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第二章 国内外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d3885b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4.png)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护工人安全、防止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为了保障工人的权益,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并实施。
这些法规的目的是确保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保障雇主和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国内外相关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一、国内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基本的劳动法律,对职业健康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法的规定,雇主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安全、无害于健康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和安全措施。
雇主还要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劳动者也有义务按照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专门制定的针对职业病的法律。
根据该法的规定,雇主有责任对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对可能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认识和防范。
同时,雇主还要为职业病危害的工人提供免费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
劳动者也有权要求雇主提供相应的职业健康保护。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对工作场所安全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雇主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法律还规定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工作场所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和权力。
二、国际相关法律法规1.《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公约对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提供了国际标准。
该公约要求各成员国采取措施,确保工人在工作场所免受任何有害因素的伤害。
公约还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评估和控制,以及工人接受职业健康监测和咨询的权利。
2.欧盟相关法规欧盟对职业健康领域有一系列的法规和指令,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其中,欧盟职业健康和安全框架指令要求成员国制定与保护工人免受工作相关健康危害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这些法规的实施。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adde7ab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e.png)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维护劳动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活动的劳动者,包括城镇和农村所有劳动者,都享有本法律规定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
第三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四条国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劳动安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监管和服务。
第六条国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职业病预防和治疗水平。
第二章职业卫生工作责任第七条国家领导干部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负有直接责任。
第八条各级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度。
第九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负责。
第十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机制,对劳动者的劳动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第十二条单位应当根据本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职业病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和保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信息,包括职业暴露情况、健康监护记录等。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劳动者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对劳动者进行正确使用和保养的培训。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1736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a.png)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引言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及相关保护设施的建立和使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我国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责任分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和职业病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
1.1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和公开透明等。
这些原则有效地指导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并评价其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
这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1.3 职业病防治的措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立与使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
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4 职业病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职业病监督机构的职责、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频率、职业病鉴定与赔偿等。
职业病监督管理的实施,确保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于2004年颁布实施,为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权益提供了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2.1 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管理、职业病检测等。
用人单位有责任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2.2 劳动者职业病防护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劳动者职业病防护的要求,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控制等。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3篇)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f9046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8.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概述、主要内容以及实施与监督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概述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预防和处理职业伤害,促进职业健康事业的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核心,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职责、措施和法律责任,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和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是我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条例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3.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于2007年6月26日颁布,旨在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该办法对职业健康监护的范围、内容、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4.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于2008年4月24日颁布,旨在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提高诊断与鉴定质量。
该办法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程序、标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5. 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病防治规划》是我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
该规划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
四、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1. 政府部门的职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执行。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劳动者健康权益。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1696a803a76e58fafab0038e.png)
标准管理办法 职业病目录 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接触限值 放射防护 采样规范 检验方法
…….
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
规范用人单位
规范行政执法
规范技术服务
标准与技术规范
建设项目管理 危害项目申报 健康监护管理 工作场所管理 作业管理 ……
事故处理 卫生监督程序 行政处罚办法 ……
服务机构认证 职业病诊断鉴定 危害评价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 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一部专门法律。 一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 职业病防治管理原则。 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提出了3项总体要求:一是应 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 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 护;二是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 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 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三是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 险。 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明确规定了职业病前期预防要 求、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要求;明确了关于职业病 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法律框架
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
规范用人单位
规范行政执法
规范技术服务
标准与规范
职业卫生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 危害项目申报 健康监护管理 工作场所管理 作业管理 法律责任 ……
职业卫生监督程序 危害事故处理办法 行政处罚办法 法律责任
……
资质认证管理 诊断鉴定管理 健康技术规范 危害评价规范 法律责任 ……
(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fc44650be1e650e52ea99d3.png)
构成本法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 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 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 射线、 β 射线、γ 射线、χ 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 职业病。 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 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二)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 保护的义务 根据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劳 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创造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 件,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 2、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而 采取的措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采取职业病防 治管理措施; 3、配备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 业病防护用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 则 前期预防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 则
一、职业病的界定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 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 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 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 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本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以外的单位,产生职业病 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参照本法执行;中 国人民解放军参照执行本法的办法,由国务院、中 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原则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 1、预防为主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在整个职业病防治过程 中,要把预防措施作为根本措施和首要环节放在先 导地位,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并在一切职业活动 中尽可能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使工 作场所职业卫生防护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 要求。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详细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bc611f168884868662d609.png)
文件编号:GD/FS-2842(安全管理范本系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21世纪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
它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
该法律确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担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
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止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39bdd8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f.png)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对工人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素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活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内容。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职业卫生的基础法律,其中包含了关于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该法规定了雇主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以及对职业病患者予以救治和补偿等内容。
二、《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核心法律,旨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该法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劳动者不受职业病危害。
三、《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根据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体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以及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台账。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各类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相应的防护要求和管理措施。
该目录的制定旨在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五、《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管理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职业卫生的相关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危(wei)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及劳动者的健康。
附件:1.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条例2.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指南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规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者:指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不包括管理人员。
2. 职业病:指因劳动过程中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 用人单位:指以劳动组织者为雇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592c43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7.png)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和适用范围1.1 范围1.1.1 本法规适用于所有固定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劳动者、雇主等。
第二节术语和定义2.1 术语解释2.1.1 职业健康:指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2.1.2 工作环境:指劳动者从事工作的地点及相应的物质、能量和生物因素。
第二章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第一节职责和权力1.1 职责1.1.1 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并组织实施。
1.1.2 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1.1.3 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负责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进行保护。
第二节职权设立和职能划分2.1 职权设立2.1.1 设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负责职业健康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2.2 职能划分2.2.1 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健康政策和标准。
2.2.2 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劳动者健康保护第一节劳动者健康权益1.1 保护原则1.1.1 劳动者享有职业健康权益的保护,雇主有义务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1.1.2 劳动者享有职业健康相关信息的知情权。
1.1.3 劳动者享有职业健康检查和治疗的权益。
第二节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2.1 健康检查2.1.1 雇主应提供周期性的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
2.2 职业病防治2.2.1 雇主应建立职业病防治机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3 心理健康管理2.3.1 雇主应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服务。
第四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职业健康管理方案模板附件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表格注释:1. 职业健康:指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2. 工作环境:指劳动者从事工作的地点及相应的物质、能量和生物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一览表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397c5eb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2.png)
2023年度: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一览表第一章职业健康安全基本原则1.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1.1.1 负责人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度;- 1.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1.3 岗位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制定;- 1.1.4 劳动防护用品的供应和管理;- 1.1.5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1.1.6 职业健康安全监测与评价制度。
1.2 企业应当积极推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性化管理的职业健康安全理念,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第二章职业病防治2.1 企业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2.1.1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1.2 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2.1.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2.1.4 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 2.1.5 职业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2.2.1 确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职责;- 2.2.2 制定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 2.2.3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2.2.4 开展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工作;- 2.2.5 开展职业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第三章职业健康检查3.1 企业应当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对职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3.2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3.2.1 职业病诊断;- 3.2.2 职业卫生检查;- 3.2.3 体检。
第四章工伤保险4.1 企业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要求,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4.2 工伤保险的费率、缴费期限和计算方法等,应当遵循《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等规定。
第五章安全生产5.1 企业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5.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5.2.1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5.2.2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人员;- 5.2.3 安全生产标准、规程制定和执行;- 5.2.4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5.2.5 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26bd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0.png)
劳动者
职业史
四个要件任缺其一
接触职业危害原因
都不属本法所称职业病
国家已公布旳职业病分类 和目录中所列职业病
Page 17
职业病旳范围 职业病 分类及目录:
十类 132种
1957年我国首次公布了《有关试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旳 要求》,将职业病拟定为14种 1987年11月卫生部、原劳感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公布了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旳要求》,将职业病定为九大类99种 2023年,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旳实施,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公布 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增长到10类115种。 2023年3月印发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目前旳职业病目录为10类132种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旳管理,提 升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旳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Page 20
职业病防治旳主要内容
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旳
五个主要关口
1 第一关口
前期预防
2 第二关口
劳动过程中旳防护与管理
3 第三关口
维护和保障职业病人权益
4 第四关口
5
建设项目卫生审查
竣工验收
危害控制 效果评价
职业病防治旳主要内容 职业病旳前期预防 第一种关口
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下 列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旳,建设单位在可行 性论证阶段应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放射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 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
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合劳动保护条例
2024年职业卫生科现有法律法规目录
![2024年职业卫生科现有法律法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7dcebd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4.png)
职业卫生科现有法律法规目录前言职业卫生科是一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职业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保障职工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利益,各国政府不断出台和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介绍当前国内外现有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以供学习和参考。
该目录将包括不同种类的法规文件和标准,涵盖了从行业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到职业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个目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卫生科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以及这些法规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行业职业卫生法规1.职业病防治法2.职业病防治条例3.职业性疾病诊断标准与诊断程序规范4.化学品安全技术规范5.矿山安全法6.矿山安全监察条例7.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8.广东省集中式供热系统及设备职业卫生管理条例9.非农业用地开发项目安全卫生管理规程10.高压电气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规范1.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规范 OHSAS180012.工作场所卫生规范 GBZ1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其职业接触限值 GBZ2.24.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分析方法 GBZ1595.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监测技术规范 GBZ2456.职业性气溶胶中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测定方法 GBZ/T1927.职业性噪声危害监测方法 GBZ/T1898.职业性振动危害监测方法 GBZ/T1909.工业毒物暴露限值 GB1318710.化学实验室职业卫生规范 GBZ/T299国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病防治公约及推荐书2.职业健康与安全监管指导方针(OSHA)3.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OHSAS)4.纽约州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5.澳大利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总结职业卫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其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各自的目的都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c9da68643323968001c9227.png)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21世纪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
它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
该法律确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担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
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止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运行制度,即政府监管与指导、用人单位实施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自律、社会监督与参与以及职业卫生服务技术保障等。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按职业病目录和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受到保护制度;职业病病人保障制度;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职业病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鼓励科学防治。
淘汰落后的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以及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机构及其队伍管理制度等。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政府在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签署的公约或承诺的重要体现。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2024)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aa3e7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c.png)
引言: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职业卫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旨在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等。
通过了解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可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水平。
概述:正文: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背景1.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起源a.早期职业卫生管理的薄弱性;b.北京长城建筑工地事故的触发;c.职业卫生法的首次出台;2.国际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a.部分发达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概述;b.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卫生标准推动作用;c.国际上的职业卫生合作与交流。
二、中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劳动法》中的职业卫生规定a.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护;b.职业卫生保障的基本要求;2.《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和要求a.国家职业卫生目标的确立;b.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c.职业病诊断、鉴定和医疗救助;3.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定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b.作业场所卫生和个人防护;c.职业卫生监督检测和事故处理;4.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a.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b.职业卫生的培训和教育;c.职业卫生知识的推广和应用。
5.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a.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b.职业卫生监管措施和效果评估;c.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补充规定。
总结:通过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卫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和保障职业卫生。
在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内容丰富,从劳动法到职业病防治法,从标准制定到卫生监督,覆盖了职业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只有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推动职业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职业健康 法规)
![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职业健康 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ba07b9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a.png)
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职业健康法规)第一篇模板范本: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法律法规1. 介绍1.1 职业健康的定义1.2 职业健康的重要性2. 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2.1 职业病防治法2.1.1 目的和适用范围2.1.2 职业病的监测和评估2.1.3 职业病防治机构2.2 职业健康监管规定2.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估2.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2.2.3 职业健康检查和咨询2.3 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和规范2.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标准2.3.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2.3.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3. 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3.1 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3.1.1 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3.1.2 工作场所环境因素的管理3.1.3 职业健康监护3.2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 3.2.1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 3.2.2 施工现场危害因素的管理3.2.3 岗位操作规范与安全教育4. 其他相关规定4.1 紧急救护措施的规定4.2 报告与统计制度的规定4.3 处罚与追责制度的规定5. 附件插入相关的法律法规附件,如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标准的附表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职业病:指因劳动者长期接触或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病因素,导致工作能力降低、职业停工或离职、工伤或职业病伤残甚至死亡的疾病。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6.3 职业健康监护:指用于对职工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评估和指导等活动的过程。
第二篇模板范本: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法律法规1. 前言1.1 目的1.2 范围2. 职业健康政策法律法规体系2.1 国家层面2.1.1 职业病防治法2.1.2 职业健康监管规定2.2 行业层面2.2.1 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2.2.2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2.2.3 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3. 具体政策法律法规解读3.1 职业病防治法解读3.1.1 法律目的和适用范围3.1.2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3.1.3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3.2 职业健康监管规定解读3.2.1 监测与评估3.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3.2.3 职业健康检查和咨询4. 实施与执行4.1 政府职责及部门4.2 监管与执法机构4.3 处罚与追责机制5. 附件插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附件,如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的监测与评估方法的附表6. 相关名词及注释6.1 职业病:指因劳动者长期接触或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病因素,导致工作能力降低、职业停工或离职、工伤或职业病伤残甚至死亡的疾病。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b856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4.png)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目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9.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0.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11. 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1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3. 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1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15. 建设项目职业宾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修订版)16.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17. 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18. 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19.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1. 职业病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0年12月29日由尼克松总统签署,该法于1971 年4月28日开始生效,全国5500万雇员受到此法的保护, 它结束了过去由各州制定安全卫生法的历史,被称为是美 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84年10月,美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又制定 和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条例》,着重补充了该法 的监察体系,使之不断完善。现该法被收入《联邦法规》 第29篇第15卷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健康概论》
四、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概要
1911年通过《工厂法》,1916年开始实施《工厂法》, 并同时制定了《工厂法施行令》和《工厂法施行规则》, 在农商务省工商局设置工厂科,任命工厂监督官,负责 《工厂法》的实施。
《职业健康概论》
五、对制定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的一些意见
1.配套、完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 2.设立制定、修订、解释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常设机构和 例行程序。 3.贯彻实施劳动安全卫生法的关键在于加强宣传。 4.特别值得我国学习的是日本经过多年实践并被证明是行 之有效的“安全卫生教育实施体系”。 5.从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方面来保护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人员的健康。
《职业健康概论》
2.劳动省的观点和中央劳动基准审议会的商讨 日本劳动省接到劳动基准法研究会的报告后,对其内容 及过去研究的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得出的结果就成 为革新法制。这个新法制的特点是充实、完善了防止劳动 灾害措施,其具体内容有11点。
3.国会审议 新的劳动安全卫生法终于通过国会审议,在1972年6月 8日以法律第57号形式公布。
《职业健康概论》
4.比劳动基准法有更多的、更广泛的规章制度 本法律以过去劳动基准法第5章为核心,把有关劳动灾害 防止团体等法律中第2章和第4章合并在一起作为基础,把 重新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或事故、国家援助措施等加到上 述章节中,其内容远远多于过去的劳动基准法。
5.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体系及其他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经过20年的制定、修改、实施历程, 已经形成一套体系,但在实施、贯彻过程中常常与日本其 他法规相配合。
《职业健康概论》
二、《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法》主要执行机构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建立了三个永久性机构:职 业安全卫生复议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咨询委员会、 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同时,还建立了一个临时性机构:各州工人补偿法全国 委员会。
《职业健康概论》
1.职业安全卫生复议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其职能包括:委员会对受处 罚不服或认为消除违章的时间期限不尽合理的雇主提供听证 ,在调查事实的基础上就此发出一项命令,对部长做出的传 讯或建议的处罚给予肯定、修改或取消,或者给予其他合适 的减轻处理。
《职业健康概论》
4.各州工人补偿法全国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州劳动者赔偿机构局的成员、保险公司代表、 雇主和雇员代表等15人组成,该委员会应对国有工人赔偿 法作全面的研究和评价,以便断定它能否提供充分、迅速和 公正的赔偿制度。它是一个临时机构,在向总统提交它的最 后报告之日起第90天,应停止存在。
《职业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论》
《职业健康概论》
二、我国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职业卫生的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 职业卫生法律。包括职业卫生专项法律,如《职业病防治 法》;含有职业卫生条款的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职业卫生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条例,如《使 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三、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法》目录及主要条款
1.目录 《职业安全与卫生法》是美国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中第 一个在联邦全面施行的法律,共有34节。 第 1节:简介 第 2节:国会调查结果及目的
…………………… 第33节:拨款 第34节:生效日期
《职业健康概论》
2.主要条款 (1)规定了劳工部长的权力 (2)规定了雇主的责任 (3)规定雇员的权利与义务
《职业健康概论》
2.2002 年 4 月 18 号 , 卫 生 部 、 劳 动 保 障 部 发 布 了 《职业病目录》,包括10大类115种。
3.2004年,我国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将职业病 患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
4.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 (1)解放初期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主要有劳动 部门负责。
§2 国内外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概论》
主要内容
§2.1 美国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法律法规 §2.2 英国职业危害因素的法律法规 §2.3 日本职业危害因素的法律法规 §2.4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概论》
§2.1 美国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概论》
一、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立法过程
《职业健康概论》
二、《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的内容
1.《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概况 经过五次充实修改后的《安全法》内容如下: (1)防止劳动灾害计划 (2)安全卫生管理体制 (3)为防止劳动者职业危害及健康损害的措施 (4)关于机械及有害物质的规章制度
《职业健康概论》
(5)劳动者就业时的措施 (6)保持和增进劳动者健康的措施 (7)安全卫生改进计划 (8)监督
《职业健康概论》
1937年、1948年、1959年、1961年英国四次修改 了于1883年颁布的《工厂法》。
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其现有的生产 安全与卫生的管理系统、制度和科研框架就是根据这个法 律健全的。
1998年,颁布了《安全和卫生(执法机关)规章》,并 成立了负责卫生和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的职业安全卫生委员 会。
《职业健康概论》
2.附属于劳动安全卫生法的政令、省令 就政令而言,有劳动安全卫生法施行令和有关劳动安全 卫生法手续费令。 就省令而言,目前日本劳动省令规定的各种规则有17条。 3.适合使用的企业和劳动者范围 本法律除了只使用同居亲族的企业外,所有使用劳动者 的企业都适用。但对以下劳动者不适用:①家务人员;② 矿山工人;③一般职务的国家公务员;④法院职员;⑤防 卫厅职员;⑥船员。
《职业健康概论》
§2.4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概论》
一、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状况
1.我国的职业卫生立法过程经历了5个阶段: (1)1950—1957年,初级阶段:1950年,《共同纲领》 实行工矿检查制度、改进工矿安全卫生设施;1954年, 第一部《宪法》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国家 基本政策确定下来;1956年国务院发布《三大规程》、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2)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 生监察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
《职业健康概论》
(3)2003年,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监督检查、 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职能划转到原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有明确将此项职能划归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能有卫生部门 和安监部门共同承担。
《职业健康概论》
(2)1958—1966年,调整阶段:1963年3月,国务 院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3)1967—1978,停滞阶段。 (4)1979—1990年,恢复发展阶段:出台了《锅炉压力 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 律法规。 (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加 快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建设。
《职业健康概论》
三、日本安全卫生行政概要
安全卫生行政明确为以下几个重点事项: 1. 有关基本事项对策的推进; 2. 注意重点行业的事项; 3. 确保机械、设备等安全; 4. 推进综合性的劳动卫生管理; 5. 推进特殊疾病防止对策;
《职业健康概论》
6. 推进化学物质的有害性调查; 7. 推进防止中小企业的劳动灾害对策; 8. 推进有关新兴产业技术的安全卫生对策; 9. 推进确保中老年劳动者安全健康综合对策; 10.强化防止劳动灾害推进体制。
《职业健康概论》
四、《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基础上标准规定
1.将标准的制定作为建立与完善监察执法的基础 2.注重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 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3.鼓励各州依据自身特点,制定有关职业安全域健康标 准。 4.采取各项措施,推动企业执行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 5.加大处罚力度,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的落实。
《职业健康概论》
2.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咨询委员会 该咨询委员会每个公历年举行至少两次会议,其作用是 进行咨询、协商,并就《职业安全与卫生法》的管理问题 向劳工部长、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提出建议。
3.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该研究所是在卫生教育和福利部设立的一个全国职业安 全卫生的研究所,其负责编制实验计划、工业研究、研究 接触有害物质的允许标准,每年出版一期新产生有毒有害 物质的目录。
《职业健康概论》
§2.2 英国职业危害因素的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概论》
一、英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状况
1802 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限制工作时间的法律 《学徒的健康与道德法》,这是英国第一个工厂法规,也 是世界范围内工厂法的开端。
随后在1833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 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等作了规定,成为了职 业安全卫生法的先驱。
英美两国职业卫生调查统计体系的共同特点:
(1)依据的上层法律法规明确。
(2)按照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两国均设立了职业卫生监管 机构和职业卫生的调查统计主管机构。
(3)两国的职业卫生统计体系均为企业雇主记录报告和政 府主动调查相结合的调查统计方式。
(4)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均以多种形式,定期向公众公布
。
《职业健康概论》
1933年,罗斯福总统任命富有经验的弗朗西丝·珀金斯 为劳工部部长(美国历史上第一名女部长)。她于翌年成立 了标准局,目的是为了改进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劳动条件 和促进立法。这为后来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奠定了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