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泵对中实际操作经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泵对中实际操作经验探讨
在机泵维修联轴器对中过程中,对于常用的“单表逆置”、“双表对中”、“三表对中”、“五表对中”和“激光对中”等方法,机泵维修钳工多数都能运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计算、调整和紧固过程,经常是费时费力,结果达不到满意效果。
问题主要表现为:1、计算的数值与实际有偏差,多数原因是未进行粗找正,造成读表的精度不够高;
2、未完全消除虛脚,影响测量数值的计算结果,造成加减垫片不准确,紧固过程易偏离调整值;
3、紧固地脚过程中的设备底座变形和调整顶丝未泄力等原因亦造成调整值偏离。
现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叙述如下。
操作方法:现将找正的过程叙述如下:
一、准备工作
(一)检查紧固地脚螺栓,连接对轮及模片是否完好,检查电机及泵的轴承窜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电机地脚,清理消除金属结瘤,锈层等异物;检查地脚平面与底座平面是否平整;
(二)检查百分表是否完好,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触头是否紧固。
检查百分表架是否牢固可靠,检查测量表架的挠度并记录。
在找正计算过程中,要减去挠度值,以保证计算结果准确;
(三)找正垫片最好选用不锈钢或铜材质,这能保证使用中不会产生锈蚀,且能重复使用。
二、粗找正
粗找正可使用钢板尺、塞尺等工具测量调整加减垫片达到百分表测量范围1mm以内。
水平方向亦用此方法调整。
粗找能消除电机四地脚形成微观船底型及百分表动作量大带来的误差,亦可以使用百分表进行粗找,使表值在0.20mm左右为好,这样能消除表值波动大带来的读表误差,为读表的精准和计算出现真值创造有力的条件。
三、消除虛脚
虛脚的成因分析:电机地脚平面不好四个地脚不在一个平面上,地脚的平面扭曲变形,有硬伤,夹异物,电机四地脚形成微观船底型,电机底拍在电机四个地脚螺丝紧固过程中产生的变形。
消除虛脚常用方法,塞尺法,电机地脚打表法(此方法适应用于大机组),试验加垫法直观,但费时费力(此方法费时费力,精准度不高,并且使用标准虛脚测试垫时,因测试垫的尺寸与实际使用的地脚垫的尺寸不同,亦造成二次虛脚),建议在对轮处打表,采用双表对中方法架双表,使用径向表观察虛脚的位置和数值。
采用双表对中方法架双表,使用径向表观察虛脚的位置和数值,操作方法紧固电机的四个地脚螺栓后,转动表架使径向表处于上方,表盘调零,依次单个松动紧固电机地脚螺栓,在那一个位置松动过程中径向表出现波动即此地脚虛,波动过程只要数值,不管正负,加垫消除虛脚,因为虛脚只能出现在地脚对角上,加垫的位置可观察轴向表,判断张口方向,下张口加在前脚,上张口加在后脚(在找虛脚的过程中使轴向误差向好的方向发展),对角上的表值不一样,用大的值,加垫的数值为表值的1---3倍(在调整中酌情加减),一般加2倍即能满足,加垫后重新检查1遍,不合格重复以上程序再调整,调整至四个地脚的虛脚值在0.05mm以内,即可进行下一步精找。
四、精找正
(一)精找在对轮处架双表(一个径向表一个轴向表)紧固电机四个地脚螺丝,转动对轮置表于上方,径向与轴向表同时调零,转动对轮,在0度,90度,180度,270度位置记下径向与轴向表的读数,然后回到0度位置,观察两表指针是否回零,如果不回零(不是绝对的回零0.01----0.02亦可),要查找原因,利用已知的双表对中计算公式计算垂直方向的前后脚加减垫的数值,加减垫片,使电机与泵的垂直方向径向与轴向对中值符合对中要求。
附:记表原则a1+a3=a2+a4 s1+s3=s2+s4以上两等式不是要求绝对相等,但误差不能超过0.04mm,进一步精找时,两等式误差不
能超过0.02mm,超过就要查找原因。
(二)加偏垫:(指电机一侧加垫片)在实际的加垫过程中为实现快速加减垫,解决现有垫不应手问题(如需均加0.02mm,但手中只有0.04mm的垫),即可在一侧加垫解决。
但加偏垫原则不准许超过0.20mm。
(三)水平方向的调整计算与垂直方向的算法相同,通过调整使水平方向的径向与轴向对中值符合对中要求,即可进行最后的紧固。
(四)最后的紧固过程,(切记紧固前松掉调整垂直方向的顶丝)转动对轮,将两表转至水平方向,两表调零,均匀紧固电机地脚螺栓,紧固过程中,发现表针动即停,转而紧固其他的螺栓,直至四地脚全部紧固。
紧固后松开水平方向的顶丝。
五、結束语
在日常的检维修工作中,联轴器的对中找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旋转机械的运转工况和检维修频率,及各运转部件的使用寿命,找正的精度决定机器的运转状态,高速运转的转机对中精度更加重要,对中找正的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相对容易掌握,但在找正过程中,实现高精度找正值较难,通过多年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参加维修钳工大赛的比赛经验,验证以上方法真实可靠,能较快的实现预期的找正值,结果较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