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运营应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运营应急的研究
摘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工作是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铁
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模块之一。
如何提高在发生突发事件和极端条件下地铁运营
的应对措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本文中,将就地铁运营应急进行一定的
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模式;措施
在我国地铁的运营中,应急管理体系已经逐步的完善,其中一些策略、规范
及相关的工作流程已有了明确的规定。
地铁安全监管部门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
施管理上,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这些预案的编制文件较为分散时间过长,
在很多情况中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想要确保地铁的安
全运营,必须要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的救援能力和应急事件
的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策略,提高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防能力。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特点
在地铁运营中,有着机动性较强、各个环节集中、整体性的特点,在共同的
作用下相互结合又分工明确完成运输任务。
(1)紧迫性。
在地铁应急管理中,主要体现在对于事件发生的控制以及处理的时效性方面,还有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2)复杂动态性。
在应急管理策略中,一般指突发事件发生时,其过程的不确定性,周围环境、承载体及事件本身等多样性,应急管理在执行中要根据具体
的事件发展进行动态计划的调整。
(3)社会性。
在地铁运营中,突发事件发生时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体现在事件的连续性及多层次上。
另外,在事件的处理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
与援助。
(4)挑战性。
主要是指事件的类型的多样化、不确定性,在应急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对应急事件的解决难度较大。
(5)预防性。
预防性就是在应急措施的执行力度上,对于管理的重视,事前控制的把控。
(6)长期性。
在地铁运营中,应急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运输的过程,要长期的进行防范和管理。
(7)社会的关注性。
地铁运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关注度较高,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措施和服务水平方面。
2地铁运营应急处理模式研究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地铁运营应急处理模式进
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2.1在地铁具体运行当中,其所具有的运营状态主要有三种,即正常、非正
常以及紧急运营这几种运营状态
2.2地铁应急协调
在地铁运营当中,应急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
按照明确的要求做好职能分工、建立相应机制以及机构设置,可以说是保障地铁
在运行当中具有高效应急协调机制的重要基础。
(1)构成要素方面。
在科学的应急协调机制当中,其具有五个基本的要素,其具体即为责任分工、启动条件、责任主体、协调机制以及应急方案这几方面。
(2)模式类型方面。
其主要的类型有:第一,处置响应模式。
在该模式当中,
政府对地铁的专门应急机构进行设置,在紧急事态发生后,其中的指挥机构即能
够发挥出自身的处理中枢作用,对现场的协调指挥任务进行负责,通过政府强制
措施的应用保障相关措施都能够科学到位,以我国的广州以及上海地区为例,两
者的地铁所使用的即是该响应模式;第二,水平响应模式。
在该模式当中,政府
内部没有常设机构的建立。
当紧急事态发生后,由地铁公司做好主体进行应急处置。
在此过程中,地铁单位同其余机构以及单位按照单对单的方式进行联系;第三,混合响应模式。
在该模式当中,具有常设指挥机构的建立。
在具体工作开展
当中,由该机构对相关任务以及命令进行下达,做好相关方面的协调。
在紧急事
态下,其将同地面交通进行联系,由自营巴士进行处理。
(3)机构设置。
在对应急机构进行设置时,通常需要能够充分联系以下要求进行处理:要对具有常设、独立特征的结构进行建立,以此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问
题进行随时的应对。
在成员选择方便,则需要选择在突发事件以及事态下可能涉
及到的单位与部门。
由市一级领导担任该机构的总指挥,以此更好的发挥其指挥
作用。
在必要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行政手段的应用保障相关措施在具体执行当中
具有较好的效力。
(4)应急指挥办公室。
对于应急指挥办公室来说,其在具体工作当中的主要职能有:第一,对地铁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进行完善与制定;第二,积极组织相
关力量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时间以及特大事故的处理,对现场总指挥进行制定,实现对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避免事件以及安全事故出现进一步扩大以
及蔓延的情况;第三,做好各单位的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其能够在事故当中做好
信息收集上报、抢险救援以及相关的善后处理工作;第四,督促各单位能够做好
突发事件以及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防范。
每一年,都需要组织领导对重点单位
做好应急救援演练。
同时做好专门救援信息网络的建立,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
面向社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对社会当中谣言进行平息的情况下保障社会的稳
定性。
(5)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即当地铁发生突然状况时,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急处理单位以及指挥机构这几方面通过之前的规定,在既定信息通道对
信息所进行的反馈以及发送机制。
其具体包括有预测预警、指挥协调、信息发布
以及预案启动这几个机制。
其中:第一,预测预警机制。
在该机制中,其包括有
预警、报警、通报以及响应这几个部分;第二,事故报告机制。
在该机制当中,
当地铁在运行当中发生事故后,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即需要能够及时的将本次事
故的详细信息、已经针对事故所使用的控制措施以及获得的控制效果通过专线电
话方式的应用将其上报到应急指挥办公室但那个中。
在此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
之前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确定上报的形式、内容与程序进行。
3加强和改进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策略
3.1加强应急策略的编制与修订
加强应急策略的编制,深化管理作用,明确地铁运营的分工和职责,尽量编
制成统一管理的相同的应急预案体系,综合各个部门的相关规定,防止出现重复
交叉、责任不清的问题,保障应急程序的科学、完整。
符合地铁部门《高速铁路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处理的过程中,要进行细化,明确责任人和具体
的处理措施,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
3.2加强应急培训和实战的演练
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对人员定期组织培训,针对影响较大、难度高且发生
事故概率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对演练,统一进行指挥,做好信息之间的传递、
配合及处理等重要环节的执行能力。
在实战演练过程中,要围绕地铁运营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组织开展技能的实战操作效果,对其进行
评定和观察,完善应急队伍的建设,在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工作。
3.3提高应急处理和救援的能力
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对新技术、设备进行推广,加强设备的检测和管理,在
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制定模块化的应急方案,做好每项环节的工作,认真处理突
发事件。
结束语
在铁路运营中,应急预案体系是一项长期且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必须要加
强管理,注重应急策略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针对应急队伍要加强培
训和实战的演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把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化的技术
应用到应急管理当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星.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议[J].才智,2015,(23):322-323.
[2]钟开斌.中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四个基本问题[J].政治学研究,2012,(6):87-98.
[3]张海波.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与功能[J].公共管理学报,2013,10(2):1-14.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刘圆圆,作者身份证号码:23010719881224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