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的本质及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货币的本质及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作者:王东晖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20期
摘要: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货币形式的出现对人们之于货币的理解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虚拟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厘清虚拟货币的本质这个基本命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对虚拟货币进行了定义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三类虚拟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货币;虚拟货币;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2
一、引言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形态由商品货币或者实物货币逐渐演化成金属货币(主要是金银货币),并在现代社会发展成各国广泛采用的纸币形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出现了第四种货币形态,即虚拟货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货币伴随电子商务交易量的扩大呈现出了多种形式、肩负了多种职能,有的可以与货币直接兑换,有的可以被当作货币去购买特殊商品。进而虚拟货币的本质成为了学术界一个存在长期争议的重要研究问题。对虚拟货币性质的分析,把发行主体和支付方向作为两个分类标准对虚拟货币进行内部分类。第一类虚拟货币,发行方为以商业银行为主,具有金融业务法律许可证,接受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第二类虚拟货币,发行方为普通企业或者公共事业机构,以法定货币预付充值型虚拟货币为主。第三类虚拟货币,发行方也是普通企业或者公共事业机构。
二、虚拟货币的概念界定
对虚拟货币的概念进行界定首先要弄清“虚拟”的含义。笔者认为“虚拟货币”是运用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开发出来,具备信息互动能力,表现为电子信息符号或编码的非实物形态的仿实物货币。虚拟货币不仅仅包括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如借记卡、预付卡等,同时也应当包括如信息技术公司、网络服务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发行的网络虚拟货币,如Q币、百度币、游戏币等。
三、虚拟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一)虚拟货币的产生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过程,是服务于商品的价值表现。由于生产力快速发展,现实经济活动对货币需求增加而金属货币生产不足,激发了金属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内在矛盾,并促成了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表现载体与某种具体价值形式的分离,货币由此开始了虚拟化。作为价值符号而流通的纸币就是虚拟化的金属货币自身并没有价值,完全是货币社会属性的表现,其购买力取决于国家信用、货币政策的稳定和民众的普遍接受程度。
当今社会出现虚拟货币以后,对传统的货币理论形成了冲击,货币的内涵被大大延伸,但是货币的本质问题没有发生变化。虚拟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像实体商品依赖于自身的物理属性,虚拟商品更多是通过提供服务来满足购买者效用或心理满足程度,虚拟商品的生产并没有脱离商品生产的基本内容,依然需要借助于货币资本投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的范畴进一步扩大,不仅仅生产型劳动会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服务劳动也会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虚拟商品的本质属于服务型劳动。
(二)虚拟货币的本质
虚拟货币是伴随经济社会中劳动范畴扩大和商品形态转变共同产生的。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扮演着价值衡量工具的角色,而虚拟货币却是在货币与商品或者虚拟商品之间充当交易中介。可以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价值价值形式演变,而虚拟货币产生于商品使用价值形态变化。货币体现了商品经济中的商品交换的社会性,其本质是对劳动占有和被占有的生产关系。实体货币或者纸币在虚拟的网络交易平台中,无法直接购买虚拟商品,只能兑换成虚拟货币来购买虚拟商品。既然我们认为大部分虚拟商品是一种服务型劳动,就可以看出虚拟货币的本质其实是虚拟货币所有者占有他人提供的服务型劳动的中介工具,实现了货币从有形向无形的使用价值形态转变。虚拟货币和纸币一样并没有价值,纸币如果是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那么虚拟货币就是纸币的价值符号。虚拟货币的购买力完全由纸币的购买力所决定,所以其价值或购买力决定要素与纸币完全一致的(这点纸币与金属货币就完全不同了,金属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创造金属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纸币购买力由发行者信用、纸币购买力接受程度以及控制纸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决定)所以虚拟货币的购买力稳定程度取决于发行者的信用水平、购买力的接受程度、及其发行者虚拟货币政策稳定性三个维度。
我们用这三个维度去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虚拟货币的购买力水平:(1)发行者的信用水平。类型Ⅰ虚拟货币的发行方是央行授权的银行机构,银行的经营本质是信用流转,银行信用水平较高,发行虚拟货币跟纸币有着对等的兑换关系。类型Ⅱ和类型虚拟Ⅲ货币发行方位公共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事业单位由于有政府背景信用水平也比较高,而企业的信用水平跟自身的盈利能力挂钩,盈利能力越高的企业信用水平也就越高。(2)购买力的接受程度。类型Ⅰ虚拟货币的接受程度和纸币一样,可以视为纸币的电子形式。类型Ⅱ和类型Ⅲ虚拟货币只有部分购买特定虚拟商品的虚拟货币所有者承认其购买力,其购买力相对有限。(3)发行者虚拟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类型Ⅰ虚拟货币跟纸币实行一比一兑换,发币行收入纸币后就会兑换为等值虚拟货币用以流通。发行单位银行不具有独立制定虚拟货币政策的能力,而是央行货币政策
的执行者。类型Ⅱ和类型Ⅲ虚拟货币中发行方为事业单位和类型Ⅰ虚拟货币发行方银行一样不具有独立制定虚拟货币政策的能力。然而,资本工商企业公司的情况却不同,他们可以根据生产的虚拟商品的价格总量决定发行虚拟货币的数量,但是资本工商企业管理自身发行虚拟货币的政策并不稳定。资本工商企业生产虚拟商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当虚拟商品可以带来超额利润,资本会大量涌入来增加虚拟商品的产能,此时虚拟商品的厂商会对虚拟货币供给量实施扩张性政策,随之而来的情况就是可兑换的虚拟货币供给量过度膨胀和市场盲目性带来的虚拟商品供过于求的并发问题,这必然会造成虚拟货币超发后的购买力下降,比如林登币。然而还有的虚拟货币的货币政策却是过度紧缩,如比特币其发行量被严格控制,比特币的供给增量比例远小于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量比例,投机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比特币的购买力虚高。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虚拟货币是运用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开发出来,具备信息互动能力,表现为电子信息符号或编码的非实物形态的仿实物货币。纸币是金属货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的产物,而虚拟货币是纸币购买力和使用价值之间矛盾的产物,虚拟货币脱离纸币的物理外观,是纸币进一步的抽象和虚拟化。但是虚拟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一样,是抽象的社会劳动的代表,虚拟货币的价格或购买水平由发行者的信用、购买力的接受程度、以及发行者虚拟货币政策稳定性决定。以国家信用作为价值保证的虚拟货币,可以改变货币乘数,释放纸币来增加货币供应量;而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购买力是国家信用向公司信用的转移,如果公司信用出现问题,虚拟货币购买力下降,虚拟商品积压,最终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虚拟货币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由此产生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对虚拟货币进行监管的重要政策建议:(1)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对生产虚拟商品和发行虚拟货币的企业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价;(2)生产虚拟商品的企业,在生产虚拟商品时要对市场进行较为合理科学的预期,要充分了解市场中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根据需求层次和需求能力建立虚拟商品的研发机制,并对虚拟商品售后的反馈需求满足程度进行及时的总结以此对虚拟商品进行有利改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3)发行虚拟货币的企业要建立较为稳定的与虚拟商品相协调的货币发行政策,促进实际变量和货币变量在生产流通中协调发展。(4)央行或在其他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企业发行的虚拟货币进行监督管理,制定相应法规法案,保证整个市场中虚拟货币数量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当代汉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百度百科.http:///view/638742.htm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