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

混频器
混频器

混频器

一.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混频器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系统中主要负责频率的搬移功能,在频域上起加法器或减法器的作用,频域上的加减法通过时域上的乘积获得。混频器通常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的三端口系统,应至少包含三个信号:两个输入信号和一个输出信号。根据图1可以表示混频器最常见的数学模型:

A1cosω1t A2cosω2t=A1A2

[cosω1?ω2t+cos?(ω1+ω2)t]

式中A1表征输入信号的振幅,A2表征本振信号的振幅。

图1.混频器原理框图

对于混频器而言,混频器的输入信号分别定义为射频信号RF(Radio Frequency),频率记为ωRF,和本振信号LO(LocalOscillator),频率记为ωLO。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定义为中频信号IF(Intermediate Frequency),频率记为ωIF。根据混频器的应用领域不同,中频输出选择的频率分量也不同。当ωIF<ωRF时,混频器称为下变频器,输出低中频信号,多用于接收机系统;当ωIF>ωRF时,混频器称为上变频器,输出高中频信号,多用于发射机系统。

常用的混频器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用现有的非线性器件或电路,比如利用二极管电压电流的指数关系实现的二极管微波混频器;第二种是采用开关调制技术实现信号在频域上的加减运算,进而实现频率变换的功能,比如基于吉尔伯特单元的混频器;第三种是利用已有的电子元件实现混频电路的乘法模块。

二.混频器性能指标

(一)转换增益

转换增益(或者转换损耗),其定义是需要的IF输出与RF输入的比值。

混频器的电压转换增益可表示为:

G V=20log V IF RF

混频器的功率转换增益可表示为:

G P=10log P IF

P RF

=10log(

V IF

V RF

)2

R S

R L

其中V IF和V RF分别为中频输出电压和射频输入电压的有效值.R L是负载电阻,R S是源电阻。当输入电阻和负载电阻相等时,两种增益的dB形式相等。

(二)噪声系数

一般而言,在分析系统噪声性能时,系统内的各模块视为黑盒子.即无需知道模块内部具体电路的噪声如何,而是用一个统一的系统参数对各模块噪声进行描述。因此在分析混频器噪声性能时,将其看成是一个线性二端口网络。

噪声系数被用来衡量信号经过混频器后信噪比的恶化程度,即混频器本身引入的噪声的大小。其定义为输入(RF)端信号的信噪比(SNR)除以输出(IF)端信号的信噪比。即:

NF dB=10log SNR in

out

(三)线性度

在射频电路分析中,如果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在输出信号中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就说明该系统产生了非线性失真。而实际中混频器就是这样非线性系统,当射频输入信号的功率超过某一限度时,输出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幅值不再呈现线性相关。

一个无记忆的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如下泰勒级数展开的形式:

y t=α1x t+α2x2t+α3x3t+?

当输入信号是一个单频率的正弦信号时,即x t=A cosωt。那么忽略高次项,这个非线性系统的输出为:

y t≈α2A2

2

+ α1A+

3α3A3

4

cosωt+

α2A2

2

cos2ωt+

α3A3

4

cos3ωt

射频电路中,通常采用1dB压缩点来表征这种增益因非线性而下降的现象。随着输入信号功率的不断上升,增益衰减至1dB时对应的输入信号功率称为1dB压缩点,计算公式如下:

A?1dB=0.145α1 3

当输入信号是两个等幅且频率接近的信号时,即x t=A cosω1t+A cosω2t。忽略高次项可得:

y t≈ α1+9α3A2

4

A cosωt+ α1+

9α3A2

4

A cosωt+

3α3A3

4

cos2ω1?ω2t +

3α3A3

cos2ω2?ω1t+?

由于三次失真产生的三阶互调量IM3频率2ω1?ω2和2ω2?ω1距基波分量较近,很容易落入信号带宽内,造成信号干扰。为了衡量非线性系统的三阶互调干扰抑制能力,人们引入了三阶互调点IP3的概念,即随着输入信号能量的升高,三阶互调量会在某一点与基波量相交,交点对应的输入信号能量称为输入三阶互调点lIP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

A IP3=4

3

α1α3

(四)隔离度

理想情况下,混频器的各个端口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即信号不会发生馈通。然而,实际上信号会在各端口之间发生泄漏,这种泄漏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对输出信号产生严重影响。隔离度就是用来表征信号在混频器各端口之间的泄漏程度,主要分为三种:LO/IF(本振端口到输出端口的信号隔离度)、RF/IF(射频端口到输出端口之间的信号隔离度)、LO/RF(本振端口到射频端口的信号隔离度)。以三者中影响最大也最重要的LO/RF为例,其定义为:

LO

=本振信号泄露到射频端口的功率值本振信号的功率值

三.混频器的分类

(一)单端混频器

以MOSFET混频器为例。已知长沟道的MOSFET的电流电压接近平方律关系:

I D=K V gs?V t 2

将RF信号和LO信号在电路的输入端线性叠加后,得到:

V gs=V bias+A RF cosωRF t+A LO cosωLO t

利用平方律关系,可得:

V IF=I D Z L=K V bias+A RF cosωRF t+A LO cosωLO t?V t 2Z L 通常单端混频器结构简单、器件少,所以噪声较低。但输出信号中其他频率的分量较多,而且不能有效的在输出中频端抑制RF和LO信号,因此效率并不高。

(二)单平衡混频器

单平衡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它由一个共源的驱动级(M1)和一对由LO驱动的差分对组成。它的输入信号是一个单端的RF信号和一对平衡的LO信号,输出是平衡的IF信号。

驱动级M1将栅极的RF信号转换成漏极的电流信号,差分对M2和M3在LO大信号的控制下轮流导通。因为LO采用了差分的工作方式,所以输出的中频信号可表示为:

i IF=g m v RF?sgn v LO

其中,sgn v LO=4

πsinωLO t?1

3

sin3ωLO t+1

5

sin5ωLO t??

所以,

v IF=i IF Z L=2

π

g m A RF sinωLO+ωRF t?sinωLO?ωRF t

?

1

3

sin3ωLO+ωRF t+

1

3

sin3ωLO?ωRF t

+

1

5

sin5ωLO+ωRF t?

1

5

sin5ωLO?ωRF t??Z L

观察上式可以发现,理想的单平衡混频器抑制了RF信号到IF端的馈通,而且提高了转换的效率。同时差分的LO信号可以有效的抑制LO信号的共模噪声带来的影响。而且RF信号和LO信号在电路不同的地方输入,可以降低这两个信号相互之间的干扰。

(三)双平衡混频器

CMOS双平衡混频器的电路由一对差分RF驱动级(M1和M2)、一个差分开关组(M3、M4、M5和M6)、一个尾电流源和负载组成。其工作原理与单平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相似,也是由LO驱动差分开关对中不同的MOSFET轮流导通实现RF信号与LO信号相乘。在一个LO信号周期中,中频输出信号为:

v IF=g m v RF?sgn v LO Z L

双平衡结构的混频器能有效的抑制LO到IF端的馈通。双平衡混频器中LO信号对于中频输出始终是一个共模信号,可以很容易被抑制。因此对于理想的双平衡混频器,RF信号和LO信号都不会出现在中频端。

在单平衡混频器的结构中,M1管的漏极存在一个频率为2ωLO的电压波动,这个电压波动会通过M1管的栅极和漏极之间的寄生电阻泄漏到RF端。在双平衡结构中,由于MI和M2之间的对称性,这个电压波动成为了RF的共模干扰信号,因此也能被抑制掉。差分的RF信号输入方式也抑制了RF信号中共模噪声。

四.混频器的分析和仿真实现

(一)混频器的相位噪声分析

设带有相位噪声的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分别为:

v RF=V RF cos2πf RF t+θRF t

v LO=V LO cos2πf LO t+θLO t

其中V RF和V LO分别为RF信号和LO信号的幅值,而θRF t和θLO t分别为RF和LO信号引入的相位噪声。

LO和RF输入信号通过混频器后,当输出信号频率仅取和频与差频时,所得的数学模型为:

v t=v RF t?v LO t

=V LO V RF

cos2πf RF+f LO t+θRF t+θLO t

+V LO V RF

2

cos2πf RF?f LO t+θRF t?θLO t

由上式可得,信号通过混频器后输出相位噪声的数学表达式为:

PN=10log EθRF t±θLO t2=10log Sθ_RF+Sθ_LO±2ρSθ_RF?Sθ_LO

其中,Sθ_RF、Sθ_LO分别是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的噪声功率,ρSθ_RF?Sθ_LO是射频端和本振端的相位调制信号联合高斯分布的互相关函数,ρ为互相关系数。当混频器的RF输入信号和LO输入信号基于同一参考频率源时,相关系数ρ=1;当基于各自独立的参考信号源时,相关系数ρ=0。

(二)混频器的杂散分析

混频器的输出频谱中频率分量很多,可以表示为

ω=nωLO±mωRF n,m=0,1,2?

通常没有考虑到输出信号引入杂散的情况,当引入一个频率为ωx的杂散时,混频器的频谱中包含的频率成分有:

ω=nωLO±mωRF±kωx n,m,k=0,1,2?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混频器的输出频谱不仅包括和频和差频信号,还包括很多谐波和其他杂散分量。所以混频器后面一般都会接一个带通滤波器,用来滤除输出频谱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得到需要的频率。

(三)仿真实现

1.射频输入信号

v RF=V RF cosωRF t=V RF cos2πf RF t

其中,V RF=1V ,f RF=10MHz。

2.本振输入信号

v LO=V LO cosωLO t=V LO cos2πf LO t

其开关函数为

sgn v LO=4

sinωLO t?

1

sin3ωLO t+

1

sin5ωLO t??

其中,V LO=1V ,f LO=100MHz。忽略高于五次的奇次谐波分量。

3.混频输出信号

v IF=g m v RF?sgn v LO Z L=2G sinωLO t?1

3

sin3ωLO t+

1

5

sin5ωLO t??cosωRF t

其中,转换增益G=2

π

g m Z L,g m为互导管跨导,Z L为负载阻抗。

4.经过带通滤波的信号

经理想带通滤波器滤波,截止频率范围为100MHz至150MHz。

5.图像

图2.射频输入信号的时域图、频谱图

图3.带有相位噪声的射频输入信号时域图和频谱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6

-1-0.500.5

1射频输入信号的时域图

00.20.40.60.81 1.2 1.4 1.6 1.8

2

x 10

7

0.5

1

射频输入信号的频谱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6

-2-101

2带有相位噪声的射频输入信号时域图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x 10

7

00.511.5

2带有相位噪声的射频输入信号频谱图

图4.本振输入信号的时域图、频谱图

图5.混频输出信号的时域图、频谱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7

-1-0.500.5

1本振输入信号的时域图

00.20.40.60.81 1.2 1.4 1.6 1.8

2

x 10

8

0.5

1

本振输入信号的频谱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7

-2-101

2混频输出信号的时域图

012345678910x 10

8

0.5

1

混频输出信号的频谱图

图6.输入加噪的混频输出信号时域图、频谱图

图7.经过带通滤波器的混频信号的时域图、频谱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7

-20

2输入加噪的混频输出信号时域图

012345678910x 10

8

0.51

1.5输入加噪的混频输出信号频谱图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7

-2-101

2经过带通滤波的混频信号的时域图

012345678910x 10

8

0.5

1

经过带通滤波的混频信号的频谱图

图8.经过带通滤波的输入加噪混频信号时域图、频谱图

参考文献

[1]乔利娜.应用于混合频率综合器中混合器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2]唐守龙.高性能CMOS 混频器设计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 [3]李鸣.高线性度的CMOS 上变频混频器设计[D].东南大学,2005.

[4]张维承.CMOS 低噪声放大器与混频器中的噪声和非线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x 10

-7

-10

1经过带通滤波的混频信号的时域图

1

2

3

4

5

6

7

8

9

10x 10

8

00.511.5

2经过带通滤波的混频信号的频谱图

混频器特性分析

微波混频器技术指标与特性分析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噪声系数的基本定义已在第四章低噪声放大器中有过介绍。但是混频器中存在多个频率,是多频率多端口网络。为适应多频多端口网络噪声分析,噪声系数定义改为式(9-1),其理论基础仍是式(6-1)的原始定义,但此处的表示方式不仅适用于单频线性网络,也可适用于多频响应的外差电路系统,即 (9-1) 式中 Pno ——-当系统输入端噪声温度在所有频率上都是标准温度T0 = 290K 时,系统传输到输出端的总噪声资用功率; Pns ——仅由有用信号输入所产生的那一部分输出的噪声资用功率。 根据混频器具体用途不同,噪声系数有两种。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1、单边带噪声系数 在混频器输出端的中频噪声功率主要包括三部分: (1)信号频率f s 端口的信源热噪声是kT 0f ,它 经过混频器变换成中频噪声由中频端口输出。这部分 输出噪声功率是 m f kT α?0 式中 f ——中频放大器频带宽度;m ——混频器变频损耗;T 0——环境温度,T 0 = 293K 。 (2)由于热噪声是均匀白色频谱,因此在镜频f i 附近f 内的热噪声与本振频率f p 之 差为中频,也将变换成中频噪声输出,如图9-1所示。这部分噪声功率也是kT 0f /m 。 (3)混频器内部损耗电阻热噪声以及混频器电流的散弹噪声,还有本机振荡器所携带 相位噪声都将变换成输出噪声。这部分噪声可用P nd 表示。 这三部分噪声功率在混频器输出端相互叠加构成混频器输出端总噪声功率P no nd m m no P f kT f kT P +?+?=αα//00 把P no 等效为混频器输出电阻在温度为T m 时产生的热噪声功率,即P no = kT m f ,T m 称混 频器等效噪声温度。kT m f 和理想电阻热噪声功率之比定义为混频器噪声温度比,即 0T T f kT P t m no m =?=

场效应晶体管混频器原理及其电路

场效应晶体管混频器原理及其电路 混频器一般由输入信号回路、本机振荡器、非线性器件和滤波网络等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这里的非线性器件本身仅实现频率变换,本振信号由本机振荡器产生。若非线性器件既产生本振信号,又实现频率变换,则图1变为变频器。所谓混频,是将两个不同的信号(如一个有用信号和一个本机振荡信号)加到非线性器件上,取其差频或和频。 图1 混频器的组成部分 混频器可根据所用非线性器件的不同分为二极管混频器、晶体管混频器、场效应管混频器和变容管混频器等。混频器又可根据工作特点的不同,分为单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环形混频器、差分对混频器和参量混频器等。在设计混频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要求混频放大系数越大越好。混频放大系数是指混频器的中频输出电压振幅与变频输入信号电压振幅之比,也称混频电压增益。增大混频放大系数是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的一项有力措施。(2)要求混频器的中频输出电路有良好的选择性,以抑制不需要的干扰频率。(3)为了减少混频器的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以及本振频率产生的各种混频现象,要求混频器工作在非线性特性不过于严重的区域,使之既能完成频率变换,又能少产生各种形式的干扰。(4)要求混频器的噪声系数越小越好,在设计混频器时,必须按设备总噪声系数分配给出的要求,合理地选择线路和器件以及器件的工作点电流。(5)要考虑混频器的工作稳定性,如本机振荡器频率不稳定引起的混频器输出不稳等。(6)注意混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条件,在选定电路和设计回路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匹配的问题。场效应管混频性能比三极管混频好,原因在于场效应管工作频率高,其特性近似平方率,动态范围大,非线性失真小,噪声系数低,单向传播性能好。场效应管混频器实际电路举例(1)有源混频器1)200MHz 场效应管混频器电路(有源混频器) 为提高混频增益,在下列的A、B电路中输入、输出端都有匹配网络完成阻抗匹配,获得大的变频增益;并且L3,C5均谐振ωL,起了抑制本振信号输出的作用。电路A)υs,υ L均从栅极注入(如图2所示)。 图2 υs,υL均从栅极注入电路图 电路B)υs从栅极注入,本振υL从源极注入(如图3所示)。

传感器简答

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 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 2、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特性?主要指标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 4、什么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解释其定义并分别列出描述这两大特性的主要指标。(要求每种特性至少列出2种常用指标) 1、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性能指标主要有: ①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max L FS L 100%Y γ?=± ? ② 灵敏度:y n x d S = d ③ 迟滞:max H FS H 100%Y γ?=? ④ 重复性:max R FS R 100%Y γ ?=±? ⑤ 漂移: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2、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 知识点: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3、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其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通常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知识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4、答: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描述指标 有:线性度(非线性误差)、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漂移;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主要描述指标有:时间常数、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响应时间、超调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什么叫应变效应? 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试简要说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有哪几种补偿方法。 1、 答:材料的电阻变化由尺寸变化引起的,称为应变效应。 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力矩或压力等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出。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2、答: 温度误差产生原因包括两方面: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敏感栅电阻变化而产生附加应变,试件材料与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温度补偿方法,基本上分为桥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3、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 4、为什么应变式传感器大多采用交流不平衡电桥为测量电路?该电桥为什么又都采用半桥和全桥两种方式? 5、应用应变片进行测量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采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几种? 6、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3、答:桥臂的供电电源是直流电的称为直流电桥。 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单臂直流电桥、半桥差动直流电桥、全桥差动直流电桥。 单臂直流电桥输出电压为: 半桥差动直流电桥输出电压为: 全桥差动直流电桥输出电压为: 4、答:由于应变电桥的输出电压很小,一般要加放大器,但直流放大器易产生零漂, 所以应变电桥多采用交流电桥。又由于交流电桥的供电电源是交流,为了消除应变片引线寄生电容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满足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常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量电路。 交流不平衡电桥采用半桥和全桥的方式是为了消除非线性误差和提高系统灵敏度。 5、答:由于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以及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会给电阻应变片的测量带来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常采用的温度补偿法有电桥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法。 6、答: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力矩或压力等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出。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2、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怎样改善变隙式电感传感器非线性?怎样提高其灵敏度? 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有几种结构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5、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 2、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衔铁的活动位置、供电电源、线圈匝数、铁芯间隙有关。 3、答:为改善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非线性可采用差动结构。 如果变压器的供电电源稳定,则传感器具有稳定的输出特性; 另外,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高灵敏度,但要以变压器铁芯不饱和以及允许温升为条件。增加次级线圈和初级线圈的匝数比值和减小铁芯间隙都能使灵敏度提高。 知识点: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4、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有变隙式差动传感器和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两种结构形式。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根据输出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反映出被测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如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可消除零点残余电压,根据输出电压的符号可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如配用相敏检波电路,可判断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5、答: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原因:传感器的两次极绕组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尺寸不对称,导致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势幅值不等、相位不同,构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磁饱和,磁滞),产生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主要是三次谐波)。 为了减小和消除零点残余电压,可采用差动整流电路。 6、保证相敏检波电路可靠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6、答:保证相敏检波电路可靠工作的条件是检波器的参考信号u o 的幅 值远大于变压器的输出信号u 的幅值,以便控制四个二极管的导通状态,且u o 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激励电压共用同一电源。 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 4、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有什么优点? 5、电容式传感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的信号调节电路?各有些什么特点? 6、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1、 答: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变极板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成反比,适合测量位移量。 变极板覆盖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面积改变量成正比,适合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利用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通过介质的改变来实现对被测量的检测,并通过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反映出来。适合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的场合。 2、答: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对极板初始间隙的要求是相反的,要改善其非线性,要求应增大初始间隙,但这样会造成灵敏度的下降,因此通常采用差动结构来改善非线性。 3、答:电容式传感器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4、答: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得到提高,非线性误差大大降低。 5、答: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及电容变化值都十分微小,因此必须借助于信号调节电路才能将其微小的电容值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从而实现显示、记录和传输。相应的转换电路有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双T 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等。 调频电路的特点:灵敏度高,可测量0.01μm 级位移变化量;抗干扰能力强;特性稳定;能取得高电平的直流信号(伏特级),易于用数字仪器测量和与计算机通讯。 运算放大器的特点:能够克服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使其输出电压与输入位移间存在线性关系。 二极管双T 型交流电桥的特点:线路简单,不须附加相敏整流电路,便可直接得到较高的直流输出电压(因为电源频率f 很高)。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特点: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和变面积式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6、答: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当被测参数变化引起A 、εr 或d 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C 随之发生变化。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只变其中一个参数,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通过策略电路转换为电量输出。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离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大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8、提高其灵敏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后果? 8.答: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初始间隙d 0,但这使得非线性误差增大,即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对d 0的要求是矛盾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既提高灵敏度,又减小非线性误差,通常采用岔洞结构。 1、什么叫正压电效应? 2、什么是逆压电效应? 3、什么叫纵向压电效应? E R R n n U o 11 2)1(?+= 1 12R R E U o ?=11R R E U o ?=

混频器原理分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三极管混频器工作原理分析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一、主要内容 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工作原理。 二、基本要求 1:混频器工作原理,组成框图,工作波形,变频前后频谱图。 2:晶体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及优缺点。 3:自激式变频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含有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原理说明,设计原理图,要求字迹工整,叙述清楚,图纸齐备。 5:设计时间为一周。 三、主要参考资料 1、李银华电子线路设计指导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5.6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0 3、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完成期限:2010.6.24-2010.6.27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0年6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混频器工作原理------------------------------------------4 第一节混频器概述------------------------------------------------4 第二节晶体三极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框图---------5 第三节三极管混频器的工作波形及变频前后频谱图------8 第二章晶体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及优缺点------10 第一节三极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及优缺点------- 第二节三极管混频器的技术指标------ 第三章自激式变频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12 第一节自激式变频器工作原理分析---------------------12 第二节自激式变频器与他激式变频器的比较------------------------13 第四章心得体会---------------------------------------14 第五章参考文献---------------------------------------15

传感器的种类及特性分析

一、传感器地特性 ()传感器地动态性.动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个过程称为响应.传感器地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好地传感器,当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地动态信号时,传感器能及时精确地跟踪输入信号,按照输入信号地变化规律输出信号.当传感器输入信号地变化缓慢时,是容易跟踪地,但随着输入信号地变化加快,传感器地及时跟踪性能会逐渐下降.通常要求传感器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被测量地大小,而且还能复现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地规律,这也是传感器地重要特性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地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地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地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地一个性能指标.拟合直线地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地平方和为最小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地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地斜率.如果传感器地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地变化而变化.灵敏度地量纲是输出、输入量地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为,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当传感器地输出、输入量地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稳定性.稳定性表示传感器在一个较长地时间内保持其性能参数地能力.理想地情况是不论什么时候,传感器地特性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但实际上,随着时间地推移,大多数传感器地特性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敏感器件或构成传感器地部件,其特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传感器地稳定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地被测量地最小变化地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地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地变化是分辨不出来地.只有当输入量地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地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地输入量中地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地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地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迟滞性.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地最大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地百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地吸收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说明重复性越好,随机误差就越小.如图所示为输出特性曲线地重复特性,正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反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取这两个最大偏差中地较大者为,再以其占满量程输出地百分数表示,就是重复误差,即一士×()重复性是反映传感器精密程度地重要指标.同时,重复性地好坏也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它属于随机误差,要用统计规律来确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常见地传感器种类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地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变频功率传感器 变频功率传感器通过对输入地电压、电流信号进行交流采样,再将采样值通过电缆、光

变频器基础知识入门

- - - 变频器基础知识入门 1、什么是变频器? 变频器一般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2、PWM和PAM的不同点是什么? PWM是英文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缩写,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宽度,以调节输出量和波形的一种调值方式。 PAM是英文PulseAmplitude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缩写,是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幅度,以调节输出量值和波形的一种调制方式。 3、电压型与电流型有什么不同? 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电压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容;电流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其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感。 4、为什么变频器的电压与电流成比例的改变? 异步电动机的转矩是电机的磁通与转子内流过电流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额定频率下,如果电压一定而只降低频率,那么磁通就过大,磁回路饱和,严重时将烧毁电机。因此,频率与电压要成比例地改变,即改变频率的同时控制变频器输出电压,使电动机的磁通保持一定,避免弱磁和磁饱和现象的产生。这种控制方式多用于风机、泵类节能型变频器。 5、电动机使用工频电源驱动时,电压下降则电流增加;对于变频器驱动,如果频率下降时电压也下降,那么电流是否增加? 频率下降(低速)时,如果输出相同的功率,则电流增加,但在转矩一定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变。 6、采用变频器运转时,电机的起动电流、起动转矩怎样? 采用变频器运转,随着电机的加速相应提高频率和电压,起动电流被限制在150%额定电流以下(根据机种不同,为125%~200%)。用工频电源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6~7倍,因此,将产生机械电气上的冲击。采用变频器传动可以平滑地起动(起动时间变长)。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1.5倍,起动转矩为70%~120%额定转矩;对于带有转矩自动增强功能的变频器,起动转矩为100%以上,可以带全负载起动。 7、V/f模式是什么意思? 频率下降时电压V也成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已在回答4说明。V与f的比例关系是考虑了电机特性而预先决定的,通常在控制器的存储装置(ROM)中存有几种特性,可以用开关或标度盘进行选择。 8、按比例地改V和f时,电机的转矩如何变化? 频率下降时完全成比例地降低电压,那么由于交流阻抗变小而直流电阻不变,将造成在低速下产生的转矩有减小的倾向。因此,在低频时给定V/f,要使输出电压提高一些,以便获得一定地起动转矩,这种补偿称增强起动。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实现,有自动进行的方法、选择V/f模式或调整电位器等方法。 9、在说明书上写着变速范围60~6Hz,即10:1,那么在6Hz以下就没有输出功率吗? 在6Hz以下仍可输出功率,但根据电机温升和起动转矩的大小等条件,最低使用频率取6Hz左右,此时电动机可输出额定转矩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发热问题。变频器实际输出频率(起动频率)根据机种为0.5~3Hz。 10、对于一般电机的组合是在60Hz以上也要求转矩一定,是否可以? 通常情况下是不可以的。在60Hz以上(也有50Hz以上的模式)电压不变,大体为恒功率特性,在高速下要求相同转矩时,必须注意电机与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11、所谓开环是什么意思? 给所使用的电机装置设速度检出器(PG),将实际转速反馈给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称为“闭环”,不用PG运转的就叫作“开环”。通用变频器多为开环方式,也有的机种利用选件可进行PG反馈。 12、实际转速对于给定速度有偏差时如何办? 开环时,变频器即使输出给定频率,电机在带负载运行时,电机的转速在额定转差率的范围内(1%~5%)变动。对于要求调速精度比较高,即使负载变动也要求在接近给定速度下运转的场合,可采用具有PG反馈功能的变频器(选用件)。 13、如果用带有PG的电机,进行反馈后速度精度能提高吗? 具有PG反馈功能的变频器,精度有提高。但速度精度的值取决于PG本身的精度和变频器输出频率的分辨率。 14、失速防止功能是什么意思? 如果给定的加速时间过短,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变化远远超过转速(电角频率)的变化,变频器将因流过过电流而跳

(完整版)变频器原理与应用试卷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按控制方式分类不属于变频器的是(D )。A.U/f B.SF C.VC D.通用变频器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用途分类的是(C )。 A.通用变频器B.专用变频器C.VC 3.IPM是指( B )。 A.晶闸管B.智能功率模块C.双极型晶体管D.门极关断晶闸管 4.下列选项中,不是晶闸管过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A )。 A.电网电压波动太大B.关断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D.浪涌电压 5.下列选项中不是常用的电力晶体管的是(D )。A.单管B.达林顿管C.GRT模块D.IPM 6.下列选项中,不是P-MOSFET的一般特性的是(D )。A.转移特性B.输出特性C.开关特性D.欧姆定律

7.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的英文缩写是(B )。A.IGBT B.IGCT C.GTR D.GTO 8.电阻性负载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负载电阻 L R上的平均电 压 O U为(A )。 A.2.34 2 U B.2U C.2.341U D.1U 9.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所带负载为电感性时,输出电压 平均值 d U为为(A ) A.2.34 2cos U B.2U C.2.341U D.1U 10.逆变电路中续流二极管VD的作用是(A )。 A.续流B.逆变C.整流D.以上都不是11.逆变电路的种类有电压型和(A )。 A.电流型B.电阻型C.电抗型D.以上都不是 12.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的结构不同分为笼型和(A )。A.绕线转子型B.单相C.三相D.以上都不是 13.异步电动机按使用的电源相数不同分为单相、两相和(C )。 A.绕线转子型B.单相C.三相D.以上都

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知识讲解

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 前言 0 工程概况 0 正文 (1) 3.1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 3.2 目标及总体方案 (1) 3.2.1课程设计的要求 (1) 3.2.2 混频电路的基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 (1) 3.2.3 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及频谱分析 (1) 3.3工具的选择—Multiusim 10 (3) 3.3.1 Multiusim 10 简介 (3) 3.3.2 Multisim 10的特点 (3) 3.4 混频器 (3) 3.4.1混频器的简介 (3) 3.4.2混频器电路主要技术指标 (4) 3.5 混频器的分类 (4) 3.6详细设计 (5) 3.6.1混频总电路图 (5) 3.6.2 选频、放大电路 (5) 3.6.3 仿真结果 (6) 3.7调试分析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元件汇总表 (10)

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前言 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调制系统中,输入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已调信号。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已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对应的中频信号。特别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较为广泛,如AM 广播接收机将已调幅信号535KHZ-一1605KHZ要变成为465KHZ中频信号,电视接收机将已调48.5M一870M 的图像信号要变成38MHZ的中频图像信号。移动通信中一次中频和二次中频等。在发射机中,为了提高发射频率的稳定度,采用多级式发射机。用一个频率较低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主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主振荡信号,然后经过频率的加、减、乘、除运算变换成射频,所以必须使用混频电路,又如电视差转机收发频道的转换,卫星通讯中上行、下行频率的变换等,都必须采用混频器。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工程概况 混频的用途是广泛的,它一般用在接收机的前端。除了在各类超外差接收机中应用外在频率合成器中为了产生各波道的载波振荡,也需要用混频器来进行频率变换及组合在多电路微波通信中,微波中继站的接收机把微波频率变换为中频,在中频上进行放大,取得足够的增益后,在利用混频器把中频变换为微波频率,转发至下一站此外,在测量仪器中如外差频率计,微伏计等也都采用混频器。因此,做有关混频电路的课题设计很能检验对高频电子线路的掌握程度;通过混频器设计,可以巩固已学的高频理论知识。混频器是频谱线性搬移电路,能够将输入的两路信号进行混频。 具体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变频器基础知识

变频器基础知识 一、变频器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变频器,是指将频率固定的电源(如50Hz三相交流电)变成频率可变的电源(如在0~50Hz之间随意变换)的转换设备。如果原有电源的频率为0(即为直流电源供电),则变频器可以省去直流变换环节,退化成单一的逆变器(DC→AC)。 二、变频器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变频器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电压等级不同,变频器可分为:高压变频器、中压变频器、低压变频器 按照国际惯例,电压≥10kV时称高压,1-10kV为中压,小于1kV时称低压,与其电压范围相对应的变频器分别称为高压变频器、中压变频器、低压变频器。 在我国,习惯上把10KV、6kV或3kV的电机称为高压电机,相应的电压为10KV、6kV或3kV的变频器均称高压变频器。平常所说的“高-高”、“高-低-高”、“高-低”只是变频器的不同应用形式。 2、按主回路结构不同,变频器可分为: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交-直-交变频器 1)交-直-交变频器先将电网交流电用整流电路整成直流电,再用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频率可变的交流电。整流电路、直流回路、逆变电路是交-直-交变频器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整流电路可以是不控的(二极管全波整流)、也可以是可控的,如果是可控整流,则它也能工作在逆变状态,将直流回路的能量逆变回电网。

逆变电路肯定是可控的,主要功能是将直流回路电能变成交流电输出给电机。如果电机工作在发电工况时(比如制动场合),逆变电路工作在整流状态,将电机的能量送到直流回路。 交-交变频器 2)交-交变频器没有直流回路,每相都由两个相互反并联的整流电路组成,正桥提供正向相电流,反桥提供负向相电流。 3、按储能方式不同,变频器可分为:电流源型、电压源型。 电流源型变频器 1)电流源型: 电流源变频器输入采用可控整流,控制电流的大小。中间采用大电感,对电流进行平滑。逆变桥将直流电流转换为频率可变的交流电流,供给交流电机。在电流源变频器中,直接受控量是电流。整流桥控制电流大小,逆变桥控制电流频率,电机侧得到的是幅值和频率可变的方波电流。 特点:①电流源变频器具有很好的抗过流能力,甚至负载短路都不会导致变频器损坏。②由于整流桥输出电压可以为负,从而进入逆变状态工作,实现能量由变频器向电网的回馈,可用于频繁正反转或需要制动的场合。 缺点:其网侧功率因数不高,电流谐波较大。 2)电压源型:

混频器杂散分析

确定总体半中频杂散指标和为LTE接收机选择RF混频器 发布时间: 2012-8-7 10:20 发布者: eechina 作者:Maxim公司Dan Terlep 本文介绍如何满足高性能基站(BTS)接收机对半中频杂散指标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工程师必须理解混频器的IP2与二阶响应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满足系统级联要求的RF混频器。混频器数据手册以二阶交调点(IP2)或2x2杂散抑制指标的形式表示二阶响应性能。本文通过介绍这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说明接收机设计以及如何确定总体半中频杂散指标。以MAX19997A的IP2与2x2关系为例,这是一款用于E-UTRA LTE接收机的有源混频器。 混频器谐波 在超外差接收机电路中,混频器将高频RF信号转换到较低中频(IF),该过程称为下变频。混频器中,如果输出频率为射频输入频率减去本振(LO)输入频率,称为低边注入(LO频率低于RF频率);如果输出频率为LO频率减去RF频率,则称为高边注入。下变频过程可由下式表示: fIF= fRF - fLO= - fRF+ fLO 式中,fIF为混频器输出端口的中频;fRF为加至混频器RF端口的RF信号;fLO为加至混频器LO端口的LO信号。 理想情况下,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幅值和相位与其输入信号的幅值和相位成比例,与LO信号无关。在这一假设前提下,混频器幅值响应与RF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也与LO信号幅值无关。 然而,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将产生所不希望的混频产物,称为杂散响应。杂散响应是由混频器RF端口输入的干扰或噪声信号引起的,在IF频率产生响应。到达RF输入端口的干扰信号可能没有在所规定的RF带宽内,但也会造成麻烦。这类信号通常具有足够高的功率,混频之前的RF滤波器不能对其实施足够衰减,使其引起额外的杂散响应,直接影响到所要求的IF信号,混频原理可表示为: fIF= m fRF -n fLO= - m fRF + n fLO 注意,m和n为RF和LO频率的整数次谐波,通过混频产生格中杂散产物组合。通常情况下,这些杂散分量的幅值随m或n的增大而减小。 已知相应的RF输入频率范围,谨慎规划频率,选择适当的IF及相应的LO频率。仔细规划频率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减少混频后落入有效信号频带的干扰,这些干扰源会直接影响接收器性能。对于宽带系统,频率规划时避免杂散混频产物更加困难,需要利用滤波器抑制那些可能落入IF频带的带外(OOB) RF信号。混频器之后的IF滤波器的选择性限定在只允许通过有效信号频率,由此,在信号进入最终检测器之前(混频器之后)对杂散响应进行衰减。IF滤波器不会衰减IF带内的杂散响应。 许多类型的平衡混频器将抑制m或n为偶数的杂散成分。理想的双平衡混频器抑制m或n(或两者)为偶数的所有谐波分量。双平衡混频器中的IF、RF和LO端口彼此隔离,使LO泄漏降至最小,并提供固有的RF至IF隔离。双平衡混频器设计能够提供最佳的线性特性,降低每个端口的滤波器衰减要求。 半中频杂散频率分布

变频器基础知识入门

变频器基础知识入门 1、什么是变频器? 变频器一般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2、PWM和PAM的不同点是什么? PWM是英文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缩写,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宽度,以调节输出量和波形的一种调值方式。 PAM是英文PulseAmplitude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缩写,是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幅度,以调节输出量值和波形的一种调制方式。 3、电压型与电流型有什么不同? 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电压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容;电流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其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感。 4、为什么变频器的电压与电流成比例的改变? 异步电动机的转矩是电机的磁通与转子内流过电流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额定频率下,如果电压一定而只降低频率,那么磁通就过大,磁回路饱和,严重时将烧毁电机。因此,频率与电压要成比例地改变,即改变频率的同时控制变频器输出电压,使电动机的磁通保持一定,避免弱磁和磁饱和现象的产生。这种控制方式多用于风机、泵类节能型变频器。 5、电动机使用工频电源驱动时,电压下降则电流增加;对于变频器驱动,如果频率下降时电压也下降,那么电流是否增加? 频率下降(低速)时,如果输出相同的功率,则电流增加,但在转矩一定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变。 6、采用变频器运转时,电机的起动电流、起动转矩怎样? 采用变频器运转,随着电机的加速相应提高频率和电压,起动电流被限制在150%额定电流以下(根据机种不同,为125%~200%)。用工频电源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6~7倍,因此,将产生机械电气上的冲击。采用变频器传动可以平滑地起动(起动时间变长)。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1.5倍,起动转矩为70%~120%额定转矩;对于带有转矩自动增强功能的变频器,起动转矩为100%以上,可以带全负载起动。 7、V/f模式是什么意思? 频率下降时电压V也成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已在回答4说明。V与f的比例关系是考虑了电机特性而预先决定的,通常在控制器的存储装置(ROM)中存有几种特性,可以用开关或标度盘进行选择。 8、按比例地改V和f时,电机的转矩如何变化? 频率下降时完全成比例地降低电压,那么由于交流阻抗变小而直流电阻不变,将造成在低速下产生的转矩有减小的倾向。因此,在低频时给定V/f,要使输出电压提高一些,以便获得一定地起动转矩,这种补偿称增强起动。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实现,有自动进行的方法、选择V/f模式或调整电位器等方法。 9、在说明书上写着变速范围60~6Hz,即10:1,那么在6Hz以下就没有输出功率吗? 在6Hz以下仍可输出功率,但根据电机温升和起动转矩的大小等条件,最低使用频率取6Hz左右,此时电动机可输出额定转矩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发热问题。变频器实际输出频率(起动频率)根据机种为0.5~3Hz。 10、对于一般电机的组合是在60Hz以上也要求转矩一定,是否可以? 通常情况下是不可以的。在60Hz以上(也有50Hz以上的模式)电压不变,大体为恒功率特性,在高速下要求相同转矩时,必须注意电机与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11、所谓开环是什么意思? 给所使用的电机装置设速度检出器(PG),将实际转速反馈给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称为“闭环”,不用PG运转的就叫作“开环”。通用变频器多为开环方式,也有的机种利用选件可进行PG反馈。 12、实际转速对于给定速度有偏差时如何办? 开环时,变频器即使输出给定频率,电机在带负载运行时,电机的转速在额定转差率的范围内(1%~5%)变动。对于要求调速精度比较高,即使负载变动也要求在接近给定速度下运转的场合,可采用具有PG反馈功能的变频器(选用件)。 13、如果用带有PG的电机,进行反馈后速度精度能提高吗? 具有PG反馈功能的变频器,精度有提高。但速度精度的值取决于PG本身的精度和变频器输出频率的分辨率。 14、失速防止功能是什么意思? 如果给定的加速时间过短,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变化远远超过转速(电角频率)的变化,变频器将因流过过电流而跳闸,运转停止,这就叫作失速。为了防止失速使电机继续运转,就要检出电流的大小进行频率控制。当加速电流过大时适当放慢加速速率。减速时也是如此。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失速防止功能。

变频器工作原理图解

变频器工作原理图解 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分为1 交---交型输入是交流,输出也是交流 将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又称直接式变频器 2 交—直---交型输入是交流,变成直流再变成交流输出 将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再把直流电变成频率、电压、均可控的交流电 又称为间接变频器。 多数情况都是交直交型的变频器。 2 变频器的组成 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主电路由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器组成 先看主电路原理图 三相工频交流电经过VD1 ~ VD6 整流后,正极送入到缓冲电阻RL中,RL的作用是防止电流忽然变大。经过一段时间电流趋于稳定后,晶闸管或继电器的触点会导通 短路掉缓冲电阻RL ,这时的直流电压加在了滤波电容CF1、CF2 上,这两个电容可以把脉动的直流电波形变得平滑一些。由于一个电容的耐压有限,所以把两个电容串起来用。耐压就提高了一倍。又因为两个电容的容量不一样的话,分压会不同,所以给两个电容分别并联了一个均压电阻R1、R2 ,这样,CF1 和CF2 上的电压就一样了。 继续往下看,HL 是主电路的电源指示灯,串联了一个限流电阻接在了正负电压之间,这样三相电源一加进来,HL就会发光,指示电源送入。 接着,直流电压加在了大功率晶体管VB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VB的导通由控制电路控制,VB上还串联了变频器的制动电阻RB,组成了变频器制动回路。我们知道, 由于电极的绕组是感性负载,在启动和停止的瞬间都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电压的能量会通过续流二极管VD7~VD12使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升高,这个电压 高到一定程度会击穿逆变管V1~V6 和整流管VD1~VD6。当有反向电压产生时,控制回路控制VB导通,电压就会通过VB在电阻RB释放掉。当电机较大时,还可并联外接电阻。一般情况下“+”端和P1端是由一个短路片短接上的,如果断开,这里可以接外加的支流电抗器,直流电抗器的作用是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直流母线电压加到V1~V6 六个逆变管上,这六个大功率晶体管叫IGBT ,基极由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控制某三个管子的导通给电机绕组内提供电流,产生磁场使电机运转。 例如:某一时刻,V1 V2 V6 受基极控制导通,电流经U相流入电机绕组,经V W 相流入负极。下一时刻同理,只要不断的切换,就把直流电变成了交流电,供电机运转。 为了保护IGBT,在每一个IGBT上都并联了一个续流二极管,还有一些阻容吸收回路。主要的功能是保护IGBT,有了续流二极管的回路,反向电压会从该回路加到直流母线 上,通过放电电阻释放掉。 变频器主电路引出端子 控制电路原理图 上图就是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上半部为主电路,下半部为控制电路。主要由控制核心CPU 、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面板操作指示信号、存储器、LSI电路组成。 外接电位器的模拟信号经模数转换将信号送入CPU,达到调速的目的。外接的开关量信号

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混频器实验(虚拟实验) 姓名:郭佩学号:04008307 (一)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傅里叶分析 得到的频谱图为 分析:可以看出信号在900Hz和1100Hz有分量,与理论相符 (二)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一个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分析:同样在1K的两侧有两个频率分量,900Hz和1100Hz 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后 U 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U 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分析:加入滤波器后,会增加有2k和3k附近的频率分量 (三)吉尔伯特单元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一个节点的输出电压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如下: 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分析:1k和3k两侧都有频率分量,有IP3失真 将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 U IF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U 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分析:有源滤波器U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相对于U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来说,其他频率分量的影响更小,而且Uout节点的输出下混频的频谱明显减小了。输出的电压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思考题: (1)比较在输入相同的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的情况下,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与吉尔伯特混频器两种混频器的仿真结果尤其是傅里叶分析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若将本振信号都设为1MHz,射频频率设为200kHz,结果有何变化,分析原因。 答:没有改变信号频率时 三极管 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混频器没有1k、2k、3k处的频率分量,即没有本振信号的频率分量,只有混频后的频率分量。因为吉尔伯特混频器是双平衡对称电路结果,有差分平衡。 将本振信号频率和射频频率改变后:

高压变频器的基本知识和参数

1、电压源型与电流源型高压变频器的区别。 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电压源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直流回路的滤波元件是电容;电流源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其直流回路滤波元件是电感。 2、为什么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与频率成比例的改变? 异步电动机的转矩是电机的磁通与转子内流过的电流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额定频率下,如果电压一定而只降低频率,那么磁通就过大,磁回路饱和,电机电流增大,严重时将烧毁电机。因此,频率与电压要成比例地改变,即改变频率的同时控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使电动机的磁通保持一定,避免磁饱和现象的产生。这就是VVVF的定义。这里的电压指的是电机的线电压或者相电压的有效值。 3、电动机使用工频电源驱动时,电压下降则电流增加;对于变频器驱动,如果频率下降时电压也下降,那么电流是否增加? 频率下降(低速)时,如果输出相同的功率,则电流增加,但在转矩一定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变。 4、采用变频器运转时,电机的起动电流、起动转矩怎样? 采用变频器运转,随着电机的加速相应提高频率和电压,起动电流被限制在150%额定电流以下(根据机种不同,为125%~200%)。用工频电源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6~7倍,因此,将产生机械电气上的冲击。采用变频器传动可以平滑地起动(起动时间变长)。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1.5倍,起动转矩为70%~120%额定转矩;对于带有转矩自动增强功能的变频器,起动转矩为100%以上,可以带全负载起动。 5、V/f模式是什么意思? 频率下降时电压V也成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已在回答4说明。保持V/f比恒定控制是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它在控制电机的电源频率变化的同时控制变频器输出的电压,并使二者之比V/f为恒定,从而使电机的磁通保持恒定。在电机额定运行情况下,电机的定子电阻和漏抗的电压降比较小,电机的端电压和电机的感应电势近似相等。 V/f比恒定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速性能较差。其原因一是低速时异步电机定子电阻电压降所占比例变大,已不能忽略,不能再认为定子电压和电机感应电势近似相等,仍按V/f比一定控制已不能保持电机磁通恒定。电机磁通的减小必然造成电机的电磁转矩减小;另外变频器功率器件的死区时间也是影响电机低速性能的重要原因,死区时间造成电压下降同时还会引起转矩脉动,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转速、电流的振荡。 V/f比恒定控制常用于通用变频器上。这类变频器主要用于风机、水泵的调速功能,以及对调速范围要求不高的场合。V/f比恒定控制的突出优点是可以进行电机的开环速度控制。 6、按比例地改V和f时,电机的转矩如何变化? 频率下降时完全成比例地降低电压,那么由于交流阻抗变小而电阻不变,将造成在低速下产生的转矩有减小的倾向。因此,在低频时给定V/f,要使输出电压提高一些,以便获得一定的起动转矩,这种补偿称增强起动。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实现,有自动进行的方法、选择V/f模式或调整电位器等方法。 7、所谓开环是什么意思? 给所使用的电机装设速度传感器,将实际转速反馈给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称为“闭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