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法律知识:水利法的条例和保护

法律知识:水利法的条例和保护水利法是指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保护以及与水资源相关的事务制定的法律。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源,因此水利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利法的重要性水利法的制定是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源,没有充足的清洁水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
水利法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护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水利法的实施可以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水利法的制定可以保护湿地、河流、湖泊等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水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维护国家水利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水利法的实施可以规范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和稳定,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水资源保障。
二、水利法的主要内容水利法主要包括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保护以及相关事务的规定,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水利法规定了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原则,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内容。
2.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水利法规定了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原则,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区划、水资源的保护措施、水资源的污染治理等内容。
3.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水利法规定了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包括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等内容。
4.水权的管理和交易。
水利法规定了国家对水权的管理和交易原则,包括水权的取得和确认、水权的转让和交易、水权的监管和执法等内容。
5.水灾防治和抢险救灾。
水利法规定了国家对水灾防治和抢险救灾的原则,包括水灾监测预警、水灾应对和紧急救援、水灾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短缺、污染和不合理利用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对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是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等行为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利用原则、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以及水事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明确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要求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则侧重于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明确了企业和个人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要针对水资源的防洪管理。
它规定了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洪水调度以及防洪区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水资源规划政策、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水资源节约政策和水资源保护政策等。
水资源规划政策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与政策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律与政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明确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利用原则、水资源保护措施、用水许可制度、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首先,水资源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确规定。
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提供了法律基础。
国家可以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和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配,以保障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其次,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要求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必须注重水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水资源。
同时,还强调了“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开发顺序,以及“优先满足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产和生态用水”的用水原则,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再者,用水许可制度是水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通过对用水单位和个人实行用水许可,控制用水总量,促进节约用水。
只有在取得用水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合法地取用水资源,并按照规定的用途和用水量使用水资源。
水资源保护措施在法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禁止向水体排放超标污染物,要求企业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对水资源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可能污染水资源的活动。
此外,法律还对水生态保护作出了规定。
强调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维护水生态平衡。
对于破坏水生态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
政策在水资源管理中则发挥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水资源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推动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水资源保护措施

水资源保护措施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措施。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中来。
例如《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保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开展。
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保护,我国相关机构完善了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源监测,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督查和考核等等,提高了整个社会和政府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促进了水资源保护的实施。
三、开展科学技术创新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得到应用于水资源保护。
例如,在减少面源污染方面,应用高科技手段,大力开展水污染源监控,实现污染源的可视化管理,将污染源精确定位等等。
此外,提高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四、推进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依托科技攻关,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等农业技术,强化精准施肥,加强耕地保护,控制农业用地交错耕作等非点污染源。
五、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完备性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能够重建水生态系统、改善水质。
例如,展开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改善城市水环境,种植湿地植物,牢固基层反映能力等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水系统生态保持功能,促进水资源保护。
六、加强宣传教育水资源保护问题,不仅是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参与进来,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环保常识,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全社会有效保护水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水资源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更应该加大力度,完善保护政策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普遍制定了水务法规与政策,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规与政策,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
一、法律法规1.《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于1988年颁布实施。
这部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和主要政策,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根据《水法》,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的使用、节约和保护制度,以及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和修复。
2.《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实施,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该法规定了对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和责任,明确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与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于2008年颁布实施。
该法旨在加强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排污许可管理,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制度,惩罚违法排污行为,促进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二、政策措施1. 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将水资源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能够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用水需求,并避免了滥用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实施了耕地灌溉用水定额制度,确保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2. 水资源价格调控政策水资源价格调控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水的市场价格,激励用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政策措施。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对大量用水行业如工业、农业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降低高耗水行业的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法律知识:水利法的条例和保护

法律知识:水利法的条例和保护水利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水利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法包括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管理等内容,今天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水利法的条例和保护。
水利法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水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水利法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根据水利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时,需要依法申请水资源利用许可证,并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期限进行开发利用。
水利法还规定了对于特定的水利工程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公众参与。
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水利法对于水资源保护进行了具体规定。
水资源保护是水利法的重点内容之一,水利法规定了对于水体的保护、水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根据水利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严格遵守水环境保护的规定,不得污染水体和破坏生态环境。
水利法还规定了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对于水生生物的保护等内容。
这些规定的实施,对于预防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利法还对于水环境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的管理至关重要。
水利法规定了对于水环境的监测、评价和管理,对于水环境质量的监管和评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水利法还规定了对于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理措施和责任追究。
这些规定的实施,对于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水利法的条例和保护内容非常详细和全面,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水利法的实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水利法的学习和理解,自觉遵守水利法,做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水文水资源安全法规与管理措施

水文水资源安全法规与管理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保障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水文水资源的安全。
一、水文水资源安全法规1. 水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是保护水文水资源的基本依据和法规,其目的在于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该法规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调配及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对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2.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是为了保护水文水资源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规规定了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措施,涉及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等方面的内容。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流失,保护水文水资源的安全。
3. 水资源税法水资源税法是通过对水资源使用者征收水资源税的方式,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该法规规定了水资源税的计算方法和征收标准,对于过度使用水资源的行为征收较高的税费,以达到调控水资源使用的目的。
二、水文水资源管理措施1. 水资源评估与监测水资源评估与监测是管理水文水资源的基础工作,可以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获取水资源的动态信息。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障水文水资源的安全。
2. 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是实现水文水资源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确保水资源的平衡利用。
包括制定水资源分配方案、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以保障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水文水资源需求。
3.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是保障水文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包括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利用和环境治理,预防与控制水资源污染,加强水资源环境的治理与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也要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的监管,防止违法行为对水资源造成损害。
4. 水文水资源应急管理水文水资源应急管理是在突发水资源事件发生时,及时做出应对和处置的管理措施。
水资源权属法律规定解析

水资源权属法律规定解析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因此,水资源的权属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规范水资源的权属。
本文将对水资源权属方面的法律规定进行解析。
一、国家所有制原则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统一管理、保护和利用。
这意味着水资源的权属属于国家,个人和组织只能依法使用和管理水资源,但并不拥有水资源的所有权。
二、法定使用权和管理权根据《水法》,水资源使用权限属于法定使用权。
法定使用权是指依法具有使用水资源的权利。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经过国家的许可才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水资源。
而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权,则主要归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
在实践中,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和监督水资源的供应、分配和使用。
这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三、水资源权属的转让和出让根据现行法律,水资源的所有权不能被个人或者组织所拥有。
但是,根据《水法》,国家可以将水资源的使用权进行转让和出让。
转让是指国家将自有的水资源使用权划归到特定的个人或组织手中,而出让则是指国家通过招标或拍卖等方式将水资源使用权让渡给特定的个人或组织。
转让和出让水资源使用权需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管理。
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水资源权属纠纷的解决途径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水资源权属的纠纷时有发生。
在我国,对于水资源权属的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相关的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权属归属。
此外,我国还鼓励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来解决水资源权属纠纷。
这可以有效减少诉讼成本,保持相关各方的合作关系,并促进水资源权属问题的和谐解决。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研究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法规的体系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组成。
《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这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
在法律层面,《水法》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的规定。
此外,还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从不同角度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进行了规范。
行政法规方面,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对水资源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则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规定。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一)水资源权属制度我国实行水资源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相结合的制度。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二)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依据。
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三)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四)水资源节约法律法规鼓励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首先,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水资源是全球共享的公共资源,其供需关系以及水质和水量的平衡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中,缺乏对水资源宏观调控的具体规定。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因此,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是当务之急。
其次,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保护水生态系统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此,应加强对水资源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需要强化配套措施。
法律法规制定只是一方面,配套措施的完善和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水资源管理中,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管道漏损、非法取水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的威慑机制。
此外,加大对水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水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最后,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水资源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各国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
在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他国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也需要在国际层面建立共识,制定共同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动水资源管理国际化进程,共同应对全球的水资源挑战。
综上所述,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浩瀚的海洋到奔腾的江河,从宁静的湖泊到潺潺的溪流,水资源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滋养着万物。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水资源的现状。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
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在另一些地区,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
据统计,全球约有数十亿人生活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面临着饮水困难和用水卫生问题。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不稳定供应。
在我国,水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
在季节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导致季节性的水资源短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呢?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不断增长,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浪费现象严重。
许多地区的农业灌溉方式仍然较为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此外,水污染也是水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问题。
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体污染,水质恶化。
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在农业方面,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
工业领域应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设备,减少废水排放。
制定严格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一
,
宪法 的这 些规 定 显然 适 用 于水 资 源 保护 , 成 构 以宪法 为基础 , 国家 制定并颁 布 了水资源保 护
下人 类 利 用 率 不 高 , 余 下 的 25 的 淡 水 中有 而 .% 8 %是人类 难 以利 用 的两 极冰 盖 、 山冰圈 和永久 7 高
冰 冻 地 带 的 冰雪 , 正 能 为 人 类 所 用 的 是 江 河 湖 泊 真 水 及 地 下 水 中 的 一 部 分 , 约 占 地 球 总 水 量 的 仅 0 2 % 。 因此 , 资 源 通 常 是 指 在 特 定 地 区 内有 利 .6 水 用 可 能 的 、 有 一 定 量 和 质 的 气 态 、 态 和 固 态 的 具 液
第2 8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 N L O E A N V R I Y OFS I N E A D T C N L GY ( OC A C E C ) O R A F H N N U I E ST C E C N E H O O S I LS IN E
淡水来 源 。 …水 资 源是 量 和质 的高 度 统一 , 当前 我
国 既 面 临 水 量 危 机 , 面 I 因 污 染 导 致 的 水 质 危 又 临 机 。就 我 国 而 论 , 济 能 否 持 续 发 展 , 键 问 题 之 经 关
一
是水 资源保 护与 水 资源 污染 防治 以及 水 资 源 能
《 宪法》 9条 明确规 定 : 第 国家保 障 自然 资源 的
合 理 利 用 , 护 珍 贵 的 动 物 和 植 物 。 禁 止 任 何 组 织 保
或者个人用任何 手段 侵 占或 者破 坏 自然 资 源。《 宪 法》 2 第 6条规定 : 国家保 护和改 善生 活环 境 和生态 环境 , 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 害 。水 资源 是 自然资 源之
水源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研究

水源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研究1.引言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石,水对于每一个人生存、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水源地保护是现代社会中面临的重大环保问题之一,因此,各个国家也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本文将从国内外水源地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水源地保护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2.国内水源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2.1. 水利法水源地保护的法律基础是国家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该法规定,在水资源管理中要坚持保护为主、统筹兼顾、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地方管理的具体责任,采取了“一河一策”的方式,细化了各项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旨在维护水权的公平、公正和基本法规的稳定,保障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2.2. 环境保护法1993年,中国开始制订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第一次制定,之后经过多次修订完善。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加强了对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2.3. 新闻出版法水源地保护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和宣传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新闻出版法对于媒体报道时要求守法合规,对于涉及到水源地的报道应该客观公正、尽量引导公众;由此,保证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灌区条例灌区是由水库、水渠等灌溉设施所组成的农业用水供应区域,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中国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标准是由国家“灌区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组”制定,规定了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严格控制灌溉水质污染的情况。
3. 国外水源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3.1. 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72年通过的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CWA)是美国环境保护署执行的最重要的环境监管法律之一,该法规定了美国水污染的管辖权,以及联邦和州之间的关系。
它为保护美国的水资源和水源地生态环境提供了具体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在各个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3.2. 欧盟水质框架指令欧盟水质框架指令是为了保护欧洲自然水源地环境而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目的是维持欧洲地区水源地的生态稳定。
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法律与合规

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法律与合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法律与合规措施。
本文将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水资源法律与合规的问题与挑战。
一、水资源管理的背景与挑战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对水资源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因素,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水资源管理也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法律与合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资源的法律保护1. 水资源权属与分配: 水资源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权属和分配方式。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同时也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管理权限。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各地都建立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分配制度。
2. 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法规: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规。
这些法规包括对水污染的防治、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水资源开发的审批与管理等内容。
此外,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水资源监测与评估机构,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3. 跨境水资源管理: 部分国家或地区存在跨境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在国际上开展了合作,并签署了相关的协定与合约。
这些协定与合约规定了跨境水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原则,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水资源管理的合规挑战与问题1. 水资源管理法律的滞后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法律与合规措施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实际需求的变化。
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法律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情况下的水资源管理需求。
2. 水资源管理的统筹性与协同性: 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各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信息不对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管理的协同性较差。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水资源保护法

[标签:标题]篇一:关于制定《水资源保护法》的提案关于制定《水资源保护法》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833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制定《水资源保护法》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环保部办理提案人:郑兰荪,陈修茂,庄威主题词:水利,法律提案形式:个人联名内容:一、立法的必要性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同时,我国的水环境问题严重,水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安全已成为21世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近几年来,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资源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污染相伴而生且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简述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制度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制度涵盖了法律、政策、规划等多个层面。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水资源保护制度:
1.水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于1988年,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原则,规范了水权的取得和行使,明确了水资源利用的许可制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强调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水环境管理的法律基础,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对水质保护进行了规范。
2.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利部:负责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监测等工作。
•省级水利部门:负责本地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的实施。
3.水资源管理规划:
•国家水资源规划:包括《国家水资源总体规划》等,明确了国家水资源的总体发展方向和保护措施。
•地方水资源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水资源规划,确保本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水权制度:
•建立了水权分配和使用的制度,通过水权许可和水权交易等方式,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经济激励。
5.生态补偿机制:
•引入了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水生态服务功能的补偿,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6.水污染防治制度:
•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管,并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处罚。
7.水资源调度制度:
•通过建立跨流域水资源调度机制,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均衡利用。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资源,保护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并合理利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中国水资源法律法规进行概述,并分别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的第一部水资源法律法规,于1988年通过。
该法主要确立了水资源的国有制度,规定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原则。
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对水资源的监测、考核、费用收取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它是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了水污染的监测、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
此外,该法还对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进行了规定,有效保障了水环境的健康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三、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实施,主要针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问题进行规制。
该法规定了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责任主体,明确了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和水土资源的保护措施。
此外,该法还对违法破坏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和监督,有效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四、河湖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湖管理法》于2018年正式实施,是我国河湖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明确了河湖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机构,规定了对河湖的保护、修复和治理要求。
此外,该法还加强了河湖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推动了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水权管理办法为了更好地实施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权管理办法》。
该办法主要规定了水权的获取、行使和保护,明确了水权交易和转让的制度和程序。
此外,该办法还明确了水权管理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我国制定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河湖管理和水权管理等方面。
水利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措施

水利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措施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水利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本文将从水利法的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法律措施。
一、水利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水利法是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规定了水利管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水利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按照公益原则保护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的经济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水利法的目标是保护水资源,调整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益,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水资源,水利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水利法规定了水资源的水质保护要求,包括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水质监测和评价、水环境保护等。
其次,该法还规定了水资源的水量保护要求,明确了河湖水体的水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设置水资源管理区、实行水资源核定制度、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等。
此外,水利法还规定了节约用水的措施,包括制定节约用水的技术标准、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等。
三、水资源的利用措施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利法规定了一系列的利用措施。
首先,该法规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明确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权的管理。
其次,水利法还规定了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包括公平合理、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等。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水资源的经济合理利用的措施,包括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水资源价格、推进水资源计量和计价等。
另外,为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水利发展,水利法还规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农业用水的管理办法。
四、水利法的责任追究为了确保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实施,水利法规定了相关责任的追究机制。
具体而言,水利法明确了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建设单位的责任,要求他们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环境法中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法规

环境法中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法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污染则严重威胁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法规,在环境法中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进行了规范。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法中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法规。
一、水资源保护法规1. 水资源的归属与使用权根据环境法中的相关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统一管理。
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障人民的基本用水需求。
同时,环境法规定了水资源的保护目标和原则,包括维护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等。
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法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规定,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先保证生态环境的需要。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保证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 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保护水资源,环境法规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和监督,建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加大水资源的保护投入等。
此外,环境法还强调水资源管理的公开透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水污染治理法规1. 水污染排放与净化环境法对水污染的排放和净化做出了明确规定。
水污染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水污染源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监测和监督,确保水污染排放的合法性和达标性。
2. 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施为了保障水污染的治理效果,环境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施的要求。
企业和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水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
3. 水污染事故应急与处理环境法规定了水污染事故的应急与处理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使用、存储和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不发生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完善摘要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水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与森林、草原、生物、土壤、矿藏等资源息息相关,而且是一定区域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要素。
完善水资源的法律保护制度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1 引言水资源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并能逐年恢复的淡水资源的总称。
本文所论述的水资源仅限于狭义的定义范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总和。
水资源是“数量”和“质量”的高度统一,然而当前我国水资源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面临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又面临因水环境污染而导致的水资源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环境严重恶化,城镇附近河流或水域已成为“排污沟、臭水池”,这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立足于我国水资源法律保护现状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层面提出完善建议。
2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2.1 特点:(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平方米,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
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630平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水资源量世界排名第121位。
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平方米的国家为用水紧张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000平方米的为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m的为严重缺水国家。
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1700平方米。
(2)水资源补给年内与年际变化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
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
此外,我国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很大,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为3-8倍,出现过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
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剧烈变化和年内高度集中,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我国治理江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3)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黄河径流的高泥沙含量举世闻名,其中年平均含沙量为35kg/m,支流最大实测含沙量1600kg/m,均列世界大河之首。
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2.利用现状:(1)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占全国总量的70%多,但由于灌溉技术的落后,利用率比较低下。
(2)工业用水。
我国工业单位用水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循环使用效率低,还有个别对废水处理不当直接排放,造成水污染。
3 水资源保护的法制现状3.1 水资源保护立法现状《宪法》第 9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第 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之一 ,宪法的这些规定显然适用于水资源保护 ,构成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和基础。
以宪法为基础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法《水法》。
该法对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水法》第 4 条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 ,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 9 条规定: 国家保护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植被 ,植树种草 ,涵养水源 ,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3.2 水资源保护执法现状我国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水行政执法工作起步于 1988年《水法》的颁布实施。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 , 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机构健全的水行政执法网络 ,专兼立了覆盖全国、机构健全的水行政执法网络 ,专兼设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执法效能显著增强 ,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平均每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4万余件 ,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中主要是对水体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制定水环境质量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督促各城市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 ,重点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违法排污和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国控重点污染源等违法行为进行执法。
为此 ,环境保护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专项保护执法行动 ,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根据《水法》第 12 条的规定 ,我国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 ,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因此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执法机构。
3.3 水资源保护司法现状水资源司法保护是指法院和检察院通过审判 , 公诉等形式 ,对违反水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惩罚,对遵守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合法行为加以保护的活动。
我国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通过立法、行政执法、科技、经济等手段只能解决单一问题 ,加强水资源的司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法检每年处理的水权纠纷案件及水污染案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
4 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4.1 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依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改革、完善现有水资源保修订《水法》、《水土保持法》等单行法规的部分内容,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突出“源头治理”节约用水,同时,根据建立循环型和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制定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专门法规,例如制订《资源再生利用管理条例》《污水再生利用管理办法》等专项立法应对污水处理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运营机制及相关法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同时应建立健全各行业节约用水的国家、地方标准体系,制定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
依法规范企业与个人节约用水、污水再生利用的法定义务,明确浪费水的法律责任。
4.2 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护水生态和治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但是,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会使保护者缺乏保护的积极性。
因此,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保护水生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水生态保护的主体、水生态受益的主体及水生态保护的效果均容易量化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谁受益,谁付费”和“谁保护,补偿谁”的市场补偿办法。
在水生态的受益者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向保护者提供补偿。
4.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保护。
(1)首先要完善节完善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制度。
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制度市总体规划和各类水资源利用规划之中。
其次,城市节即建设项目主约用水要真正落实“三同时、四到位”一体工程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用位,节水措施到位和管水制度到位。
(2)建立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专项资金制度。
基金的收入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环境税费及企业和个人捐赠,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对科研单位和企业在水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给予资金倾斜,使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研究开发资金风险社会化,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推广。
(3)健全水资源税费制度。
目前,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存在收费项目不全和收费标准偏低等问题,排污费低于治理成本,使排污者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治理,低价购买合法排污权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收费标准,使排污收费切实起到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作用。
同时,应将水税作为环境税之一尽快开征,以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缺水问题。
总之,采取国家实行环境税、地方实行排污收费的“双轨制”将水资源的环境价值计入经济成本,有利于遏制水资源浪费和减缓水环境污染。
结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水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的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而且我国又是世界上公认的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而目前我国在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我们必须要强化对我国水资源的法律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立法、构建科学执法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拓宽水资源保护路径、加强对水资源的执法、司法保护等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1 李素琴,程亮生. 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N].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21(2).2 周珂.环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袁弘任,吴国平. 水资源保护及其立法[M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4 李雪松. 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5 于惠春 ,于焱. 完备水法构建与水资源保护研究 [ J ].6 李先波 ,陈勇. 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建立的立法障碍与完善建议 [J ]. 中国软科学 , 2003 ( 11) : 13 - 17.7 韩洪建《水法学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2.18 李强.中国水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