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乡村庙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市乡村庙宇简介
曲阜乡村庙宇
曲阜是礼仪之邦,是一片圣土,有着古老的文明史,在历史的进程中,时时彰显着礼、道、德的社会赞曲,茫茫的大地弥漫着真、善、美,仁、义、爱的气息。今天的曲阜乡村,大多都经过了新时期建设的统一规划,显得整洁气派,但又缺失了某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村与村之间相去不远,充满了亲情,田野像一张铺展开的淡黄色的席子,席子上是重重的绿与金黄色的转换。不时村内或村旁的田地里就会有一座孤独的写满沧桑的庙宇、碑刻呈现在面前,使我们的思绪回到历史的从前。
曲阜文物普查工作队经过一年多的踏查走访,走过了这里村街的每一个角落,获得了本地区过去与现存较为详尽的乡村庙宇种类及分布状况资料。
我们每到一处时常能见到几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努力回想搜索着从前的记忆,骄傲地向我们讲述当地的过去,像是找到了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脸上挂满了兴奋与自豪。是啊,过去的童年生活虽然清贫,但总有一种无法抹去的怀念、留恋和甜蜜的记忆。铭记在心的当属儿时玩耍基地,且又充满好奇、敬畏的那些香雾缭绕、威严壮观的庙宇及神像了。
庙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当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有它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它起源于遥远原始自然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理性的认知,有些信仰崇拜被人们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些信仰崇拜结伴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生活传承下来,并融合外来宗教信仰显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有着传统意义上的精神信仰,这里是“奄商”之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之故,使得显现出一些厚重、自信。于是,“社”与“祭”便有了社会基础,以一种严格的礼仪方式盛行开来。进入封建社会以来,随着“道”、“佛”教义的兴起,修建一座庙宇当作精神与肉体的寄托和解脱。当生活的梦想与生存的现实矛盾时,就在它们之间寻求理想与幻想的平衡及心灵的慰藉。曲阜众多庙宇的修建就是在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意识下产生的,具有较为鲜明典型的地方特色。
曲阜的乡村大地,从前几乎村村有庙,有的村庄还不止一座。大多兴建于宋明时期,毁于上世纪的“四清运动”与“文革”期间。早期数量最多的要属土地庙、关公庙、天齐庙、玉皇庙、玄帝庙、三官庙、观音庙等,另外还有奶奶庙、娘娘庙、山神庙、大寺庙、龙王庙、华佗庙、火神庙、财神庙等。它们大多是宗教信仰与民俗传统结合的产物,神、鬼皆拜,佛、道并举,它们相互渗透融合、吸纳变异。总之是为我所用,没有了早期的死板和严谨,实行的是拿来主义。从而表现为神鬼同门、众神齐聚、一神多管、门类众多的现象。它们之所以通称为庙,因为大多是完全成为世俗化了的拜祭场所,有求必应的民间神灵,不属远离尘世、万籁俱静的修行之地。从行为上大致可分为:较为纯粹、正统的宗教信仰与有着儒家生活理念的精神寄托两大类。随着历史的惯性延伸,至今它们在曲阜乡村许多地方仍然不息。
较为正统的宗教信仰的庙宇,一般称为寺、观或庵。寺为佛教场所,观、庵为道教道场。
寺,从广义上讲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自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又把接待从西域来的高僧居住的房舍称为寺。自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了我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观,即道观,是各类道教建筑的总称。它是道教徒们修炼、传道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而且多与儒教结合一起,形成许多以祭神、祭祖、祭祈先贤为内容的庙和祠。
庵,原是一种草名,叫做庵闾,收割之后可以盖屋。中国僧人盖屋时,也常用庵闾草,建成为一座小小茅棚,人们便称这些小屋子为“庵”。多为尼姑居住修行的建筑场所,俗称“尼姑庵”。
曲阜的佛教寺庙,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并沿用至今的当属石门山的石门寺。
石门寺,在曲阜石门山胜涵峰山腰之阴,是曲阜惟一留存并至今沿用的一座寺院。始建年代较早,宋、元时为全真观,是道教场所,与峄山道观同为一体。明景泰七年(1056年)归佛教僧家所有,改称玉泉寺,后依山名改为石门寺。解放后,全寺除佛殿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外,其他建筑自然损坏倒塌。现存建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复,有千佛殿、藏经阁等,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等神像。在当地影响颇大,至今有僧侣主持,拜佛、开光者众多,香火不断。
另外还有现已不存的南辛镇幔山村大寺庙、大湖村全真观,因留存有石经幢及石刻,亦当为佛、道的修行之所。反映了曲阜早期的宗教信仰分布区域及状况。
曲阜还有一座名山,庙宇林立,那就是九仙山。
九仙山以钟灵毓秀而驰名,佛、道、杂等流派都曾在这里有过活动痕迹,明清所建造的王母行宫、碧霞祠、九女堂、灵官殿、三清殿、三朝阁、黉门宫、三仙桥、通仙桥、十八盘、南天门、宏华寺、芦斗寺、招提寺、观音堂、楼台庵、拔云观、山神庙、龙王庙、土地庙、华佗庙,可谓林林种种、诸神荟萃。1997年复原重建了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王母行宫、三清殿、黉门宫、拨云观、仙人桥、十八盘等文物建筑群。远近村民朝山进香、祈求平安、消灾发财、生子、还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三月三的庙会还原了历史文化的心理轨迹,释放出本能原始的精神态势,满足了朴素无华的生活需求。
在查访过程中,对弃之于沟旁路边断碑残字的辨认得知始建年代最早且尚存的,当属北张羊村的东岳庙。
北张羊村东岳庙。位于书院街道办事处北张羊村内,始建于宋代,明、清多次重修扩建并建有关圣殿、钟楼。它原本是一座道教庙。相传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故此庙俗称:“东岳庙”,亦称“天齐庙”。从中,可看出宋时道教的盛行。到清中期它成为一座综合性庙宇,集东岳庙、土地庙、娘娘庙、关帝庙于一体,统称东岳庙,解放前庙宇整体保存完整。娘娘庙是求子拜所,土地庙是亡后送魂的场地,此布局凸显出生死轮回的生活理念,香火旺盛。现仅存大殿、碑刻等,庙宇的占地面积几乎没有被侵占。
曲阜现残存的还有三处:息陬乡蒋家夏侯村天齐庙;姚村镇宋家林村天齐庙及张家村天齐庙。乾隆版《曲阜县志?秩祀》中记述了明代神宗时建于城东郊的东岳庙,现已不存,踪迹全无。
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要数关公庙与土地庙。
关公庙又称武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他是儒、释、道共同尊崇的“超级”神灵,这在我国民间神祗中是独一无二的。关帝庙的数量多,名称也不一,种类各异。可分为专祀和合祀两大类。仅专祀关羽的庙名就有:关帝庙、关公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关老爷庙等。与其他神明合祀的庙宇有:武庙或关岳庙(关羽、岳飞)、三义庙(刘备、关羽、张飞)、七圣庙(关羽与赵公明、土地爷、天仙圣母、二郎神、财神爷、火神爷)。关羽的“武”与“义”深深地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记忆里,由生活中的人,化变为中华大地共同崇仰的神,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自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从宋以后,关羽的庙宇在全国才普遍建立起来。宋哲宗封其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圣帝君”。由于帝王们的推崇,关羽的地位才无比显赫。总之,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曲阜现存的关帝庙已为数不多,大都残缺破损。有防山乡大官庄关帝庙,刘家庄关帝庙;姚村镇化庄村关帝庙;时庄镇焦家村关帝庙;董庄乡歇马亭关帝庙;南辛镇苏家村关帝庙。碑刻留存较为丰富,多达二十余通分布曲阜全境。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他甚至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维与行为。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陵城镇小果庄村关帝庙大门及大殿的对联:大门上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勿忘赤帝”,下联“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横批“亘古一人”。大殿上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下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横批“兄友弟恭”。该关帝庙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已不存。但对联却以文化传承的形式得以留存,充分反映了此庙的影响及当地民众对它的留恋、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场所。远古的社神即源于土地崇拜,土地崇拜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的土地神崇拜,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的崇拜。最初的土地神—社神,与后来的土地神—土地公和土地婆,是有许多不同的。社神之称“社”者何义?《说文解字》第一上云:“社:地主也。从示、土。”意思是说,“社”是土地之主为土神。古人极为敬重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故人们将土堆起来看成神,并向它祭献加以崇拜。商周时期,是以“示”字作“神”字用的。因“桌石”(原始初民把一竖一横的石块架叠成石桌形,拟作“神”象,立在部落中心,当作“神”来膜拜,称之为“桌石”)立于土上,就是原始宗教的膜拜对象,后来便以“示”、“土”两个独立字合为“社”字,会意为“土地之神”,社神便成为土地之神了。正如《考经援神契》所说:“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祭祀社神叫“社祭”,早在《诗经》中就有社祭的记载:“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齐明”是指祭器中所盛的谷物,“牺羊”是指祭祀用的牛羊。这是说明祭器盛满谷物,献上祭祀用的牛羊,祭社祭方。后来随着“社”内涵的丰富及延伸,原始的本意被“土地神”继承下来。
曲阜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除官方秩祀的以外,大多比较简陋。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几乎各村均有分布,也有一些在较大庙宇中间的殿堂中设有当地土地神位,大户人家门户的门龛也有设土地神位的。在民间其原始的意义已被历史的岁月冲淡,除保留了部分本意外,又有了较大的延伸与扩充。据传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旧时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以祈求福泽,保佑阖村平安。曲阜的土地庙在“文革”时期全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