的艺术,在多大程度上是艺术,并不与我们该不该接受这种东西有直接关系。
一、“有用”与“无用”之辩: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讲结构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价值概念本身的含义。
当然这里说的价值不是市场上的商品价钱,但也不是与其完全没有关系。
讲价值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有用的东西有价值,没用的东西没价值。
如果就按照这种说法去考量的话,我们似乎马上就可以断言,艺术没有价值。
这是因为,在一般的意义上,艺术是不能像工具那样拿来使用的;如果说艺术有时也可以有某种用处的话,那么艺术追求的也不是这个有用,这是艺术创造和工农业生产区别的主要所在。
如果我们以这种“有用”和“无用”的思路谈论价值,艺术的价值结构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这里采用的价值概念,一定与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价值观有所不同。
不过,说它们不同并不意味着否定它们的逻辑关系。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正方辩手: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例如,蒙娜丽莎这幅画作,通过莫奈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将女性的神秘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让人们了解到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精髓。
比如,梵高的《星夜》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欧洲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最后,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艺术是镜子,反映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反方辩手:尽管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但其艺术价值并非绝对的。
首先,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比如,毕加索的抽象主义作品《吉尔康迪斯》在艺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其具有革命性的艺术成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毫无价值。
其次,艺术作品的价值是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和文化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在当时被视为艺术的巅峰之作,但在现代社会可能被认为过时和无趣。
最后,艺术作品的价值是需要市场和观众认可的,只有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艺术作品才能被称为有价值的作品。
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是相对的,不应该被过分夸大。
在这场辩论中,正方辩手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情感共鸣、社会反映和创造力激发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引用莫奈、梵高和莎士比亚等名人名句以及经典案例,加强了自己的论据。
而反方辩手则从主观性、时代性和市场性等方面质疑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也使用了毕加索和古希腊雕塑作品等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整场辩论逻辑清晰,论据充足,双方观点明确,使得辩题的艺术价值得以全面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往哲学家讨论艺术本性的时候,首先要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之所以讨论不清楚,是由其内在的性质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本文展开的过程中会愈加明白。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这个问题代替掉——问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结构。
如果艺术的价值结构得到了阐明,就可以看看,我们能否根据考察对象是否有这个完整的价值结构来判定它是不是艺术。
一开始就比较明了的是,价值本身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艺术性从根本上也不在于实体性。
于是,以价值结构的概念来理解艺术,就可以避免在出发点上把非实体化的东西实体化。
我们将要阐明的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完整的艺术价值结构的话,就不是艺术;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艺术价值结构的要求,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艺术。
所以说,“什么是艺术的价值结构”基本上可以替代“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
然而,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讨论艺术的价值结构,与我们经常看到的以社会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艺术有何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这里的核心词是结构[2],这个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了艺术之为艺术的特质,而不管其对其他目的的实现是否有益。
因此,说某种东西是或不是纯粹的艺术,在多大程度上是艺术,并不与我们该不该接受这种东西有直接关系。
一、“有用”与“无用”之辩: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讲结构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价值概念本身的含义。
当然这里说的价值不是市场上的商品价钱,但也不是与其完全没有关系。
讲价值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有用的东西有价值,没用的东西没价值。
如果就按照这种说法去考量的话,我们似乎马上就可以断言,艺术没有价值。
这是因为,在一般的意义上,艺术是不能像工具那样拿来使用的;如果说艺术有时也可以有某种用处的话,那么艺术追求的也不是这个有用,这是艺术创造和工农业生产区别的主要所在。
如果我们以这种“有用”和“无用”的思路谈论价值,艺术的价值结构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这里采用的价值概念,一定与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价值观有所不同。
不过,说它们不同并不意味着否定它们的逻辑关系。
相反,这种对于有用与无用的日常区分,能引导我们继续往深层分析进而澄清价值概念的完整内涵。
我们先分析有用的东西,所谓有用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呢,它就是有某种功能可以服务于某种外在的目的。
说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对自己有用,是行不通的。
比如说,杯子有用可以盛水,水有用可以解渴,解渴有没有用呢,这个问题就有些尴尬了,因为解渴本身有用没用我们都会去解渴的。
先放下解渴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不谈,但是为了解渴这水在这放着,我就把它喝了,所以说水有用,这个“用”是指向水外边的某种东西。
我们说什么东西有用,是就这东西对于它之外的某个目标、目的或者是功能而言的,这叫工具价值。
由于它把其它东西当作自己服务的对象,所以它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外在价值。
与这个工具意义上的“有用”相反的,是“有害”。
如果我渴了,你拿某种东西让我喝,喝完更是口干舌燥,那就是相对于我“口渴”而言的“有害”了。
当然,有更多的东西对于我的“口渴”来说,既无用又无害。
单就“有用”这一方面来说,一支扳手,一把改锥,一支钢笔,一块手表,都是典型的工具,都是典型的有用的东西。
人们一般说什么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这些,大学里什么专业有用大家也是这样来理解的。
因为这种“有用”都要服务于其他的东西,因此可以说,工具价值不是自为的,而是为他的,是外在价值。
这样,工具价值就有三种:有用的、有害的、中性的。
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工具价值分为正价值、负价值、零价值三种。
相对于工具价值,就有终极价值。
这种区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讨论过[3],往后的哲学家也有过很多的澄清。
所谓终极价值是什么呢?从工具的外在价值开始, a会因为b有用,b会因为c而有用,但后来最终退到一个不能退的参照的地方的时候,那个东西一定不能说是有用的。
比如说,人家问挣钱有没有用,回答是,挣钱有用啊,可以买房子、旅行,还有其它可以办的事情,为人们追求的生活内容提供便利或通途,所以你就可以说它有用。
除人造的工具外,自然界也有同样的问题。
面对自然界,为什么我们把地震、台风称为自然灾害,而太阳出来就不是,这都是这些事件相对于我们生活的内在要求起了什么作用而言的,灾害对我们生活的内在要求起了负面的作用,而太阳出来了,一般地是对我们的生活起正面作用的。
但是当你问享受有什么用没有、快乐有什么用没有、自由有没有用、尊严有没有用、等等,就有点不好回答了。
这些东西,有时有用有时没用,但归根结底,我们追求这些东西,首先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用。
这些东西,我们是作为目的来追求的,而不是因为它们有外在的用处,我们才去追求。
他们基本没有用,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但如果总的看来还是值得追求的话,我们也会把不良后果看作必要的代价准备接受。
由此看来,我们碰到了另一种“无用”。
这种“无用”与刚才论及的工具的无用是不同的,这里的无用就是内在价值,或自为的价值,是一开始就超越“有没有用”的问题的终极价值。
而生活的内在要求本身,是不能问有没有用的,因为它是衡量一切东西有没有用的最终标准。
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人造物的有用与有害的区分、自然灾害和一般自然现象的区分,就是以人的健康、安全、快乐、欲望等生活中“无用”的内在价值为衡量尺度的。
这类没用的东西是目的,对它有用的东西是自然物的功能或人为的手段,功能服务于人的需要才有意义,手段导向目的才成为手段,目的本身要靠手段来实现,而目的使手段得以成为手段。
工具价值中的正价值、负价值、零价值,必须对照这些“没用的”内在价值,看其发挥了何种作用,才能被理解。
所以,终极价值是内在的、自为的价值,是使工具价值获得工具性的价值。
这样看来,没用的东西重要还是有用的东西重要呢?当然无用的内在价值更重要,更为根本。
这样的理解,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得到了清楚明白的阐述,当代的分析哲学家,更是以严密精确的方式做出了系统的论证,只是在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社会实践中,这种关系常常被遗忘。
“重要”一词,我们平时往往只用在操作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所谓最“重要”就是自然因果序列上对操作过程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对于一个土木工程师的职责来说,大楼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支撑着整座建筑的重量。
基础没打好,上面的建筑工作做得再好,整体上也还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但是,撇开自然因果的关联,单从价值意义的关联看,就是相反的了。
这时,真正重要的就不是基础,而是基础上面的被使用的空间,因为基础是为可用空间的存在而建的。
如果没有基础就可以得到上面的可用空间(如太空站),我们就可以不要基础;但是如果不要可用空间我们仍能够建设基础(如烂尾楼),谁也不会去建设基础。
因此,从价值意义上看,基础的建设服务于可用空间的要求,处于从属的地位。
当然,这里的可用空间还不具有终极价值,只是比基础更接近终极价值而已。
所以,在意义层面,越接近人类生活内在价值的东西越重要,而“无用”的自为价值,就是最重要的了。
因而,事情并不像人们经常以为的那样,追求可见的实用价值与追求不可见的精神价值仅仅是两种偏好。
实际上,如果没有不可见的精神价值,其它很多东西的实用价值就荡然无存了。
除了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保证纯属物质价值外,其它貌似的“物质需要”说到底还是为精神需要服务的。
就是那种对豪宅、名车、时装等非常世俗的东西的追求,都是一种符号性的或炫耀性的精神追求,与生存的需要没啥关系。
当年的暴发户在夜总会一掷千金进行点歌竞赛,完全是为了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你可以指责这种精神需要是低俗的,但你不可能把它说成是一种物质需要。
而精神需要,基本属于生活本身的内在需要。
那么,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除了生存需要,到底还有哪些内容呢?哲学家们在这里不太一致,有很多争议。
但无论如何,很少有人会把一些基本的项目排除出去,比如自由、快乐、尊严、情爱、创造、自我超越等等。
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其它东西而存在,相反,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东西,就等于失去了可以追求的内容。
当然,要有自由、尊严,必需在能活下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所以生存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这个条件,人和任何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不是人之为人的特殊所在。
但讲人的生活的内在价值,要集中在人所特有的东西上。
那么人所特有的生活的内在价值是什么呢?康德的道德哲学已向我们表明,追求自由、尊严是所有理性存在主体的内在规定,鲜有其他哲学家会否认这一点。
[4] 但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知识,有些人认为它有内在价值,另一些人则认为知识是为了实用才值得追求,只有工具价值,没有内在价值。
从古到今的中国思想家,很少有把知识当作目的来推崇的。
但是西方的思想家却不一样,特别是哲学家,从古希腊到现在,他们大都认为知识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具有内在价值。
当然,他们不会否认,知识也很有实用价值,“知识就是力量”。
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实现当下的目标或施行自己的计划,就是一种自觉自为的生活。
除非是在相声小品滑稽戏里,没有一个神志清醒的人会说“我想活着,但我不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活着”;或者是“我想说话,但不想按照我的意愿去说”。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自身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尊严。
尊严不是为了什么紧随而来的后果,而是为了肯定自己是一个主体的人。
尊严的内核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的事,而不是服从于外在的意愿、意志。
也就是说,我的尊严要求我不被外在的意志逼迫或操纵而使我违背自己的意志去说话、行动。
但是,如果我们的意志实现不了,是由于自然的原因,这就和尊严没有关系了。
所以说,按照自己的意图而不被人胁迫去做事,是维护尊严的要求,而不是因为这样就给你的生活带来其它的好处。
相反,维护尊严有时是要牺牲其它好处的,但我们有时还会为了尊严舍弃其它。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蒸包子蒸口汽”,诸如此类的民间谚语都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作为自由意志的载体,人是一种不同于被动客体的主体,而创造性则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直接肯定。
经济活动需要创造力,但就是不考虑经济活动,创造性也是有自足的内在价值的。
它是人的主体性对客体的把握和改造,使人的自由意志在客体上刻上印记、留下意义。
人因创造性活动而变得伟大,所以人们把最大的创造者称作上帝。
自我超越亦即自己挣脱自己的现状向自己设定的某种理想人格接近,这也是一种内在价值。
萨特说,人就是不断使自己变成自在自为的上帝的自为存在。
这种超越的意义不在于新我比旧我更有用,也并不是说超越完了就能制造出更多商品或赚到更多的钱;也许超越的结果是远离生产活动。
尽管这样,这种自我超越是人的内在价值、内在需要。
认识自我、自我超越是一种主体通过否定来达到自我肯定自我充实的活动,也是人的一种内在价值。
[5] 除了以上所述,内在价值也许还有其它内容,但我们这里不可能进一步深入讨论了。
对于我们将要讨论的艺术的价值结构的理解而言,确定了有这么一个内在自为价值的领域,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