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团体心理训练在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体心理训练在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

应用

团体心理训练在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课题申报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初中生的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他们有着强烈的反抗心理,在情绪表现上,也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他们很反感班主任和家长的批评教育,但乐于参加实践活动,而团体训练能为这些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实验室,他们通过参与团队活动获得感悟,学习新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从而得到成长。

(2)新课程理念以及后进生的影响

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针对教育要面向全体化,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而提出的。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后进生的普遍存在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他们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以至于影响班风建设,影响到校风、校貌和社会风气等。

(3)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校虽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但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农村,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厌学情绪突出,每个班都至少有三、四名对班级影响较大的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普遍存在以及他们

的影响,如何转化后进生成为我校当前教育工作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形成原因的研究,帮助老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使教育少走弯路,帮助后进生早一点摆脱精神困惑,健康走向快乐学习之路。

(2)拓展后进生的转化方法,根据后进生的成因设计一套有效的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训练方案。

二、本课题在省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后进生的教育在省内外研究的现状

由于后进生的普遍存在以及他们的影响,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于后进生的成因以及对策的研究较多,研究者摒弃单一的批评教育方法,探讨多样化的手段,如注重情感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等方法,但收效甚微。

2、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心理训练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教育者的认同,目前,各中学纷纷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团体训练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和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和培养完善人格。这些训练主要是应用团体训练的预防和发展功能,有一定的成效,但方案往往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3、团体心理训练在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不少中学应用了团体心理训练的治疗功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针对学生的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训练等,团体训练必将引起众多教育者的重视以及应用。但是,团体心理训练在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方案,这样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1)后进生的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与关键,探究后进生转化的方法,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指导学校的德育教育实践,提高德育水平和德育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2)该课题研究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不但拓展了团体心理训练在学校中的应用,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理论价值

(1)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后进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发展生本教育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观念。(2)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后进生的教育理论,对德育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对行为偏差的矫正、良好个性的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补充,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课题界定、理论依据和研究目标(包括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

1、课题界定

研究对象:南江中学后进生

几个概念的界定:

(1)后进生:是指在智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形成障碍,暂时未能合乎标准的学生。后进生是因长期受到不良影响,处于不健康心理状态下,逐渐丧失自信心,形成一种失败式的心理定势,在他们有悖常理、有违常规的行为表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尖锐的心理矛盾冲突。

(2)团体心理训练:是指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形式,由辅导者根据来访者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或共同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训练通常由一位或两位咨询员(团体指导者)主持,多个来访者(团体成员)参加,团体的规模因辅导目标的不同而不等,少则3-5人,多则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或是十几次团体聚会、活动及参加成员相互交往,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反应、支持鼓励,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

2、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不仅为团体训练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训练过程中团体气氛的创设、辅导者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怎样的团体是有效团体?如何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发展?团体领导者怎样创设和谐的、温暖的、理解的团体心理气氛,以使成员有强烈的安全感、肯定感、归属感?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一般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心理训练就是为来访者创设一个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情境,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人际相互作用分析

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协助人们了解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本质,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关系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团体中的互动使成员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帮助他们把焦点放在生活中要改变的事情上,并能重新做出决定。

(4)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只要创造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的看法的可能性,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辅导者的责任是为来访者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