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718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远古时期的中国,了解远古祖先的生活和思想文化;2.学习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背后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探讨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和思想;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传说故事背后的含义和道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中国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人文发展和文化历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
2.学习《大禹治水》(20分钟):让学生分组阅读《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了解其中的主要故事和人物形象。
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的解释,了解该传说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文化内涵。
3.想象与创造(1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远古文化和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智慧,创作和演讲一个关于远古文化和传说故事的小故事。
4.发表与分享(15分钟):让每组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小故事,讨论和评价,选出最出色的一个,由其代表全组向全班演讲,展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5.总结与评价(5分钟):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对远古文化和传说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作业1.整理自己的小故事稿,并将其转化为可读性强的文字版本;2.继续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和历史。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和传说故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创造能力。
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发言中表现抵触,需要我们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4ce8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7.png)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bfc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8.png)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f866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d.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讲授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远古的传说》,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和特点。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讲、互动游戏、思维导图等,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学反思如下:一、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本节课中,我大多采用的是讲解的方式,没有用到趣味性强的多媒体工具和互动游戏等教学器材。
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够集中,出现了一些走神现象,影响了课堂效果。
因此,以后在准备教案时要多加思考,将教学方法更多地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思路不够清晰在课堂上,我曾在讲解内容切换的过程中出现了犹豫和迟疑,导致思路不够连贯。
在讲述一些重要内容时,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无法清晰传达知识点,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我需要提高自己教学技巧、加强备课工作,确保教学思路及时透彻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知识,并能够积极地思考。
三、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未完全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引导。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需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及时对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行纠正和补充,以达到更有效的授课效果。
四、学生反应及时性不够高部分学生上课期间出现了走神现象,睡觉、玩耍、抄袭等不良行为。
尽管我能够及时发现,但是我的反应速度不够快,没有通过及时单独谈话、班级纪律教育等方法,切实解决问题。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特点,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五、课程引导深度不够在本节课程中,我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介绍是从表面进行了一些说明和阐述,只是浅显地讲解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
我的教学还需加强从更深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神话背后蕴含的文化和人类智慧。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c20f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c.png)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事迹,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对远古传说的分析、概括。
教学重点: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引出本节课主题《远古传说》。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3)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物画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主要人物和事迹:黄帝:华夏之祖,发明舟车、养蚕、文字等。
炎帝:农业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制琴瑟等。
尧:仁德之君,实行禅让制,治理水患。
舜:孝感动天,推行禅让制,选拔贤能。
禹:治水英雄,建立夏朝,开创家天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主要事迹。
(2)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了解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93d34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1.png)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遥古传说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观点。
2. 掌握传说中重要人物和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传说中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如何将传说与历史事实区分,以及如何理解传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传说人物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制作PPT,包括背景资料、地图和问题等。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4.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书籍和参考资料,供教师备课和参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盘古开天地》视频,请学生简单描述视频内容。
2. 引入遥古传说时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劈头。
3. 引导学生思考:遥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干系。
(二)新课讲授1. 讲述炎帝、黄帝部落联盟的形成和壮大,引导学生理解炎帝、黄帝部落联盟的意义。
2. 介绍尧、舜、禹的品德和治国理念,引导学生理解禅让制的特点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禅让制为何能成为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三)教室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从遥古传说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品质?2. 鼓励学生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四)教室小结1.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遥古传说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遥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差距,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传说。
3. 安置作业:搜集有关炎帝、黄帝、大禹等人物的其他传说故事,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五)课后延伸1.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如《史记》、《山海经》等,拓展学生对遥古传说的了解。
2.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考察遗址等方式,亲身感受遥古传说的历史氛围。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炎帝、黄帝等重要人物及其事迹,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和分析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华夏文明的源遥流长,培养民族自豪感。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6d855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1.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
2、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
3、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1、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2、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一、预习回答:1、知道什么是传说。
2、记住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3、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4、在地图上找出炎帝、黄帝和蚩尤活动地区,指出阪泉、涿鹿的地理位置,标出炎陵县和黄陵县。
5、写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6、理解什么是“禅让”?它的实质是什么?7、探究: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二、课堂学习和讨论:导入:早期人类农耕文化(史料证明)传说(映证和拓展)1、讨论: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2、在地图上落实炎帝、黄帝和蚩尤活动地区,指出阪泉、涿鹿的地理位置,标出炎陵县和黄陵县。
3、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汉族蚩尤其他部落4、“禅让”的含义及其实质5、鲧治水和禹治水的对比6、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课堂小结: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组成,本课利用传说资料,探询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为第1、2课的补充和拓展。
三、检测练习:1.在我国古老传说的人物中,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 B.舜 C.禹 D.黄帝4.相传造宫室、车船、衣裳等,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5.右图中的人物被中华民族尊称为“人文初祖”,他是()A.禹 B.舜 C.黄帝 D.炎帝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c5c26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0.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位神话人物——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神话故事的文本阅读,也有与故事相关的插图和注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女娲和伏羲的故事,理解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以及引导学生理解神话传说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神话故事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3.教学资源: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4.课堂活动准备:神话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神话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同时配合相关插图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c7d332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3.png)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 掌握远古时代的传说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及其文化传承;2. 理解远古时代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资料的能力,提升其逻辑思考与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远古时代的文化背景及人物传说,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讲述;2. 引导学生理解远古时代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影响及价值。
教学难点:1. 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与多维度性,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历史含义;2.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准备有关远古时代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2. 教材与教辅材料:确保学生人手一册教材,并准备相关教辅资料;3. 课堂互动工具:准备提问卡、小组讨论记录表等工具,以促进课堂互动;4. 环境准备:确保教室设施齐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上述准备,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环节1. 激发兴趣,引发探究- 老师首先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远古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们想象远古时代的场景,同时结合古文中的简短描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老师将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远古时代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导入2. 讲述远古传说背景- 通过讲解远古时代的社会背景,如炎黄时期的战乱、五帝时期的争霸和过渡,使学生们理解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这些传说中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认同。
- 解释传说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黄帝、蚩尤、禹治水等如何形成和传播。
3. 探讨远古文明的特点- 老师将引导学生们讨论远古文明的特点,如对自然界的崇拜、对祖先的祭祀等,以及这些习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对远古文明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内容展开4. 阅读材料,初步理解- 学生们将阅读《远古的传说》的课文内容,并标出重点词汇和句子,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780518376baf1ffc4fadd0.png)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和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教学方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 (播放视频《祭黄帝陵》)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隆重?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黄战蚩尤[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学生回答] 涿鹿[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著名战役:涿鹿之战[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871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6.png)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通过分析远古传说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3. 感受华夏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华夏族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尧、舜、禹,讨论如何治理洪水。
4. 例题讲解:讲解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强调禅让制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7. 课堂拓展:讨论黄帝、炎帝、尧、舜、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简述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答案:黄帝:发明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被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种植农作物,被称为“神农氏”。
尧:推行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舜。
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将帝位传给禹。
禹: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建立夏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4d4e5e27d3240c8447ef71.png)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材分析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禅让”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和炎帝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展示:孙中山祭黄帝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教师:巍巍华夏,历史悠悠。
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
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呢?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华夏民族的形成-------炎黄战蚩尤教师:黄帝为什么称“黄”帝呢?展示:《淮南子》:“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展示:黄帝被称为轩辕氏的故事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f87ad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1.png)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1. 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2. 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3. 远古传说中的重大事件: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4. 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认识到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让学生掌握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分析远古传说中的历史意义;2. 教学重点:掌握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2. 讲解:详细讲解神话传说的定义、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历史意义;3. 分析:分析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4. 例题讲解:以“黄帝战蚩尤”为例,讲解传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意义;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其他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事迹,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内容:神话传说的定义、作用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中华文明的起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2)列举三个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3)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关系的认识。
答案:(1)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想象和解释,具有很高的文学、历史价值;(2)如: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战蚩尤、发明舟车等;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等;尧,贤明的君主,设立四岳、禅让等;(3)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1)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c6378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1.png)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主要讲述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分析这两位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炎帝的传说:农耕文明的起源,炎帝与黄帝的战争。
2. 黄帝的传说:黄帝的成就,包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到他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传说故事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难点:分析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发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成就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炎帝和黄帝,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和黄帝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传说故事中提取有效信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测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内容:炎帝传说:农耕文明、战争黄帝传说:宫室、衣裳、挖井、舟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 答案:(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农耕,发明医药,与黄帝发生战争。
黄帝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
(2)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反映了古代文明的起源,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f9e82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7.png)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篇1【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二、新课讲授(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d73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f.png)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具体章节内容为: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了解炎帝、黄帝的事迹,认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学习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理解他们为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
3. 华夏族的形成:探讨华夏族的起源,理解华夏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人物的传说故事;华夏族的形成。
难点: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分析古代治水事迹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讲述炎帝、黄帝的事迹,分析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介绍尧、舜、禹的治水事迹,探讨他们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贡献。
(3)华夏族的形成:讲解华夏族的起源,分析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分析其事迹,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黄帝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农业、医药、陶器黄帝:战争、文化、制度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禅让制、选贤任能舜:道德品质、治国方略禹:治水事迹、三过家门而不入3. 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事迹,并分析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远古的传说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20年4月4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帝陵祭祀广场庄严举行。
今年的公祭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突出“抗击疫情福佑中华”的主题,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了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视频连线点。
共同追念人文初祖万古流长的洪恩浩德,表达中华儿女追远怀祖的拳拳之情,弘扬全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多媒体展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一)神话传说与传说人物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会图片)2.说一说:你能说出我国哪些远古先民的神话传说?提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挂、神农尝草等故事。
总结:早期社会有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二)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1.【图片展示】庚子年(2020)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蚩炎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图文,对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和传说中的人物加以小结:(1)五六千年前,中国步入部落联盟时期(2)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结成联盟,推选联盟首领。
(三)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播放多媒体视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认识炎黄部落之间的战与和:(四)华夏族的形成1.【展示图片】2.教师提问: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有何尊称?提示:涿鹿之战后,黄帝因此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华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3.【问题探究】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设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提示: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一)传说中炎帝的发明(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1.【材料研读】材料:《礼纬含文嘉》曰:“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太平御览》第七十八卷《炎帝神农氏》···神农···,制耒耜,教民耕作···”——《白虎通义》卷二“(炎帝)能殖百谷百蔬。
”——《国语·鲁语上》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和药济人”——《世本》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新论·琴通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炎帝有哪些发明传说?提示:(1)炎帝会制作生产工具,教民开垦耕作(2)种植五谷和蔬菜(3)炎帝神农发明陶器(4)炎帝神农发明医药(5)炎帝神农发明弦琴2.【图解归纳】炎帝的主要发明(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1.【材料研读】2.【图解发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上述图文,归纳黄帝的发明传说3.传说中黄帝部属的发明【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帝部属的发明图文,总结黄帝部属的发明。
提示:仓颉造字、嫘组养蚕缫丝、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4. 【问题与思考】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提示: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考古材料证明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2. 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史实:通过考古资料,掌握确切证据,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区别与联系: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不可信的虚构内容。
目标导学三:尧舜禹的禅让(一)禅让的传说1.【图片展示】2.教师设问:何为禅让制?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问: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
(二)尧帝传说【图文展示】教师引导总结:(1)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远古五帝之一。
他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得到人民的爱戴。
(2)功绩:鼓励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推举舜作为继承人。
(三)舜帝的传说【图文展示】教师引导总结:(1)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帝,即孝顺友爱的君主。
舜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身作则。
(2)功绩: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让位于禹。
(四)大禹治水的传说(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1.【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鲧治水禹治水2.教师设问:比一比:鲧和大禹治水在方法上和结局上有何不同?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们要学习大禹哪些精神?提示:(1)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9年却以失败告终,被流放羽山而死。
(2)禹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趋势,疏通九河引水入海,平息了洪水。
(3)大禹治水精神: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
4.想一想:从鲧和大禹治水的对比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提示:(1)失败乃成功之母,要坚定信念。
(2)勇于创新,以民为本。
(3)做事要根据事物的规律去做。
(4)解决问题时,治标只是一时得利,治本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四五千年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尧、舜俭朴谦让、克己利人的精神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态度,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贡献,是全课的重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问题,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通过图片,让学生对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有直观了解;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课后练习一、自主预习1.炎黄部落和东方的蚩尤部落结成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
3.相传在黄帝时期,创造文字,制作音律,发明算盘。
4. ,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二、合作探究1.说说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三、随堂演练1.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才德D. 门第2. 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 中山陵3. 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 B.尝百草,寻药物C.具有天文和历法知识 D.发明陶器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联盟首领任命 B.部族首领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 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7.传说中的原始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参考答案一、1.华夏族人文初祖2.陕西渭河流域3.仓颉伶伦隶首4.禅让制二、1.(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皇帝,两大部落联盟。
(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禅让制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联盟首领没有任何特权;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三、1.C2.A3.A4.B5.B6.B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