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崇左市大新县桃城第一小学黄美荣摘要: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实有效,不停留在表面形式,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性和探索性,组织方法是否恰当,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发现——组内相互交流质疑,探究论证达成组内共识——组间交流质疑,进一步探究论证达成共识——整合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使整个课堂失去实效性。这里,我就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正确合理用于教学粗浅地说说我的几点思考。

一、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小组活动只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合作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它的使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而适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它的使用受到学习内容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学习的内容、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研讨。那在什么情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最为正确合理呢?本人认为当学生学习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迁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规律性明显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开放性较强的教学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适宜。所以在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准确且实效性强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

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

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

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老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耐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