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散淡渗利湿。 处方举例: 银花 10 克 连翘 10 克 板蓝根 30 克 竹叶 3 克 滑石 15 克(包煎)苡
仁 10 克 桔梗 3 克野菊花 10 克 牛蒡子 6 克 车前子 10 克(包煎)生甘草 6 克 2.邪毒炽盛治则:清热凉血,解毒祛湿。 主方:清胃解毒汤加减。 加减:疹色深红者,加紫草 10 克、山桅 10 克;唇燥口干,津液耗伤者,加麦冬
【分型治疗】 1.湿热痢治则: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加减:腹痛,里急后重,加香附 10 克、生大黄 6 克(后下);发热烦渴,加马齿
觅 30 克,银花 10 克;恶心呕吐,加工枢丹 0.9 克(吞服)。 主方分析:本方用于表里俱热,以湿热为主所致的湿热痢。方中葛根发表解肌,升
【中成药】 1.抗病毒口服液 2.板蓝根冲剂 3.银翘解毒片
每日 2 次,每次 1 支口服。 每日 3 次,每次 1 包,开水冲服。 每日 3 次,每次 2 片吞服。
【简便方】 1.银花 10 克,芦根 30 克,甘草 3 克,水煎内服,连服 3~4 日。
2.野菊花 10 克,银花 10 克,紫草 10 克,甘草 3 克,水煎内服,连服 3 日。
粒(吞服);无泄痢出现,加玄明粉 10 克(冲);壮热不退,加寒水石 15 克、紫雪丹 1.5 克(吞服)。
主方分析:本方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处方举例: 白头翁 10 克 黄柏 10 克 黄连 3 克 秦皮 10 克 水牛角 30 克(先煎) 钩藤 10 克(后下)赤芍 10 克 丹皮 10 克 生大黄 10 克(后下)甘草 6 克 安宫牛 黄龙 1 粒(吞服) 3.寒湿痢治则:温中散寒化湿。 主方:胃芩汤加减。 加减:纳呆食少,加谷麦芽各 10 克、焦山楂 10 克、焦六曲 10 克;恶心呕吐,加 姜半夏 10 克、陈皮 6 克。 主方分析:方用胃苓汤温中散寒,健脾化湿。胃苓汤为五苓散合平胃散而成,五苓 散通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健脾。 处方举例: 苍术 10 克 厚朴 10 克 陈皮 6 克 白术 10 克 桂枝 6 克 茯苓 10 克 白芍 10 克 煨木香 6 克 炮姜 6 克 甘草 6 克 4.虚热痢治则:养阴清热,凉血收涩。 主方:驻车九加减。 加减:口渴少尿,加麦冬 10 克、石斛 10 克;肛门灼热,加黄柏 10 克、秦皮 10 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肠热,养阴血,止泻痢的方剂。方中黄连清热解毒治痢,当归、 阿胶养阴和血,炮姜温中止血。 处方举例: 黄连 3 克 当归 10 克 白芍 10 克 阿胶 10 克(烊冲)黄柏 10 克 乌梅 10 克 山药 10 克扁豆 10 克 石斛 10 克 甘草 6 克 5.虚寒痢治则: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主方:真人养脏汤加减。 加减:浮肿,加附子 10 克(先煎)、冬瓜皮 10 克; 纳呆,加山楂 10 克、神曲 10 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补虚温中,涩肠固脱的方剂。 方中人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补中;肉豆蔻、肉桂温肾暖脾,散寒止泻;罂粟壳、 河子涩肠止泻;当归、白芍养血和阴;木香调畅气机;甘草和中健脾。 处方举例: 河子 10 克 白术 10 克 党参 10 克 肉豆蔻 10 克 当归 10 克 肉桂
证候分析:温毒入里,邪热炽盛,故壮热烦躁。邪热耗伤津液,故口渴饮水。邪毒 蕴结少阳之络,故腮部漫肿。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温毒蕴结之象。
【辩证分型】
1.邪毒在表症状:轻微发热或无热,咽红头痛,腮部一侧或双侧漫肿疼痛,咀嚼不 便,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感受风温邪毒,病尚在表,故见发热畏寒,头痛咽红。邪毒壅阻少阳经 脉,凝聚耳下,故腮部漫肿疼痛,咀嚼有碍。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均为温毒在 表之象。
2.温毒蕴结症状:壮热烦躁,口渴引水,头痛或呕吐,腮部漫肿,疼痛较甚,咀嚼 困难,咽红肿痛,舌质红,答黄,脉象滑数。
阳止泻,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解毒和中。 处方举例: 葛根 10 克 黄芩 10 克 黄连 3 克 黄柏 10 克 香附 10 克 马齿苋
30 克 银花 10 克 地榆 10 克 赤芍 10 克 甘草 6 克。 2.疫毒痢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主方:白头翁汤加减。 加减:昏迷惊厥,加钩藤 10 克(后下),水牛角 30 克(先煎),安宫牛黄九 1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隔离、治疗患者和带菌者。凡接触者应观察 7 天。托幼机构患儿用药 5~7 天, 停药 3 天,再作大使培养,连续 3 次阴性,方可入托。 2.供给足够的水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3来自百度文库疫毒痢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流行性腮腺炎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 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以冬春季节多见,发病年龄以 5~9 岁小儿为多。本病中医称之 为“痄腮”、“蛤蟆瘟”。
【其它疗法】 1.外洗方 苦参 30 克,浮萍 15 克,芒硝 30 克,煎水外洗,每日 2 次。或用银 花藤 10 克,车前草 15 克,板蓝根 15 克,蒲公英 15 克,煎汤外洗。 2.食疗 苡仁 100 克,绿豆 100 克,加水熬熟,加少许糖,每日 2 次服用。
【注意事项】 1.发现病儿应立即隔离,直至全部痘疹结痴干燥。接触水痘患儿者,应观察 3 周。 2.室内空气流通,但注意避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患病期间宜给易消化及营养丰富食物,多饮开水。 4.防止搔破疱疹,以免皮肤继发感染。搔破者,可用青黛散撒敷患处,或搽用龙胆 紫药水。 5.水痘患者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水痘
【概述】 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
疱为特征,疱疹明亮,呈椭圆形,故名水痘。本病传染性强,易感儿童发病率可达 95%, 且易造成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最多,l~6 岁小儿多见。本病中医又称 “水花”、“水疱”、“水赤痘”。
【病因病理】 本病因外感水痘时邪病毒,内蕴湿热所致。水痘时邪病毒从口鼻而入,邪犯肺卫, 蕴于肺脾,风热时邪与湿热相搏于肌腠,外发肌表,水痘布露,疱浆清亮,皮薄痴嫩,易出 易靥,病在卫气,此为风热夹湿证。邪毒深入,热毒炽盛,痘色暗赤,皮厚浆混,病在气营, 此为热毒夹湿证。著热毒化火,内窜厥阴,则可引动肝风,内闭心窍。
【辩证分型】 1.风热夹湿症状:发热轻微,咳嗽流涕,纳呆搜黄,痘疹红润,疱浆清亮,疹点稀 疏,皮疹稍痒,二便调和,苔薄白,脉浮数。 征候分析:外感水痘时邪病毒,伤于肺卫,肺失清宣,故发热,咳嗽,流涕。时邪 内犯脾胃,运化失健,故纳食减少。正气抗邪外达,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故水痘显露。苔薄 白,脉浮数,均为风热夹湿之象。 2.邪毒炽盛症状:壮热口渴,或烦躁不安,面红目赤,痘大而密,根盘红晕较显著, 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口、咽、眼亦出疱疹,大便于结,小便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而干, 脉洪数。 证候分析:痘布较密,壮热烦躁,面红目赤,口内出疱疹,小便短黄等,均为毒热 炽盛之证。邪毒内犯,营热内炽,故见疹色紫暗,疱浆晦浊。音质红绛,苔黄糙而干,脉洪 数,也是毒热之象。
【病因病理】 本病由风温邪毒引起,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经脉壅滞, 气血流行受阻,故腮颊漫肿疼痛。厥阴经与少阳经相为表里,足厥阴经脉绕阴器,邪毒传滞 厥阴肝经,故大年龄儿童可并发睾丸炎或少腹痛。若湿毒炽盛,内窜心肝,扰乱神明,则出 现高热,昏迷,惊厥等症。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史及发病前与腮腺炎患者的接触史。 2.特殊的临床症状,耳下部非化脓性肿大,先见于一侧,继见于另一侧,也有患儿 两侧同时肿大。 肿大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按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咀嚼时疼痛,颊内腮腺 管口红肿。 3.淀粉酶检查;大多数病儿在急性期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 且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分型治疗】 1.风热夹湿治则:疏风清热化湿。 主方:银翘散、六一散加减。 加减:舌苔白腻,湿较重者,再加车前子 10 克(包煎);若皮疹痒甚,加蝉衣 6 克、僵蚕 10 克;若头痛较甚,加菊花 10 克、钩藤 10 克(后下)。 主方分析:疾病初起,病在肺卫,为风热时邪挟湿所致,故用银翘散疏解风热,合
6 克(后下)白芍 10 克木香 6 克 赤石脂 10 克 甘草 6 克
【中成药】 1.香连丸 每日 3 次,每次 3 克口服。 2.抗炎灵片 每日 4 次,每次 3 片口服。
【简便方】 1.黄柏 10 克,白芍 10 克,木香 3 克,水煎服,每日 l 剂。
2.鲜马齿苋 30 克,或鲜凤尾草 30 克,水煎服。
【诊断要点】 1.患儿在 2~3 周前曾与水痘患儿或患带状疱疹者接触。 2.初起发热,流涕,咳嗽。l~2 天内,面部与躯干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很快变 为疱疹,呈椭圆形,外周有红晕,疱壁较薄易破,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头面部少。 身体某一部位同时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痴,皮疹分批出现,常伴瘙痒。一周内结痴,半 个月左右痴盖脱尽。 严重病例,可见出血性水痘,或并发脑炎。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好发夏秋季节,有接触史及饮食不洁史。 2.临床表现 (1)急性期: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为粘冻或脓血便,量少,伴有里急后重。 中毒性菌痢见于 2~7 岁体质强壮的儿童,突然高热,昏迷,抽搐,呈中毒面容等。 (2)慢性期: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为慢性期。由治疗不彻底,耐药和营养不 良引起。 3.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可见较多红、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找到痢疾 杆菌。
【辩证分型】 1.湿热痢症状: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赤白,小溲短赤,苔薄黄,脉滑 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内蕴肠胃,影响气机升降,故腹痛不适。湿热蕴滞肠胃,蒸腐 气血,热迫于下,故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热灼津液,故小搜短赤。苔薄黄,脉滑数为湿热 内蕴、灼伤津液之象。 2.疫毒痢症状:发热急骤,高热,烦躁,神昏,反复惊厥,痢下脓血,气味腥臭, 青苔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疫毒内伏肠胃,熏蒸肌肤,而见高热。疫毒化火,内陷厥阴,蒙闭 心包,则烦躁神昏。 热扰肝经,肝风内动,则四肢抽搐。 3.寒湿痢症状: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里急后重,纳呆,神疲乏力,苔白腻, 脉濡。 证候分析:寒湿积肠,阻碍气机,则痢下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脾虚则神疲乏力。 苔白腻,脉濡均为寒湿之象。 4.虚热痢症状:痢下赤白脓血,食少形瘦,心烦口干,午后低热,口腔糜烂,看质 红绛,舌苔光,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阻日久,伤及阴血,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故心烦口干,低热口 糜。舌红绛,苔光,脉细数,均为伤及阴分之象。 5.虚寒痢症状:下痢稀薄,带有白沫,甚者滑脱不禁,腹部隐痛,面色(白光)白, 食少,神萎,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固摄无权,故有痢下滑脱不禁,面?s 神萎,四 肢不温等症。
细菌性痢疾 【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 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1~7 岁儿童为多见,夏秋 季最易发病。本病属中医“痢疾”范畴,又称“肠?荨薄?“滞下”。
【病因病理】 外感时邪疫毒,侵入肠胃,湿热郁蒸,腑气壅阻,气血阻滞,结化为脓血,常见湿 热痢、疫毒痢,若素有寒湿壅塞肠中,肠中气机受阻,使气滞血瘀,而成寒湿痢;由于饮食 不节,或食不洁之物,湿热内郁不清,又易伤及阴血,而成虚热痢;迁延日久,脾气虚弱, 或阳气虚惫,则发展的虚寒痢。
10 克、芦根 30 克;龈肿,口疮,大便干结,舌苔黄厚、加生大黄 6~10 克(后下)、积实 10 克。
主方分析:本方用升麻、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石膏清气之热,丹皮、生地凉营滋 阴。诸药合用,有清气凉营解毒作用。
处方举例: 升麻 6 克 生石膏 30 克 黄芩 10 克 黄连 3 克 车前子 10 克(包煎) 生地 9 克 丹皮 9 克赤芍 10 克 紫草 10 克 生甘草 6 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