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简答题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三章四.简答1、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形趋向骈偶。

五.论述1、请论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的表现答:(1)从写意到摩象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无意于模山范水,只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灵运不同,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十分细致,他注重于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捕捉它们的客观美,喜欢在诗歌最后托一条玄言的尾巴。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陶诗通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调动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去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平淡的外表下有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有象征意义。

谢灵运的诗把自然美景写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更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凭借细致的观察,对山水景物做精细的刻画,力求真实再现自然美。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应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2、试论述庾信“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庾信遭逢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

这种沧桑之感,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命运与自己命运始终交缠在一起,因此,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内部的倾轧与荒嬉。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

庾信文儒传家,仕北以后无法排解名节玷污的煎迫,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

(P130-131)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内容形式特点是什么?(1)北朝散文优秀名著首推郦道元《水经注》和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

书中记述了水道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完整word版)古代文论简答题

(完整word版)古代文论简答题

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提倡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

2、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1)阴阳之道;(2)观物取象;(3)通变入神;(4)中和之美;(5)观民生民;(6)情见乎词;(7)言意之辩;(8)言语枢机;(9)称名取类;(10)贲饰尚素。

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的?(1)从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

4、简述《毛诗序》。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

(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

(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

(2)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6、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哪些文学方面的理论?(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

(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3)关于文学作品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7、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

(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态度。

(3)作家的品格是由先天的“气”决定的。

(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

8、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缘情说。

(2)心、物交融说。

(3)动静相济说。

(4)言意说。

9、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1)信伪迷真。

(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

(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

(4)名士效应。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简答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简答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简答、简答:兴观群怨的内涵是什么?或名解:兴观群怨(1)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2)所谓“兴”,宋代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孔安国说是“引譬连类”,意思是通过诗歌的想象引发人的思想情感。

“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用,汉代郑玄解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解释为“考见得失”,总的意思是通过诗歌可以见出社会的盛衰得失和诗人的主观方面。

“群”是指文学作品的团结、协调作用。

孔安国说是“群居相切磋”,即通过文学活动达到使人际关系和谐,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是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安国说是“怨刺上政”、朱熹说是“怨而不怒”。

(3)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简答“兴观群怨”是孔门诗学对《诗》的社会功能的概括。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孔安国认为是“引譬连类”,《明诗》:“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

”即说“兴”是一种《诗》中体现出来的手法。

朱熹则从审美角度认为“兴”是“感发志意”,是从欣赏诗歌中获得一种感染和审美感受。

“观”,指通过所吟之诗观个人的品行志向。

孔子认为从《诗》可以“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则认为可以“考见得失”,都看到了《诗》的对国家社会的反映功能。

“群”,指《诗》可以使人统一思想,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指《诗》有抒写不满,泻导人情之功用。

孔子用“怨”肯定了诗有批判现实的作用。

“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人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诗言志”最早见于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春秋》答案:A3. “文心雕龙”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 王勃B. 刘勰C. 杜甫D. 韩愈答案:B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观点?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5.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哪位文论家的论述?A. 王夫之B. 刘勰C. 陆机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的“________”是指文章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答案:文质彬彬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答案:意蕴3.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答案:章法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要求,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真情实感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答案:文质兼美三、简答题1. 简述“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承载和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在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述“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诗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的艺术空间。

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启迪。

古代文论简答

古代文论简答
“六义”说:《毛诗序》提出这一说,。“六义”中的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只是诗的表现手法。
风:地方上各诸侯国的诗歌;雅:产生于周朝中央地区的诗歌,其作者是在朝廷中做官的士大夫;颂:周天子或颂扬祖先宗庙时使用的乐舞诗歌。
《典论.论文》:
批评论:1错误态度:①贵远贱近,向声背实。(重名声)②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其它
司空图的韵味说:(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指意境的特殊内涵,即丰富的审美韵味,这种韵味不是任何一篇诗歌作品都具备的,而是意境作品的特质。司空图提出的这种"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特点:第一,司空图比钟嵘更加自觉地把"味"作为论诗的原则和衡量诗的标准.第二,司空图并未停留在提出这一醇美的韵味理论,而是深入探讨这种韵味的具体丰富的内容。
2正确态度:审己以度人。反对文人相轻。
“文本同而末异”: 答:曹丕认为“文本同而末异”,提出了文体论“本同末异”。这里所说的“本同”,就指一切文章写作上的共同根本的原则和规律;“末异”是说各体文章因题材内容功能的殊异,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文体论:四科八体:①奏、议用于朝延公事,内容雅正、文辞典雅。②书、论贵在辨析是非,故内容以说理为主,文辞严密通常。③铭、诔用于记载事功,悼念亲故,故要真实,文辞朴实。④诗、赋以抒情赋物为主,要能感人,文辞要华美华丽。
刘勰《文心雕龙》
文学本质论:《原道》文本于道,文学是道的体现。
(1)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
A、本乎道:文章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B、师乎圣:圣人文章体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向圣人学习创作;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docx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docx

名词解释1.翁方纲“肌理”说2.“立主脑”(《闲情偶记》)“不隔”(《人间词话》)3.比(《毛诗序》)4.歌永言(《尚书·尧典》)5.建安风骨6.“妙语”说(《沧浪诗话》)7.“诗界革命”(梁启超)8.文质彬彬※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

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

9.滋味说10.有我之境11.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子曰:“绘事后素。

”绘事指绘画之事,后素:后于素也。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形容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进行仁和礼的教育。

12.神与物游13.根情,苗言,华声,实义※14.花部15.《曲律》16.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1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8.露才扬己“露才扬己”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语出《离骚序》,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诗人屈原的批评。

班固也承认屈原是有出众才华的,但他认为淮南王刘安对屈原的“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评价过高了,并对屈原的人格提出异议,认为他不应该“露才扬己”,与“群小”争宠,自招馋人的陷害,他应该向孔子所赞成的宁武子学习,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作愚人,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19.转益多师是汝师20.减头绪21.诗言志22.文以明道23.《词源》24.审虚实25.思无邪26.文气说27.别是一家28.隔与不隔29.发愤著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提出了“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

“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谁提出?A. 孔子B. 孟子C. 韩愈D. 柳宗元答案:C2.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心雕龙》的范畴?A. 《神思》B. 《体性》C. 《文赋》D. 《诗品》答案:D4. “文质彬彬”这一成语出自哪位古代文论家?A. 司马迁B. 班固C. 刘勰D. 王充答案:C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王羲之B. 王勃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B6.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有何不同?A. 没有不同B.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C.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D.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抒情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议论功能答案:B7. “诗缘情而绮靡”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李白B. 杜甫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9.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如何?A. 同等重要B. “文以载道”更为重要C. “文以明道”更为重要D. 两者地位无法比较答案:A10. “文质彬彬”中的“文”指的是什么?A. 文章B. 文学C. 文采D. 文字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唐代文论家________提出。

答案:韩愈2.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文论家________的作品。

答案:刘勰3.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诗经》中的________篇。

答案:《大序》4. “文质彬彬”中的“质”指的是文章的________。

答案:内容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强调了文章的________。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谁提出?A. 孔子B. 孟子C. 韩愈D. 朱熹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文心雕龙》中所提到的?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D3. “诗言志”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 《尚书》B. 《诗经》C. 《礼记》D. 《易经》答案:B4. “赋、比、兴”是哪位古代文论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刘勰D. 王勃答案:A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主张?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文论中,__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作品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著称。

答案:杜甫2. 《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________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答案:刘勰3. “文以载道”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提出的文学创作原则。

答案:韩愈4.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法,指的是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

答案:比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对诗歌与绘画艺术关系的高度概括。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心雕龙》的主要贡献。

答案:《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前代文学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创作、批评和鉴赏的原则和方法。

书中对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阐述“诗言志”在古代文论中的意义。

答案:“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诗歌创作应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抱负。

这一观点认为,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传达工具。

通过诗歌,诗人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实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1. 概述古代文论的发展演变历程。

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上古文论:上古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文论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高尚道德,史称“言志”文学。

b. 先秦文论: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纷争,涌现出许多文论著作。

其中以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和墨家的《墨子》等最具影响力。

c. 魏晋文论:魏晋时期,文学开始转向超脱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境界。

代表人物有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d. 宋代文论:宋代是中国文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代表性作品有苏轼的《文赋》、黄庭坚的《破幽梦赋》等。

e. 明清文论:明清时期,文学走向了大众化,文论理论成熟。

代表性文论家有杨万里的《声调》、许渊冲的《文心雕龙》等。

2. 论述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规范文学创作:古代文论审视了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从文辞、格调到意境和表达手法等都提供了具体的规范标准,使文学创作更有章法和立足点。

b. 引导思想风格:古代文论对思想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儒家思想,以及道家和墨家等学派的思想观念,都在古代文论中得到了体现和发扬。

c. 传承文化传统:古代文论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例如,宋代文论弘扬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d. 探索审美范畴:古代文论对美的审美范畴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讨,为后世文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代文论家的审美观点和理论成为了后人思考文学艺术的重要依据。

3. 解答以下几道选择题:a. 古代文论的“言志”文学注重的是什么?答:个人情感和高尚道德。

b. 宋代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哪个时期?答:宋代。

c. 儒家的代表性文论著作有哪些?答:《论语》。

d. 古代文论对思想风格有何影响?答:对思想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e. 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规范标准包括哪些方面?答:文辞、格调、意境和表达手法等。

古代文论答案

古代文论答案

古代文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兴观群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观群,可观怨。

”(《论语·阳货》)。

兴指“感发意志”,具有艺术感染力。

观是“考见得失”,指诗的认识作用。

群是指诗的团结作用。

怨是批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2、风骨: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提出这一重要范畴。

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

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

“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

“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

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

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

4、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

所谓童心就是真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童心”就是写出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

“童心说”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学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由抒发人们真情实感的工具。

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1、庄子最早论述了言和意的关系,认为“意之所随,不可以言传”,就是微妙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而只能进行直觉体认。

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

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引发了对“言外之意”和“不落言筌”的思考。

2、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

作为诗歌美感的滋味,是指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亦即指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造诣和境界,“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突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简答题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简答题

简答题:30.“以盛唐为法”是什么意思?(1)这是严羽提出的诗论观点;(2)严羽认为,盛唐诗歌最有“兴趣”,具有“吟咏性情”,“不落笔缝”“无迹可求”等审美特征,盛唐诗歌是诗人运用“妙悟”这种艺术思维方式创作的,因此,盛唐诗歌才是后人师法的真正榜样。

31.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诗论观点有:(1)诗道亦在妙悟;(2)学诗以识为主;(3)以盛唐为法;(4)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32.简述谢榛诗歌理论主张:(1)意象说,主张意象“妙在含糊“,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2)兴会说,指的是艺术中的灵感,“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

”(3)妙悟说,“非悟无以入其妙”“悟以见心”。

33.简述性灵说的三个特点:(1)一是露,袁宏道以这样倾泻情感,发自本性而不加掩饰的诗为“本色”,他认为“本色”的诗即使写得比较粗糙,也比蹈袭古人的作品高明。

(2)二是俗,袁宏道提倡俗是和肯定今象相联系的,其对立面则是古与雅,今人写诗写文是不妨“宁今宁俗”的,而且只有“宁今宁俗”,才能做到“情至之语,自然感人”。

(3)三是趣,袁宏道称赞当时流行的民歌是“无闻无识真人多作”,是这样才感人,“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他认为诗文既然是要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心声,那么不登大雅之堂的世俗情趣是丝毫不必回避的。

(4)露,俗,趣三者构成了袁宏道性灵说的主要特征,也是袁宏道在批判七子派复古后所以提倡的理朴,古雅,蕴藉相对立的新的审美情趣。

34、简述王夫之诗歌理论主张的内容:(1)“诗道性情”,即对诗歌性质,特征深刻而辩证的认识。

(2)“情景相生”和“现量’,即对诗歌审美意象的生成及其情景关系的阐述。

(3)“以意为主”,反对“死法”,即对诗歌创作技巧的论述和对形式主义文风的鞭挞。

(4)“四情说”,即对诗歌功能的独特论述。

(5)王夫之从一贯的辩证思想出发,将诗歌创作之“情”与诗的兴,观,群,怨的鉴赏、共用勾连为一体,把“兴、观、群。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______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2.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______提出。

3. 古代文论家______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追求“意境”。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______对诗歌与绘画关系的理解。

5. 古代文论中,______提出了“神韵”这一概念,强调诗歌的内在精神。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位文论家不是唐代的?A. 杜甫B. 王勃C. 韩愈D. 苏轼答案:D2.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文论家提出的?A. 刘勰B. 钟嵘C. 王昌龄D. 刘禹锡答案:A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文论家提出的?A. 王勃B. 韩愈C. 柳宗元D. 杜甫4. “诗言志”这一观点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汉书》答案:A5.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文论家的著作中?A. 钟嵘B. 王昌龄C. 刘勰D. 王维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古代文论中“意境”的概念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 论述古代文论家如何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3. 描述古代文论中“神韵”与“形似”的区别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与“文以气为主”两种观点的异同,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 以具体文论家为例,分析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技巧的探讨,并阐述其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答案:一、填空题1. 意境2. 韩愈3. 王昌龄5. 钟嵘二、选择题1. D2. A3. B4. A5. D三、简答题1. “意境”是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作者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创作中,意境的营造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2. 古代文论家普遍认为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呼应,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代文论(问答论述)

古代文论(问答论述)

古代文论(问答论述)1、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

答:(1)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

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把诗乐当作道德修养的教科书,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

努力通过情感去感发陶冶个体,使强制的社会伦理规范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欲求,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2、孔子论述文艺内容与艺式的关系。

答: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

“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形式与内容的理想关系。

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

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

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

3、孔子一方面强调“质”的重要,同时他意识到“质”不能脱离“文”而独立存在。

因此主张文质兼备,即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第七章荀子1、从《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理解其文学思想。

答:关于“言”,荀子有以下几点看法:首先,荀子特别重视“道”,认为“辩说也者,心之象道也。

心也者,道之工宰也。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

”这就是后世“文以明道”的先声。

其次,强调言有“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的区别。

复次,“言”会影响政治,不同的“言”会对政治其不同的作用。

我们可以把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看成是他对文学的看法。

“明道”是荀子文学观的核心;关于“圣人之言”的言论,反映在文学观点上就是“征圣”的主张,荀子本人是儒学经典主要的传授者,据汪中的考据,《易》、《诗》、《礼》、《春秋》都是荀子所传。

这是荀子文学思想中“宗经”主张的实践。

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明道是中心,这是荀子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它奠定了后世儒家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的基础。

2、《荀子·乐论》所体现的文艺思想。

自考《古代文论选读》简答

自考《古代文论选读》简答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

(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

(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

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并对文艺的情感特征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一切文艺应以儒家之道为指归。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文论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古代文论简答参考

古代文论简答参考

简答题1.请简要论述孟子的文论观点。

说到孟子的文论主张,主要有三点:一曰“以意逆志”说。

“志”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意”则是说诗者自己的见解。

用自己的见解去揣测诗人的意旨,这就是“以意逆志”的含义了。

“以意逆志”的实质乃是说诗者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来对诗歌文本进行意义的重构。

二曰“知人论世”说。

孟子认为,要分析诗及诗人本身的“意志”,就必须先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曰“知言养气”说。

“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认为只有具备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

2.《典论·论文》阐述了怎样的文学观点?(1)揭示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不朽”说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社会的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二是“不朽之盛事”,即“盛大”的事业,有益于立身,是永垂不朽的,留传千古的事业。

(2)提出了作家与作品关系的风格论——“文气”说以“气”论文和文人,是《典论·论文》最为突出的理论贡献。

曹丕的“文气”说主要有以下含义:第一、曹丕所说的“气”,主要是指作家的气质、才能、个性、禀赋等。

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而这种个性源于天赋,即使为父兄者亦难以改变这种不同的天赋。

第二、曹丕将“文气”大致分为“清”与“浊”两大类。

“清”,多指阳刚之气;“浊”多指阴柔之气,代表两种风格类型。

文体与文气的关系,即文体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

他所讲的“气之清浊有体”,即是论文学作品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各自的特点。

他认为文气的不同是因人的天赋禀性不同,因而无法以人力来改变。

这一观点,强调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出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及“文”的独立的时代精神。

(3)文章体裁论——“四科八体”说在《典论·论文》里,曹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

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提出了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出自《诗经》?A.《关雎》B.《离骚》C.《蒹葭》D.《桃夭》答案:B2.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答案:A3. “诗言志”这一理论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论语》B.《孟子》C.《庄子》D.《左传》答案:A二、填空题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2.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毛诗序》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文论家______的主张。

答案:白居易三、简答题1. 简述“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含义。

答案: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作者情感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既包含了客观的景物描写,也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2. 请解释“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答案: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比是指通过比喻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情感。

《诗经》中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丰富。

四、论述题1. 论述“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反映了儒家重视文学与道德结合的传统。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方向,使得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道德教化的载体。

同时,它也促进了文学与哲学、伦理学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内涵。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是《诗经》中的名篇?A. 《离骚》B. 《关雎》C. 《滕王阁序》D. 《洛神赋》答案:B2.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观点?A. 韩愈B. 白居易C. 杜甫D. 苏轼答案:A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_______被誉为“诗圣”,其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答案:杜甫2.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作品应该_______。

答案:传达道理或思想三、简答题1. 简述《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答案:《文心雕龙》是南朝梁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为五十篇,系统地论述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等问题。

它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赋”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答案: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

赋以铺陈描写、辞藻华美著称,多用于表现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或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四、论述题1. 论述“诗言志”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诗言志是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认为诗歌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志向的载体。

这一观点在《诗经》中已有体现,并在后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

它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诗人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分析《左传》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以记叙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容。

《左传》的叙事手法和文学表现力对后世的史书编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古代文论和史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提倡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

?2、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1)阴阳之道;(2)观物取象;(3)通变入神;(4)中和之美;(5)观民生民;(6)情见乎词;(7)言意之辩;(8)言语枢机;(9)称名取类;(10)贲饰尚素。

?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的?(1)从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

?4、简述《毛诗序》。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

(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

(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

(2)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6、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哪些文学方面的理论?(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

(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3)关于文学作品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7、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

(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态度。

(3)作家的品格是由先天的“气”决定的。

(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

?8、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缘情说。

(2)心、物交融说。

(3)动静相济说。

(4)言意说。

?9、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1)信伪迷真。

(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

(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

(4)名士效应。

?10、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1)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写作了《文赋》。

(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名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

?11、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巨着,全书可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

(2)总论也可称为“文之枢纽”,指从《原道》到《征圣》5篇;文体论也可称为“论文叙笔”,指从《明诗》到《书记》20篇;创作论和批评论合称“割情析采”,其中《神思》至《总述》19篇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可称为批评论,《时序》、《物色》两篇兼而有之;《序志》篇相当于后序。

?12、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

(1)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

(2)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的标准。

(4)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

?13、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标准的?(1)钟嵘认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包蕴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中,应从诗歌的艺术特征来确立诗歌批评的标准。

(2)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

(3)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滋味说。

(4)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5)提出“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原则。

?14、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1)致流别:探讨诗人的风格流派。

(2)品评利病:分析作品艺术的得失。

(3)显优劣:评价作家的地位和成就。

?15、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

(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是在隋代和初唐要求变革文风的基础上的提高。

(2)他认为文学产生弊端的历史已很漫长,必须在复古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才能引导文学正确的发展方向。

(3)他要求以汉魏文学为学习对象,提倡有风骨的风雅之作,要求文学具有浓厚的社会现实内容与明朗刚健的艺术风格。

?16、简述皎然认为意境的本质及审美特征是什么?(1)意境的本质:皎然认为意境不是单一的结构体,而是诗人内在情思与外界物像两个因素组成的。

(2)意境的审美特征:第一、意境是贯注主观众象所构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图象、气氛、情调和韵味,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化境;第二、读者在鉴赏时,只有透过景、风、色和语言文字等物质性的材料,才能把握其内在心灵的东西,从而引发出丰富的想象和情味来。

?17、韩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个方面?(1)文以明道。

(2)不平则鸣。

(3)气盛言宜。

(4)含英咀华,闳中肆外。

(5)务支陈言,文从字顺。

?18、简述白居易关于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理论。

(1)白居易坚持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

(2)白居易认为文学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现实生活,而必须是现实时事政治。

(3)白居易还要求诗歌反映民生疾苦。

(4)白居易诗论中的斗争性和人民性特点,超越了儒家的诗论准则,具有新的理论内容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19、简述司空图韵味说的艺术原则。

(1)直致所得。

(2)思与境偕。

(3)万取一收。

(4)离形得似。

(5)妙造自然。

?20、简述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艺观。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对王维诗画特点所作的评论。

(2)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刻的内涵,如诗之有味。

(3)苏轼这一理论反映了他对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点和意境美的正确认识。

?21、黄庭坚是如何论述诗歌创作的本源的?(1)黄庭坚认为前人的作品是后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本源,因而他把多读前人作品、大量积累知识学问视为诗歌创作成功的关键。

(2)黄庭坚的这一理论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创作的巨大意义,有其片面性。

(3)在前代作家中,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他并没有看到杜甫学习前人、积累学问、锤炼语言,是表现思想内容服务的,而只是从书本学问和诗法技巧的角度去看待杜诗,故而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22、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基本结构(理论体系)。

(1)《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体系性最强,全书共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后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2)《诗辩》中提出“别材别趣”、“妙悟”等诗论命题,为全书的核心;《诗体》主要论述了历诗歌各种体制的流变和发展;《诗法》主要论述诗歌创作的法规和技巧;《诗评》主要评论了历代诗人作品和风格;《考证》是对一些诗人和诗作的考证批评。

?23、简述司空图韵味说及其涵义。

(1)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成果,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韵味说。

(2)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诗歌创作和评论都以辨别“味”为首要条件。

(3)他认为诗味来源于咸酸等单一之味,但又有别于这种单一之味。

(4)有韵味的诗歌在形象上的特点是:“近而不浮”和“远而不尽”。

(5)在意境创造上,他又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

?24、严羽为什么提出“以盛唐为法”的主张?试作分析。

(1)严羽把“以盛唐为法”看作是诗人有“识”和“入门正”的标志。

(2)“以盛唐为法”的理由是;第一、盛唐诗歌特别追求“兴趣”,具有吟咏情性、不落言筌、无迹可求的审美特征;第二、盛唐属于“透彻之悟”,自觉运用妙悟的艺术思维方法进行创作的;第三、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3)“以盛唐为法”这一命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2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艺观。

(1)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严守古法,摸拟形式,基本上是从复古到拟古。

(2)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他们在前七子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地宣扬复古、拟古的主张。

?26、简述清代诗论的基本内容。

(1)清代是古代词论的集大成的时代,流派纷呈,理论迭变。

(2)清代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崇尚苏辛豪放词风,抒发胸中愤懑之情。

(3)以朱???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宗奉姜???、张炎清空雅正词风,以词写太平生活和风景。

(4)嘉庆以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提倡作词要有寄托,强调继承《诗经》、《楚辞》比兴美刺的优良传统,针砭时世,抒情言志。

?27、明清诗文理论家是如何认识诗文的特征的(即如何认识诗文的意象和意特征的)?(1)明清诗文理论家主要是围绕景象与意境问题来探索诗文的特征的。

(2)审美意象即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完美结合。

意境则是文学家用虚实相生的方法创造的一种情景交融、和谐含蓄而富于无穷韵味的艺术氛围。

(3)明清诗论家不仅大量使用“意象”、“意境”概念,而且对其内涵也多有分析说明,有的更是明确把审美意象作为诗歌的本体。

?28、简述公安派的主要理论(即公安派“性灵说”的理论内涵)。

(1)公安派是活动于明代万历中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中道,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2)公安派的首倡人物是袁宗道,他着有《文论》上下篇,他从理论上阐明古今诗文不可因循相袭的道理,力破当时贵古贱今的观念。

(3)袁宏道是公安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在《叙小修诗》中首次明确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

其性灵说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露,第二是俗,第三是趣。

(4)公安派的理论在后期有所变化,开始追求含蓄的诗文风格,其中袁中道还提出向唐诗学习。

?29、王夫之是如何论述“情”与“景”的关系的(简述王夫之关于诗歌审美意象的基本理论)。

(1)在艺术构思熔铸意象的过程中,情与景不相分离。

(2)意象中情与景结合的程度不同,会使诗歌审美意象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第一、情与景妙合无垠是他心目中最高的审美意象形态,第二,景中有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第三、情中有景。

(3)王夫之“情景相生”论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作深入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的。

?30、简述叶燮文学创作论的基本内容。

(1)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

(2)叶燮重点探讨了创作的规律问题,即审美主体与客休的相互关系、条件及原理。

(3)在创作思维规律方面,第一次把“形象”与“思维”结合起来讨论。

?31、什么叫“理、事、情”(即叶燮是如何论述创作的客观条件的)?(1)叶燮认为“理”、“事”、“情”三者是审美客体,反映对象,也就是创作的客观条件。

(2)“理”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根据。

(3)“事”是指客观事物按照自身规律的发展而呈现的具体面貌。

(4)“情”是指事物的情状,即特殊的客观属性。

(5)“理”、“事”、“情”三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32、简述《原诗》的理论特色。

(1)《原诗》理论的严密系统性。

(2)符合文学历史斗争实际的针对性、批判性。

(3)巧于运用艺术辩证法的灵活性。

?33、简述王渔洋“神韵说”的理论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