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九声六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 它最大的两个作用, 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 一 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 铿锵有力, 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 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 今天很多 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 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 婉 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 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 《琵琶行》, 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 平淡无奇, 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 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 发现好 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 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 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 现 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 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 粤语和闽 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 比较著名的, 杜甫的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 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深, 心, 金, 簪, 这诗 总共就四句, 就出现了三个韵。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 四 个字分别读sam, sam, gam, 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 失了入声, 还消失了一些韵尾, 比如-m, 全部归于-n了。心字粤语读 “sam”, 闽南语读“xim”, 普通话里就成“xin”了。
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粤语, 原词是“搞掂gau dim”, 但因为普 通话里已无-m的韵尾, 所以只能译成相近的定字。因为读音相近, 填词人如林夕, 黄伟文的一些词作有时也会把-m, -n当做一个韵, 毕竟音乐词作没有古人写诗词 要求那么严格。这就是上面说的普通话只有24个韵母而粤语却有53个韵母的一 个重要原因。而闽南语的发音就更写意了, 厦门话有87个韵母。 粤语的好听不仅因为它的语音语调, 还因为它的古老。说到粤语的古老, 好多人 会觉得奇怪, 因为在印象里, 粤语是广东人和港澳人说的话, 时髦洋气高大上, 怎 么会古老呢。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北方总是受到外族入侵, 中原人民就不断地 南迁避乱, 一次次的南迁之下, 中原人民就把自己的语言带到了南方, 这些语言 又和南方本地土语融合, 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各种南方方言。唐朝大诗人张籍游 过温州之后写诗说: “北人避胡多在南, 南人至今能晋语”。所以今天南方的粤 语, 闽南话, 客家话, 吴语, 徽语, 它们都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成分。宋朝的官方 字典《广韵》, 是以当时的开封话为标准音所写, 现在用普通话已经对不上了, 而用粤语可以对应绝大部分。 最能反应粤语的古老是那些古色古香的用词, 吃叫食, 喝叫饮, 走叫行, 跑叫走, 像叫似, 也叫亦, 穿叫着, 脱叫除, 衣服叫衫, 脸叫面, 脖子叫颈, 讨厌叫憎, 警察叫 差人, 钱的单位是文。这些都是文言文啊。粤语口语里还有很多常用的字词都 非常古老, 随便举几个例子。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 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 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 声母有23个, 韵母24个, 调4个, 理论 上来说可以有23x24x4=2208个发音。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 个翘舌), 韵母53个, 调9个, 理论上可以有19x53x9=9063个发音。从这个 数字可以看出, 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据说是语言大 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 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 粤语读是 gwai gei gik Baidu Nhomakorabeaai gei。再比如这八个字, 事, 室, 市, 世, 适, 试, 噬, 式, 普通话 是同一个读音, 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 通话没有的, 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 全为“oi”韵, 《偏偏喜欢你》 基本全为“eoi”韵。
所谓九声六调
《夏洛特烦恼》里, 大傻用一口流利的孟加拉粤语唱了两句《倩 女幽魂》, 马冬梅一巴掌呼了上去说, 不许侮辱我偶像。从这一 巴掌的力度可以看出, 粤语不好学啊。
粤语虽然难学, 但很多人都觉得粤语很好听, 粤语歌也很好听。 平时和朋友聊天,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港囧》这片子唯一的 成功之处就是为广大歌迷搜集了一个经典粤语歌歌单。我觉得 粤语歌好听, 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旋律的问题。 老师的童年时光是在讲粤语的地方度过的,算第二母语吧,因 为年纪小,对语言的接受度会相对比成年人高。因为也有一个 “学”的过程,所以比母语讲粤语的人对这门语言更加有自己 的理解,我觉得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 粤语有九个调。至于这九个 调怎么说, 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 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 这九个 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 和普通话一样外, 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这九个调从 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 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 抑扬顿挫, 层次感非 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 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 合的曲子, 自然很好听。
---“的”这个最常用的助词, 粤语里读作“忌ge”, 出自《诗经》: “叔善射忌, 又良御忌”。这诗的意思是, 大叔是很善于射箭的, 也很精于驾车的。忌就 是的。但这个字一般会写成“嘅”, 实际上“忌”才是正字。 ---他叫“渠keoi”, 这个字在唐宋诗里用的很多,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 水来。一般写作“佢”, 正字为“渠”。 ---看叫做“睇tai”, 《说文解字》: “睇, 目小袤视也”。睇就是近距离的目视。 ---想叫做“谂nam”, 出自《诗经· 小雅》: “岂不怀归? 是用作歌, 将母来谂”。 这诗是个工作很忙的公务员所写, 他说我难道不想回家吗, 我每天忙得脱不 开身啊, 唉我就作首儿歌, 用它来想念我家里的母亲吧。 ---给叫做“畀bei”, 出自《诗经· 鄘风》: “彼姝者子, 何以畀之?” 那个漂亮的 妹子, 我给她什么好呢? 这个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一般写成“俾”, 正字为“畀”。 ---站叫做“企kei”, 《汉书· 高帝纪》: “吏卒皆山东之人, 日夜企而望归”。 ---累叫做“攰gui”, 《三国志》: “弊攰之民, 傥有水旱, 百万之众, 不为国用”。
老师之前说了这么多关于粤语的文化就是为了强调一点,粤语 是迄今保留古音最多的地方语言之一。普通话只有四调,而粤 语则有九调。在赋诗填词的时候,运用粤方言,真是顺手拈来, 平仄有序,节奏起伏,朗朗上口,充满美感。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 (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 [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国”[gwok]误读成 “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这现象似乎与大 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n/l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 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 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 差异。这亦所谓“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 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 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 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 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 时”的口音。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异常接近。
---腿叫“髀bei”, 这段古文好黄, 不要细看。《战国策》: “先王以其髀 加妾之身, 妾困不疲也, 尽置其身妄之上, 而妾弗重也, 何也?” ---选择叫“揀gaan”, 《三国志· 袁绍传》: “博爱容众, 无所揀择”。这 话是说袁绍胸怀博大, 宾客来访都能容下, 不择人而交。 ---聊天叫“謦欬king gaai”, 《庄子· 徐无鬼》: “昆弟亲戚之謦欬”。一 般写成“倾偈”, 可能与佛教有关, 因为佛门中经常倾吐佛偈, 正字为 “謦欬”。 ---旁边叫“隔篱gaak lei”, 苏东坡《浣溪沙》: “麻叶层层菻叶光, 谁家 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吃火锅叫“打边炉da bin lou”, 元代诗人吕诚《来鹤亭集》: “十月 暖寒开小阁, 张灯团坐打边炉”。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粤语为代表的南方各种方言对古汉语的传承 和保留都做得很好, 不仅是用词方面, 声母, 韵母, 发音特点, 发音方式, 这些都有很多的保留。 古老本身就是一种美, 好比吴侬软语的代表苏州话, 所有听过苏州话的 朋友都会感叹苏州话有多好听, 尤其是当苏州人把“不”说成“弗”, 把感叹词说成“哉”的时候。苏州话最美的时候是苏州姑娘说苏州话 的时候, 就算每个字38块钱我也愿意听。
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 粤语保留了入声。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 那是 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 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 河南一带的晋 语, 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 入声基本都保留了 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 以爆破音结尾的音。比如“十”这个字, 粤语读 sap, 闽南话读zap, p的音不爆破, 但有读p的嘴型, 阻碍住气流。这和英语里失 爆读法很像, 比如september这个词, 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 但 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 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再比如sit down, 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 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 t这个音 阻碍住气流, 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 和粤语“舌, 薛, 窃”字读音一样。
日语的促音, 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 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比如学校, “学”这个字, 粤语读hok, 日语读gaku, 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 韵尾为k, 日 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 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 读作一个确定的 音节。再比如“石”, 粤语读sek, 日语读seki, 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 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 六, 七, 力, 雪, 室, 畜, 不胜枚举。所以说语言是相通 的。p, t, k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第二个原因, 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 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 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 它九 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武汉话听起来不 够友好, 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 漳州人调重, 泉州人调平, 漳 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 还是我们好听, 有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