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
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
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其普遍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其特殊性。

例如:(以下三个方面只选其一即可)
经济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调节为主,同时加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的特色。

政治上:“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民族自治”,少数民族的领导权在自己本民族人的手中。

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在对外贸易上获利。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文化上:对内继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多样的文化。

对外宣传自己的文化,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等对所在国进行文化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见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建设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是正确的。

2、利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答: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两者辩证关系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深刻反映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

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脱离生产力盲目变革生产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

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论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利用二者的辩证关系可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
4、怎样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5、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论述社会主义道路中遇到的困难。

答:事物发展的前进是指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是指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我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l00多年的路程,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在1966年-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使中国经济倒退了50年,这是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作为新生事物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坚持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定向完善和成熟。

所以,我们要反对一切僵化保守的思想和凝固不变的观点,克服安于现状、害怕改革的习惯势力,振奋起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要关心、宣传、支持改革,投身到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
6、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答:(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统一表现在:二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

一方面,矛盾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有同一性,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性是具有在内在本质联系的两方面的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斗争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2)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

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结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

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

(3)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社会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它是对立中的和谐。

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了完成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同破坏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作斗争,如同恐怖势力、邪教、贪污腐败、盗窃、抢劫等作斗争。

对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斗争、克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7.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并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②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从宏观上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由市场调节价格,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

从微观上说,企业要注意产品质量,注重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8.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答:(1)资社之间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成分、属性、方面、趋势等之间的关系。

(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把对立双方联结为一个统一体,提供了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了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进行量变积累并把量变积累的成果巩固起来的条件。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提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桥梁,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第四,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矛盾双方对立和斗争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和形式。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

第二,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决定力量。

(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资和社是一对儿矛盾,他俩斗争,又有同一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资里头有很多社能利用的东西,社利用资的好的方面,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