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孟繁宇
我从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说教材分析;第二说教学目标,第三说重点难点;第四说教法学法,第五说教学过程,第六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课主要讲述了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及其开办私学,从身教育成为大教育家的历程,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本课不仅在本章而且在整个中外历史人物当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概述孔子一生的主要阶段;正确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和孔子相关的历史图片,结合教材分析概括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正确评价孔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责任感。
三、说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课标”的解读,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1、重点:孔子儒家思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重点
2、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3、教材处理:本课分四目,第一目追求礼乐的一生;第二目开创儒家思想;第三目古
代大教育家,第四目对后世的影响。依据化繁为简、突出主干的原则,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如第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通过学生预习解决.从而将教材整合为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评价两部分,突出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1)本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通过对选修4第一专题的学习,学生对于评说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了评价孔子及思想的方法基础。
(3)通过对必修3的学习对孔子与儒家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评价孔子及思想的知识基础。
2、拟用教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决定对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课前,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课上进行汇报表演,该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加强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法指导:
(1)自主阅读归纳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归纳、概括本课的历史脉络,特别是本课的基本线索,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课标要求,我将使用图片导入法,向学生展示“孔子周游列国图”,“孔子不仕,退修诗书图”等部分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图示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入学习内容,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授新课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对于这一模块的内容,我将首先向学生展示文字材料《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导学生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出孔子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可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课外预习的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孔子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献等四个阶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分析概括能力。
在了解孔子的生平后,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孔子是如何开创儒家思想的。
(二).开创儒家思想
该模块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包括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的背景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背景课文介绍的很清楚,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便能了解。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2.儒家思想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重点,对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时,我将设计三个环节来突破这一重点。
第一环节:“穿越”时空对话孔子
首先,课前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三部历史课本剧:《八佾舞》、《马棚失火》、《子为父隐》,在课堂上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通过表演课本剧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以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仁和礼的关系。其次,当堂评出最佳剧目,导演,演员进行表彰,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历史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深刻理解孔子思想的含义。
在了解仁礼含义及其关系之后,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论从史出理论升华
探究一: 根据以下材料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分析礼、仁和中庸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克己复礼以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者爱人”,“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孔子材料二“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颐
材料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归纳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并理清仁、礼和中庸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模块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意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环节:各抒己见加深理解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礼、仁、中庸三个小组,先由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讨论以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最后集思广益总结出其含义。
“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主要的是尊君;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对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
“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他人。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上的。其次是行“忠恕”之道,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庸”即“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学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之后,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个二问题。
探究二: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实现了没有?为什么?他想了什么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出答案:没有;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统治者争霸的需要;开办教育。孔子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始祖。由此导入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这一教学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
本模块的内容虽然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难度不大,教师只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就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出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
1.教育权利:主张人人平等,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目的:目的(成人);目标(君子)
3.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4. 整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