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理论渊源。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对叙述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理论主张和理论层面做了简单的辨析。其次简述了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叙述者”按照叙述者在古代小说中的演变分为四节。第一节“史官式叙述者”,认为早期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叙述者以“史官”的标准限定自己,遵循着历史的叙述法则,具体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二节“传奇式叙述者”,首先论述了六朝之后文言小说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两种类型。其次分析了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多于叙述者的情形,最后分析了作者、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第三节“说话式叙述者”,按照白话小说发展的进程分别论述了宋元话本、拟话本和明代四大奇书叙述者的特征。第四节“《红楼梦》的叙述者”,认为《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叙述者与四大奇书有着明显的不同,并通过分析《红楼梦》叙述者的特点,说明了这一类型叙述者的普遍特征。
第三章“叙事角度”根据叙事学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
际,将叙事角度分为六种类型。第一节“中立型全知视角”,认为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叙事视角与当时的小说观念密切相关。第二节“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出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以及《痴婆子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节“戏剧式叙事视角”,论述了话本小说中的某些公案类作品在运用这种叙事视角时的特点。第四节“编辑型全知视角”,指出这是古代白话小说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之一,这种叙事视角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表现略有不同。第五节“多重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虽然仍运用全知视角,但却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同时叙述者的介入也大大减少,最典型的作品便是《儒林外史》。第六节“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外在于故事,相对固定地以某一人物的视点作为叙事角度来进行讲述,最典型的作品是《老残游记》。
第四章“叙事时间”依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在“时距”、“时序”及“频率”等方面的区别分为五节。第一节“时距”,分别探讨了省略、概述、场景和停顿在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表现。第二节“时序之一——插叙和倒叙”,指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倒叙较少,插叙在唐传奇中较为常见,话本小说中的公案类作品为设置悬念而经常使用插叙或倒叙。长篇章回小说中局部的插叙较为多见。第三节“时序
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
第七章“叙事结构”从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的关系入手分为五节。第一节“文言小说叙事结构”分别论述了六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唐传奇、《聊斋志异》的结构特征。第二节“话本小说叙事结构”重点探讨了短篇话本小说的结构特征。第三节“章回小说叙事结构之一——缀段式”,认为《三国演义》偏重于时间上的段落缀合;《儒林外史》偏重于空间上的缀合;《水浒传》则先是空间后是时间的缀合。第四节“章回小说叙事结构之二——辐射式”,认为《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逐层辐射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从而组成全篇。第五节“章回小说叙事结构之三——网络式”,认为《红楼梦》几条线索纵横交叉,齐头并进,但又有一条总纲,这就是贾宝玉的人生道路。
第八章“叙事修辞”按照辞格的类型分为五节,分别论述了“对仗”、“排比”、“谐音”、“比喻”、“反讽”等辞式在不同小说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第九章“古代评点家的叙事理论”分为四节,分别论述了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及其他评点家的叙事理论。
第十章“古代小说叙事特征的理论探析”分为五节,分别从史学、思维模式、文化心理、审美特征、时空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古代小说叙事特征的理论根源。
该项目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叙事能力的发达和叙事技巧的优长。二是为建立我国的叙事学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纠正当代小说创作中盲目、机械地照搬西方叙事方式的弊病,有着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