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音乐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6a6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6.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及其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发挥创造力,体验草原的美。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及其音乐特色;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美,以及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2.让学生体验草原的野外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录音或视频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草原图像或视频,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2.准备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录音或视频,在欣赏的同时,与学生一起体验音乐带来的美。
2. 学习草原文化及音乐特色(15分钟)1.以幻灯片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2.具体介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特点,聆听音乐,通过感受和理解歌曲,了解草原音乐的意义和精神内涵;3.通过分析歌词和音乐,让学生掌握草原音乐的曲调、节奏和风格特点。
3. 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30分钟)1.先播放音乐,让学生跟唱,感受歌曲风格与情感表现;2.一起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对唱出的效果进行反复练习和修正;3.小组合唱模仿和自由创作,增强合作学习和创造力。
4. 感受草原生活(30分钟)1.游戏体验:让学生手舞足蹈,体验草原牧民生活,比如放羊、放牛、耕田等;2.艺术创作:引导学生通过画画、写诗等形式表达对爱好的物品或草原的情感和热爱。
5. 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今天的学习过程和心路历程,自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2.让学生讲述本课所学知识和体验的体会,表达对草原文化和音乐的喜爱和尊重。
课后拓展1.带学生到草原地区实地采风;2.让学生搜集和分享草原文化和音乐的相关知识;3.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草原歌曲。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文化和音乐的特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通用6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8882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0.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篇1教材分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欣赏作品的能力。
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
在教学中重点感受、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
采用多种形式欣赏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1、欣赏、感受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
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试唱法、听赏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大草原画面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学生欣赏画面师问:你在草原上看见什么景色?(请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d6dff0d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9.png)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名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教案教案字数:5500字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 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草原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学习。
2. 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教学准备: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原唱录音。
2. 歌曲伴奏录音。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0分钟)1. 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并引入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二步:学习歌曲(20分钟)1. 听歌曲原唱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韵律。
2. 分节学习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结构。
3. 教唱歌曲的每个部分,并带领学生一起唱。
第三步:歌曲表演准备(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
2. 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创作动作和舞蹈,准备歌曲的表演。
3. 指导学生在表演中体现歌曲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四步:歌曲表演(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准备的歌曲演唱和舞蹈。
2. 全班鼓掌和喝彩,表扬每个小组的表演。
第五步:反馈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2. 结合学生的反馈,评价他们的歌曲演唱和表演。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郊游,亲身感受和了解草原的美丽和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关注和保护草原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音乐课的教学,学生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曲调和歌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唱和表演。
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对草原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然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与草原相关的知识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2400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f.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了解草原风光和蒙古族文化背景。
2.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演唱技巧。
3.了解蒙古族民族音乐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启发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喜爱之情。
2.了解和尊重蒙古族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准备教学设备音乐播放器、投影仪、课件、黑板、白板、笔等。
教学材料1.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材料。
2.电子琴或其他乐器伴奏谱。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蒙古族文化和草原风光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学习1.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聆听和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调性、节奏感、音高等。
3.了解蒙古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练习演唱技巧和合作精神。
2.分配乐器伴奏谱,学生自主选择乐器进行伴奏,培养其音乐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自由编创节目,探索融合蒙古族音乐元素的创新方案。
总结评价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演唱技巧和合作精神。
2.老师进行集体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表现。
3.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励其更好地发挥才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融入蒙古族音乐元素,将学生从传统音乐学科知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我创作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本次课程也需要注意在实践操作环节给予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引导学生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走出来,进一步激发其对教育的热情。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e95b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6.png)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课教学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儿童,学习内容为下学期音乐课程中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通过该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儿童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理念,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草原的景色和优美旋律。
•通过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熟悉歌曲的曲调、节奏和歌词。
•掌握2/4拍、4/4拍易漏音的节奏。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语言表现能力。
•培养儿童合作意识和表演自信心。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
•培养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歌曲学唱: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节奏和曲调。
•节奏感训练:通过打节奏、敲鼓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动感和节奏感。
•表演训练:将学习到的曲调和节奏进行合作演唱,提高儿童的音乐表现能力。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情景导入法:通过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引导儿童进入草原世界,让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感受草原美景。
•纯声音乐教学法:通过纯声音乐启发儿童的情感表达,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对唱、合唱等表演活动,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安排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好课程PPT、音乐器材等;提前将教学环节分好,并贴在课堂左侧的教学板上。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听听音乐,熟悉歌词和节奏。
2.课堂活动(1) 情景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描述等引导儿童进入草原的世界,让他们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自然风光。
(2) 歌曲学唱1.先放一遍歌曲,让儿童先听一下。
2.教师给出歌曲的节奏,带领儿童跟着鼓的节奏敲打打击乐器。
3.掌握节奏后,教师边唱边示范。
每唱完一句,让学生跟唱一遍。
4.逐句学唱,并做重复练习,让儿童熟悉歌曲。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6eaf1e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3.png)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时:1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听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2. 能够理解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体会其中的情感;3. 能够开展与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相关的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频文件,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绘画纸及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旋律。
然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其中的旋律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歌曲中所描绘的美丽草原的景象和主人公的感受。
步骤二:学习歌词(10分钟)教师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分发给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歌词中的词语、句子和情感表达。
学生们借助歌曲的音频,跟着歌词一起读唱。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理解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步骤三:歌曲欣赏与表演(10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自由舞动、手势表演等。
然后,教师选择几位学生来进行集体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他们的表演。
步骤四:创作活动(15分钟)教师提醒学生歌曲中提到的“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学生们用绘画纸和彩色笔,自由发挥创造力,画出他们心中的“美丽的草原”。
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互相展示并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步骤五: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要点。
然后,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里或者课后继续欣赏和学唱这首歌曲。
拓展活动:对于音乐较为敏感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11bd198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f.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通过歌曲,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和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歌曲音频。
3.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二)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和停顿。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画面,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4.教师分段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5.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倾听,纠正错误。
6.全班集体演唱,教师伴奏。
(三)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如拍手、跺脚等。
2.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如欢快、优美等。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全班同学观看并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家长协助孩子练习歌曲,拍摄演唱视频,到班级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辽阔,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同时,通过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歌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音准和节奏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掌握歌曲。
(一)导入1.出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二)歌曲学习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d897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8.png)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学习与演唱。
2. 音乐知识:了解草原音乐的特点,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难点:理解并表现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魅力。
2. 学习歌曲:教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让学生熟悉歌曲。
3. 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4. 音乐知识:讲解草原音乐的特点,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
5. 集体协作: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草原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草原音乐作品,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草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演唱技巧。
七、课程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2.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集体协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 草原音乐作品精选集。
2.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谱。
3. 草原图片、视频资料。
4. 音乐教学设备(如钢琴、音响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演唱歌曲的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a216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c.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结合歌词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凸显本年级的教研主题——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实验研究,在教学中,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为题进行仿写的训练。
德育目标: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地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读书、想象感悟、美读成诵。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草原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趣入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请同学们看老师来书写课题,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比老师读的好,有信心吗?二、品读歌词、欣赏草原1、自主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歌词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画出体现草原美的相关语句,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书旁。
2、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3、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交流第一句:绿草看出草原上的草长得又绿又茂盛。
遍地花想到草原上的花很多。
是啊,在绿绿的草地上盛开着那么多五颜六色的花,是多么漂亮,你们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指读、评价读。
看草原上的草和花图片说说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情形?带着你此刻的感受,把你体会到的美读出来。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35c32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d.png)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美丽的草原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
引导学生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歌词和文化背景。
合唱技巧的训练,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声配合等。
草原文化的介绍,包括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特色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听、唱、跳、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引入多媒体资源,如音乐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并提供直观感受。
第二章: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并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
通过歌曲学习,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家乡的亲切,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2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歌词和文化背景。
合唱技巧的训练,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声配合等。
2.3 教学方法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重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倾听、互帮互助,提高合唱效果。
引入图片和视频,展示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合唱技巧训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2 教学内容呼吸控制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
音准的把握和音高的准确性。
和声配合的练习,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唱。
3.3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正确的合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采用小组合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合唱技巧。
利用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培养音乐听觉。
第四章:草原文化介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4.2 教学内容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等。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a77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e.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歌曲的学习、演唱、欣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教学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二、歌曲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a.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哼唱。
b.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
c.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2.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
a.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随学唱。
b.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c.学生集体演唱,教师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
a.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b.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感受歌曲中的家乡情怀。
三、歌曲演唱1.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四、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风格。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版本歌曲的感受。
五、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成长。
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2.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教师可以采用逐句教唱的方式,让学生逐句模仿,确保旋律的准确性。
通过歌曲中的节奏元素,如马蹄声、草原风声等,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加强节奏感。
2.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达歌曲的情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ad6d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c.png)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风景和生态;2.熟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3.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配合简单舞蹈。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分析和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草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同学们对美丽的草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基础知识讲授(10分钟)介绍草原的概念、分布、生态、资源等基础知识,让同学们对草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歌曲学唱(25分钟)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并逐句讲解歌词的意思和发音要点。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唱歌,逐渐加快节奏和提高难度,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二课时1. 复习歌曲学唱(10分钟)温故知新,对上节课所学的歌曲进行复习和巩固。
2. 舞蹈教学(20分钟)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及如何配合唱歌和音乐节奏完成舞蹈。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直到能流畅地完成整套动作。
3. 演唱和舞蹈结合(25分钟)把歌曲和舞蹈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演唱和舞蹈表演。
第三课时1. 歌曲最后巩固(10分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学生的唱歌习惯进行改正和巩固。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2. 具体情景课堂(30分钟)教师或学生选定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唱歌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草原生态的同时,做到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让学生在唱歌、舞蹈上做到协调统一、配合默契。
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法。
2.教唱法。
3.同步教舞法。
4.具体情景课堂法。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是否对草原的生态和环保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是否能熟练唱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并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音乐完成简单舞蹈动作。
3.学生是否能在同学的配合下,完成共同的创作和表演任务。
总结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唱一首歌曲和跳一段舞蹈,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草原的概念、分布、生态和资源等基本知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e13f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6.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选课背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旋律流畅,动听悦耳,歌词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这首歌曲适合幼儿园大班教学,既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2.指认音乐节奏;3.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这首歌曲的感受;4.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感知、表现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听音乐: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让幼儿聆听,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2.读歌词:老师为幼儿读出歌词,让他们跟读。
3.表演:老师指导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一边手舞足蹈地开始表现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4.继续音乐欣赏: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并重新再听这首歌曲。
5.孩子举手分享: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孩子们可以描述他们听到什么样的旋律,会让他们想起什么或让他们感觉到什么。
6.集体编舞:根据幼儿分享的感受和认识,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探讨并编排一种舞蹈,这个舞蹈可以代表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对歌曲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灵活组织教学:老师应该尽可能让子女们感受到音乐,即使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或别的事情不得不因故搁置的时候,仍然应该给孩子们更多听音乐和表演的机会。
2.增强幼儿表达的自由性:幼儿的表达需要大量的鼓励和提醒,但学习表达能力并非在文字上,学习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也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3.观念更新:教育不是为了传承维护传统,而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和它带来的不断发展的技术。
我应该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园大班教学的音乐素材——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既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还能通过跳舞、唱歌等表演活动,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47e8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8.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美妙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草原风光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频。
2.道具:头饰、纱巾、铃鼓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草原的美景,引发幼儿对草原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草原上有什么?2.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熟悉歌曲旋律。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歌词解析(1)教师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
(2)教师与幼儿互动,讨论草原上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等。
4.情境表演(1)教师分发头饰、纱巾等道具,引导幼儿扮演草原上的小动物、牧民等角色。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表现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5.创意表现(1)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铃鼓等道具表现歌曲中的节奏。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创意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幼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妙风光和民族特色,激发了幼儿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3.教师在情境表演和创意表现环节,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表现力和创造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个别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音乐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e98c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b.png)
音乐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音乐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设计意图:了解学情。
学生对草原到底知道多少?会不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草原上的生物和草原生态。
)2、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有关草原生态的录像,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多媒体:“美丽的草原”。
学生观赏草原。
)(设计意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1、看了美丽的草原以后,你有什么感受?2、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植物?(师:板书:草、兔子、鹰、狐狸、狼、山羊)3、草原上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你能画出几条食物链吗?(生: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几条食物链)4、画完以后同小组同学交流,谁愿意把你画的食物链展示给全班同学。
(投影展示)5、现在我们以“草兔鹰”为例,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填写报告单)(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6、推测:如果上面任何一种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7、刚才我们假想了草原上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说明了什么呢?(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反馈汇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73dc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f.png)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第一篇: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赏析-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七年级音乐综合备课组组长签名授课人张发发【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喜欢的【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钢琴【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1、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
(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2、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fe557a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b.png)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歌曲的学唱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和谐发展。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录音。
3.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状态)1.教师将教室布置得像草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欣赏环境。
二、引入歌曲1.教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歌曲名字和歌曲背景音乐。
询问学生对歌名的理解和背景音乐的感受。
三、歌曲学唱1.教师通过PPT展示歌词,并请学生跟读。
2.教师将歌曲分成若干段落,逐句教唱。
3.全班一起合唱。
四、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段落进行表演。
可以进行动作、舞蹈、情绪表达等形式。
2.各小组轮流表演,全班进行观看和点评。
五、回顾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回顾,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教师总结今天的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美丽和我们的责任保护环境。
3.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跟唱。
教学延伸:1.可以安排学生自由发挥,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创作舞蹈或动作表演。
2.可以邀请学生在学校或家庭的大型活动中表演这首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歌曲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看学生是否能够跟唱。
2.观察学生情感表达的程度和舞台表演的能力。
3.听取学生对于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态度。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49ec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8.png)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主题,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家乡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1.2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2. 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背景;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歌唱表现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曲描绘的草原风光和家乡情怀。
2.2 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调性、结构、旋律特点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2.3 歌唱技巧教授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情感表达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和草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2 歌曲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注重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3.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4 歌唱技巧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歌唱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会的歌曲,评价其歌唱表现力。
4.2 学生歌唱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鼓励互相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欣赏其他草原歌曲推荐一些其他草原歌曲,让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5.2 创作自己的歌曲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对家乡和草原的情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草原的认知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家乡的美丽和草原的特点。
6.2 歌曲学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注重音准、节奏和歌唱技巧的掌握。
6.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草原歌曲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音频资料收集一些草原歌曲的音频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后学习。
7.2 视频资料寻找一些关于草原风光和家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6e6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9.png)
七年级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节奏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工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唱: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及音准问题。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演唱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及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嗓音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草原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美丽草原。
2. 邀请当地草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和风俗。
3. 安排学生参观草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宽广,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试着教唱给家人。
2. 请学生结合绘画活动,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悟。
八、课程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合唱练习和演唱展示,评价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进步。
2. 通过学生的作文和绘画作品,评价学生对草原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家长的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九、课程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时增加其他草原主题的歌曲学习,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欣赏作品的能力。
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
在教学中重点感受、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
采用多种形式欣赏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欣赏、感受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
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试唱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大草原画面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你在草原上看见什么景色?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初听歌曲。
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歌曲的情景和内容。
听听歌曲中唱出了内蒙大草原怎样的景色?
2、学生聆听后交流回答自己的感受。
3、了解演唱者德德玛。
课件出示:
德德玛(1947~)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
1962年入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声乐。
1964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民族班学习。
现任中央民族歌舞团独唱演员。
经常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嘎达梅林》、《奥菲欧的咏叹调》等。
4、分段欣赏。
师:大草原多么美丽啊!如果我们生活在这里,会是怎样的心情?歌曲中表达草原人民对草原怎样的一种感情?为什么?请同学们看歌词分段欣赏歌曲。
课件出示歌词
学生聆听谈感受
5、完整欣赏,随旋律哼唱,进一感受歌曲表达的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设计一些简单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分组讨论,可加入小乐器伴奏。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聆听腾格尔创作并演唱的《天堂》,试着跟他一起唱。
想一想为什么他把自己的家比作“天堂”?
比较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与腾格尔演唱的《天堂》,两位歌唱家在演唱风格上、音乐情绪上有何不同?
学生交流汇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欣赏了内蒙音乐,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辽阔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内蒙古的草原风情,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
教学反思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充满蒙古族风情的歌曲,通过聆听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草原,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赏歌曲,让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更丰富,交流也更主动。
更喜欢蒙古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