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1.1.1元素周期表(1)1.1.2元素周期表(2)1.1.3元素周期表(3)1.2.1元素周期律(1)1.2.2元素周期律(2)1.2.3元素周期律(3)2.1.1化学能与热能2.2.1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2.2.2化学能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3.1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2.3.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2)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3.1.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3.2.1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3.2.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3.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3.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3.4.1基本营养物质(1)3.4.2基本营养物质(2)4.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 4.1.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预备知识】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教版⾼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第⼆章第⼆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第⼆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课前预习学案⼀、预习⽬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预习内容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学习⽬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三、学习过程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尝试填写下表: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⑶正极⾦属起啥作⽤?啥在正极上得电⼦?⑷正负极发⽣的反应类型?【知识应⽤】1、⽤下列物质设计⼀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 棒、C棒、Zn⽚、Cu⽚、铜线、2、画出装置图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当堂检测1.原电池中发⽣的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1.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一、碱金属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不同点:[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Li+O2 Na+O2 K+O2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K+H2O Rb+H2O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 2MOH+H2↑碱性: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2)硬度小(3)密度小(4)熔点低(5)导热、导电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ρ=m/V,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四、碱金属的保存Na、KLi[课堂练习]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同步导学案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第2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了解海水资源及其利用。
2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掌握海水的蒸馏。
3掌握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海水制盐,海水提镁、提溴、提碘。
4了解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究归纳一、海水水资源的利用1.类型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的和海水的。
2.海水的淡化1主要方法:、和等。
2海水的蒸馏①主要仪器:A:;B:;C:。
②冷凝水的流向:口进,口出。
③A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中的元素1常量元素99%:除、两种元素外,含有Cl、Na、K、Mg、Ca、S、C、F、B、Br、Sr等11种元素。
2微量元素1%:常量元素之外的元素,总计含有80多种。
3特点:种类很多,总储量很大,但许多元素的富集程度很低。
2.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1从海水中制得的NaCl除食用外,还用作工业原料,如生产、、以及氯气、、等含氯化工产品。
2从海水中制取钾、镁、溴及其化工产品,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上的发展。
自我测评►———————————————————做一做1.判断正误:1用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是物理变化。
分析: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应适量多食海带。
分析:碘元素缺乏导致甲状腺肿大,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适当多食用海带能帮助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康复。
3海水中含有溴元素,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即能得到溴单质。
分析:海水中溴元素是以溴离子的形式存在,需要发生氧化反应才能生成溴单质。
2.思考:海带中含有碘,海带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吗?1海带中碘的提取和碘元素的检验1海带中提碘①流程海带→灼烧→浸泡→氧化→过滤→提纯→碘单质。
②主要化学反应2I-+H2O2+2H+===I2+2H2O或Cl2+2I-===I2+2Cl-。
③主要物理原理单质碘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后用蒸馏的方法将碘和有机溶剂分开。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 第2课时油脂蛋白质 含答案
第2课时油脂蛋白质[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2.了解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
3.知道油脂和蛋白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一油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油脂的分子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其结构如下图所示:结构式里,R1、R2、R3为同一种烃基的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R1、R2、R3为不同种烃基的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
(2)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
油和脂肪的状态不同,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较多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单键较多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2.油脂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水解反应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如: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在此条件下油脂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
硬脂酸甘油酯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硬脂酸甘油酯______________硬脂酸钠______甘油。
(2)油脂的氢化反应植物油分子中存在,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液态油脂转化为固态油脂。
归纳总结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C.油脂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油脂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 D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形成的酯,故它属于酯类,其组成元素为C、H、O。
有些油脂是由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故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羊油是高分子化合物,是纯净物B.羊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C.工业上将羊油加氢制造硬化油,有利于保存D.羊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制肥皂答案 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油脂的组成和油脂的化学性质。
羊油是动物脂肪,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A选项错误;构成羊油的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不是高级醇酯,B选项错误;羊油并不是液态油,而是固态酯,是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因此不存在催化加氢的问题,所以C选项错误;D 选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这种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是工业上制肥皂的方法,所以D选项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 全书导学案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 原子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 学业要求 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原子核1.原子的构成原子⎩⎨⎧ 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决定原子质量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序数=□0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 )=□02质子数(Z )+□03中子数(N )。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如16 8O 表示质量数为□0416,质子数为□058的氧原子。
核素 同位素1.核素具有相同数目的□01质子和相同数目的□02中子的一类原子。
氢元素有氕、氘、氚三种核素,分别用□0311H、21H、31H表示。
2.同位素□04质子数相同而□05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例如11H与□0621H、31H互为同位素。
同位素分为□07稳定同位素和□08放射性同位素。
课堂互动探究一、原子的构成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提示:是。
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提示:不一定。
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m(126C)1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知识拓展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类。
原子核中有中子、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质子之间会互相排斥。
高中化学必修2_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_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1.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基础知识预习】一、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规则①将相同..,每一横行称为..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②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称为。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表示;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用B表示;第Ⅷ族是三个纵行;零族即稀有气体元素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主族序数=族的别称:ⅠA(除)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第周期)周期:个(共个横行)长周期(第周期)周期表主族个:ⅠA-ⅦA族:个(共个纵行)副族个:IB-ⅦB第Ⅷ族个(3个纵行)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课堂活动】活动1、已知碳、镁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周期、族;第周期、族;第周期、族活动2、说出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类数目,并说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
活动3、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列(纵行)?有多少族?这些族如何分类和表示的?你有没有办法记住从左到右这些族的位置?第14列是什么族?活动4、①周期表中,从第几周期出现副族元素? 。
②第几纵行元素个数最多?第几纵行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③第ⅡA族元素后面可能是哪个族?第ⅢA族元素前面可能是哪个族?。
④在不查看元素周期表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推算出原子序数为13、35、56、114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你是用什么办法推算的【课堂检测】1、试画出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并确定对应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Cl 结构示意图,C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S2–结构示意图,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分析掌握温度、浓度、压强(有气体参加)、催化剂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馨提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应用。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计算公式:v(B)=()c Bt∆∆=()n BV t∆•∆,单位:mol/(L·s)或mol/(L·min),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新知预习: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外界条件只起次要作用。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光、超声波、磁场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而使压强变化的情况: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相反,亦然。
情景导入: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是不相同的,那么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又怎样呢?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动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1.讨论: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当)的铁、镁、铝、钠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谁最快?为什么?【答案】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是镁> 铝>铁。
2.小结: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对客观上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外界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含答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
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一甲烷的存在、用途及结构1.甲烷的存在与用途(1)甲烷的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我国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海底。
(2)甲烷的主要用途甲烷易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H2O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烷可用作燃料。
天然气和沼气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甲烷还可用作化工原料。
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甲烷的分子模型CH4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H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归纳总结1.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2.一个碳原子以4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时,无论这4个原子是否相同,都分别在四面体的顶点上,但不一定为正四面体,也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
1.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答案 D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的是()答案 D解析在这几种形式中,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但比例模型更能形象的表达出H、C的位置及所占比例;电子式只反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
二甲烷的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将甲烷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甲烷是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状况下,1 mol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 kJ 热量。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1.
离子键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原子、简单离子和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
3.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学会总结归纳和应用的方法。
2.通过观察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重难点:1.离子键的概念。
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电子式的书写。
【预习案】一.化学键1. 定义:物质中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 化学键类型:。
3.钠与氯气的反应【探究案】二.离子键1. 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 。
2. 形成离子键的元素: 。
3. 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
三.电子式1. 定义: 。
原子电子式2. 电子式类别阳离子电子式 阴离子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①. 原子的电子式写法:。
②. 阳离子的电子式写法:。
③. 阴离子的电子式写法:。
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写法:。
4.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例:用电子式表示出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总结:如何正确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课堂小结】【习题案】1.最可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B.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C.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D.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3.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4.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A.H2O B.CaI2C.KOH D.NaNO35.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相结合的是() A.2与8 B.6与16C.8与14 D.9与11。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第1课时乙烯 含答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B中溶液紫红色褪去C中溶液红棕色褪去D处点燃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产生,即烯烃。
2.请说明上述实验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可以归纳总结1.不饱和烃与烯烃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1.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A. B.C.CH2===CH—CH3D.C8H18答案 C二乙烯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填空归纳总结2.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B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C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D三 乙烯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 (1)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较浓的黑烟? 答案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 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七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预习课本P48—P50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如果反应物是固体、液体、溶液时,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填“有”或“没有”)】【练习】: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2、在反应:C+CO 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C、在K2S0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03,将Al片改成Al粉4、100 mL 6mol/L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B、水C、硫酸钾溶液D、烧碱溶液5、下列各组反应都产生氢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5g铁片和1mol/L盐酸的反应B、5g铁粉和1mol/L盐酸的反应C、5g铁片和1mol/L醋酸的反应D、5g铁粉和1mol/L醋酸的反应+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反应的速率:()6、对于反应N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体积不变充入H2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7、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
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A、30℃B、40℃C、50℃D、60℃8、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消防队员救火时,开门都很小心,因为门一打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2)在实验室里,硝酸、硝酸银等药品均必须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并应该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 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习重、难点:通过实验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和能源的分类【预习案】【导学流程】(一)基础过关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物质燃烧化学能热能加热KClO3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反应热)。
(1)反应热:①定义:②符号:△H③单位:kJ·mol-1④计算:△H ==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叫放热反应.。
②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叫吸热反应.。
(3)中和热定义(二)我的疑问【探究案】一.对议【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实验2—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1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填表:[实验2—2]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1的盐酸,测其温度。
再另用一支量筒取20mL 2mol·L-1的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并作好记录。
二.组议【实验2—3】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敌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填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8H2O + 2NH4Cl == BaCl2+ 2NH3↑+ 10H2O【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反应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强酸、强碱的水化热大)※溶解过程吸收热量:铵盐溶解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第一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导学目标: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研究内容
1. 元素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3. 混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4.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之间的区别
研究要点
-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在物理性质上保持原有特征。
研究扩展
通过实例分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物质的微粒性
导学目标:认识物质的微粒结构和微观行为
研究内容
1. 物质的微粒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2.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3.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4. 物质的微观行为:热运动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要点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具有质量和体积。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相连而形成的微粒,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 物质的微观行为受热运动和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研究扩展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微粒的热运动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现象,深化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
*以上内容仅为导学,详情以课堂教学为准。
*。
糖类 导学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基本营养物质我们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被人们习惯称为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的组成及其分类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 n(H2O)m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不同,划分为单糖、二糖、多糖。
3.重要糖类:类别代表物分子式相互关系单糖葡萄糖、果糖C6H12O6同分异构体二糖蔗糖、麦芽糖C12H22O11同分异构体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注意】淀粉和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二.葡萄糖1.葡萄糖的结构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无色晶体,__能__溶于水,其分子式为__C6H12O6__,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
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两种决定葡萄糖化学性质的原子团,它们分别是—OH(羟基)和(—CHO醛基)。
2.主要化学性质(1)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完成下列实验:实验现象:__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__。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__还原__性,能被弱氧化剂如__新制Cu(OH)2悬浊液__氧化,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2)在试管中加入1mL2%AgNO 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形成__光亮的银镜__。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__还原__性,能被弱氧化剂如__银氨溶液__氧化,生成光亮的银镜。
三.蔗糖、淀粉、纤维素1.淀粉的特征反应:将碘酒分别滴到一片土豆和面包上,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期表 1期表 2期表 3期律(1)期律(2)期律(3)与热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应速率与限度(1)应速率与限度(2)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1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2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养物质(1)养物质(2)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1【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预备知识】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 1 H―He 2 Li―Ne3 Na―Ar 长周期4 K―Kr 5Rb―Xe 6 Cs―Rn 不完全周期7 Fr―112号[归纳与整理]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 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A.B.C.D.3.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0族主族副族第族A.B.C.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前20号元素中,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减去1,阴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5.有 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 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a b;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c>d,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是A.a>b>c>d B.b>a>d>cC.c>b>a>d D.b>a>c>d6.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A、B、C 三元素应分别为A.C、Al、P B.O、P、ClC.N、Si、S D.F、S、Ar7.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8.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元素种类为32 :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数 2 8 818 18 32 32 分析元素周期序数和元素种类数的关系,然后预测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 B.32 C.50 D.64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元素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和 中子) 核外 电子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核外电子运动特 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和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019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实验教案导学案(实验4-9)
实验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更加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学习过程】一、除杂原则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和杂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二、除杂方法:利用复分解反应,将杂质离子转化成气体、沉淀或水去除三、除杂的三必须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2.过量试剂必须除去3.除杂途径必须最佳例题:除去NaCl中的杂质Na2SO4牛刀小试:你会选择什么试剂呢?1.NaCl(Na2CO3)2.KCl(K2SO4)3.NaOH(Ca(OH)2)4.NaCl(HCl)四、探究开始:1.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除杂顺序及操作:1.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事项:(1)Na 2CO 3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 2和BaCl 2杂质,所以,必须放在BaCl2之后; (2)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Na 2CO 3和NaOH ,应放在过滤之后,蒸发过程利用其挥发性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荷数之和为 31,则 A、B、C 为 (
)
A. C、N、Si
B. N、P、O C. N、O、S D. C、Si、S
10.已知 a 为ⅡA 族元素,b 为ⅢA 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m 和 n,且 a、b 为同
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 n=m+1
B. n=m+11
C. n=m+25
ⅦB
c、第Ⅷ族:
三个纵行
d、零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
元素 ⅡA 称为
元素 ⅣA 称为
元素
ⅤA 称为
元素 ⅥA 称为
元素 ⅦA 称为
元素
零族称为
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
2、
。
3、
。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素分布在 (
)
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 B.零族 C.ⅠA、ⅡA 族 D.所有主族
13、第三周期第 IVA 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
N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 2 倍的元素有: 周期序数=族序数 2 倍的有: 16、短周期元素 X、Y、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1)X 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 (2)写出 Y 元素形成的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写出单质 Z 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
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 1 个逐渐增加到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 1 个或 2 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 . 无 法 确 定 为 哪 一 类 元
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 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 族,下列物质能支
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HF
B.H3O+
C.NaH
D.H2O2
8个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 8 个
D.第七周期只有 23 种元素
8.某元素 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X 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ⅣA 族
D.ⅥA 族
..
..
.
.
.
.
9.有短周期元素 A、B、C,其中 A、B 同周期,B、C 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
4 . 某 一 周 期 ⅡA 族 元 素 的 原 子 序 数 为 x , 则 同 周 期 的 ⅢA 族 元 素 的 原 子 序 数
()
A.只有 x+1 B.可能是 x+8 C.可能是 x+2 D.可能是 x+1 或 x+11 或 x+25
5.短周期元素 X 和 Y 可以形成 XY4 型化合物, 若 X 的原子序数为 m , Y 的原子序 数为 n , 则 m 和 n 的相互关系为( )
。
族的结构:
。
[课堂练习 2] 请描述出 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
.
.
.
.
[课堂练习 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关检测】
1.19 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
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 族。
a、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 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
元素构成的族,用 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
..
.
.
.
.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2)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预备知识】
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D. n=m+10
11、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元素种
2
8
8
18
18
32
32
数
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
A.18
B.32
C.50
D.64
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元
碱 金 属 元 素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 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原子序数=
=
=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1、2、3 周期称为
,
周期称为长周
期,
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类别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起止元素 H—He Li—Ne Na—Ar K—Kr Rb—Xe Cs—Rn
Fr—112 号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
..
.
.
.
.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
.
.
.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