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9-24T15:37:09.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宋秋英
[导读]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见。
宋秋英(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吉安 3 4 3 0 0 0 )
【摘要】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以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分别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 例,比较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厄贝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93%,不良反应率3%;依那普利对照组总有效率86%,不良反率16%。
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见。
【关键词】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心血管常见病,如血压长期不能良好控制,将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紧张素Ⅱ ( A n g Ⅱ ) 受体拮抗剂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厄贝沙坦是一种高选择性的Ang Ⅱ—AT1 受体拮抗剂,可非竞争性地与Ang Ⅱ受体中A T1 亚型结合,抑制A n g Ⅱ升压效应,从而达到降压目的[1]。
它除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 C E I ) 的许多特点外,还克服了A C E I 的某些不良反应。
为分析厄贝沙坦的作用特点,以依那普利为对照分别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 例,比较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1999 年WHO/ISH 高血压诊断标准,选用坐位舒张压(DBP) 12 ~ 14.5 kPa 和/ 或收缩压(SBP) 18.6 ~ 23.8 kPa 的患者160 例,未用或停用高血压药1 周,血压仍达上述水平者。
并排除其他疾病如:继发性高血压;房室传导异常;2 年内有晕厥病史;充血性心力衰竭;梗阻性瓣膜病或心肌病;对Ang Ⅱ受体拮抗剂过敏;明显肝肾功能不全。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血压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总观察期10 周。
所有病例停用原有降压药1 周,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
均于治疗前3d 每天测血压1 次,3 次平均血压值作为治疗前血压。
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0.15g,每日一次。
2 周后若坐位舒张压(DBP) 达降压标准(<12 kPa 或下降≥
2.6 kPa),则维持剂量至8 周;若D B P 未达降压目标则加至0.3g /d。
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2 周后若坐位D B P 达降压标准( <12 k P a或下降≥ 2.6 kPa),则维持剂量至8 周;若DBP 未达降压目标,则加服10 mg。
1.3 观察指标血压测量均应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取坐位右肱动脉血压,每周测血压4 次,总共服药8 周,治疗前后进行眼底、电解质、肝肾功能等项目检查。
治疗期间每2 周随访1 次,记录血压、心率变化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规定标准评定。
显效:D B P下降≥1.3 kPa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
2.6 kPa。
有效:DBP下降<1.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3~2.5 kPa,或收缩压下降4.0kPa。
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坐位血压变化(x-±s,kPa)
注: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显效48 例,有效26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93%;发生不良反应2 例(3% ),其中1 例出现乏力疲劳,1 例出现头晕。
对照组显效44 例,有效25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86%;发生不良反应13 例(16% ),其中头晕4 例,干咳3例,皮疹2 例,血钾增高2 例,水肿1 例,自细胞减少1 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 A S)在血压调节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 受体拮抗剂为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Ang ⅡⅠ型(AT1) 受体而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厄贝沙坦作为其代表药物之一,可通过选择性阻断A n g Ⅱ与A T1 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同,ARB 不影响与激肽分解相关的激肽酶Ⅱ的活性,因此不会导致与A C E I 类似的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不易出现心动过速和停药后血压反跳,较少出现首剂低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均有明显降压效果,两者降压幅度相仿,但厄贝沙坦降压总有效率高为93%,不良反应率低为3%,与张佳明等[3] 报道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5%相近。
所以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见,有良好的耐受性及依从性,长期服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佳明,程梅芬. 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