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临床诊断依据:
(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
(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
(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
1.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尿少浮肿,或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

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

2.标实证候
(1)湿浊证:水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便溏,呕恶纳呆,口腻味臊。

舌淡胖苔白腻或浊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粘,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黄赤,灼热涩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肢体麻木、刺痛,或偏瘫,肌肤甲错,口唇紫暗。

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色紫怒张,脉涩或结代。

(4)气滞证:急躁易怒,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移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口苦咽干,嗳气,善叹息,腹中痞块、聚散无常、得矢气则减,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肺
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加减。

可选用黄芪、白术、人参、山药、防风、白扁豆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肺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益气补虚、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黄芪、山药、白扁豆、瘦肉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①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精、山药、茯苓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
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肺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健脾益肾、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生黄芪、山药、黄精、枸杞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①推荐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可选用生地、沙参、当归、枸杞、
麦冬、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丹皮、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
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肝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滋阴培元中药食疗调养,如沙参、枸杞、玉竹、黑木耳、银耳、百合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①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可选用党参、干姜、白术、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菟丝子、鹿角胶、丹皮、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泡洗:选用温补肾阳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37~4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糖尿病足等皮肤破溃者不宜使用。

③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④饮食疗法:可选用温补脾肾、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肉桂、韭菜、姜、羊肉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标实证候
(1)湿浊证
治法:利水化浊
①推荐方药:五苓散、五皮饮加减。

可选用猪苓、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呕恶纳呆,口腻味明显者,可加用苏叶、竹茹、陈皮、半夏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针灸疗法:选穴:天枢、大横、丰隆、足窍阴、厉兑。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三次,10次一疗程。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淡渗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薏苡仁、玉米须、扁豆、水芹、冬瓜、鲫鱼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①推荐方药:四妙丸、葛根芩连汤、平胃散加减。

可选用苍术、薏苡仁、 半夏、地肤子、石韦、萆薢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 针灸疗法:选穴:曲池、合谷、天枢、大横、丰隆、足窍阴、厉兑。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清热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薏苡仁、赤小豆、丝瓜、绿豆芽、苦瓜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①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可选用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 枳壳、川芎、川牛膝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③灸疗法:选穴:三阴交、阳陵泉、脾俞、太溪。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中药泡洗: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37~4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糖尿病足等皮肤破溃者不宜使用。

④饮食疗法:可选用活血化瘀、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黑木耳、洋葱、生姜、山楂等。

忌生冷、油腻之品。

(4)气滞证
治法:行气解郁
①推荐方药:四逆散加减。

可选用柴胡、当归、炒枳壳、白芍、茯苓、白术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针灸疗法:选穴:三阴交、阳陵泉、肝腧、太溪。

毫针刺,平补平 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药茶疗法:可选用行气解郁中药代茶饮,如玫瑰花、合欢花、玳玳花、 陈皮等。

忌生冷、油腻之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①中药灌肠:大便不畅、湿浊偏盛者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促进血液及肠管周围组织向肠腔内分泌代谢产物,减轻氮质潴留。

推荐灌肠方:熟大黄、丹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