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评价的意义

合集下载

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双一流学科评级作为衡量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提升学科竞争力、促进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展开讨论,旨在全面了解现有评级方式的背景、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的评级方式进行展望和建议。

首先,我们将对双一流学科评级的背景进行介绍。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一批国内高校逐渐崛起,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竞争。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双一流学科评级应运而生。

这一评级方式通过对学科的综合评价,帮助高校了解自身学科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科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参考,使得学科建设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接下来,我们将就双一流学科评级的现状进行剖析。

目前,我国采用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和方法来评定学科的水平,例如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影响力等。

同时,评价结果也会影响到高校的经费分配、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

然而,现有评级方式在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评价对象的公平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科建设的发展。

最后,我们将讨论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由于学科评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需要面对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读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评级方式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学科建设的需求。

是故,我们需要加强研究,提高评级方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评级结果的客观公正。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综合分析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的背景、现状以及问题与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为未来评级方式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不断完善评级方式,我们也能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的相关内容:首先,引言部分将对该话题进行概述,介绍双一流学科评级方式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还可以帮助高校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学科发展计划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推动学科创新和发展 。
评价方法与体系
1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包 括学术声誉调查、科研成果评估、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社会服务评价等。
2
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学科的差异性和特点, 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要点一
绘画与雕塑专业
要点二
设计艺术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的绘画与雕塑专业在国 内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学院拥有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艺术资 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创作 环境。
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艺术专业涵盖了 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等多个领域。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多家设计机构 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 就业机会。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培养和提升现有师资队伍 的教学科研水平。
人才结构的优化
优化人才结构,建设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 教师队伍。
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 研工作。
科研平台的搭建与创新
科研基地的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 环境。
科研团队的组建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概述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案例分析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未来趋势
01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概述
定义与标准
世界一流学科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卓越学术声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实力、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 献的学科。

评价高校的依据

评价高校的依据

评价高校的依据1.新时期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需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施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5年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随后“双一流”建设工作得到了不断的深入推进,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出台;2019年,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2020年1月,我国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基础上又推行了“强基计划”,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强基计划“实施所涉及的学科专业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该计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一些大学与学科早日进入世界的前列。

为了保障“双一流”建设能够得到有效、顺利的实施,就需要消解在先前高校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高等学校分类评价制度;就需要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标准提高“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的水平要求。

此外,还需要根据高校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的双重要求,来完善“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价体系。

因此,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分类评价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需求,是实现我国大学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2.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五唯”的重要路径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评价体系,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先前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具有功利主义、简化主义、管理主义特征的“五唯”教育评价导向,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了今后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张妍潘国刚朱子君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摘要:建设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中国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发达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经验来看,卓越人才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合理的学科组织模式和学科布局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运用更全面的学科评价体系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保障。

结合这些经验,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即提高学科组织模式的自主性,结合办学理念进行学科布局,重视顶尖人才与高水平学术团队的培养与引进,重视跨学科交流与建设。

关键词:世界一流学科;学科建设;办学理念;人才队伍;学术团队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8)01010107在国务院公开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通过学科结构和组织模式的改进及创新,明晰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建立更多顶尖学科,从而推动高校形成其自身优势及办学特色。

培育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重要基础,作为大学重要的细胞组织,学科的发展不容忽视。

2017年9月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有网友认为此次“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只是一次对“211工程”名称的修改;也有人认为这会造成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因而为某些未入选的高校感到不公。

三部委负责人表示,“双一流”名单的遴选标准既综合考虑权威的第三方评价结果,又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基础,合理参考国际评价,同时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和行业区域急需等因素,是继985和211工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笔者认为,此次评选较以往有很大进步。

例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有25所“非211”高校入选,这表明新战略更强调入选高校名单的动态性,有利于督促各高校不断前进。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研究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研究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研究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单位,是高校的发展核心。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是构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学科的发展状况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一流学科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的世界一流学科诸类评价普遍存在理论探究不深入、案例分析较少、学科分类不一、评价指标侧重不同等问题,基于此考虑,本文在评析目前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一流学科的案例分析,归纳其特征和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寻找能反映学科水平的指标,尝试构建较科学、合理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为:(1)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剖析了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多数指标体系关注了学科差异性、非客观性指标占有一定比重、科研成果(论文)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权重较大,高质量论文是关键。

但也存在指标体系不健全、学科分类不均衡等现象。

(2)基于对目前公认的世界一流学科(理学学科)的案例分析,概括出其特征为创新引领、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成果卓著、声誉斐然、积淀深厚。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经验可以归纳为:在学科定位上,坚持世界一流水平;在学科功能上,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在学科设置上,注重基础与前沿并存;在学科发展战略上,集中发展学科特色领域;在学科队伍建设上,着力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在学科结构上,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学科环境上,坚持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在学科资源上,坚持吸引校外资源和提高校内企业效益。

(3)运用专家法、比重法、AHP等多种方法,构建初步的学科评价体系,经过多轮筛选和优化后,最终确定较完善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学科声誉、学科条件、学科环境、学科产出),11个二级指标。

(4)针对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同时借鉴国际一流学科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的若干建议。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意义和设想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意义和设想
体 中 的一 个 确 定 的与 自然 界 物 理知 识有 关 的单 元 。所 谓 老学 科 和 新 学 科 ,只不 过是 早 期发 展 了的那 些学 科 单元 和 刚 刚产生 的 那些
的大学 。因此 ,学科建设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愿意发 挥才智的平台。而教师的积极性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高低有直接
3 、学科 建设是 吸 引人 才 留住 人 才的真 正的梧 桐树


学科 建设 的含 义
目前 学科 已经 成 为教 育 界 、科 技界 等 社会 各 界人 士普 遍使 用 的一个 术 语 。那 么 ,学 科 的含 义是 什 么呢 ? 科是 人类按 照学 问 的 学 性质所划分的门类 。人类为 了研究方便 ,将这个学科的连续体分
点 突破 。
关键 词 :高校 发展
学科 建设
重大 意义
重要位 置
特 色学科
重 点 突破
高校 的发展不能像企业一样 只注意经济效益 ,如果要得到永 续 发 展 ,一 定 要找 到 高校 永 续 发展 的 制高 点 。 自世界 产生 第 一所 大 学 以来 ,凡 是 得 以持续 发 展并 在 世 界上 得 到公认 的世 界上 一 流 的大 学 ,其 发 展 的原 因和制 高 点首 先 就是 因 为它 有一 流 的学 科 。 例 如 ,美 国 19 年 大学 评 估 中 ,加 州 理 工学 院排 在第 一 ,超 过 了 99 哈佛 大 学 和麻 省 理工 学 院 ,主 要原 因之一 是 它 的实验 物理 和航 空 技 术成 为 世界顶 尖 的学科 。 学 科 是 大 学 的 基 石 和支 柱 。 没 有 先进 的 一 流 的 学科 就 没有 先 进 的一流 的大学 。建设 一 流 大学 的基本 任 务之 一就 是耍 在 学校 中建 设 一批 领 先 国 内的 乃至 于 领先 国际 的一 流 的学科 。凶此 ,高 度 重 视学 科 建设 对 于 院校 来 说 至关 重要 ,关 系着 高校 的前 途 和命

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做了些什么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力争将一批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作出的努力也越来越多。

首先,大力推进绩效考核。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很多高校已经在此方面加大了力度,除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外,还对实验室、学科团队、研究项目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使得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得到重视和关怀,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其次,高校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投入。

高水平学科是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中国已经开展了一些重点学科建设的项目,并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力求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学者队伍和综合实力雄厚的学科团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高校注重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志,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国际化能力。

我国的一些高校加强了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积极推动中外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吸引国外优秀教师、学生、高层次人才等,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吸引力。

此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和创新。

我国的一些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合我国的教育模式,逐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最后,高校维护良好的学术风气。

良好的学术风气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对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估,保持良好的学术风气,防止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发生,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总之,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绩效考核、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及学术风气等多方面下足功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

高校学科建设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发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科建设成为了衡量一所高校学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当前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科发展背景、建设策略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学科发展背景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大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旨在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由此可见,高校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建设策略(一)完善学科评估机制学科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进行评估并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评估结果,高校可以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

高校应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以吸引优秀学者和科研人员。

同时,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激励,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学科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互相学习、推动合作研究。

通过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高校可以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趋势(一)跨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跨学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应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高-level人才,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二)注重学科品牌建设学科品牌建设是提升学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该定位学科的发展方向,明确学科特色,加强学科的品牌建设,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注重实践和应用高校学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研究,还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

关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

关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

关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我国的高等事业,建设教育型大国、强国,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从而推进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

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向教育发达的国家不断学习,从而推进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高等教育一、一流大学的内涵国务院日前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 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二、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现状中国的大学和西方历史悠久的大学相比,文化历史积淀还不够深厚,大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研究有自身的规律,仅仅依靠政府外界财政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较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还需完善,通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比例比较低。

仅占总学分的20%—25%左右,而且大部分课程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

师范院校的学生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自己专业以外的人文、社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除了几门公共基础课之外,基本上都在学习专业知识。

这使得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广博性目标难以实现。

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过大,一般的院校都能达到64%—73%左右的比例。

三、发展的措施(一)向周边国家学习如日本,大学的显性发展和政府的隐性干预并存,国家层面进行资金、权力的宏观调控,然而理想的象牙塔需要的是学术自由与自制,政府的资金调控分配应有一个合理的把控,国内外都出现过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当中教育失衡,不同学校的差距由于外界力量的干预逐步加大的情况,这样的分化会使得国家整体的学科建设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

介绍双一流建设经验

介绍双一流建设经验

介绍双一流建设经验摘要:1.引言2.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意义3.双一流建设的基本经验4.双一流建设的成效与展望5.结论正文:【引言】自2015 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

这项战略旨在推动一批高校和学科走向世界一流,助力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本文将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基本经验、成效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介绍。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双一流建设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双一流建设应运而生,承载着国家使命和民族期望。

【双一流建设的基本经验】1.顶层设计与分层实施相结合。

双一流建设需要政府、高校、学科等多方共同参与,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2.强化特色与追求卓越相结合。

高校应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同时要勇于挑战前沿,追求学术卓越。

3.优化资源配置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

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高校要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立足国内与面向世界相结合。

双一流建设既要服务国家战略,也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

【双一流建设的成效与展望】自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各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望未来,双一流建设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结论】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什么意思_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目标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什么意思_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目标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什么意思_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目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什么意思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大学主要指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目的是推动国内教育发展,是继985、211工程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

双一流大学是什么“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____________、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目标提出该项计划之后,目标是到了2030年会有更多的学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建设一流的师资团队,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并且提高国内科研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拥有137所双一流高等院校,其中世界一流大学一共有42所,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学校一共有95所;世界一流学科465个,其中有44个都是自定学科。

42所一流大学当中,有39所都是985大学,包括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而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其实最早并不是985大学。

双一流大学厉害还是211厉害由于双一流和211这两个战略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双一流建设仍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当中,所以严格来说,我们是无法直接判断到底双一流大学厉害还是211厉害的。

这两个项目是两个独立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不具备可比性。

不过,双一流旨在推动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者前列,从国际角度出发,双一流大学的前景更为广阔。

双一流大学与211大学哪个好211大学好。

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指标体系说明

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指标体系说明

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指标体系说明为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国教育部自2002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学科评估工作。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四轮学科评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健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全国教育部决定进行第五轮学科评估,并对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说明。

一、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背景与意义自2002年开始实施学科评估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学科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背景主要是要推动高等学校整体发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学科间的协同与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内容和重点第五轮学科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科基本情况; 学科人才培养; 学科科研; 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队伍建设等。

重点是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学科内部的结构与组成,学科方向的前沿性与研究水平。

1.学科基本情况学科基本情况包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

重点关注学科的学科门类、发展特色、优势学科、薄弱学科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2.学科人才培养学科人才培养是学科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关注学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

3.学科科研学科科研是学科评估的又一核心内容,重点关注学科的科研方向、科研水平、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等。

4.学科社会服务学科社会服务是学科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学科对社会的影响、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等。

5.学科队伍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关注学科队伍的结构、水平、构成、发展规划等。

三、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说明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科的建设水平,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基本情况指标包括学科门类、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带头人等方面的指标。

2.学科人才培养指标包括学科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学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指标。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及启示
成 的 关键
院在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数学 、 物理、 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 学和研究工作。二 战之后 , 院一 直保 持 6个系 , 学 仍对 基 础
学科高度重 视。麻省 理工学 院( T 的 崛起正 是在 2 MI ) 0世 纪
学科建设水 平归 根 到底 取 决 于师 资 队伍 建设 的水平 。
研 究基地和重点实验 室建 设能够 为 学科 持续发 展提供 不竭
的动力。M T的林肯 实验 室早期 从 事 多学科 结合 的雷 达研 I
生) 只有六个系, 还有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虽小却精致 , 但它 们都是一流大学。其共 同点是都拥有一批一流的学科。任
何 一所 世界一流大学都不 可能在所 有学 科上 占优势 , 必须结
合学校 自 身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传统等特点, 选择有优势 、 有
特色的学科重 点发 展 , 以此带 动其他 学科 的发展 。此 外 , 并
位 。世界一流大学在 长期 的发展过 程中 , 积累 了丰富的学 科 建设经验 , 值得我们借鉴 。

个学科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方向上都 占优势, 必须优选学 科 方向进行重 点扶植 。正是 优势学 科 的实力 体现 了世 界一
( ) 础条件建设是一流 学科 建设 的重要保证 四 基 基础条件建设是学科发展 的物 质基础 和平台 , 加强重点
( 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 二) 优选学科方向 世 界一流大学 并非 都 是 学科 门类 齐 全 的 综 合性 大 学。
哈 佛大学 是综 合性 大学 , 而加 州理 工 学院 ( 仅有 20 00名学
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经验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8-03 2o )2 0 -4 5 (o6 0删 0 - 0 2 —o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的统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挑战,高校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新工科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工科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双一流”战略要求高校提升整体实力,优化学科结构。

在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群和优势学科。

通过课程整合与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工科类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深入研究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A.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一批高水平工程师教育培养基地。

这一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整体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

通过实施“双一流”可以推动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综合评价模型

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综合评价模型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综合评价模型摘要本文确定了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构建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一些国内外大学及学科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问题一,我们借鉴了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机构的指标体系,由此确定了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倾向于考虑大学的综合能力,包括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师均表现四个方面。

一流学科的评价指标在大学评价指标上进行增减,加入专业因素的考虑,如影响力、科研合作。

针对问题二和问题三,我们收集相关指标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构建了两种综合评价模型,用于大学及专业的综合评价。

一是基于聚类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对所选择的十所国内外大学及十种专业的综合水平进行分类,根据同一类别中的大学,对大学及专业的层次进行判断,判断结果比较准确。

为了更细致地对大学及专业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建立了第二种模型。

二是基于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对所选择的十所国内外大学、十种学科进行排名,可以获得样本范围内与参考排名较小差别的模型排名。

针对问题四和问题五,我们用两种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分析了中南大学及10个重点学科,依据指标包含的内容,对比中南大学实际情况,发现了中南大学在教育、教师、影响力等方面的欠缺,写下了关于中南大学建设“双一流”的建议。

关键字:指标体系聚类分析 Topsis法§1问题重述2016年以来,在“两个一百年”及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基础上,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家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明确指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分三步走,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5项建设任务、5项改革任务。

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研究

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研究

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政府推出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计划,即“双一流”高校建设。

本文将研究“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首先,双一流高校建设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内部改革。

为了使高校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和创新。

高校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校还加强了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群和创新型人才。

同时,高校加强了科研创新,提升了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

这些改革不仅推动了高校内部的各项工作的发展,也提高了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吸引国内、国际优秀人才来中国高校工作和学习,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项目和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高薪聘请海外名师、提供世界级的研究资源和实验设备、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等。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教师和学生来中国高校工作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高校的人才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双一流高校建设提升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使得中国高校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双一流高校建设还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为了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海外大学之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包括学术交流、师生互访、合作研究等。

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提高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中国高校可以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然而,双一流高校建设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为了提升高校的实力和竞争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教学设施的建设、科研项目的资助、教职工的培训等方面。

世界一流大学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给我们的启示

设置次数 29 26 26 25 24 23 22 18 17 16
设置频率 100% 90% 90% 86% 83% 79% 76% 62% 59% 55%
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院内学科设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学系名称 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系 电力/电子/通信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工程系 航空航天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 了巨大变化,一批著名大学的办学水平日渐提高, 在自身努力与国家支持下,有望建成世界一流大 学或世界高水平大学
2、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教 育部在98年决定在推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等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简称“985工程”,揭开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 的序幕。多年来,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许 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二是瞄准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聘请 全球最优秀的教授。1998年以来,该校 就有5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
案例之四:香港科技大学
历史概况:为应对世界经济转型腾飞和 科技发展浪潮,香港政府于1991年10月2日 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其使命是“通过教学 和研究以促进学习,追求知识,特别是注 重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课程以及 研究生培养,并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
1. 创新举措
一准确定位:放弃大而全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发 展特色和地区特点,定位办小而精的名校,成为“一 所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和服务于地方的一流大学”;
二从全球聘请最优秀的教师。到2004年,聘请了1 位沃尔夫奖得主,2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位美国 国家工学院院士,2位加拿大院士,6为台湾“中央研 究院”院士,1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几乎所有 教师都拥有世界名校博士学位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基于2016年QS世界大学学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基于2016年QS世界大学学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基于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分析作者:刘海涛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年第3期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需要科学的参照标准或评价体系,学科排名是目前国际上运用较为普遍的学科评价标准之一。

本研究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为分析框架,在学科对象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进行个案剖析,并以我国高校学科入选Qs的最新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与现状。

基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就理性看待学科排名,发展顶尖学科,提高学科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世界一流学科;学科排名;学科建设;Qs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的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始终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且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世界一流学科的支撑,世界一流学科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机会就越大。

[1]学术界已有研究表明,学科水平与大学发展水平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学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学术声誉。

[2]随着我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社会各界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又登上了新的台阶。

然而,无论对于世界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尚未在认识层面达成共识。

就学科层面而言,阿特巴赫认为,世界一流学科应具有卓越的研究、顶尖的教授、自由的学术、规范的管理、先进的设备以及充足的经费等[3];周光礼和武建鑫认为,世界一流学科要具有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4];胡仁东认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之中包括学科人、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培养、认可和贡献[5]。

可以看出,尽管学术界对世界一流学科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在本质上却存在共通之处。

即世界一流学科需要科学的参照标准或评价体系,正所谓没有参照与比较就没有一流可言。

学科建设是构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学科建设是构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流 大 学 ” 学 科 建 设 应 从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的
入 手
有人 事制度作 保 障 , 就谈 不 上学 科 建设 。学 科 建设
要能 够 吸引优秀人 才 , 留住优 秀人才 , 只有这 样才能 增强 学科建设 , 展学 科 优势 , 大 学科 知 名度 , 发 扩 反
当前 我 国高校 人事 管 理 中存在 诸 多 问题 , 如缺 乏竞 争机制 , 闭式管 理 , 浮 于事 , 师 队伍 不稳 封 人 教
的 专家 、 教授 以及有为青年 来校进 行学术 交流 , 同 共 合作 开发 研究本学 科 最尖 端 、 新 研究 成 果 并转 化 最 为生产 力 , 才能进 一步扩大 学科 知名度 。同时 , 我们 应 当注 意 , 人文 环境与学术 研究要 有机结 合起来 , 避
免 由于人 文环 境 的 缺失 对 学 术 氛 围 的营 造 产 生 影 响 , 高 精端 人才 流 失 , 响学 科 专业 建设 。另 外 , 使 影
定, 学科 高级 专 门人才 和管理人 才流失 等 , 但人 事制
度 改革却 又相对滞后 。因此 ,作为 “ 流大 学 ” 一 必须 把人 事制 度 改革 放 在 高校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的核 心 地 位 。机制创新 和政策创 新是新 时期我 国高校人 事制
收 稿 日期 : 0 8 8—2 2 0 —0 4
过来 又可 以吸引更 多的优 秀人 才充 实到学科 队伍建
设 中来 , 高学科在 全 国乃 至全世界 高校 中的地位 , 提 这便是 学科 建设 方 向所 在 。因此 , 人 事体 制 改革 从 人手 , 引更多 的优 秀人 才 , 聘 一 些 不称 职 、 吸 解 不合
作 者 简 介 : 秀明 (9 7一 ) 男 , 』南 皮 人 , 北 师 范 大学 教 务处 助 理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 育学 教 学 管理 。 张 15 , 河 E 河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邱均平赵蓉英马瑞敏王钰李晔君缪雯婷杨瑞仙叶晓峰徐蓓倪超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430072)摘要:美国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已成为国际性的高水平的权威评价工具.最近我们利用ES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对世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分22个学科专业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基本指标排行榜》29个排行榜。

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16位,比去年前进6位,有49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前1%的近1200所世界大学排行中,约占4.1%,比去年增加18所,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这些高校的整体名次都比较靠后,说明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更大。

此次评价对我国政府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本科学指标ESI 世界大学学科建设科研机构科研竞争力“在21世纪,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家,如果不拥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当国际分工的小配角,拣人家的残余,当‘大脑国家’的‘手脚’。

要看21世纪究竟是谁的世纪,不看别的,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平的大学。

过去一千年,是今天的大学从产生、转型到发展的完整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哪一个区域有一所世界著名大学,这所大学几乎就是这个区域兴旺发达的明确无误的标记。

”这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丁学良教授曾经在北京大学作题为“何谓世界一流大学”演讲时说的一段话,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

一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一个方面反映着这个国家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水平。

现在我国的大学已经不能够仅仅局限在国内比较了,必须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力求成为开放、包容、高水平的国际性大学。

同时,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把“国际论文被引量进入世界前5位”作为5个重要的硬指标之一。

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开发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是专门收集和反映世界各国22个主要学科的论文被引情况的权威工具,能够充分体现各个学术机构(含大学)的论文质量与科研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另外为了表现专利的科学力量,我们同样利用了ISI的德温特专利创新引文索引数据库(DII),它索引了世界各个专利局和组织的全部专利,全面而权威。

因此,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从去年12月开始,利用ESI和DII这两种种权威工具作为数据来源,集中科研力量对世界大学及一流学科的科研竞争力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且研发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分22个学科专业)和《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基本指标排行榜》。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前沿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些鲜为人知的排名结果和评价结论,为我国各个大学、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相关研究人员、欲出国求学的学子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份较全面、详细、有特色的评价报告。

这对于我们认清楚国内大学在世界上所处位置,从而提高各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摸清我国大学的世界定位,促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化,用国际化的视眼来观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为逐步地、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数据参考,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进一步改革的制度和措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第一,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为我国高校管理和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并第一次从教育质量的角度全面提出了一流大学办学的目标和评价标准:(1)培养一流的人才;(2)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3)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在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并且指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尤其是把“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作为要在今后15年实现的八大目标之一,并且要在2020年达到“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的最终目标要求。

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国家对建设若干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殷切期望,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口号”的盲目状态下,我们是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所以我们这次评价着重从论文被引角度来评价世界大学和学科竞争力,实实在在地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第二,为政府管理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政府管理部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作用。

尤其是现在为建设世界知名大学而启动的“985工程”已经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然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分配,学科资源的整合和调节,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对我国各科研院所在世界大学和科研机构范围内的相对位置有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制定相关资助政策和管理政策。

而要做到这些,必然需要详细而准确的定量数据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管理和调控我国大学朝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为国内各个大学的世界竞争和发展提供定位信息。

我国一些大学已经提出了要在一段时间内建成国际知名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但往往还是一个概念的描述,自己到底距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哪些学科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哪些学科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大学的领导者都很清楚的。

我们现在所做的评价就是要使我国的一些高校明确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从而发挥比较优势、找出问题和差距、寻找合作和学习的伙伴单位、明确改革方向、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世界上的杰出人才来我国学习、交流和工作,为将来长远持久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为青年学子提供详细深入的出国留学咨询报告。

在《纲要》中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健全留学人才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从中可见国家对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

国外有着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方向,掌握着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在长期实践中又开创着许多著名的学术理论,我们要吸收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就需要广泛交流。

现在不少学子都积极出国深造,但是并不是国外的所有大学都是优秀的,一定要对国外大学及其专业有一个大概了解,绝不能盲目出国。

我们提供的报告无疑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广大学子准确选择一流大学和专业的迫切需求,为他们出国留学提供了权威可信的咨询报告。

第五,为世界其它国家的大学提供数据参考。

我们这次的评价包含全世界近1400所大学,按照统一的数据来源和统一的统计标准进行。

从对比中可以分析出各个大学的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这对于任何一所大学的长远发展都是有益的。

另外从我们提供的数据中可分析出世界大学的国别分布,使每个国家在整体上对自己国家的科研竞争力有所了解,从而在国民经济预算分配上进行适当的调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本国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政策。

2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评价的做法(1)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世界大学的体系是非常纷繁复杂的,要评价所有的单位是不现实的。

这次进入《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单位为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用次数排列在前1%的近1200所大学。

另外,ESI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等因素设置了22个学科,其中包括一个交叉学科。

只有近11年来科研机构(近2200所)按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学科方可进入ESI学科排行。

总的来说,这些机构是可以满足我们评价需要的,其数量和代表性是都可以得到较好保证的。

(2)数据来源论文相关指标我们利用的是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1996年1月1日-2006年8月31日时段的数据。

专利指标我们利用的是美国《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数据库》(DII)2001-2005这5年的数据,并且我们将德温特创新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电子与电气、化学和工程三个部门专利分别相应划分在ESI 的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下面。

其中有几个指标的概念需要解释一下:①高被引论文:是ESI 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

②热门论文:某学科领域发表在最近两年间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在0.1%以内的论文。

③ESI划分的22个学科按名称的英文字母排列依次为: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药理学和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3)指标体系的构建我们认为,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应该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这四个部分构成。

科研生产力用近11年来发表论文数(ESI收录论文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反应该单位或学科对世界学术交流量的贡献,而且被ESI收录的论文都是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各论文发表的期刊也在该学科有着显著影响,所以相对来说,这些论文都是较高质量的论文。

科研影响力用近11年发表论文总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和进入排行的学科数这三个指标来衡量,量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特别注重质的方面,被引次数高低正是反应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进入排行的学科数越多说明该单位的影响面越大,学术辐射范围越广泛,引起的关注就越多。

科研创新力用热门论文和专利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热门论文的产生必然说明此论文是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是一个单位或学科富有朝气的源动力。

专利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有新颖性,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是转化为生产力最宝贵的知识财富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