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背景及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背景及影响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这表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在外交上的政治立场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继续坚持同帝国主义斗争[1]。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真正确立下来。直到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才随之终结。

表面上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条单线的外交路线,即中国的当时的对外交往只限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欲意依赖苏联,其实不然。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已旗帜鲜明地宣布:只要是承认新中国政权,本着和平友好目的的,中国政府愿与之建立友好平等的外交关系。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大门是为世界各国敞开的。而“一边倒”只是作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一步。

其次,“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建立在独立自由基础之上的。中国与苏联在双边关系上只是两个友好同盟国的关系。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即第一个照会了中国政府,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承认新中国政权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并断绝了同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在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加快了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步伐。这说明苏联是承认新中国政权是一个独立的,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

所以,“一边倒”不是一条单线的外交道路,中苏之间也并不存在附庸关系。“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三大方针,从而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困境。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国际关系。从国际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大阵营的对峙

1949年4月,美国、英国、法国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起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美国欲以此利用西欧形成对苏联的限制,进而威胁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和苏联势力在欧洲的拓展。随后,苏联则和东欧各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由此,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和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的局势形成。

第二、美国对新中国政权的态度。

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鲜明对立斗争的国际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担心社会主义运动会冲击到本国的发展,因而他们极力采取措施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新生的中国政权,美国不承认其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建立统治中国的政权,派飞机和运兵船把国民党进队运到解放区,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地盘,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国民党军队,加强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此外,美国还直接派

出约11万美军进驻中国,控制华东及东北地区[2]。解放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操纵下,新中国政权的合法地位在联合国中迟迟得不到承认。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政策,企图限制中国的发展。

第三、潜藏的中苏矛盾和不平等的国际秩序。

为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恢复沙俄时期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苏联阴谋地把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形成其所谓的安全地带。在中苏边界上仍然存在以前留下来尚未明确解决的边界问题,只是由于当时中苏双方都以宽容的态度才使得双方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邱洁尔和斯大林在中国代表未在场的情况下,秘密签订协议,以损害中国的利益为代价换取苏联出兵中国和朝鲜。除此以外,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方面实质是没有发挥作用的,它主要是被美国等大国操纵,成为他们称霸世界的幌子。

就国内因素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国民党的反攻威胁和国内反动残余尚待肃清。

蒋介石集团虽然败逃到台湾,但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集团仍旧极力准备反攻大陆,并曾几次试图派兵在东南沿海登陆实施反攻作战。行动失败后,其又派飞机进入大陆抛撒传单和进行侦查活动。另外,蒋介石还留下大量残余部队和特务潜伏在大陆,利用他们搜集情报资料,进行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宣传。残留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山区,与当地土匪同流,他们鱼肉当地百姓,甚至武装攻击当地政府机关,这给地方建设和政权巩固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其次、国家建设过程的矛盾冲突。

在解放区内,虽然已经建立起军管会或正式的地方政府机关,但正常的社会秩序尚待完全恢复,社会管理中还存在多重矛盾。特别是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以及工商业资本家和新生的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最后、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由于连年的战争打击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残酷的压榨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民经济极为落后。1949年时的国民经济中,农业占50%,但当年的农业生产受灾面积却达800万公顷,约有4000万灾民急需政府救济。工业生产占20%,但生产能力极其低下,连基本的农用工具都不能制造。

由于这些因素,所以新中国在政治立场上选择了“一边倒”,倒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从地缘上来看:一方面,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且与中国在地缘上最为接近。另一方面,倒向苏联可以使欧亚大路上广大的社会主义连为一体,而中国则可以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周边环境中。而且,这也可以形成对美国利用日本来实现其在东亚扩张的制衡。

从国际关系上来看,“一边倒”可以使中国得到包括苏联在内的广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中苏建交更是带动了新中国的一个外交热

潮,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越南、朝鲜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从而为新中国政权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和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言,新中国的加入则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增强,使美苏争霸中实力稍弱的苏联达到相对的平衡。

从新中国的建设上来看,“一边倒”使中国赢得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苏联提供了一些中国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这为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力条件,从而促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另外,在军事方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使中国争取到了苏联的支持来抗衡美国的军事挑衅,从而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1956年6月4日,中苏签订了“海军协定”,通过协定,使中国的海军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海军舰艇的建造打下了重要基础[3]。在苏联的帮助下,新中国拥有了飞机,掌握了航空技术,这些都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使中国在建国之初得到了许多有利的外交援助。以中苏建交为起点,以后许多国家与中国相继建交,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和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一边倒”方针是中苏友好关系的继续和升华,它也是新中国在外交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

【3】吴殿卿:“一边倒”苏联老大哥伸出援助之手【J】军事史林 2007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