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周向阳1,贾德民2,严志云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摘要: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介绍了聚酯阻燃的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硅系阻燃剂和复配技术。指出了今后聚酯阻燃改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阻燃;涤纶;阻燃剂;纳米技术

中图分类号:TQ342

Progress i n F l a m e R etardant T echnol ogy for Po l yester F i bers

ZHOU X iang yang1,JI A De m in2,YAN Zh i yun1

(1Co ll e ge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 lEng ineeri n g,Zhongka iUn i v ersity o fAg riculture and Eng ineeri n g, Guang zhou510225,Guangdong,Ch i n a;2Co llege ofM ateri a ls Science and Tec hno l o gy,

South Ch i n a Un i v ersity of Techno l o gy,Guangzhou51064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 is paper revie w s on the fla m e retardan tm odificati o n techn i q ues for po lyester fi b ers.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 f halogen and phosphorus conta i n i n g fla m e retarders for fla m e retardant po l y ester fibers had been summ arized and ana l y zed.The nove l techno l o g i e s such as nanotechno l o gy,m icrocapsu l e s,silicone fla m e retar der processi n g and built techno logy w ere i n troduced.The develop i n g orienta ti o n of the fla m e retardantm odificati o n for po l y ester fi b er w as po i n ted ou.t

K ey words:fla m e retardation;po l y ester fi b er;fl a m e retarder;nanotechno l o gy

聚酯(PET)纤维是各种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合成纤维,被誉为是21世纪的纤维之王。它以其高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腐蚀等优异的性能,在服装、地毯及装饰织物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聚酯纤维属于熔融性可燃纤维,对聚酯纤维进行阻燃化处理,降低聚酯织物在火灾中的危险性,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聚酯的阻燃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酯的阻燃技术已比较成熟,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外已经有许多产品成功商业化。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工业化产品不多,但也取得了很大研究进展。1 聚酯纤维阻燃化方法及途径

聚酯的阻燃通过原丝的阻燃改性或表面处理改性来实现。具体方法可归纳为如下五种途径:

(1)阻燃单体共聚

在合成聚酯的单体二元酸或二元醇分子中引入阻燃元素:卤素、磷或硫,然后合成聚酯。该法的优点是阻燃性能持久且耐洗涤,缺点是工艺稍复杂,共聚型阻燃剂开发成本高,对聚酯的性能影响比较大。

(2)共混阻燃改性

此法是将普通聚酯与阻燃剂共混造粒后纺丝,由于不涉及聚合生产工艺的改变,所以简单易行,操作费用低,但纤维的阻燃耐久性比共聚改性方法

收稿日期:2010 12 14

差。但是要求添加的阻燃剂必须与聚酯的相容性要好,热稳定性要高。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添加剂,添加量较多,对纤维的可纺性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3)复合纺丝阻燃改性

通过改变纺丝工艺实现聚酯的阻燃,一般是纺丝时采用以阻燃聚酯为芯,一般聚酯为外皮的皮芯结构。这样可以防止阻燃剂过早分解,降低对阻燃剂热稳定性的要求,又能保持纤维原有性能。但是此法需要复杂的纺丝设备,限制了它的应用。

(4)聚酯纤维接枝改性

此法是将反应型阻燃剂接枝于聚酯纤维上(主要是表面接枝),阻燃效率取决于阻燃剂的化学结构及其接枝部位,可通过化学及等离子体法实现。但是该法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工艺路线复杂,难以工业化。

(5)聚酯织物的阻燃整理

聚酯织物浸渍或浸轧在含有阻燃剂的溶液里,然后进行交联使织物外层形成一层薄膜以达到阻燃效果,但阻燃耐久性不高,织物手感较差;同时对纤维的物理性能有一定损害,且加工成本较高。

前三种方法属原丝的阻燃改性,后两种方法属表面处理改性[1]。目前后整理法仍是涤纶阻燃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含磷共聚型阻燃剂以其效率高、发烟量低、无毒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

2 聚酯纤维阻燃剂及其阻燃改性

2 1 聚酯纤维阻燃整理剂

聚酯纤维阻燃整理剂研究较早,工艺较成熟,国内外均有不少已商品化的牌号。

按其与纤维结合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1)反应型聚酯纤维阻燃整理剂,在纤维表面上相互反应形成皮膜固着在纤维上,如环氧乙烷基的卤代烷基磷酸酯以及一些特殊的环状膦酸酯化合物。

(2)具有分散染料吸尽结构的阻燃整理剂,如卤代烃基膦酸酯,多溴代脂肪烃等。

(3)与涤纶亲和力很大的固态整理剂可以用热溶法将其固着在纤维上,如溴化双酚A的双羟乙基衍生物。

(4)非水溶性固体阻燃剂可用粘合剂固着在纤维表面上。通常用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等无机化合物与溴代芳香族化合物(如十溴二苯醚)等非水溶性固体阻燃剂加上聚丙烯酸或聚氨酯、聚乙烯基乙醚、丁苯胶等粘合剂一起分散于水中,然后用涂布和浸轧 干燥 热定型方法固着。

2 2 共聚型聚酯纤维阻燃剂

此类阻燃剂属反应型阻燃剂,分子中带有可反应的双官能团 OH基、 COOH基,作为共聚单体结合进聚酯大分子链中,反应需在酯交换釜或缩聚釜中进行。

2 2 1 共聚型卤系阻燃剂

用于涤纶阻燃处理的卤素化合物以溴代物为主。溴类阻燃剂添加量小,阻燃效果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阻燃剂。最早研究成功并商业化的是Du Pont公司的Dacr on900F纤维,它是以四溴双酚A双羟乙基醚为共聚单体制得,后来意大利Snia公司将其发展为共聚阻燃体系,以1 磺酸钠 3,5苯二甲酸二甲酯为辅助共聚单体加上三氧化二锑和磷酸钠制成了著名的W istel FR[3]。

卤素阻燃剂虽然阻燃效果令人满意,但也有一系列的缺陷:在涤纶纺丝过程中对设备和喷丝板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常使涤纶的耐光牢度降低2 3级,且当染料受光照作用后同溴化物反应,引起纤维变黄,颜色恶化。含卤素的阻燃材料在燃烧时易放出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特别是一些含卤素类阻燃体系在高温裂解及燃烧时,产生有毒的多溴代二苯并呋喃(PB DF)及多溴代二苯并噁烷(PBDD),这对生命与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阻燃材料的无卤化在全球的呼声甚高[4,5]。

2 2 2 共聚型磷系阻燃剂

随着人们对火灾和阻燃材料研究的深入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低烟、低毒的磷系阻燃剂受到普遍重视。据报道[6],使涤纶产生自熄行为所需的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而在同样的情况下所需的溴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7%左右。就阻燃聚酯纤维的综合性能而言,磷系阻燃剂不仅能克服卤素阻燃剂带来的纤维耐光牢度降低、颜色恶化和脆性增加等不良影响,通常还能改善纤维的色泽和染色性能。目前磷系阻燃剂主要有磷酸酯、膦酸衍生物、膦酸酯类或氧化膦类。

国外商品化磷阻燃共聚酯纤维主要有德国H o echst Celanese公司的Trev ira CS、日本东洋纺GH 等品牌。T rev ira CS是当前国际市场上阻燃涤纶的主导产品,阻燃剂为3 苯基膦酸丙羧酸或其环状化合物。纤维中磷质量分数为0 6%时就可以满足各种装饰纺织品的阻燃要求,并具有无卤、低毒、物理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近年来含磷共聚改性型阻燃涤纶已成为我国涤纶阻燃研究中的主要热点。北京理工大学基于苯基二氯化膦(DCPP)合成了系列反应型有机膦阻燃剂,如2 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6 氧(6H) 二苯并 (c,e)(1, 2) 氧磷杂己环 6 酮]甲基 丁二酸(DDP)和双(对 羧苯基)苯基氧化磷(BCPPO)等[6]。在各种氧化膦类阻燃单体中,2 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 A)颇引人注目。CEPPA是由苯和三氯化磷经催化反应制得苯基二氯化膦,再由苯基二氯化膦与丙烯酸反应制得。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耐水解性,反应活性高,阻燃效果可通过阻燃剂加入量调节,所得阻燃切片的热稳定性、耐氧化性和可纺性均好。当CEPPA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阻燃涤纶LO I达到32以上。国际上H o echst、E ast m an等公司也使用了CEPPA生产阻燃聚酯。DDP的合成要比CEPP A复杂,但它应用于聚酯后具有优良的耐染色性和耐水解性能,在国际上已有东洋纺织和E M S公司等用其生产高档的阻燃聚酯产品[7]。华南理工大学以苯基磷酰二氯和间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含磷阻燃剂苯磷酸二(间苯二酚)酯(B P H PPO),将其与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1,2 丙二醇进行共聚,得到主链含磷的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UPR)。当U PR 固化物中B P H PPO的质量分数为18%时,UPR固化物的极限需氧指数为30,阻燃效果达到美国UL94 V0级标准[8]。

虽然磷系阻燃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是阻燃剂的各种中间体及生产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磷系阻燃剂的加入也会降低聚酯纤维的热氧稳定性[9]。人们也将逐渐重视硅系阻燃剂及其它无机阻燃剂的研究与应用。无机阻燃剂具有无烟、无毒、无腐蚀性、安全和廉价等优点,如硼酸(或氧化硼)、云母、陶瓷、石墨等无机物也被用于聚酯的阻燃改性[10 15]。2 3 阻燃聚酯纤维用共混添加型阻燃剂

国外对共混阻燃涤纶的研究起步虽不晚(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但成功的报导并不多,能形成商业化产品的更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符合聚酯纺丝及加工条件的阻燃剂。从已有的报导情况看,主要是溴系和磷系阻燃剂。

2 3 1 共混添加型溴系阻燃剂

溴系添加型阻燃剂,一般采用耐热性能好、挥发性小、含溴量高的芳香族溴化物,如十溴联苯醚、六溴苯等。如Fire m aster 935的阻燃聚酯纤维,它是以多溴二苯醚为阻燃添加剂与聚酯共混纺丝而成。在溴系阻燃剂中,十溴二苯醚(DBDPO)含溴量高,分解温度大于350,是一种纯度高、热稳定性极佳、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阻燃剂。目前为国内阻燃聚酯生产厂家广泛使用。

2 3 2 共混添加型磷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中,为了减少高温时的挥发性,往往采用分子量较高的磷酸酯齐聚物,如对苯撑基膦酸酯、聚对二苯矾苯基磷酸酯等。日本的H ei m阻燃纤维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8000以上的聚苯基磷酸二苯砜酯齐聚物作阻燃剂,所制得的织物阻燃性良好。这类高分子量阻燃剂具有低挥发性、耐水、耐溶剂的特点,在聚酯阻燃改性中得到广泛应用。青岛大学阻燃纤维研究所利用自制的二氯化苯氧膦与双酚砜合成了高分子量的磷 硫阻燃剂(SF FRI),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10000的浅黄色磷系聚合物,熔融温度为180-240,热分解温度高于400,可与常规聚酯切片共混纺丝,且不影响纺丝工艺。当阻燃剂添加量为3 5%时,聚酯纤维的LO I可达到30[16]。苏州大学潘倩倩等[17]研究了聚(9,10 二氢 9 氧杂 10 (2,5 二羟基苯基)磷杂菲基 10 氧化物)苯基硫代膦酸酯(PDPTP)添加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结果显示,加入10w%t的PDPTP后,点燃时间从47s延长至63s,PET的pkRH R急剧地降低了57%,比消光面积降低31 26%,显示了其优异阻燃与抑烟性。

3 聚酯阻燃技术的新进展

3 1 纳米技术

无机阻燃剂的超细化研究是当今阻燃技术研究

的一个热点。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固体阻燃剂分散成1-100nm大小微粒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物理方法有蒸汽冷凝法,机械破碎法;化学方法有气相反应法,液相法。阻燃剂超细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阻燃效率,还可以起到改善阻燃剂的发烟性、耐候性、着色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开发的胶体三氧化二锑具有粒径小(小于100n m)、易分散、着色强度低的特点,在阻燃纤维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8]。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兴起的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更是开辟了阻燃高分子材料的新途径[19],国内外已经研究在聚酯聚合过程中或纺丝熔体中加入纳米层硅酸盐材料来改善聚酯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或燃烧性能[20 21]。

3 2 硅系阻燃剂

近年来阻燃剂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市场不断更新,涌现了许多新型高性能阻燃剂品种,特别是硅系阻燃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硅系阻燃剂包括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硅系阻燃剂主要为硅氧烷类化合物,主链中硅氧链节促进材料在高温下成炭,而炭层中的硅氧链节又有助于形成连续、抗氧化的硅酸盐保护层,因而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氧指数及抗高温氧化性能,并保护炭层下的基材免遭破坏。含硅聚合物中如果含有苯基,则其阻燃效果更佳。Shu等[22]用两步法合成了含硅N 苯基顺丁烯二亚酰胺聚合物。研究发现,含硅聚合物的聚合度主要受侧链的影响,而且侧链对聚合物的阻燃效果影响也很大。当侧链是乙醇硅烷时,将会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力学稳定性,但是将增加残碳率,因而它是性能优良的阻燃剂。

3 3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就是把阻燃剂微粒包裹起来;或者将阻燃剂吸附在无机物载体的空隙中,形成蜂窝状微胶囊阻燃剂。这样可以改善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采用硅酸盐、有机硅树脂,可以使易热分解的有机阻燃剂被很好地保护起来,从而改善阻燃剂的热稳定性。Yosh i n ari等[23]以环氧氯丙烷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自制阻燃剂表面通过界面聚合法生成壳材,包覆在阻燃剂的表面,制备了阻燃剂的微胶囊。微胶囊化的聚磷酸酯也可用于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后的棉织物阻燃耐洗性获得了较大提高[24]。

3 4 复配技术

研究发现某些阻燃剂同时使用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可以获得更理想的阻燃效果,例如磷、卤素和硅就有很好的阻燃协同效应。高温下磷、卤素促进炭的生成,硅增加这些炭层的热稳定性,如用硅氧烷代替硅烷时,磷/硅的阻燃协同效应还能得到进一步加强[25]。同时阻燃剂的功能复合化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现在各国都在开发双功能和多功能的阻燃剂,期望一种助剂在阻燃的同时起到其他的作用,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周晓辉等[26]合成了含磷/硅的[(6 氧 6 氢 二苯并 (c,e) (1,2) 氧磷杂己环 6 酮) 乙基] 硅氧烷(DO PO S i),由于磷、硅协同作用,DOPO S i阻燃剂阻燃时极限氧指数达27 4,抗熔滴效果明显。K as turi y a[27]等研究发现用氟化物对阻燃纤维进行处理不仅有助于纤维的阻燃持久性而且可以改善纤维的防水性。

4 结束语

由于含磷阻燃剂阻燃效率高,尤其是以共聚方式引入聚酯纤维中时,所得的阻燃纤维仍能保持未改性纤维的优良综合性能,因此,今后阻燃聚酯纤维还将以引入磷为主,并应辅以热稳定性优的卤素、氮等协同阻燃成分改性。从长远发展来看,阻燃聚酯纤维应朝向低毒、低烟、无卤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也避免了对涤纶生产与加工工艺影响和恶化涤纶物理力学性能的可能性。在含磷共聚阻燃聚酯纤维研究与应用基础上,还应着力应用阻燃新技术如超细化/纳米技术、硅系阻燃剂、复配阻燃剂以及具有复合功能的阻燃剂,从而开发出性能优良的复合阻燃纤维。

参考文献

[1] 张榕,朱新生,周舜华.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

展[J] 合成纤维,2006,35(8):9 12.

[2] Yang S C Fla m e retardant po lyesters II Po l y

ester poly m ers[J] J App.l Po l y m Sc i ,

2007,106(2):1274 1280.

[3] 郑国才.国外聚酯纤维织物阻燃概况[J].合

成纤维工业,1979,(3):56 61.

[4] 张宜鹏,赵春梅,毕立等 无卤阻燃玻纤增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研制[J].化

工新型材料,2009,37(7):118 120.

[5] Deng Y,W ang Y Z,Ban D M.Burn i n g behav

i o r and pyro l y sis products o f fla m e retar dant PET

conta i n i n g su lfur conta i n i n g ary l p o lyphosphonate

[J].J.Ana.l App l Pyro l y sis ,2006,76:

198 202.

[6] 肖为维.阻燃聚酯纤维的研制[J].合成纤

维,1986,(3):44 47.

[7] 王利生,王忠卫,张东翔.以DCPP为母体的

反应型阻燃剂及其阻燃聚酯切片[J].塑料

助剂,2003,(4):19 24.

[8] 张臣,刘述梅,黄君仪,等.反应型含磷阻燃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及固化[J].石油化工,

2009,38(5):515 520.

[9] Chang S J,Sheen Y C,Chang R S,et a.l The

ther m a l degradati o n o f phosphor us conta i n i n g co

polyesters[J].Po l y m.Degrad.Stab.,1996,

54(2 3):365 371.

[10] M asa m i I,Jiro A.F ire retardant po l y ester fi

ber and its producti o n:JP08/291467[P]. [11] Akira K.Fla me Resistant Polyester F i b er:JP05/

321155[P].

[12] Tetsuo M,Yoshif u m i K,Bunpei I.,et a.l

F la m e proofing po lyester Fiber struct u re:

JP62/006912[P].

[13] M asuo H,K eiich iro Y.H eat and Fire R esist

ant Fibers Coated w ith M ica:J P63/145479

[P].

[14] H i d eo Y,H iroak iM,TakashiT,et a.l Fusi n g

resistant synthetic fiber fabric and m ethod for

processing thereo:f J P04/73262[P].

[15] 游长江,谢青,冯健中,等.可膨胀石墨/磷

酸酯协同阻燃不饱和聚酯的研究[J].中国

塑料,2008,22(9):38 42.

[16] 夏延致.涤纶专用阻燃剂的发展及其技术应

用[J].纺织信息周刊,2004,238(46):16.

[17] 潘倩倩,朱新生编译.含硫芳基聚膦酸酯阻

燃聚酯的燃烧行为和高温分解产物[J].国

外丝绸,2007,(5):7 11.

[18] 李宾杰,吴志申,周静芳.超细氧化锑阻燃

剂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03,31

(9):1 4.

[19] G il m an J W,Kash i w ag i T,Lichtenhan J D.

N ano co m posites:A revo l u tionary ne w fla m e

retardant approach[J].SAM PE J,1997,33

(4):40 46.

[20] Fox D M,Be llayer S,Aw ad W H,et a.l R es

carch prog ress of silicon based fla m e retardant

[J].Po ly m.Prepr.,2004.

[21] 冯莉,刘炯天,宋所讲.高岭土对不饱和聚酯

树脂的热稳定性、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J].应用化学,2008,25(12):1385 1388. [22] Shu W J,H o J C,Per ng L H.Studies o f sili

con containing m ale i m i d e po l y m ers.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 odel co mpounds[J].

Eur.Po l y m.J.,2005,(41):149 156. [23] Zanette M,Ca m ino G,Canacese D,et a.l F ire

retardant ha logen an ti m ony c lay syner g is m i n

polypropy l e ne layered silicate nanoco m posite

[J].Che m M ater,2002,14(2):189 193. [25] YoshinariT,H ir oshiY,hideo K,et a.l Prep

aration of PC M m ier oeapsu l e s by usi n g oil ab

so t h ab le Po ly m er particles[J].Co llo i d s

Sur.f,A,2007,301:41 47.

[25] 花金龙,李文霞.微胶囊技术在棉织物阻燃

整理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09,31

(8):5 8.

[26] H si u e G H,L i u Y L,L iao H H.Fla m e retard

ant epoxy resins:An approach for m o r gan ic

i n o r gan ic hybrid nanoco m posite[J].J Po ly m

Sc,i2001,39(7):986 996.

[27] 周晓辉.一种新型含磷硅阻燃剂的合成及在

聚酯中的应用[M].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服

装学院,2010.

[28] Kasturiya N,Katiyar P,N ishka m A,et a.l

E ffect o f fl u o r oche m ica ls on fla m e retar dant fi

bers[J].J Ind Tex t ,2003,32(4):

245 254.

聚氨酯泡沫的阻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聚氨酯泡沫的阻燃研究 作者:孙付宇, 秦泽云, 张美, Fuyu Sun, Zeyun Qin, Mei Zhang 作者单位:孙付宇,秦泽云,Fuyu Sun,Zeyun Qin(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张美,Mei Zhang(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刊名: 化工中间体 英文刊名:CHEMICAL INTERMEDIATE 年,卷(期):2011,08(5)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27条) 1.刘益军;柏松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期刊论文]-塑料工业 2003(10) 2.袁开军;江治;李疏芬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05) 3.于永忠;吴启鸿;葛世成阻燃材料手册 1990 4.胡源;范维澄;王清安磷腈改性聚氨酯燃烧过程气相中长寿命自由基的研究[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1999(01) 5.金军聚氨酯硬质泡沫阻燃技术研究及趋势[期刊论文]-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7(04) 6.钟柳;刘治国;欧育湘-种新型含氯的磷-膦酸酯阻燃聚氨酯的阻燃性能 2007(04) 7.欧育湘;韩廷解阻燃塑料手册 2008 8.陈鹤;罗运军;柴春鹏阻燃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6) 9.赵哲;张鹏;夏祖西阻燃聚氨酯软泡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8(05) 10.王升文;秋银香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008(01) 11.孟现燕;唐建华;叶玲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5) 12.杨伟平;戴震;许戈文聚氨酯阻燃的研究进展 2010 13.张理平;王俏不同阻燃剂对聚氨酯软泡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6(03) 14.史以俊;罗振扬;何明含磷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聚氨酯工业 2009(05) 15.T.C.Chang;Y.S.Chiu;H.B.Chen Degradation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urethanes 1995 16.张蕾;吴晓青;张文才聚氨酯树脂在环保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8(02) 17.郝冬梅;刘彦明;林倬仕无卤膨胀性阻燃剂ANTI-2阻燃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 2008 18.W.Wei;X.Peng Preparation of aqueous polyurethane flameretardant[期刊论文]-Textile Auxiliaries 2004(05) 19.刘斌;杨小燕聚氨酯材料的阻燃与防火[期刊论文]-江苏化工 2003(06) 20.陈雷;高增明三(-缩二丙二醐亚磷酸酯阻燃剂的应用 1991(04) 21.韦玮;王建明新型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合成研究 1998(01) 22.高明;王涛;吴发超氨基树脂型膨胀阻燃剂处理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1) 23.罗振扬;史以俊;何明匀泡剂对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塑料 2009(01) 24.付步芳;魏建国;刘洁琪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技术[期刊论文]-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8(04) 25.张骥红;陈峰聚氨酯泡沫阻燃剂浅谈[期刊论文]-聚氨酯工业 2001(4) 26.张田林;李再峰纳米氢氧化镁补强阻燃聚氨酯弹性体[期刊论文]-弹性体 2004(05) 27.K.Kuleszal;K.Pielichowski;Z.Kowalski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NaH2PO4/NaHSO4 flame retardant system for polyurethane foams[外文期刊] 2006(02)

阻燃面料知识汇总

阻燃面料知识汇总 关键词:面料,阻燃,知识,汇总 阻燃产品包括阻燃剂、阻燃涤纶切片、阻燃涤纶纤维和各种阻燃面料对织物阻燃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火险隐患无所不在。为了减少由于纺织品易燃引起的火灾事故,减少由此造成的对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纺织品燃烧性能 的测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在关于阻燃性纺织品的立法和标准化 工作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 一、评判依据:评判织物的阻燃性能通常采用两种依据:一是从织物的燃烧速率来进行评判。即经过阻燃整理的面料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的时间,然 后移去火焰,测定面料继续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时间,以及面料被损毁的程度。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越短,被损毁的程度越低,则表示面料 的阻燃性能越好;反之,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不佳。另一种是通过测定 样品的极限氧指数来进行评判。极限氧指数(LOI)是指样品燃烧所需氧气量的表述,故通过测定氧指数即可判定面料的阻燃性能。氧指数越高则说明维持燃 烧所需的氧气浓度越高,即表示越难燃烧。该指数可用样品在氮、氧混合气体 中保持烛状燃烧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百分数来表示。从理论上讲,纺织材料的 氧指数只要大于21%(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其在空气中就有自熄性。根据氧指数的大小,通常将纺织品分为易燃(LOI<20%)、可燃(LOI=20%~26%)、难燃(LOI=26%~34%)和不燃(LOI>35%)四个等级。对纺织品的可燃性表征,可用极限氧指数(LOI)表示,即维持已燃材料继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体积的百分率。按极限氧指数(LOI)将纺织原料分为4类:不燃(LOI≥35%)纺织品,如多数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硼纤维、玻璃纤维、PBO纤维、PBI(聚 苯并咪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难燃(LOI="26-34%)纺织品,如芳纶、 氟纶、氯纶、改性腈纶、改性涤纶、改性丙纶、改性维纶、改性粘胶、PPS(聚苯硫醚)、海藻纤维等;" 可燃(LOI≥26%≤34%)纺织品,如涤纶、锦纶、维纶、羊毛、蚕丝、醋酯纤维等;易燃(LOI≤20)纺织品,如丙纶、腈纶、棉、麻、粘胶纤维、竹浆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等。不燃纤维虽然阻 燃效果好,但多数不适宜穿着或家用,而多数人们常用的天然或化学纤维都是 可燃或易燃的,只有对这类纺织品进行改性或后整理才能提高他们的阻燃性能,也就是将具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剂通过各种途径加入到纺织品中才能达到阻燃效果。纤维阻燃的途径是阻止或减少纤维热分解,隔绝或稀释氧气,快速降温使 用其终止燃烧。为实现上述目的,一般是将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剂通过聚合物聚合、共混、共聚、复合纺丝、接技改性等加入到化纤中去或用后整理方法将阻 燃剂涂层在纤维表面或渗入纤维内部。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多种阻燃剂, 以两种以上方式协同效应达到阻燃效果。阻燃纺织品以美国杜邦公司上世纪60 年代生产的Nomex最为著名。其本身具有永久阻燃性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美 军的防护服装便使用了这种纤维。随着该纤维的广泛应用,杜邦公司又相继开

聚酯纤维概述

聚酯纤维概述 一、聚酯纤维工业发展 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re)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主要品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 1941年,英国科学工作者在Carotherse工作启发下,选用具有对称结构的对苯二二甲酸和乙二醉缩聚,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成功地在实验室中用熔体纺丝法制成了有应用价值的聚酯纤维,当时命名为特丽纶。英国化学工业公司1949年开始进行小规模工业生产。 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大约占合成纤维的70%。 世界聚酯纤维产量一表 二、聚酯纤维分类和性能 1.PET纤维(涤纶):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 性能特点:玻璃化温度67-81℃ (1).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cN/dtex。 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涤纶织物结实耐用。 (2).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

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3)涤纶的熔点比较高,而比热容和导热率都较小,因而涤纶纤维的耐热性和绝热性要高些。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 (4).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 (5).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 (6).耐腐蚀。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 (7).染色性较差,但色牢度好,不易褪色。涤纶分子链上因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 (8). 吸湿性很小,即使相对湿度在100%,吸湿率也仅为0.6%。0.8%。吸湿性 较差,易洗快干;但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 2.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 性能特点:玻璃化温度22℃到43℃ (1)、PBT纤维的强度为30.91~35.32cN/tex,伸长率30%~60%,熔点为223℃,其结 晶化速度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快10倍,有极好的伸长弹性回复率和柔软易染色的特点。 (2)、由PBT制成的纤维具有聚酯纤维共有的一些性质,但由于在PBT大分子基本链节上的柔性部分较长,因导致纤维大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有所提高。 (3)、PBT纤维具有有良好的耐久性、尺寸稳定性和较好的弹性,而且弹性不受湿度的影响。 (4)、PBT纤维及其制品的手感柔软,吸湿性、耐磨性和纤维卷曲性好,拉伸弹性和压缩弹性极好,其弹性回复率优于涤纶。 3.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 性能特点:玻璃化温度45~65℃ (1)、PTT织物柔软而且具有优异的垂性。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周向阳1,贾德民2,严志云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摘要: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介绍了聚酯阻燃的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硅系阻燃剂和复配技术。指出了今后聚酯阻燃改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阻燃;涤纶;阻燃剂;纳米技术 中图分类号:TQ342 Progress i n F l a m e R etardant T echnol ogy for Po l yester F i bers ZHOU X iang yang1,JI A De m in2,YAN Zh i yun1 (1Co ll e ge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 lEng ineeri n g,Zhongka iUn i v ersity o fAg riculture and Eng ineeri n g, Guang zhou510225,Guangdong,Ch i n a;2Co llege ofM ateri a ls Science and Tec hno l o gy, South Ch i n a Un i v ersity of Techno l o gy,Guangzhou51064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 is paper revie w s on the fla m e retardan tm odificati o n techn i q ues for po lyester fi b ers.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 f halogen and phosphorus conta i n i n g fla m e retarders for fla m e retardant po l y ester fibers had been summ arized and ana l y zed.The nove l techno l o g i e s such as nanotechno l o gy,m icrocapsu l e s,silicone fla m e retar der processi n g and built techno logy w ere i n troduced.The develop i n g orienta ti o n of the fla m e retardantm odificati o n for po l y ester fi b er w as po i n ted ou.t K ey words:fla m e retardation;po l y ester fi b er;fl a m e retarder;nanotechno l o gy 聚酯(PET)纤维是各种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合成纤维,被誉为是21世纪的纤维之王。它以其高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腐蚀等优异的性能,在服装、地毯及装饰织物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聚酯纤维属于熔融性可燃纤维,对聚酯纤维进行阻燃化处理,降低聚酯织物在火灾中的危险性,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聚酯的阻燃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酯的阻燃技术已比较成熟,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外已经有许多产品成功商业化。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工业化产品不多,但也取得了很大研究进展。1 聚酯纤维阻燃化方法及途径 聚酯的阻燃通过原丝的阻燃改性或表面处理改性来实现。具体方法可归纳为如下五种途径: (1)阻燃单体共聚 在合成聚酯的单体二元酸或二元醇分子中引入阻燃元素:卤素、磷或硫,然后合成聚酯。该法的优点是阻燃性能持久且耐洗涤,缺点是工艺稍复杂,共聚型阻燃剂开发成本高,对聚酯的性能影响比较大。 (2)共混阻燃改性 此法是将普通聚酯与阻燃剂共混造粒后纺丝,由于不涉及聚合生产工艺的改变,所以简单易行,操作费用低,但纤维的阻燃耐久性比共聚改性方法 收稿日期:2010 12 14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及消防对策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及消防对策【摘要】通过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火灾危险性的分析,结合典型火灾案例,提出了在冷冻、冷藏库(间)建筑和通风、空调管道等部位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隔热材料时,应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聚氨酯;火灾危险性;消防管理对策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polyurethaneresin)泡沫塑料的简称,其 导热率仅为软木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40%左右,有足够的强度、耐油性和粘接能力,是优良的隔热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用包扎品、工业环境实验室、建筑通风、空调管 道以及食品行业冷冻、冷藏库(间)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坚硬性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还可以用于建筑物绝缘结构。但是,在使用中如不加以注意,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2000年4月22日,山东省青州市的丰旭实业有限公司肉食鸡加工车间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20人受伤的特大恶性事故,经公安消防机构查明,火灾原因就是日光灯镇流器过热,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所致。 1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特性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以聚醚或聚酯树脂为主要原料,与异氰酸酯定量混合,进行发泡 制成的一种发泡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热力学方面的参数在许多文献资料上都未 提及。

1.1测试数据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对从一起火灾现场提取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的测试分析[1],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性。 对试样用水平燃烧法测试燃烧速度,试件尺寸125mm*12mm*12mm,在燃烧过程中有大量的烟产生,并有卷曲,试件燃烧长度超过100mm,试件燃烧速度为256mm/min(按GB2408-08)。 测试试件氧指数数值,试件尺寸150mm*6mm*6mm,测试结果为23.4。 对试件进行热重分析,温升速度40C/min,空气流量40ml/min,试件质量2.4141mg。试件在达到85C前失重约1.6%(可能为吸附湿气);在达到116C时开始失重,到398C 时共失重44.1%,其中250-341C期间分解剧烈;在660C时全部烧尽,无残留物。 1.2分析结构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构:

阻燃性

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论述了纺织品阻燃的方法及阻燃机理以及纺织品阻燃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纺织品的阻燃性和提高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关键词:阻燃性;阻燃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近些年来,纺织品的阻燃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据报道,英国火灾死亡人数每年约1000人,其中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约占了一半。美国火灾死亡人数更多,每年约8000余人,受伤者高达15万~25万人,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其中床上用品、家具装饰用布和衣着用品是起火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建筑住宅火灾,纺织品着火蔓延所占的比例更大。为此,本文介绍了纺织品阻燃技术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研究其发展趋势。 1.1阻燃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在纺织原料和产品的开发上,都把阻燃的要求放在较主要的位置,特别对欧洲、美国出口的家用纺织品,必须有阻燃的功能才能进入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的安防意识的增强,纺织品的阻燃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1.1阻燃纺织品的开发及市场 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阻燃聚酯纤维的产量已占聚酯纤维总产量的10%左右,而我国还不到0.3%。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阻燃聚酯纤维,目前生产阻燃聚酯纤维的方法主要采用共聚和共混法技术,很少采用接枝法技术。开发生产的磷系聚酯阻燃纤维,可生产14.6-97.2tex不同规格的阻燃聚酯纱或长丝,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可用于室内装饰、床上用品、汽车内装饰等;开发生产的磷系阻燃阳离子聚酯短纤维,也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织物可常压染色,并可与阻燃腈纶或氯纶混纺纱实现同浴染色。 阻燃粘胶纤维的开发生产不及阻燃聚酯纤维,但也有几家批量生产。有的在纺丝中制得阻燃粘胶纤维,应用于针织、机织及无纺布,可制作防护服、消防服、床上用品;有的通过纳米改性纺丝工艺开发生产的含有聚硅酸复合型粘胶纤维,用于工业纺织品、防护服、装饰织物。

聚酯纤维及织物的阻燃与抗熔滴改性

聚酯纤维及织物的阻燃与抗熔滴改性 聚酯纤维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可纺性和低成本,在服用和装饰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聚酯纤维本身易燃,燃烧容易产生熔滴的特点,限制了在装饰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作为高层建筑和密闭环境中使用的装饰用纺织品。 主链型磷系阻燃剂是目前阻燃聚酯纤维应用最为广泛的阻燃剂,通过磷系阻燃剂的氧化燃烧,加速聚酯熔滴的产生,带走燃烧热量实现聚酯的阻燃改性,但无法避免熔滴和有毒烟气的产生,在密闭环境中使用对人体安全性的危害大。因此,本文从聚酯的阻燃和抗熔滴改性出发,基于聚酯燃烧机制和抗熔滴改性机理,通过选用高成炭的侧链型含磷阻燃剂,并配合无机溶胶的可交联特性,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实现聚酯的阻燃和抗熔滴改性。 针对聚酯表面活性低的问题,结合表面涂覆整理方法具有抗熔滴改性的优势,采用具有柔性链段的聚硅氧烷溶胶和富含磷的植酸阻燃剂为涂覆整理液,以浸渍涂覆整理的工艺,在聚酯织物表面形成柔性聚硅氧烷/植酸/柔性聚硅氧烷的三层功能涂覆结构,实现聚酯织物阻燃和抗熔滴改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侧链型含磷阻燃剂[(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甲基]丁二酸(DDP)高效成炭的阻燃特性基础上,对DDP进行端羟基化改性,进一步提高阻燃剂的耐热稳定性。 傅里叶红外变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结果表明,DDP与乙二醇(EG)发生酯化反应生成[(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甲基]丁二酸二羟基乙酯(DDP-EG)。热失重分析(TGA)和动态热稳定性分析表明DDP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69℃,分解温度低于聚酯聚合温度,热稳定性差,难以

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张榕1,朱新生1,2*,周舜华2,濮江2,路建美3 (1.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2.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吴江215228; 3.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023) 摘要: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以及聚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指出:磷系共聚阻燃改性技术辅以其它反应性单体、纳米添加剂等有利于改善涤纶的抗熔滴性和炭化阻燃作用。 关键词:阻燃;涤纶;阻燃剂;抗熔滴性 中图分类号:TQ34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54(2006)08-0009-04 0前言 涤纶是各种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合成纤维[1],其纤维纺织品大量用于衣料、窗帘、幕布、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及各种特殊材料。涤纶的极限氧指数(LOI)在21左右,随着纤维织物的广泛应用,其火灾的潜在危险也日益突出。涤纶的阻燃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涤纶的阻燃技术已比较成熟,已经有许多商业化的阻燃涤纶,如日本东洋纺公司的Heim、意大利SniaViscosa公司的WistelFR和德国HoechstCelanese公司的TreviraCS等。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阻燃涤纶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1阻燃涤纶改性方法 按生产过程和阻燃剂的引入方式,涤纶的阻燃改性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种:(1)在酯交换或缩聚阶段加入反应型阻燃剂进行共缩聚;(2)在熔融纺丝前向熔体中加入添加型阻燃剂;(3)以普通聚酯与含有阻燃成分的聚酯进行复合纺丝;(4)反应型阻燃剂在涤纶或织物上进行接枝共聚;(5)涤纶织物进行阻燃后处理[2]。第(1)至(3)种方法属原丝的阻燃改性,第(4)和(5)种方法属表面处理改性。 共聚阻燃改性方法是在聚酯的合成阶段将阻燃单体与聚酯组分进行缩聚而合成的阻燃聚酯,进而纺制成阻燃纤维。由于阻燃单体固定在聚酯大分子链上,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溶解或渗析现象,因而这种阻燃涤纶具有相对的永久性,毒性较低。国外已工业化的阻燃涤纶品种,主要是采用这种阻燃改性方法。 共混阻燃改性不改变聚酯生产工艺,品种更换灵活,适用面较广。但是,共混阻燃改性需要解决其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和毒性等问题。 复合纺丝阻燃改性多采用皮-芯型结构,是以共聚型或共混型阻燃聚酯为芯,普通聚酯为皮层复合纺制而成。对于那些耐水解性差,如部分膦共聚改性阻燃聚酯特别适合这种纺丝方法。接枝阻燃改性是用紫外线、高能电子束辐射或化学引发剂使乙烯基型的阻燃单体与聚酯发生接枝共聚,是获得有效而持久的阻燃改性方法。但复合纺和后接枝共聚 收稿日期:2006-01-26 作者简介:张榕(1983 ̄),女,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聚氨酯阻燃剂的特性和行业分类应用简介

和其他大多数高分子材料一样,聚氨酯不耐热,容易被点燃,产生毒性气体,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所以,一般通过各种方法,使聚氨酯制品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添加阻燃剂是最常用的方法,阻燃剂是聚氨酯材料的重要助剂。 一、卤代磷酸酯 卤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是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一大类添加型有机阻燃剂。多数卤代磷酸酯常温下有液态,使用方便,与多元醇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价格适中。卤代磷酸酯阻燃剂的品种非常多,我们就对常用的几种分别作一下介绍。 1、三(2-氯乙基)磷酸酯 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在聚氨酯软泡、硬泡生产中都能使用。但以用于硬泡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硬泡的闭孔率高,透气性小,阻燃剂挥发较困难,阻燃效果维持的比较长久。它的缺点是用量较大,如果用量超过15%时,泡沫塑料的物性则有下降现象。 TCEP广泛用于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在聚氨酯硬泡或半硬泡中添加10%TCEP可获得显著的效果。使用TCEP降低硬泡的脆性,而不削弱泡沫的抗蚀性。当TCEP用于聚氨酯软泡,例如阻燃改性高回弹泡沫,TCEP可与三聚氰胺结合使用。TCEP可作为一个单独组分在发泡过程中直接注入混合头,也可在发泡前与聚醚多元醇混合,同时可降低多元醇组分黏度。 TCEP是应用最早、最广也是最便宜的阻燃剂,它具有较好的抗水解性和较高的阻燃效率,但容易挥发损失,阻燃持久性较差。 生产厂家:美国雅保(Antiblaze 100),德国科莱恩,美国康普顿集团公司,江都大江,江苏雅克等。 2、三(2-氯丙基)磷酸酯 三(2-氯丙基)磷酸酯(TCPP)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兼具有良好的增塑作用。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磷、氯两种元素,阻燃性能显著,同时还有增塑、防潮、抗静电等作用。因为磷氯含量比TCEP低,因此它的阻燃效果也相对减弱。 TCPP主要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剂。一般较多的用于聚氨酯硬泡及PIR硬泡中,也用于聚氨酯软泡。用于聚氨酯软泡时持久性不好,但不会使泡沫发生焦烧现象。 生产厂家:美国雅保(Antiblaze TMCP及Antiblaze 80),德国科莱恩,德国拜耳(Levagard PP),江都大江,江苏雅克,张家港常余等。 二、磷酸酯类阻燃剂 磷酸酯的品种较多,许多磷酸酯可用作聚氨酯的阻燃剂。但磷酸酯同时具有增塑效应,

聚氨酯研究进展

聚氨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聚氨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包括氟硅改性、水性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和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指出了聚氨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氟硅改性;水性;非异氰酸酯;纳米复合材料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urethane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of polyurethane, including fluorine-modified, water-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 and 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demonstrating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olyurethane. Keyword: polyurethane; fluorine-modified; non-isocyanate; nano-composites 引言 聚氨酯树脂(PU)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它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硬度范围宽、强度高、耐磨、耐油、耐臭氧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吸振,抗辐射和耐透气性能,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抗挠曲性、耐溶剂性,而且容易成型加工,并具有性能可控的优点;它的产品形态多样,如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纤维素、合成革等;因此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机械、家具等诸多领域。 1.氟硅改性 氟硅改性聚氨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氟硅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表面能较低,因此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富集,可赋予改性聚合物涂膜优良的耐水、耐油污、耐候、耐高低温使用性能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常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将含有羟基或胺基的硅氧烷树脂或单体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将有机硅氧烷引到水性聚氨酯中,利用硅氧烷的水解缩合交联来改善聚氨酯的性能;另一种方法是在环氧硅氧烷作为后交联剂引入到体系中,形成环氧交联改性聚氨酯体系。Cheng(Cheng, Zhang et al. 2005)等人基于聚丙二醇(PPG),聚醚接枝聚硅氧烷(PE- PSI),2,4 -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1,4 -丁二醇(BDO)合成一个新颖的硅氧烷改性聚氨酯(PE- PSI)。Luo(Luo, Huang et al. 2010)等人基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二端羟烷基聚[甲基-(3,3,3- 三氟丙基)]硅氧烷(PMTFPS)为软段,聚己内酯(PCL)的混合软段的基础上,合成氟-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系列。Linlin(Linlin, Xingyuan et al. 2007)等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PU)。硅烷改性聚氨酯的研究十分活跃,以聚氨酯为主链通过硅烷封端改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Mahdi(Mahdi, Syed Z. Rochester Hills et al. 2001)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聚氨酯,提高了聚氨酯密封胶对玻璃的粘接性,而且不用底涂剂,甚至可胶接油漆面和有机物污染的表面。Sun, DX(Sun, Miao et al. 2011)等用硅烷偶联剂(SiCA)改性功能化的纳米二氧化硅聚氨酯,提高其热稳定性、

聚酯纤维的改性

聚酯纤维的改性

————————————————————————————————作者:————————————————————————————————日期:

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20-20学年第学期) ? 题目: 研究生: 提交日期:年月日研究生签名: 学院学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浅谈服装材料中涤纶的性能及改进 任慧中 摘要:合成纤维是我国服装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聚酯纤维(涤纶)又是化纤用量最大的一种。本文分析了涤纶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并对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使涤纶更加舒适,应用更加广泛。最后,本文对合成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纤维;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改性 Analysis The Property Of DacronAnd Improvement InThe Clothing Materials REN HuiZhong Abstract:Synthetic fiber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was usedmaterial s. However,the polyester (PET)isthelargestaboutfiber. Thepropertyof physics and chemistryand was made a further improvementabout hygroscopic、flammabilityand antistatic in this paper, which wasbecame morecomfortable andwiderin application.Finally, the developmentof synthetic fiber was expect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Keywords:polyester fiber; hygroscopicity;flammability;anti-staticelectricity;improvement 1 前言 当前,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质量、数量和效益在逐年攀升。同时,服装消费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但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推动了纺织产业链向科

产业用高性能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发展趋势

产业用高性能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发展趋势 2011年01月12日16:12 【作者:王鸣义】【字体:大中小】摘要:简要介绍了世界和中国大陆近十年来已经投入商业化的产业用高性能聚酯纤维的发展概况。聚酯工业丝的产能和产量得到高速的发展,聚酯改性技术的应用将带动阻燃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聚酯纤维迅速量产。随着聚酯上端原料产业的结构调整,高性能聚酯纤维的原料将有望得到实质性的突破。从发展趋势看,高性能纤维的应用领域逐步从单纯军用转向多领域应用;从加工链的角度看,更注重原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技术的应用;高性能纤维的应用领域拓展带动应用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关键词:高性能聚酯;纤维;产品开发;发展趋势 聚酯以及聚酯纤维从20世纪70年代步入大规模工业化以来,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生产品种,其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合成材料和合成纤维。2009年世界聚酯产量达到4810万t,聚酯纤维产量达到3190万t;中国大陆聚酯产量2100万t,聚酯纤维约为2200万t,包括使用再生聚酯生产约460万t。今后的十年,世界聚酯以及聚酯纤维仍将保持3%以上的速度增长。 十多年来,产业用纺织品与服用纺织品相比,在西欧和北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增长的市场,尤其是聚酯工业丝的加工技术突飞猛进,无论在加工成本和纤维的性价比都有令人瞩目的亮点。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世界范围的产业发展出现暂时的减缓和停顿,但2009年世界聚酯工业丝的年产量亦达到110万t。 2005年起,聚酯以及聚酯纤维新产品的市场开发达到峰值,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高技术(高性能)纤维开发研究和规模化工业化的速度愈加迅速。至2010年,世界聚酯产品结构凋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聚酯以及聚酯原料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聚酯和聚酯纤维相对其他合成树脂和纤维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为确保其军事、尖端科学和支柱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一直鼓励美国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大力开发高性能纤维,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塞拉尼斯-赫斯特、壳牌化工等,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严格掌控。2000年以来,日本靠不断壮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性能纤维产业,将美国新开发的高性能纤维在日本实现了产业化,例如PBO纤维等,并兼并国外优势品种的事业部,使日本的弱势品种迅速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确立了现今在世界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领先地位。 所谓聚酯系列的高性能纤维是具有相对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或具有特殊功能的聚酯纤维。聚酯系列高性能纤维主要体现在耐强腐蚀、低磨损、耐高温、耐辐射、阻燃、抗燃、耐高电压、高强度高模量、高弹性、反渗透、高效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导光、导电以及多种医学功能。这些纤维大都应用于工业、国防、医疗、环境保护和尖端科学各方面。 1高性能聚酯工业丝的产品开发 目前高性能聚酯工业丝的产品开发主要包括4个方面,其一是在已经产业化的涤纶工业丝生产基础上,对其生产过程和规格要求进一步优化改进,开发适合特殊领域要求的产品;其二是对原料进行改性,包括共聚改性和无机添加剂改性等,以突出其某一化学或物理的高性能特点;其三是改变原料组成,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生产化学和物理性能相对“涤纶”有较大改变的聚酯工业丝,例如 PEN等;其四是从应用角度出发,开发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降耗、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新产品以及相对其他化学纤维更具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产品。 1.1磷系阻燃聚酯工业丝 自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Goodyear公司开发出涤纶帘子线以来,圈外涤纶工业丝的研究开发不断深入,产品性能显著提高,各种差别化的工业丝产品被推向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逐步建立了相

纤维加工工艺学

纤维加工工艺学 课程作业 题目聚酯纤维的改性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 学号Y09211124 学生姓名薛俊

摘要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官方网站的数据,1985年我国化纤产量为104吨,2007年为2457万吨,其中以聚酯纤维的产量最大,占化纤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为1900万吨。随着聚酯纤维的发展,其改性品种也逐年增加,特别在改性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开展大量研究工作的同时,不少研究成果已转化成生产力,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在改性技术方面主要是从性能和用途方面进行研究,在此笔者主要从其舒适度和阻燃性方面查找翻阅。 关键词:聚酯纤维,改性,舒适度,阻燃性 目录 1.前言 (3) 2聚酯纤维的性能和用途介绍 (3) 3聚酯纤维的舒适性改良 (3) 3.1提高聚酯纤维舒适性的途径 (4) 3.2聚酯纤维舒适性研究的进展 (4) 4阻燃聚酯纤维的改性 (5) 4.1阻燃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 (5) 4.2阻燃聚酯纤维的发展现状 (7) 参考文献 (8)

1.前言 纤维加工工艺学,一门对各类纤维的介绍。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re)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工业化大量生产的聚酯纤维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中国的商品名为涤纶。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经小组讨论决定对聚酯纤维进行研究,聚酯纤维用途广泛,对其的改性研究也逐渐增多,相对而言满足于日常生活,舒适度是最值得的关注的,而工程应用方面,阻燃开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2聚酯纤维的性能和用途介绍 涤纶的比重为1.38;熔点255~260℃,在205℃时开始粘结,安全熨烫温度为135℃;吸湿度很低,仅为0.4%;长丝的断裂强度为4.5~5.5克/旦,短纤维为3.5~5.5克/旦;长丝的断裂伸长率为15~25%,短纤维为25~40%;高强型纤维强度可达7~8克/旦,伸长为7.5~12.5%。涤纶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能耐弱酸及弱碱。在室温下,有一定的耐稀强酸的能力,耐强碱性较差。涤纶的染色性能较差,一般须在高温或有载体存在的条件下用分散性染料染色。 涤纶具有许多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用途广泛,可以纯纺织造,也可与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和其他化学纤维混纺交织,制成花色繁多、坚牢挺刮、易洗易干、免烫和洗可穿性能良好的仿毛、仿棉、仿丝、仿麻织物。涤纶织物适用于男女衬衫、外衣、儿童衣着、室内装饰织物和地毯等。由于涤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蓬松性,也可用作絮棉。在工业上高强度涤纶可用作轮胎帘子线、运输带、消防水管、缆绳、渔网等,也可用作电绝缘材料、耐酸过滤布和造纸毛毯等。用涤纶制作无纺织布可用于室内装饰物、地毯底布、医药工业用布、絮绒、衬里等。 3 聚酯纤维的舒适性改良 由于聚酯纤维紧密的大分子链结构以及缺乏吸湿性基团,其在舒适性方面要

聚氨酯泡沫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阻燃原理 一般,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泡沫塑料的阻燃性,以延缓燃烧、阻烟甚至使着火部位自熄。也可采用含阻燃元素的多元醇(即反应型阻燃剂)为泡沫原料。阻燃剂必须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功能:能在着火温度或接近着火温度下吸热分解成不可燃物质;能与泡沫燃烧产物反应生成不易燃物质;可分解出能终止泡沫自由基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聚氨酯泡沫中,含磷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发挥作用,磷化物可以消耗泡沫塑料燃烧时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使其转化成不易燃烧的炭化物,泡沫体中磷(P)含量达1.5%左右时即可获得较佳的阻燃效果。 含卤素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中发挥作用,卤素是泡沫塑料燃烧反应的链终止剂,在塑料燃烧时生成卤化氢而抑制燃烧反应。据有关资料,为使泡沫获得较满意的阻燃性能,泡沫体中溴(Br)质量分数应达12%~14%,或氯(Cl)质量分数达18%~20%。当磷-卤联用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故0.5%P+(4%~5%)Br或1%P+(8%~12%)Cl即可使聚氨酯泡沫具有自熄性。 典型的磷-氮阻燃体系可由聚磷酸铵和三聚氰胺等组成,在泡沫受热初期,阻燃剂分解产生磷酸等,它与多羟基化合物形成具有阻燃作用的磷酸酯并释放水蒸气;在高温下泡沫中的阻燃剂气化产生不燃性气体,使熔融的泡沫炭化形成疏松的多孔性阻燃层。 氢氧化铝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可高达34%),结晶水在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很稳定,但在泡沫塑料燃烧温度时将快速分解,吸收燃烧热,并在火源和泡沫间形成不燃性的屏障,从而起到阻燃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烟气抑制剂。 添加阻燃剂制备阻燃泡沫塑料 人们发现,含磷、氮、卤素、锑、铝、硼等元素的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一般可通过在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时在发泡配方中添加阻燃剂,使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选择阻燃剂,除了要考虑它对制品的阻燃效果(包括长期阻燃效果、遇火时的烟雾性等),还需考虑加入阻燃剂对发泡工艺的影响,以及对制品物性的影响。 一用于聚氨酯的阻燃剂有非反应性添加型阻燃剂及反应型阻燃剂两类。 A 添加非反应性阻燃剂 聚氨酯泡沫的阻燃剂以液态阻燃剂为主。液体阻燃剂主要是含磷、氯、溴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如三(2-氯丙基)磷酸酯(TCPP)、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三(二氯丙基)磷酸酯(TDCPP)、四(2-氯乙基)亚乙基二磷酸酯、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多溴二苯醚,等等。固态阻燃剂如三聚氰胺、三氧化锑、氢氧化铝、硼酸盐、聚磷酸铵、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胺酯等也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B添加液态有机阻燃剂 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应用最早而且成本经济的品种是TCEP。它容易迁移和挥发,阻燃持久性较差。为了减少挥发损失,可选用多氯化(多)磷酸酯和高分子量的齐聚磷酸酯,如三(二氯丙基)磷酸酯和卤代双磷酸酯。在硬泡配方中加入20%以内的三(2,3-二氯丙基)磷酸酯,可使硬泡的氧指数达26;添加15%该阻燃剂可使软泡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 HF-1或ASTM D1692阻燃要求。 卤代双磷酸酯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常用的液态低挥发阻燃剂,耐水解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尤其适用于聚氨酯软泡的阻燃。典型的产品有:四(2-氯乙基)二亚乙基醚二磷酸酯,含磷12%、氯27%,日本进口产品牌号CR505;四(2-氯乙基)亚乙基二磷酸酯,含磷13%、氯30.5%,美国进口产品牌号Thermolin101。其它产品如四(1,3-二氯-2-丙基)-2,2-二(氯甲基)-1,3-亚丙基二磷酸酯、四(1,3-二氯-2-丙基)-亚乙基二磷酸酯、四(2,3-二溴丙基)-1,2-亚乙基二磷酸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刘益军柏松 (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南京210024) 摘要:简要介绍了对多孔性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阻燃处理的重要性,并对各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以及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研究领域的技术进展进行了介绍。较全面地综述了改善软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性能的方法,包括:各种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的特点及使用效果,不同阻燃剂的协同作用,引入异氰脲酸酯基团对硬泡阻燃性能提高,采用阻燃剂溶液浸渍开孔泡沫塑料等。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剂;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由于含可燃的碳氢链段、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未经阻燃处理的聚氨酯是可燃物,遇火会燃烧并分解,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给灭火带来困难。特别是聚氨酯软泡开孔率较高,可燃成分多,燃烧时由于较高的空气流通性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易燃且不易自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许多应用领域如建筑材料、床垫、家具、保温材料、汽车座垫及内饰材料等,都有阻燃要求。国外对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相当重视,颁布了许多有关阻燃的法规和阻燃标准。在我国,对用于飞机、轮船、铁路车辆、汽车、其它重要场所及设施的聚氨酯泡沫,先后都提出了阻燃要求,且很多已采用了阻燃级聚氨酯泡沫[1]。 所谓阻燃,实际上指达到某种规范或某种试验方法的一个具体标准,塑料的“阻燃”或“难燃”一般只是对于小火而言,在大火中仍能燃烧。不过阻燃性能好的泡沫塑料遇小火年自熄,不易引起火灾;在火灾中,由于燃烧性能的降低,可降低火灾蔓延及产生刺激性有毒烟雾的危险。 已有大量的文献综述阻燃剂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1~3],现根据部分文献数据,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技术作一简单的综述。

1 阻燃原理 一般,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泡沫塑料的阻燃性,以延缓燃烧、阻烟甚至使着火部位自熄。也可采用含阻燃元素的多元醇(即反应型阻燃剂)为泡沫原料。阻燃剂必须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功能:能在着火温度或接近着火温度下吸热分解成不可燃物质;能与泡沫燃烧产物反应生成不易燃物质;可分解出能终止泡沫自由基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聚氨酯泡沫中,含磷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发挥作用,磷化物可以消耗泡沫塑料燃烧时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使其转化成不易燃烧的炭化物,泡沫体中磷(P)含量达1.5%左右时即可获得较佳的阻燃效果。 含卤素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中发挥作用,卤素是泡沫塑料燃烧反应的链终止剂,在塑料燃烧时生成卤化氢而抑制燃烧反应。据有关资料,为使泡沫获得较满意的阻燃性能,泡沫体中溴(Br)质量分数应达12%~14%,或氯(Cl)质量分数达18%~20%。当磷-卤联用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故0.5%P+(4%~5%)Br或1%P+(8%~12%)Cl即可使聚氨酯泡沫具有自熄性[1]。 典型的磷-氮阻燃体系可由聚磷酸铵和三聚氰胺等组成,在泡沫受热初期,阻燃剂分解产生磷酸等,它与多羟基化合物形成具有阻燃作用的磷酸酯并释放水蒸气;在高温下泡沫中的阻燃剂气化产生不燃性气体,使熔融的泡沫炭化形成疏松的多孔性阻燃层。 氢氧化铝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可高达34%),结晶水在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很稳定,但在泡沫塑料燃烧温度时将快速分解,吸收燃烧热,并在火源和泡沫间形成不燃性的屏障,从而起到阻燃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烟气抑制剂。 2 添加阻燃剂制备阻燃泡沫塑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