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度改变(被说服)的因素

摘要:导致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两种理论来解释分析。当我们从说服理论出发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说明。主观上,人们的价值观,个性特点,角色的扮演都会对态度改变产生影响;而从客观上来说,社会规范,信息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情境等都是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简单了解态度改变即被说服的因素。

关键字:态度转变;说服理论;主观;客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服别人以达到一些目的,同样,我们也免不了被别人说服。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被说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态度改变的时候。

在社会心理学上,态度的改变主要有两种理论来解释:一是认知失调理论;二是说服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的内在机制,当人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或不平衡感,这种感觉会导致态度发生变化;说服理论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的外在影响因素,外界信息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态度,使其发生改变。1从说服理论来说,我们态度改变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主管因素,顾名思义就是指态度改变的人的本身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会有自己的个性。

就价值观念来说,态度的核心是价值,人们对某一对象所具有的的态度,最主要是取决于对象对人们所具有的的意义,如果对象对他人没有多大意义,或者他人感觉不到有何意义,就很难得到他人的赞成或是肯定。没有谁跟谁所处的环境与教育条件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集邮爱好者和不集邮者对待同一张好邮票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长期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待邮票的态度。当其中一方想要说服另一方,或者说是想要改变另一方的态度的时候,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他的价值观已经深深扎根了,想要改变并不是那

1张廼建。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心理学》P58.

么容易。

而就个性特点来说,智商高的人对待事物有自己比较清醒的认识,善于维护和主动改变自己的态度,受别人的影响较小;而智力水平低的人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易受暗示和被说服,容易被动的改变态度。就像我平时在邻居家里哄3岁的小孩子,他很容易就被我说服,改变态度;而当我想要说服我快要初中毕业的妹妹的时候,却发现这很难,因为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懂得比较与衡量。我妹妹跟邻家小孩相比,我妹妹的智力发育是比较成熟的,而邻家孩子则远远达不到那个境界。

最后,就个体所扮演的角色来说,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2同一个人对于不同关系的他人,也可能表示出各不相同的态度和行为,这是因为个人在对他人关系中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所占的地位,因而作出一系列的行动,包括态度是否转变。例如,我在班里担任班干部,学校里通知要做什么事情,我只有做的分。这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我要转变我的态度很难。而当我在社团里做一个干事的时候,我与其他干事之间是平行关系,那么当他们要求我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决定权在我手里,我态度的转变是十分容易的。说得再明显一点,拿古代的皇帝来说,他说一句,谁敢违背他的命令。古语云:君命难违,若是以下犯上,则是欺君之罪!

2.客观因素

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也有很多。

首先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纪律、制度等。社会规范具有社会压力作用,它可以驱使人们的态度与社会规范所要求的态度趋于一致,否则会受到不同的惩处、谴责、或是引起内在心理失调。3就像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如果所有的人都在那里等绿灯,没有人闯红灯,原本想闯红灯的人也不会去闯红灯了。但是,反之,若是所有人都在闯红灯,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来不闯红灯的态度,随着一大群人一起闯红灯。这也从间接说明了好的道德习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其次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我们的影响。

2罗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社会心理学》。P94

3罗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社会心理学》。P95

如果信息传播者这是一个专家,是一个具有较高社会身份的人,那么我们态度的改变就越容易。4高中的时候,室友跟我说晚上吃苹果不好,当时我不以为然,很不相信,依旧每晚一个苹果。很偶尔的一天,我听一个营养学教授的讲座,当他说到晚上吃苹果不好的时候,我却毫无怀疑地信了。理由就是:他是一个营养学教授,他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他懂的比我多,他有经验有资料。

另一方面,如果信息传播着的身份、职业、背景等与被游说者有相似的特征或者传播者自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就很容易发生改变。拿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同龄人对他们态度的改变的影响力要大于他们的家长带给他们的影响力。这是因为,同龄人之间话题相似,相处的时间也多,交流频繁,他们有很多相似或者是相同的地方,而家长与他们却是非常缺少交流的,家长跟他们的相同之处实在是很少。而说到信息传播者的吸引力,明星代言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明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所做的代言,对观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有个朋友,买饮料的时候只买某个明星代言的饮料,其他的一概不碰,这个朋友对待饮料的态度改变就是明星影响的结果。

然后是信息传播方式对我们的影响。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总是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常见的有电台广播或电视传播,或者是通过交谈、书写文章、书信。一般来说,图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视觉形式传播的信息的影响力大于书面文字传播的信息的影响力。

最后,就是情境因素。使态度改变的劝说过程并不是仅仅在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之间孤立地进行的,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一定的情境条件也会对劝说者产生影响。

一是当信息繁多时,各种信息之间会相互制约影响,人们态度的变化就不再只受一条信息的影响了。

二是当信息重复的情境。反复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强调啊!反复多次地强调某一信息会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巩固对它的记忆,从而加深这一信息对人们的影响,使人们态度的转变更加容易。5就好像我室友天天在我耳边说打羽毛球很好玩,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打羽毛球。

三是令人分心的环境。人在分心的时候,判断容易出现失误,态度也就容易4时蓉华。上海人名出版社。2002年4月第二版。《社会心理学》。P214

5管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社会心理学》P1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