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人的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人的美意识
作者:何博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2期
摘要:日本人关于“美” 的心境是独特而且超群的。
日本式的美,一般情况下,不是华丽而是朴素,不是雄辩而是沉默,不是动态而是静态。
因此,本文将对日本人美意识的特性做进一步的总结。
关键词:美意识;小型事物;简洁;暗示;余味;阴影;不完整美;风雅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235-01
在《日本人的美意识》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在被认为没有余地加入美的表达的领域,也充满了美的表现。
”看完这句话后,觉得深有同感。
因此,本文将对日本人的美意识稍作考察。
从远古以来,孕育着平静的凹型文化的日本人的“柔心”所面对的对象,首先就是自然。
日本人被赋予美丽的岛国自然环境,也非常亲近自然。
并且,这也给日本人最初的性格和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美的感觉是非常纤细的,而且富于艺术性。
美意识的起源于人的本能的感受。
可以说,日本人关于“美”的心境是独特而且超群的。
日本式的美,一般情况下,不是华丽而是朴素,不是雄辩而是沉默,不是动态而是静态。
日本美意识的特性可以分为四点,即喜爱小型事物、简洁·暗示·余味·阴影、不完整美、风流·风雅。
一、喜爱小型事物
比起强大的事物,日本人对于弱小的事物带有更多美的感情。
日本人生活的世界非常狭小,接触的是小型而简单的景色,被温和的自然环境所包围,因此产生出了纤细的感觉。
在日本,有盆栽这种园艺。
它本来是从中国传来的,但在日本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将本来就是小规模的自然再将它缩小,这一点足以证明日本人是非常喜欢小规模事物民族。
另外,这种对于小型事物的喜爱之情在产业和技术中也可以看到。
例如,在制造像照相机这之类的小型的精密产品的时候,是充分发挥纤细的美意识的时候。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しい”这个词汇。
它是在探究日本人美意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美しい”这个词在过去,是表示对于某种特殊的被限定对象的爱情表达的意思,而现在,是表示美的性质的词汇。
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主要是倾向于必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二、简洁·暗示·余味·阴影
首先,我们来看看川端康成的《雪国》的开头部分。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
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
”(“火车穿过县界的长长的隧道,就到了雪国。
夜幕下的大地都成了白色。
”)这一句中,“夜の底”这一词汇,从字面上看的话,或许有些费解,事实上,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在火车上透过车窗远眺窗外景色时,车窗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样。
“底”这一词,当然指的是大地。
也就是说,意思是“大地都成了白色”。
言外之意是指,火车在进入隧道之前大地上没有积雪,是黑色的夜幕,但是穿过隧道进入雪国以后,大地就变成了一片雪白的景色。
也就是说,“夜の底”一词非常简洁,给读者一片联想的空间。
这不得不说是归功于作者对于描写对象细致入微地观察了。
如果作者用尽各种恰当的辞藻来形容当时车窗外的景色的话,反而将读者的思维固定在了作者设计的思路上了。
另外,铃木大拙在《禅与日本文化》一书中这样说道:“正是极少的表达才能蕴藏最大限度的意义。
”这种观点,当然不用说,是从禅的立场来说的。
禅佛教是在镰仓时代初期,以宗派的形式从中国传来的。
禅重视的是,冥想、简单、与自然的亲和。
到了中世末期,在禅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美的体系,在以后的日本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因此,我们也可以多少透过这点来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
另外,从和歌和俳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喜欢暗示、余味、阴影的影子。
例如,松尾芭蕉的一句有名的俳句“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关于俳句这样的短诗形式,竹山道雄是这样阐述的:“绝不是矮小、卑微这种意义上的小,而是尽量舍弃无用的东西,留下最本质的东西。
(中略)暗示绝对的事物。
因为闲寂和幽静之美这样的心情,是为了暗示绝对的境地,所以俳句等只留下一种事物,不是为了描述那种事物,而是为了引出那之外更多的东西。
”俳句只有三句十七个音节,在这有限的字数中,必须表现出自然美和人们的心情。
因为字数被限制了,所以使用体言终止,而省略了动词和助词。
正是因为省略了不必要的词语,才产生了节奏和韵律。
三、不完整美
在日本,不足和不完整的状态是很受欢迎的。
正如“花は盛りに月は隈なきをのみ見るものかは”(《徒然草》)这句话所说,没有必要满足的,最好有缺陷、间隙的事物才符合日本的性情。
这是日本人特有的美,可以很好地解释处在陶艺、书道、造园中的“不规则美”这一现象。
与希腊那样的理想型的对称美和同样的理想型的完整美相比,日本人更追求自然的、不对称美和自然的不完整美。
追求不对称美的心理,在禅被传到日本之前的更远古的时代,已经展示在了出云大社的建筑上了,这绝对不是在武士时代养成的心理。
另外,在古代文学《古事记》和《万叶集》中,可以找到“不完整美”的道德性的意义和形式性的意义。
但是,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这和日本人所拥有的简朴淡泊的美意识深深相关。
四、流·雅
所谓风流,是超越了利害关系的“自然”的行乐。
也就是说,仅仅拥有不包含自然美的那种艺术美的生活是不能够称之为风流的。
与此相比,在西欧文化中却欠缺“风流”这个词语和概念。
只单单看这两个字,就可以感觉到从财富、名誉和权势的世俗中解放出来的那种愉快心情。
当然,“风流”这个概念的本质是和日本人的自然观息息相关的。
另外,所谓的风雅,一般有“生活的洗练”的意味。
也就是说,风雅是享受纯净的生活与自然,是对于闲寂和幽静之美的憧憬。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多多少少可以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希望能对进一步理解日本民族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芳賀桜『日本人らしさの構造』大修館書店2004年
[2]、叶渭渠《日本艺术美的主要形式》日本学刊 1992年
[3]、山折哲雄『近代日本人の美意識』岩波書店2001年
[4]、川端康成『雪国』南海出版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