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实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实证分析

——以彭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为例

林正雨1,李晓1,何鹏1,左丽莎2,秦雪莲1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成都市在多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循环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对彭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分析。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实证分析;彭州市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of Ecological Circul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of Ecological Circulation in PengZhou

Lin-Zhengyu1,Li-Xiao1*, He-Peng1, Zuo-Lishao2, Qin-Xuelian1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Rural economy Institute of SAAS SichuanChengdu,610066;

2.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widely accepted,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constructing circular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by developed countries。For the past few years,Chengdu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from practical exploration for Circular Economy at many levels gradually。The systematical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of ecological circulation in Pengzhou is mad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own locality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circulation practice learning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Ecological Circulation; Agricultural park; Empirical analysis; Pengzhou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党中央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将之上升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新目标,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升华,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目标。

1 园区概况

1.1 基本概况

1.1.1地形地貌

彭州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地处龙门山脉与成都平原交界处的山间起伏地带,所属区域地形比较复杂。示范区以北地势较高,南部由于受蒲阳河(青白江)切蚀,地势逐渐平坦,地形开阔、阡陌相连。海拔610~720m,以低山浅丘为主,平坝区围绕低山浅丘布局。

1.1.2植被概况

整个园区植被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自然植被景观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基质,一般分布在低山浅丘的中上部,树种以桤木、青杠为主。在丽春镇土溪村、跃进村境内有人工种植的巨桉分布。由于相对高差不大,因而没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小部分林竹散落在农家房前屋后,形成独特的植被景观。在浅丘下部、平坝区多镶嵌农作物植被,农作物植被主要以水稻、油菜、蔬菜、水果布局。1.1.3土壤概况

根据《彭州土壤志》园区土壤肥力较高,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两大土类,在蒲阳河、土溪河等河曲周边分布少量潮土,低山区少量黄壤分布。园区水稻土田块有机质、氮、磷、钾的全量养分达到三级以上含量标准,速效养分含量达到四级标准。

1.1.4气候条件

园区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年均温15.7℃,年平均降水量972mm,主要集中在6、7、8三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0%,多年平均光照时间1188.4小时。

1.1.5水资源

园区河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以地表水为主,湔江水系的土溪河,岷江水系的蒲阳河、清坡河、泉水河、薪河为示范区主要河渠。示范区灌溉渠道均按河曲流向呈放射状分布,这一特点在园区平坝尤为突出,部分渠道经人工改造后,实现灌排分家。

1.2 园区脆弱性分析

1.2.1缺乏有效的交换网络

虽然彭州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区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企业,形成了一定层次的副产品交换网络,但副产品交换网络还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要保持园区副产品的有效循环则必须建立起高效的副产品交换网络。

1.2.2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

根据调查,园区在企业集团与农户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彭州市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但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合作成员的介入增多,循环网络的复杂,园区内企业、农户、政府等角色间的契约关系、责任义务都需要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并且不断更新。

1.2.3缺少生态技术的推广

园区内的大多数养殖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借助科研院所,对生态循环技术做了很多成功的实践,但从企业生态工程技术的角度分析,园区普遍关注的生态化技术具有普适性。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园区内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次,主要体现在生态平衡与环境改进、能源和物料平衡等技术的推广还不够,道路还很长。1.2.4缺乏整体循环的理解

在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中,大多集中在生产过程,一般采取的是末端治理技术来解决生态循环问题,生态技术、制度法规通常针对单一媒介、特定物质和特定的生产工艺,企业很少认识到生态循环是全方位联系的一个整体。企业如不提高对生态循环整体的理解,势必增加自身在生产过程的环境成本,而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1.3 发展优势分析

园区地处龙门山脉与成都平原交界处,地形起伏有度,山地平原效应明显,适合发展多种生态循环模式,辐射、示范效果作用强。园区种养布局呈现“立体垂直结构”,适合发展“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畜禽养殖规模效益明显,现代化养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生态养殖基础扎实。园区循环代谢量大,除满足企业小循环、示范区中循环的要求外,还为彭州区域生态大循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能量流。

2 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