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给人类带来无数灾难,严重的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甚至对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然而,事故的影响也并非都是消极的,它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积极地一方面。首先,事故具有鲜明的反面教育的作用,它向人们展示了事故的危害程度,教人们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其次,事故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一个系统发生事故,说明该系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安全、不可靠的问题,从而以事故的形式迷不了设计时应做而没做,或想做而没敢做(没钱做)的实验。人们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研究并采取了有效控制事故的措施,改变了系统工艺、设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发展了专业技术。最后,事故也是诞生新的科学技术的催化剂。事故的强大负面效应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从而激发人类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量研究事故。通过对事故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也就是充分开发利用“事故资源”,一个崭新的自然科学学科就在人们这种不懈努力与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了,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机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一个学科的诞生都离不开事故这种反作用力的作用。安全系统工程也正是在这种事故的反作用下应运而生的。

国外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

安全风险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的费用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的美国保险协会多从事的风险评价。

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按系统工程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英等工业发达国家。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为了夺回空间优势,匆忙进行导弹技术开发,实行研究、设计、施工齐头并进的方法。但由于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不足,在导弹系统研发过程中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久连续发生四起重大事故,造

成惨重损失,从而迫使美国空军以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来研究导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1962年美国军方首次公开发表了“空军导弹导弹安全系统工程大纲”,以此作为对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的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8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与1977年修订为《系统安全程序技术要求》(MIL—STD—88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8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做了具体规定。MIL—STD—882B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就在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这就是由事故引发的军事系统的安全系统工程。

1961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在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创造了事故树分析法(FTA)。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功开发了概率风险评价(PRA)技术,用于计算核电站系统风险大小以及风险是否可以接受。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拉斯姆逊教授的“商用核电站风险评价报告”(WASH—1400),从而成功地开发应用了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评价技术。该报告的科学性和对事故预测的准确性得到了“三里岛事件”(核电站堆芯熔化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的证实。这些可称之为核工业的安全系统工程。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该法已修订6次,1994年已发展到第七版,它是以单元重要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大小为基础,同时考虑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确定危险等级,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使危险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由于该评价方法日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在世界工业界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引起各国的广泛研究、探讨,推动了评价方法的发展。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厂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

证,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的评价方法。这些可称之为化学工业的安全系统工程。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许多民用产品在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就投放市场,造成许多使用过程中的事故,用户纷纷要求厂方赔偿损失,甚至要求追究厂商刑事责任,迫使厂方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寻求提高产品安全性的新方法、新途径。例如,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和华盛顿大学在西雅图召开了安全系统工程的专门学术研讨会,以波音公司为中心对航空工业开展安全性、可靠性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期间,在电子、航空、铁路、汽车、冶金等行业开发了许多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这些可称之为民用品工业的安全系统工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全系统工程在世纪各国得到广泛重视,国际性学术组织得以发展壮大,出版了许多专著,研究工作逐渐从被动应用其他领域的成果转移到系统安全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1983年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安全系统工程学术大会就有四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议题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由于恶性事故常造成的人员严重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有劳动基准监督署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先审查和许可证制度;美国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投产都要求进行安全评价;英国政府规定,凡未进行安全评价的新建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欧共体1982年颁布《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欧共体成员国陆续制定了相应法律;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先后公布了1988年的《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0年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实用规程》和19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规程》,对安全评价提出了要求。2002年欧盟未来化学品白皮书中,明确危险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及风险评价,作为政府的强制性的指令。

我国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

在我国,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开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天津东方化工厂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成功地解决了高度危险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为我国各个领域学习、应用安全系统工程起了带头作用。1982年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召开了安全系统工程座谈会,会上交流了国内开展研究和应用的情况,并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