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领导工作概述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bfdb2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1.png)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组织行为学第11章领导力
![组织行为学第11章领导力](https://img.taocdn.com/s3/m/e0e8a8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9.png)
3.2 变革型领导如何发挥作用?
创造力 鼓励下属更具创新能力目标 下属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并有更多的个人承诺愿景 激发下属的责任感和更大的信任
3.2 变革型领导评价
有效地应用于各种层次的工作和职位在小规模的公司中更有效一些管理者与下属关系越密切,发挥的作用越大在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群体中效能更高变革型领导能够产生积极的结果,比如较低的人员流失率和更低的缺勤率
在线领导
网络沟通渠道的力量非常强大面临的挑战包括基于身份的信任在许多网络环境中,领导力是有效的并且很多理论是适用的电子沟通和写作技能应成为人际技能的外延
全球领导与组织行为有效性研究(GLOBE)的研究结果:巴西–领导者是参与型的和人性化的法国–官僚主义的、以任务为导向、专制的埃及–参与式的,但注重地位的中国–创建结构和关心同样重要:承认地位差异但有参与价值魅力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所有文化中都很重要
2.1 领导的特质理论
11-
特质理论能够预测领导力适用于区分谁会成为领导者,不太适用于区分领导的高效与低效
பைடு நூலகம்
2.2 领导力的传统理论:行为理论
11-
行为可以教,但行为特征不可以领导者是被培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2.2 行为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对工作、工作关系和目标制定规划
关注下属的舒适度、福利、地位和工作满意度
变革型领导与魅力型领导
两者对激励、工作满意度、绩效、效能和盈利能力等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变革型领导是比魅力型领导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变革型领导更鼓励下属质疑领导者本人的世界观,魅力型领导则不会
4 真诚领导:道德与信任是领导力的基础
真诚领导了解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且会坦率地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采取行动创造信任鼓励开放的沟通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e9c24170740be1e650e9ab7.png)
(五)沟通联络原理
(六)激励原理
二、做好领导工作的要求
(一)不断鼓舞人们的士气
——怎么做
(二)把握人们的工作目的,了解人们变化着的期望 (三)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四)进行合理安排 综上所述,对于执行领导工作职能的要求,可以 概括为一句话,即“通过三个方面,达到一个目的”。
有效沟通
通过“三个方面”
从工作主体看: 领导者是管理者的一部分。
从工作客体看: 管理的对象是人财物,领导的对象是人。
从工作手段看: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领导 主要是用权力影响人。
四、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
组织
个人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积极性
第2节 领导的原理和要求
一、领导的基本原理
(一)指明目标原理 (二)协调目标原理 (三)命令一致性原理 (四)直接管理原理
•
第11章结束
第1节 领导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 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 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有 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即:领导是指挥或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
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者:在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人。
适宜的激励措施与方法
不断改善和完善领导作风和方法
达到“一个目的” :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氛围。
本章总结:
• 本章主要介绍了 领导的含义与实质、领
导和管理的异同,并使我们了解领导工 作的原理与要求,对做好领导工作奠定 了理论基础。
本章练习题:
• 1、领导工作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 • 2、领导与管理有什么区别? • 3、简述领导工作的原理和要求。
第11章 领导
![第11章 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7aa07323e2bd960590c6775f.png)
三、吉赛利的研究
•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吉赛利(Echiselli)对 来自美国90个企业的306名被试者进行了研 究,通过研究将领导者的特质分为3大类, 包括13项特质 • 吉赛利也发现,对于成功而言,13项特质 的重要性不是等价的,有些特质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有些起着中等重要的作用, 有些作用则很微弱,吉赛利按照重要程度 给每个特质进行了赋值
•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领导理 论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注重领导 者性格、素质等方面研究的领导特性理论 阶段;注重领导行为方式研究的领导行为 理论阶段;注重结合领导领导情景研究的 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第二节 领导特性理论
• • • • 一、斯托格蒂尔的研究 二、鲍莫尔的研究 三、吉赛利的研究 四、波特的研究
第十一章 领导
本章要点
• • • • • 领导的相关概念; 领导特性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第一节 领导过程 第二节 领导特性理论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第四节 领导权变理论 第五节 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第一节领导过程
• • • • 一、领导的含义以及过程 二、领导者的作用以及权力 三、领导者与管理者 四、领导理论基础
一、斯托格蒂尔的研究
• 美国心理学家斯托格蒂尔(Stogdill)于19 48年归纳了领导者的六类品质特性:
1.身体特性 2.社会背景 4.性格特征 5.工作作风 3.智力才能 6.社交技能
二、鲍莫尔的研究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鲍莫尔(Baumol)教 授提出了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十个条件:
1、合作精神 2、决策能力 3、组织能力 4、精于授权 5、善于应变 6、敢于求新 7、勇于负责 8、敢担风险 9、尊重他人 10、品德高尚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ada35a336c1eb91a375df3.png)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系统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
2.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3.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是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
4.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
5.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6.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7.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为的惯例或原则。
8.管理道德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9.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第十一章 公务员职务任免
![第十一章 公务员职务任免](https://img.taocdn.com/s3/m/373f394ffe4733687e21aa24.png)
[学习目的]:通过教学,学生应当掌握以下问题 1.职务任免是公务员任职和免职的统称,是指任免机关根据有关 法律法规,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通过法定程序,任命(聘任) 公务员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免去公务员担任的一定职务,从而确立、 变更或解除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关系的人事行政行为。 2.理解公务员职务任免及任免制度的含义,主要就是搞清两个问 题: 一是职务任免与录用、升降、转任调任等具体任用形式之间的关 系。从广义上讲,它们都属于任用的范畴,根据确立、变更、解 除公务员职务关系的原因、条件,以及带来的职责、权限、待遇 等法律后果的不同,在公务员制度中与任免制度并列,分为录用、 升降、交流等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制度。但这些具体的任用形式 (种类)都要通过职务的任和免来实现,在实际操作中是一体化 的连续性的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如降职,就是免去现 任职务,任命较低一级职务。所以,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制度,是 抛开各种具体任用形式(种类)的特殊性,对它们共性的东西, 即一般性的规则作出的规定和规范,回答的主要是由什么机关, 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式,遵循哪些基本程序任命或免去公 务员的职务,是对公务员进行任用的一般法则。
3.选任制 即通过选举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选任制 比较适用于体现民意的工作人员的任用。 选任制分为由公民直接选任和由民选代表间接选任 两种。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体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 利于发扬民主,因此,比较适用于任用体现民意的工作 人员。我国公务员中的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均实行选任 制,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决定 任命。 在我国选任制公务员包括以下职务: 第一,中国共产党机关。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 选举产生的职务,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 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常委和书记、副书记;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 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地方各级纪律检查会常委 和书记、副书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镇、 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和副书记;
《第11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第11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f067e131126edb6e1a10ce.png)
《第11章人员配备工作概述》第五章决策概述5.1决策的概念关于什么是决策的问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我们可将决策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类。
广义地说,把决策看作一个管理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预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实施、监控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从设定目标,理解问题,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到选择、实施的全过程。
狭义地说,决策就是为解决某种问题,从多种替代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表述决策的定义,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五项基本原则,即最优化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和集团决策原则。
1.最优化原则决策作为一个管理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在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任何做出的决策都应该有利于企业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有利于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价值。
也就是说,决策的制定应该以追求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2.系统原则任何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都存在于某一个决策环境中。
对于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组织、实体来讲,他们的决策环境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对于一个个体来讲,他的决策环境就是他所处的组织或实体。
不论是什么样的决策环境,都有作为一个系统的特性,也就是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性,同时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应协调地、平衡地变化发展。
因此,决策的制定必然要遵守系统的原则。
换一种说法,决策的制定应该以追求和实现最大化的系统的价值为目标。
3.信息准全原则各种先进、完备的决策技术的作用对象都是信息。
决策信息的准确和全面是取得高质量决策的前提条件。
在决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决策理论所需要的决策信息由于很难收集到,使得这些决策理论的发展和实践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然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决策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我们所需要的以前没有办法获得的决策信息。
这一变化的出现,使得一些原来受制于决策信息收集困难的决策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的机会。
领导科学第十一、十二章55
![领导科学第十一、十二章55](https://img.taocdn.com/s3/m/3cd55bd75022aaea998f0f75.png)
第一节 领导艺术概述
领导艺术就是指领导者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在履行领 导职责,完成领导任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领导 原则、领导条件、领导方法的技能技巧。P206 另一种说法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的基础 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 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 表现出来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简单地说,领导艺 术就是领导技巧与风格形象的巧妙结合。 领导经验,就是领导者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性 知识。是领导科学的原始材料和最基础的要素,是领 导科学的源泉。
15/55
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突发事件及其特征: 突然发生的超越常规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事件。
突发性事件及其特征:突发性;不确定性; 危害性;扩散性;聚焦性
16/55
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1.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 2.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员 3.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 4.果断决策,把握全局 5.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化解危机 6.加强沟通,主导舆论 7.整合资源,协力行动 8.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
31/55
事后,县委书记感慨地问袁大为:那些村民为什么都听你的? 袁大为纠正说:不,应该说首先是我听他们的…… 十多年前,袁大为曾在那个乡担任过会计,有一次去这个 村收缴公购粮折征款,走村串户了解实际情况后,得知十余户 农民家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就一一记在本子上,并要求他 们分别向公社写出要求困难补助的申请报告,回来后如实向公 社党委作了详细汇报。几天后就带着补助款徒步十多公里去给 他们分发。此外,谁孩子病了,送医捎药;谁家有困难,积极 上报。就是这一件件、一桩桩不大不小但却是关系农民切身利 益的事,袁代为全身心地为他们解决,十几年过去了,村民们 仍然铭记在心
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职业生涯管理ppt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职业生涯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5e2d7f284ac850ac024272.png)
可编辑课件PPT
3
90.5%的人在竞争中遇到职业危机
• 造成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 ✓竞争压力大(82.1%) ✓发展空间小(77.3%) ✓超负荷工作(47.9%)
可编辑课件PPT
6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
(一)定义
•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本人对职业生 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的一个 综合管理过程。它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 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的 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吻 合。
– 1、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 (一)年龄阶段理论
– 1、金斯伯格:职业意识发展过程理论 – 2、萨伯: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3、格林豪斯:不同任务发展过程理论 – 4、薛恩: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5、利文森:职业生涯六阶段理论
• (二)职业锚理论 薛恩
可编辑课件PPT
17
1、金斯伯格:职业意识发展过程理论
• (1)幻想期:4~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 (2)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
第十一章 职业生涯管理
可编辑课件PPT
1
行政管理领导职务系列 总裁
总经理 部门经理 部门主管
专业管理技术职务系列 总监
高级主任级技术职务
高级技术职务
助理级
中级技术职务
员工级
见习级
可编辑课件PPT
2
90.5%的人在竞争中遇到职业危机
建筑企业管理第11章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企业管理第11章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e9a54bb307e87101f696d3.png)
3.招聘 企业就所需招聘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作出计划,如果企业现有 人数不足,则可制定招聘计划,补充所缺员工,挑选最合适的求 职者录用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按照生产经营需要,保证员工数 量和质量。 4.培训与开发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群体和整个企业的知识、能力、工作 态度和工作绩效,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智力潜能。要根据员工个人 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特点,结合生产经营的需要, 为员工制定个人发展的计划,鼓励、支持员工开发个人工作潜能。 5.考核 通过考核员工工作绩效,及时做出信息反馈,奖优罚劣,激发 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3)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的管 理又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一流 的人才,才会拥有一流的组织,才能造就出一流的领导,才会体 现出一流的管理才能,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相反,如果一个 企业不具备优秀的管理者和劳动者,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就 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由此可见,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最 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注重和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搞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 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转变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4)有利于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 增值。 经济效益是指进行经济活动中所得到和所耗费的比值。减少劳 动耗费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合理组织劳动 力,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 大的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争取 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都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9
7
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劳动力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 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 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使劳 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成最优的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 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是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有尊严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 境,使他们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并能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 力和全部智慧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生产经营成果。 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处理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以及思想教育工 作三方面的关系,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充分发 挥自己的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钻研业务,不断改进工作,从而 8 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 领导与权力
![第十一章 领导与权力](https://img.taocdn.com/s3/m/a8c715f54693daef5ef73d76.png)
□ 连续带模式的价值 □ 连续带模式理论的改进
图9-10 经理非经理人员 行为模式连 续分布场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赫塞—布兰查德情境理论) □ 主要观点:下属的成熟度水平是一权变变量,领
导风格应与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相适应,方能达成有效 领导。
• 成熟度: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程度。 □ 情境理论的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 • 指示(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干什 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去干,其强调指导性行为。 • 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行为与支
① 指导职责。
② 服务职责。 ③ 协调职责。 ④ 激励职责。 2. 领导绩效 由被领导者群体活动的 绩效来表现和衡量。
(四)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①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来的; ② 都有较强的复合性和相容性; ③ 从事管理工作同时也在担负着领导工作。 2. 区别: 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 领导具有全局性; ① ④ 管理主要处理复杂的问题; 管理具有局部性;
第11章 领导与权力
§9.1 领导概述 § 9.2 领导特质理论 §9.3 领导行为理论 §9.4 领导权变理论 §9.5 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9.6 权力与政治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马新建 mxjsx3@
§9.1 领导概述
一、有关领导的基本概念 (一)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的许多品质靠后天培养和训练形成。 □ “才能本身并不就是成就”。
二、现代特性理论
□领导者的素质不是生而具有,而是在实践中逐步 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研究领 导特质可以为选择、使用和培养领导者提供明确的标 准、方向和内容。 □美国企业界:合格领导者应具有的10种品质:
(1)合作精神(2)决策才能(3)组织能力 (4)精于授权(5)善于应变。(6)勇于负责(7)敢于求新 (8)敢担风险。(9)尊重他人。(10)品德超人。
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PPT全套课件可修改文字
![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PPT全套课件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5500a0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1.png)
法约尔的贡献:
➢ 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 理论的管理学家
➢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 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 理原则的归纳上
✓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思考题
✓管理的14条原则
22
管理活动
古典管理理论(续)
中外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形 成与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90年代管 理理论新进展
韦伯的贡献
➢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 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 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 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 管理活动的检验
18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
古 行 数 系 权质 典 为 量 统 变量 管 管 管 管 管管 理 理 理 理 理理 理 理 理 理 理理 论 论 论 论 论论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的发展(第1章)
管理学的使命 管理学的基础 管理学的职能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2章)
全球化管理 (第3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2章)
决策与计划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5章)
管理学第11章 领导概论
![管理学第11章 领导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6c43366a98271fe910ef9d8.png)
成熟度是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
力和意愿。包括工作成熟度(Job Maturity)
和心理成熟度(Psychological Maturity)。 工作成熟度是下属完成任务时具有的相关技 能和技术知识水平。
心理成熟度是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高
低任务 高关系
参与S3
推销S2
高任务 高关系
关 系 行 为
领导者行为
情景变量 取决于 下属的特点 环境因素 导致
最终目标
指 导
支 持 参 与
型
型 型 工作绩效 工作满足度
成就导向型
四种领导者行为-- ①指导型领导方式:明确任务并给予具体指导, 类同于定规维度; ②支持型领导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对下属的关 怀,类同于关怀维度; ③参与型领导方式:在决策时询问并评价下属 的意见和建议,允许其参 与决策; ④成就导向型领导方式: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 并期望下属发挥最佳水平。 豪斯认为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情景不同表 现出任一种领导方式。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引 组织职能如何运作?
学习目的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领导职能概述,领导内涵, 领导职责与作用,领导者的素质、 条件与创新精神; 第二节 领导者的类型:领导班子,领导者的选 择、考核和培训,企业家;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方式行为论, 领导方式情景论,领导的有效性。 重点:领导的职责和素质,领导类型,领导理论 难点:领导的职责和素质,领导类型,领导理论
(2)菲德勒模型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认为任何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 的环境内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a.三种权变因素:①职位权力的大小;②任务结构是否明确; ③上下级关系(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领导学教案第11章
![领导学教案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74acf825dd3383c4ba4cd25f.png)
可以把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注意力引导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从而使领导者可以脚踏实地地去从事各种领导活动
能使领导者改变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树立“无功即是过”的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3.客观公正的原则
考评者要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考评的标准要统一,过程要公平
考评的结果应当来自准确、完整的资料和数据以及对事实的调查分析
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第十一章领导效能与考评
授课形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授课时间
2007.01.04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领导效能及其考评的含义;领导效能考评的内容及方法。掌握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和标准;当前我国领导效能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基本内容
何谓领导效能?何谓领导效能的考评?
第一,领导能力。
第二,领导效率。效率通常是指工作量与时间之比。领导效率是指已经实现的领导任务(或目标)与时间之比,即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领导任务(或目标)的速度。
第三,领导效益。效益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领导效益是指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即领导活动投入与领导活动结果之比。它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是个综合性的指标。
六、当前我国领导效能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存在的问题:
考评指标不系统
考评办法不科学
效能认定不准确
结果运用不充分
改进路径:
细化效能考核指标
引入群众评价机制
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小结(复习题):
幻灯
10
5
3
5
2
2
3
管理学(第11章)
![管理学(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f05dde18cc175527072208ba.png)
下页
走进管理 看球赛引起的风波
分析与思考: 1.车间主任会采取什么举动? 2.你认为年轻人的作法合理吗? 3.在一个组织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群体需要与组织目标 的冲突? 4.如果你是这位车间主任,应如何处理这件事?
返回
企业的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都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有好的领导才有 成功的企业,一个企业的衰落,大部分是由领导 造成的。
22
(二)与个人特性相关的权力:
1、感召性权力: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
起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羡慕而自愿追随和服从他。如:无私工 作、刚正不阿、主持正义、清正廉洁等。
如果你敬重某个人,以至于你的行为以他为榜样,你的态度追随着他 的态度,那么这个人对你就有感召权利。
2、专长性权力:因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权力。
强制权
领导者方面
下属方面
奖赏权
法定权
感召权
个人魅力
专长权
个人专长
职位 恐惧
职位 欲望
职位
习惯观念
信任
尊敬
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 长。到任之后,他待人热情,早上早早地站 在工厂的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的员工迟到, 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 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一周下来,大家看 到厂长每天都提前到厂,而且又待人热情, 原来习惯于迟到的员工也不迟到了。从这件 事情来看,是什么权力使于厂长产生了如此 大的影响力? A.个人影响权 B.专长权 C.法定权 D.A和C
9
11.1领导的内涵
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
而努力的过程。
公文写作与处理培训资料,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
![公文写作与处理培训资料,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4b2bd08f5335a8103d2200e.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培训资料,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第一节公文办理程序概述(1)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
(2)公文办理示意图:第二节收文办理程序收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收进行外文单位发来的文件材料。
收文办理:是指文书部门收到文件材料后,在机关内部及时运转直到阅办完毕的全过程。
组成这一过程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称之为收文办理程序。
过程包括:签收、拆封与登记;分发与传阅;拟办、批办与承办;催办、查办与注办。
分述如下:(1)签收、拆封和登记1)签收。
是指收到文件材料后,收件人在对方的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保证公文运转的安全可*。
机关的收文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机要交通送来的机要件;二是邮局送来的挂号函件和电报;三是外机关和部门直接送来的文件材料。
对照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登记簿认真清点,做到四查清:1.查清信封或封筒上的收文机关名称,是否确属本机关的收文,以防错投、错收;2.查清文件号码与递送人在签收登记上所登的号码是否一致;3.查清文件封口是否破损,包装是否牢固,如发现有散包、破封、密封条被拆等情况,应及时追查原因;4.查清文件的登记件数与实有件数是否相符。
2)拆封。
1.对于写明某某领“亲收”、“亲启”的封件,则由领导人本人拆封或由其委托的人代拆。
2.密件则应交机要文书或机要室拆封。
3)登记。
就是将需要登记的文件在收文登记簿上编号和记载文件的来源、去向,经保正文件的收受和处理。
公文登记的作用主要有:1.便于管理和保护文件,防止积压和丢失;2.便于检查和检索文件;3.便于文件的统计和催办工作;4.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凭据。
公文登记的具体范围:1.上下级机关文件。
包括指导性、参阅性和需要办理的文件;2.下级机关文件。
包括请示、报告性文件;3.重要的带有密级的刊物、资料;4.其他机关商洽问题和需要答复的文件;5.上级机关召开会议印发的会议文件材料。
现代管理学第11章—第13章
![现代管理学第11章—第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ea2585956bec0975f465e26d.png)
开明─权威式。 协商式。 群体参与式。
11.3.2.2 管理方格理论
◆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贫乏型*任务型 *乡村俱乐部型 *中间型*战斗集体型 ◆结论:战斗集体型的领导是最有效的
◆不足之处:
没有对如何培养管理者提供答案;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支持战斗集体型的风格是最有效的方式.
管理方格
1
2
3
1.9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 创造一种舒适、友好的组织气氛 和工作基调
关 心 人
4 5 6 7 8 9
1.1 贫乏型管理 以最小的努 力完成必须做的 工作,以维持组 织成员的身份
5.5 中间型管理 通过保 持必须完成 的工作和维 持令人满意 的士气之间 的平衡,使 组织的绩效 有实现的可 能
适度运用强制权
度
强制权 顺从
1、人只要受到强制,事 实上就处于两难选择 之中:任何一个选择, 都要“被损害”; 2、两害相权取其轻; 3、强制权有效的条件是: 损害1 < 损害2 4、当损害1>损害2时,强制 权失效; 5、强制权的“度”就是由两种损害 的关系决定的。
不顺从 惩罚 损害2
违心
损害1
领导特性理论
◆不足之处
□领导者的特性没有统一的模式,领导者也不 是“上帝”。 □同一个领导者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任务中 领导的效果不尽相同. □对领导者特性的描述和测定本身还不够充分、 客观.
11.3.2领导行为理论
◆理论原理 领导者本身的天赋和品性并不是领导过程有成效的决 定因素,领导者做什么和怎么做才是决定因素;如 果行为研究找到了有关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 则可以通过训练而使人们称为有效的领导者. 11.3.2.1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低组织 低关心人
高组织 高关心人
关 心 人
低组织 低关心人
高组织 低关心人
低 低 关心组织
高
四、两维理论
2、管理方格图理论 在四分图理论的 基础上,布莱克和莫 顿于1964年提出了管 理方格图理论。
19
99
1.1为贫乏型管理 9.1为任务型管理 1.9为俱乐部型管理 9.9为团队型管理 5.5为中间型管理
2
第十一章
领导工作概述
3
目的要求
1、理解领导工作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有关领导 工作的基本原理。
2、了解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 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明确作为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 4、理解领导效能的含义,掌握提高领导效能的努 力方向。
4
第一节 领导工作的作用和原则
5
一、领导工作的概念(Leading)
25
三、领导规范模式理论
领导规范模式又称为领导者——参与者模式,是弗鲁姆和耶顿在 1973年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本没有对所有情况均适用的、 唯一正确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理论与连续统一体理论相似,它列出了五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从专制独裁到参与管理。 弗鲁姆和耶顿还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七个原则,依据这些原则, 领导者就能发现最迅速和最能接受的选择领导方式的方法。
8
四、领导工作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责权利一致原则; 3、统一领导原理; 4、沟通联络原则; 5、民主公开原理
9
第二节 领导特质理论
(Trait Theory)
10
一、对伟人论的否定
20世纪初到30年代,领导理论的研 究侧重于天生的性格等特征研究,认为领 导者的品质或特性决定了其领导效果,但 这些特性是遗传决定的。 后来,人们发现,领导者的特性和品 质是可以在实际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 育训练培养的。
14
一、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存在着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 • 专制方式: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 • 民主方式:以理服人,以身作则,分工合作。 • 放任自流式: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悉听尊便 勒温认为放任自流式的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低,专治式的 领导方式群体成员没有责任感,民主性领导作风效率最高。
32
20
对 人 关 心 的 程 度
55
11
91
对工作关心的程度
四、两维理论
3、PM领导理论(performance and maintenance) 1)美国学者卡特耐特和赞特的领导类型:
P型:目标达成型;
M型:团队维持性;
PM型:以上两者兼顾型。
2)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根据对P和M的关注划分四种领导类型:
支持型领导方式:对下级友善、关心,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参与型领导方式:作出决策时征求并采纳下级意见。 指导型领导方式:给予下级相当明确具体的指导。 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给下级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下 级能达成目标。
具体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下级的特点和组织任务的性质。比 如下级的能力和任务是否为常规性的。
领导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和 环境的相互影响,认为领导行为若想有效,必须随者被 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某一具体领导 方式适用与任何组织活动。
23
一、菲德勒提出的随机制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 还在于不同的情境因素。三个基本的情境因素包括:
领导效能指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时,被领导者服从、接 受,并努力贯彻执行领导者意图的程度和效果。领导效能的 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决策质量和领导者的权力(包括正 式权力和个人权力)。因此,提高领导效能应从以下方面着 手:
1、提高领导者的个人权力; 2、赋予领导者应有的正式权力;
3、加强沟通;
4、善于鼓舞与激励。
27
五、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 主张有效的领导应当帮助下级从不成熟转变到成 熟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28
第五节
领导层的结构 和领导效能
29
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合理组建领导层群体结构首先应明确领导者应 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领 导者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集体参与式:这种领导充分信任下属,奖励,参与,信息通畅。
利克特等发现利用集体参与方式的领导者大都是最有成就的管理 者,管理也最有效率。
18
四、两维理论
1、四分图理论 1945年,美国教授斯多吉 尔和沙特尔开展了对领导行为 的研究,他们将刻画领导行为 的因素分为两类:关心人与关 心组织;根据问卷调查发现, 领导行为是这两类因素的具体 组合,形成2×2=4的四分图理 论。
• 情景因素
17
三、管理系统理论
利克特等人在连续统一体理论基础上,以数百个组织机构为对象, 对领导人员的领导类型和作风进行了长达30年之久的研究,提出了四 种管理方式。
压榨权威式:这种领导非常专制,对下属很少信任,恐吓惩罚;
开明权威式:这种领导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奖赏兼有惩罚; 协 商 式:这种领导对下属相当信任,正面激励,双向沟通;
响;
3、领导的目的是带领大家实现组织目标。
6
二、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1、正式权力:名义权力或者职位权力
合法权 奖赏权 惩罚权
2、个人权力:权威
模范权
专长权 参考权
7
三、领导工作的作用
1、引导组织成员高效、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 2、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3、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关键。
26
四、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卡曼以四分图理论为依据,认为领导类型应当适 应组织成员的成熟程度,随着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 不同,领导者的行为也要作相应的调整。随着被领 导者逐渐由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方式应当选择如 下:
成熟度低时:命令型领导——高工作、低关系 较不成熟时:说服性领导——高工作、高关系 比较成熟时:参与型领导——低工作、高组织 高度成熟时:授权性领导——低工作、低关系
第四篇
领导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管理系 高展军
1
领导是管理活动中第三大职能。在组织实现其目标的 过程中,领导是必不可少的。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返顾的追随他前进, 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领导 工作具有人与人互动的性质,领导者正是通过他自己与被 领导者的双向互动过程,促使组织成员更有效的实现组织 目标。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应具备一定的特质,有特定的 行为方式,以提高领导的效能。 本篇内容包括:领导工作概述、激励、激励理论的实 践。
11
二、国外对领导者具有的素质的研究
1、德鲁克的五项习惯论
2、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意见 3、鲍莫尔(W.J.Banmal)的十大条件论
12
三、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心素质
13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Behavior Theory )
领导行为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采用 什么领导方式,形成怎样的领导作风, 领导者具体怎样做,以及这些方面对领 导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职位权力: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 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支持程度; 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在组成的8种情境下,发现在极端情境下,关心任务的领 导最有效率,中间状态时注重人际关系的领导最有成效。 上下级关系 任务结构 职位权力
24
好
好
好
好
差
差
差
差 不明确 弱
明确 明确 不明确 不明确 明确 明确 不明确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二、罗伯特·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影响着组织行为和组织目标之间的途径; 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 足的能力来衡量。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就在于激励下级达到目标。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 环境下选择使用:
P型:目标达成型;
M型:团队维持性; PM型:以上两者兼顾型; pm型:两者都不关注型。
21
五、老子的领导类型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 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2
第四节 领导权变理论 (Contingency Theory)
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管理者特别 是主管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领导工作就是领导者对组织 中的被领导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指导和施加影 响的过程,以促使组织成员自觉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 标而努力工作。
1、领导是双向的,要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2、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
德(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识(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及经验); 能(管理能力); 体(气质、精力)。
30
二、领导层的合理结构
领导层的合理结构应体现在
知识结构的组合、 能力结构的互补、 年龄结构的搭配等方面。 领导层的合理结构应力求领导层成员之间实现团 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31
三、提高领导效能
15
二、连续统一体领导理论
1、组织行为学家坦南鲍姆与施密特在1958年提出连续统一体 理论,他们指出,领导包含多种多样的作风,从以领导为 中心到以下属为中心的各种作风,民主与独裁仅仅是两个 极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