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OECD国家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的比较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OECD国家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的比较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发挥着知识供给、创新和传播的核心作用。以OECD国家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经费、科技人力资源、基础研究以及专利与应用研究等几个基本要素出发考察了主要OECD国家中高校发挥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职能机制的特征。得出四点启示,一是高校研究经费的非公共化的影响;二是“20-24岁”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对知识传播的指示作用,三是美国式大学主导的基础研究模式的优越性,四是专利法对科技创新传播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高校,OEC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取代劳动和资本投入,正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索洛(Solow)的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方法,用来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技术创新理论,主要研究技术进步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内在机制。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作为后者的一种主流分析方法,也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1]、[2]。

高等教育系统(在下文中我们将简称其为“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发挥着知识供给、创新和传播的核心作用。由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不仅拥有众多的科技发达的成员国,而且还将“科学与创新”(Science and Innovation)作为其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同时还提供专业的具有较高可比性的“教育与培训”(Education and Training),“科学、技术与专利”(Science, Technology and Patents)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着重比较OCED成员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几个基本方面,为较全面地认识典型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特征、提出改进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可行的建议奠定一定的基础。

1. 研究经费

毋庸置疑,研究经费对于高校来说是“营养的血液”,是发挥其知识创新与传播作用的基础。以往的观点都容易直观地认为高校从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公共事业机构获得的研究经费越多就越能促进高校的科研活动,越能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创新作用。从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合理地调节研究经费的来源比例,不仅可以强化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的作用,还可以大大促进高校的知识传播作用。

大量的相关研究显示,很多OECD国家中的高校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面临公共研究经费越来越紧张的问题。科亨(Cohen)等人1998年的研究[3]中显示,在数据可比的基础上,美国政府为高校中的全职科研工作者提供的联邦科研基金在1979年至1991年期间减少了9.4%,斯卢特和里萨(Slaughter和Leslie)在1997年的研究中[4]也指出,美国州政府为高校提供的经费支持在高校总收入中的比例也从1980年的将近46%减少到了1991年的略高于40%,联邦政府的经费支持比例在同期也从12.8%减少到了10%。此外,英国和澳大利亚也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减少了政府对于高校的研究经费支持。我们从OECD提供的“2001年科学与技术统计”数据库(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istics (BSTS) - 2001 edition)[5]中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在这里,我们给出了法国1994~1999的详细数据(见

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项的经费来源支持的绝对金额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90年来以来高校逐年的知识创新能力增长的趋势是完全吻合的,而其中“政府直接资助”与“政府来源小计”两项在高校经费来源合计中所占的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于这一点的解释,与此有关的研究都得出较为相近的结论,高校公共研究经费的缓慢增长对发挥高校的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作用都是有促进的。因为这样加剧了高校对于研究经费的竞争,在持续的研究支出的压力下,一方面高校在研究创新上会变得更加积极,促进了高校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争取新的经费来源的时候也往往会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需要,这就加强了高校和企业的联系,增强了其知识传播的能力和效果,是高校的基础研究更快高有效的转换为带动区域甚至国家经济增长的科技因素,因此而提高了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

2. 科技人力资源

高校,本质上说是通过两类人员实现其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职能的,一是为其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二是其培养的科学技术人才。人力资源是实现这个机制的基础。因此,研究在高等教育系统内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结构与特点,对揭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高等教育系统中受教育人员构成特征

加格(Geiger)1986年[6]、格拉汉姆和戴蒙(Graham与Diamond)1997年的研究[7]中都指出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18至22岁的人口比例在1900年至1945年的整个阶段中都明显高于欧洲国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的这一比例才刚刚超过10%,而此时美国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0%。这一比例上的差异继也间接地反映了美国与欧洲全民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两者在科技创新领域发展速度和成就的差异——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而欧洲却丧失了文艺复兴运动为其带来的科技领先地位。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系统中受教育人员的结构特征,对高校发挥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效率和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OECD提供的最新的受教育人员资料,以期从中观察类似的现象,探究其对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作用的原因和机制。

我们分别在OECD的“在线的教育数据库”(OECD Education Online Database)以及“2004年劳动力统计数据”(OECD Labour Market Statistics,2004)[8]检索了主要OECD国家中“20至24岁之间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国家的总人口”数据,计算了1993年至2001年期间各国的比例关系,得到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