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财政的本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封建制国家的财政分配 封建制财政是封建主阶级维持其统治、压迫和剥削农奴 及其他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反映着封建国家与农奴及其他 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在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随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日渐发达,尤其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 品经济已占了相当比重。因此,封建国家财政分配也就如同 整个社会产品一样,在采取实物形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采 取了价值形式,如那时的土地税、矿产税、渔业税等都采用 了货币形式。 与此同时,在封建社会时期还产生了一些在现代社会具 有很大重要性的财政范畴,如公债与国家预算。
(二)封建制国家财政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 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即农奴,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 等小私有经济。 1、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收入 (1)官产收入; (2)诸侯贡赋; (3)捐税天赋; (4)专卖收入; (5)特权收入等。 2、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支出 (1)维护其统治的战争支出; (2)行政支出; (3)皇室的享乐支出; (4)封建的文化、宗教等支出。
2.3 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
2.3.1
财政的定义 2.3.2 两难冲突问题 2.3.3 财政的本质
2.1 财政的定义
什么是财政?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
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 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 配活动。
财政的基本要素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 杂的过程,是同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 变,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壮大,以及 同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演变进程相一致的。
2012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加力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
盘点2011年,中央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力度 继续加大,“三农”支出首次超万亿元,百姓在减 轻税负、增加补贴以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 障等方面切实得到了实惠。在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 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明年中 央财政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 的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污染博弈
低污染
高污染
A (100万元,200万元)
收入分配——
2011年,调整个人所得税,加大收入分 配调节力度,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 者的收入。对垄断行业实行工资总额和工资 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2012年,将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 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 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 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 机制。 。。
(三)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 (1)税收; (2)公债 ; (3)通货膨胀 2、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 (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2)满足国防支出; (3)行政经费支出; (4)社会支出; (5)基础设施支出的公共需要
3、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分配
资本主义财政就其本质来说是资产阶级维 持其统治,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 一种手段,反映着资本主义国家与无产阶级 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在 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 济,因而财政分配采用的是价值形式。
2.2 两难冲突问题
经济学(财政学)不仅要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
系,而且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 是人与人之间的两难冲突问题。 什么是两难冲突?
指两种因素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例:污染博弈
表2-1
乙
甲 低污染
文化事业—— 预计2011年中央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393.5亿元,增长24.5%。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 开放,支持实施各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2012年将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文 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推进博物馆、图书馆 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支持实施广播电 视无线覆盖、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医疗卫生——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200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面实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 25元。 2012年,中央财政将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 展,积极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 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 平。
“三农”—— 预计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10408.6亿 元,增长21.3%。在财政专项扶贫等七个方面,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使贫困农民直接 受益的综合扶贫投入约2272亿元。 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 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多 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和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转移 支付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支持连片特困地 区实施扶贫攻坚。
2、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支出 (1)军事开支; (2)维护证券机构的支出; (3)王室的享用; (4)宗教和祭祀。 3、奴隶制国家的财政分配 奴隶制财政是奴隶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压迫和剥削 奴隶及其他劳动者的一种手段,它反映着奴隶制国家与奴隶 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 由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自然经济占据统 治地位,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基本上采用实物形式,这就决 定了奴隶制财政的分配也主要采用实物形式。
(四)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 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 存的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分配关系: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主 义国家财政不再有剥削内容与对抗性矛盾, 它始终反映着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 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强调集体分析方法
利益集团(或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资本家阶级;雇 佣工人之间也形成利益共同体——工人阶级。
考察政府及其财政现象的背后所隐含的各种利益
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国家分配论的主题之 一。
2.1.2 国家分配论的基本内容构成
主义国家
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
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财政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用生产资料和直 接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此时,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不仅 是掌握政治权利的统治者,而且本身也是最大的奴隶主,占 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 1、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收入 (1)国王强制奴隶为他从事各种生产劳动而取得的王室 土地收入; (2)向被征服等的弱小部族或国家进行掠夺; (3)收受强派的贡物收入; (4)向农民和手工业者等自由民征收的捐税。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 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国家(政府)的两个基本职能: 一、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所具有的维护
国家政权、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持社会正常秩 序的职能。 二、经济管理职能。是指政府所具有的维护 经济正常而有效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 职能。
关于财政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与发展问题
对财政概念的界定和对财政本质的理解 关于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并存的观点
2.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2.1
财政的产生 2.2.2 财政的发展
财政一词的由来:
最早财政一词是用拉丁文Finis表示,即政府
的一切开支。16世纪末,财政一词在法语中 写成Finances,表示公共收入,17世纪后是 专指国家理财,十九世纪进一步表明其含义 为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
2.2.1 财政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
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 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围,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财政产生的两个条件: 1、经济上的条件 2、政治上的条件
2.2.2 财政的发展
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
保障房建设——
2011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资金投入, 共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709亿元。 全国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 工1000万套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 性安居工程建设。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适当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扎实推进游牧民定 居工程建设。
社会保障—— 预计2011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640.7亿元,增长21.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覆盖范围扩大到60%以上地区。连续7年提高企业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500多元。 2012年,我国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提高企业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 系。
结构性减税—— 2011年,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 准并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继续实 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 点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 2012年,将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减 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在部分现代服务 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蔬菜的批发、零 售免征增值税,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涉企收费项 目,全面清理规范公路收费。
1882年,日本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财政”这一 个词。日本明治维新后,科学、文化等方面都有了 较大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他们将已经 从中国引入的“财”与“政”两个字合并起来,并 吸取了法语Finances的含义,创造了“财政”这个 专用术语。 我国古代汉语中“财”、“政”是分开使用的。各 自代表不同的含义。我国真正使用现在的“财政” 一词是在1898年清朝光绪24年由日本移植过来。这 一术语,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1898年清光绪24年在 戊戌变法“明定国事”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现 国家预算”的条文。当时,在清朝中央机构户部下 设有财政处。
第2章 财政的本质
本章提要
2.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2.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3 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 2.4 财政的双重属性
2.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2.1.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
国家分配论
基础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因而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
教育—— 预计2011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254.9亿元,增 长27.8%。从秋季学期起,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 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并提 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标准。 2012年,将继续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实现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方法
强调历史分析方法
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思想实验,“虚拟”的
实验室 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法 特点——将财政活动放置在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宏 大视野中进行考察,从中发现财政的产生,并且 根据社会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形态的变迁, 揭示财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切财政 活动的共同特点及其运行规律。
公债 。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国家由于对内统治事物的发 展与对外战争频繁等原因,各项支出迅速增长,已有的财政收 入形式日益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因此,封建国家除了继 续加重捐税以外,还被迫向当时在政治上还无权、但却拥有强 大的经济力量的新兴资产阶级大量借贷,于是公债在这一财政 范畴产生了。 国家预算。在新兴资产阶级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向封 建国家提供财政资助为手段,与封建主积极作斗争,力求获得 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时,新兴资产 阶级通过是否同意纳税、借贷,并进而获得审查和监督国家财 政的新的权力,即对国家预算的审查批准权,从而使国家预算 这一新的财政范畴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