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3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6张PPT)课件 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3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6张PPT)课件 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7a3f3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a.png)
答案 (1)0.480 0.475 (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车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C
保持水平
>
=
(4)在本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式子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A.ma·OC=ma·OA+mb·OBB.ma·OB=ma·OA+mb·OCC.ma·OA=ma·OB+mb·OC
B
4.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在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平衡好摩擦力。小车P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接通电源,轻推小车P使之运动,小车P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Q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1.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2.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毫米刻度尺、圆规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 p = mA+ mB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 = mAA′ + mBB′ 。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ADE
m1·=m1·+m2·
m1·=m1·+m2·
(1)两车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测得小车P的质量mP=0.60 kg,小车Q的质量mQ=0.40 kg,由以上数据求得碰前系统总动量为 kg·m/s,碰后系统总动量为 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实验结论: 。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C
保持水平
>
=
(4)在本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式子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A.ma·OC=ma·OA+mb·OBB.ma·OB=ma·OA+mb·OCC.ma·OA=ma·OB+mb·OC
B
4.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在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平衡好摩擦力。小车P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接通电源,轻推小车P使之运动,小车P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Q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1.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2.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毫米刻度尺、圆规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 p = mA+ mB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 = mAA′ + mBB′ 。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ADE
m1·=m1·+m2·
m1·=m1·+m2·
(1)两车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测得小车P的质量mP=0.60 kg,小车Q的质量mQ=0.40 kg,由以上数据求得碰前系统总动量为 kg·m/s,碰后系统总动量为 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实验结论: 。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c15f0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1.png)
碰撞是一维的
②0.50
0.10
0.60
③0.15
0.15
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
保证两个滑块的
【典例2】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
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甲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
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字母)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平均位置N.
3.数据处理.
如图所示,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分析在
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xOP=m1xOM+m2xON是否成立.
三、实验结论
答案: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
四、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
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
(1)碰撞不是一维碰撞;
速度应沿着导轨的方向;
(2)如果物体碰撞后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数据记录
和分析时速度为负值.
4.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注意调整斜槽,使斜槽末端水平;
(2)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
碰小球的质量;
(3)实验时需要用铅垂线确定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在白纸
律的实验,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
运动,使其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
动,如图甲所示.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
率为50 Hz.
甲
(1)若得到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则应选图中
段来计算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
段来计
算A和B碰撞后的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0.50
0.10
0.60
③0.15
0.15
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
保证两个滑块的
【典例2】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
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甲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
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字母)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平均位置N.
3.数据处理.
如图所示,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分析在
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xOP=m1xOM+m2xON是否成立.
三、实验结论
答案: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
四、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
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
(1)碰撞不是一维碰撞;
速度应沿着导轨的方向;
(2)如果物体碰撞后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数据记录
和分析时速度为负值.
4.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注意调整斜槽,使斜槽末端水平;
(2)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
碰小球的质量;
(3)实验时需要用铅垂线确定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在白纸
律的实验,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
运动,使其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
动,如图甲所示.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
率为50 Hz.
甲
(1)若得到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则应选图中
段来计算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
段来计
算A和B碰撞后的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8张ppt)
![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f0dd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a.png)
1.4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参考案例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L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
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情景设置
情景1. 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
弹性碰撞架(图1),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情景2. 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图2),碰撞时
(2)mA =mA +mB
。
【例2】 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通过大小相同的A、B两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是斜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
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
端,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
t1
t2
参考案例 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物理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两小球的质量mA 、
mB。
(2)速度的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
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
注意:mA > mB,以免碰撞后小球反弹。
实验步骤
(1)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落点P及水平
d,实验过程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②轻推滑块A,测得A通过光电门G1的遮光时间为t1;
③A与B相碰后,B和A先后经过光电门G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2和t3。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mA大于mB的目的是
。
(2)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
参考案例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L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
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情景设置
情景1. 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
弹性碰撞架(图1),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情景2. 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图2),碰撞时
(2)mA =mA +mB
。
【例2】 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通过大小相同的A、B两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是斜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
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
端,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
t1
t2
参考案例 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物理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两小球的质量mA 、
mB。
(2)速度的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
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
注意:mA > mB,以免碰撞后小球反弹。
实验步骤
(1)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落点P及水平
d,实验过程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②轻推滑块A,测得A通过光电门G1的遮光时间为t1;
③A与B相碰后,B和A先后经过光电门G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2和t3。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mA大于mB的目的是
。
(2)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
第一章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ppt
![第一章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66d0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a.png)
kg·m/s =1.03 kg·m/s。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答案 (1)BC DE
(2)1.035 1.03 (3)守恒
当堂检测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斜槽末端的重垂
线在白纸上所指的位置记为O点。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
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OP,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分别在空中飞出的水
平距离OM和ON,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OP=m1OM+m2ON,就验证了小
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2.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斜槽、铅垂线、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刻度尺、
圆规、三角板、天平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
平射程替代速度。
答案 ×
(5)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时,入射小球的质量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
)
解析 为保证入射小球碰后不反弹,其质量不能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答案 ×
(6)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时,两小球碰后的速度大小可以用它们做平抛运
动的水平距离替代。(
答案 √
)
课堂篇 探究学习
问题一
实验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考查
t1'、t2。
【数据处理】
比较项
碰撞前
m1
质量
速度
v1
m2
碰撞后
m1
m2
v2
v1'
v2'
总动量
结论: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两滑块的动量之和。
【注意事项】(1)气垫导轨是一种精度较高的现代化仪器,切忌振动、重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2张PPT)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8484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8.png)
①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
卡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
压缩状态;
②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
时器,当A和B与固定挡板C和D碰撞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到达C的运
动时间t1及B到达D的运动时间t2; ③重复几次,取t1和t2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
x
1.滑块速度的测量:v= t
,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
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例析.如图,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
质量都是M的滑块A和B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 - 5
利用平抛运动验证动量守恒
天平、刻度尺、、碰撞实验器、复写 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 的小球.
mA mB
说明:
mA为入射小球, mB 为被碰小球。
且mA>mB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mBvB′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让入射小球从同一 位置静止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 10 次,同理求
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N.
(7)用刻度尺测出线段 OM、OP、ON 的长度,把两小
球的质量和相应的水平位移数值代入
m1OP=m1OM+m2ON,看等式是否成立.
(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使气垫导轨水平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滑块A的左端到挡板C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522c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5.png)
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许多 实际应用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运动,如台球等。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 张思卿, 李朝兴.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4(16): 6-8.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Nhomakorabea3
实验误差分析
通过误差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实验精度,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结论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结果
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这一原理的物理学意义。
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们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深刻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问 题解决中。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动量守恒定律,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这个物理学原理的 奥秘。您将了解动量是如何被定义和测量的,以及为什么动量守恒在许多实 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1 动量的定义
动量被定义为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它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 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实验流程
实验器材和材料
本实验需要使用轨道、光电计、小球等物品。
实验步骤和方法
测量系统初始动量和末状态下的动量,并进行精确 的比较。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我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系统初始状态下的动量和末状态下的动量,并进行精确 的比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9c59df763231126fdb112c.png)
图8所示,则入射小球碰撞前的动量是
,入射小球在碰撞后的动量是 ,
被碰小球的动量是
,由此得出结论
。
5
为了验证两小球A和B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采用图9 (a)中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图9(b)为某次碰撞实验得到的在白纸上记录的两小球落点图.请根据图9(b)中
的落点位置关系,分析这次实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2
数据处理 入射球、被碰球都是从同—高度开始做平抛运动,故它们平抛运动的时间都相同, 设为t,入射球从斜槽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后,落在P点,它平抛运动的起点为 斜槽轨道的末端,共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OP,水平速度v′=OP/t,入射球从斜槽 轨道上的同一点由静止释放,与被碰球碰撞后分别落在M、N点,它们的水平速度 分别为v1′=OM/t,v2′=ON/t,如果动量守恒,则应有m1v1 = m1v1’ + m2v2’,亦即 m1OP= m1OM+ m2ON,只要证明这个关系正确,就验证了机械能守恒。
8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 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 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 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 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 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
(1)把两滑块A、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 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 态.
(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
《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
![《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cfb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4.png)
0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碰撞问题
总结词
碰撞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在碰撞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 的应用。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的 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通过应用动 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一系列碰撞问题, 例如确定碰撞后的速度、计算碰撞过程中 的能量损失等。
火箭推进原理
总结词
《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
目录
•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述 •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 • 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与价值
0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述
定义与公式
总结词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公式是理解该定律的基础,通过 定义和公式可以明确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详细描述
未来科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动量 守恒定律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理论 价值,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结果四
总结实验结论,并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
05
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与价值
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01 基础性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性原理,是理解 和分析力学系统运动规律的重要工具。
02 理论基石
为其他物理理论如牛顿第三定律、动能定理等提 供了理论支持,是整个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石之一 。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为系统内动量的总和在不受外力作 用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保持不变。公式表示为: m₁v₁+m₂v₂=m₃v₃+m₄v₄,其中m和v分别代表质量和 速度,下标表示不同的参考系。
动量的矢量性
总结词
动量具有矢量性,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通过了解动量的矢量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的应用。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7张PPT) 高二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7张PPT) 高二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527a5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0.png)
1.3
科学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方法.
2.理解实验中速度测量的原理.
3.通过设计创新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梳理
一、实验目的
利用钢球和玻璃球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器材
斜槽、钢球和玻璃球、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kg·m/s.
(3)从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来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能 (选
填“能”或“不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提示:数据处理表明,mAvA+mBvB=mAvA'+mBvB',即在实验误差
允许的范围内,A、B系统的动量守恒,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sOP= 13.0 cm .
提示:用最小的圆把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为落点的平均位
置.
(2)已知mA∶mB=2∶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
R是 B 球的落地点,P是 A
球的落地点.
(3)用题中的字母写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
式: mA·sOQ=mA·sOP+mB·sOR .
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及A、B两球的质量.
.
例2.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
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
电门等组成.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中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光电计时器;
提示:小球落地时间t相同,由mA· =mA· +mB· 可知,
科学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方法.
2.理解实验中速度测量的原理.
3.通过设计创新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梳理
一、实验目的
利用钢球和玻璃球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器材
斜槽、钢球和玻璃球、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kg·m/s.
(3)从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来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能 (选
填“能”或“不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提示:数据处理表明,mAvA+mBvB=mAvA'+mBvB',即在实验误差
允许的范围内,A、B系统的动量守恒,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sOP= 13.0 cm .
提示:用最小的圆把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为落点的平均位
置.
(2)已知mA∶mB=2∶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
R是 B 球的落地点,P是 A
球的落地点.
(3)用题中的字母写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
式: mA·sOQ=mA·sOP+mB·sOR .
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及A、B两球的质量.
.
例2.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
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
电门等组成.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中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光电计时器;
提示:小球落地时间t相同,由mA· =mA· +mB· 可知,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f2f8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e.png)
;
(2)第一次实验数据不理想,你认为下列哪些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
A.小刘认为:把水平轨道左侧略微垫高一点,使得滑块在水平轨道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
B.小李认为:测量位移时,A、B滑块都应该读右侧面所对的位置坐标
C.小王认为:读A、B滑块左侧面所对的位置坐标
D.小张认为:读滑块A右侧面的位置坐标,读滑块B左侧面的位置坐标
端必须水平、每次必须从同一个高度静止释放小球、为使小球碰后不反弹,
则实验中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₁ > m₂,轨道光滑与否对实验无影响。
故选ABC。
课堂反馈
(3)[1]碰前的动量为1 = 1 1 = 1
碰后的动量之和为2 = 1 ′1 + 2 ′2 =
1
+
2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比较项
质量
时间
前
m1
θ1
4、实验结论
m1 1 cos m1 m2 1 cos
后
m2
β1
m1
θ2
m2
β2
结论:碰撞前两小球的
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两
小球的动量之和。
六、实验方案
方案四: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
2、设计思路
(1)如何调节使该实验装置动量守恒?
见解。
一、驱动问题
向一边拉扯小球,
从静止释放小球和V形滑
片车。观察小车在小球
的反复敲击下能否持续
向一侧不断前进呢。如
果不能,能解释为什么
吗?我们可以怎么去验
证碰撞过程动量的守恒
量呢?
怎样操作,才会让小车持续向一侧运动下去呢?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05d29aeefdc8d376ee32ca.png)
03
注意事项
ZHUYISHIXIANG
03
注意事项
ZHUYISHIXIAN G
0
小球抛出时的切线水
1
平;
0
每次A小球都要从同一
2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0 3
; 小球要保证对心碰撞;
0 4
入射小球的质量mA与
被撞小球质量mB关系
为 mA>mB;
0 5
圆规画圆时要用尽可
能小的圆把所有小球
落点都圈在里面。
04
结果与分析
JIEGUOYUFENXI
数据记录
mA= kg mB= kg 2r= mm OO'=2r= cm OP= cm OM= cm ON= cm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 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
的条件:如抛出点轨道 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 大。
实验步骤
SHIYANBUZHO U
安装好实验装置, 注意使试验器的 斜槽末端点的切 线水平。
AB
准确记下重锤 线所指的位置 O。
OO M P '
把被碰球放在斜槽前的支柱上, 调节实验装置使两球处于同一 高度,且两球的球心和槽轴线 在同一直线上。
垫木板和白纸时,要使木板 水平。
N
02
实验步骤
SHIYANBUZHO U
小球做平抛运动,相同落地时间抛出的水 平距离与速度成正比。
AB
即只需验证 mAOP=mAOM+mBO'N。
OO M P N '
02
实验步骤
S H I YA N B U Z H O U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1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1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df236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9.png)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mA>mB , 运动滑块A撞击静止滑块B。 mAv1=mA·v2+mBv3
运动滑块A撞击静止滑块B,撞后两者粘在一起。
mAv=(mA+mB)v
共
两静止滑块被弹簧弹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0=mAvA-mBvB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实验结论: 第一种情况:动能之和不变 第二种情况:动能之和减小 第三种情况:动能之和增大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思路
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
问题1:如何处理矢量的方向呢? 规定正方向 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保证为一维碰撞? 问题3: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利用运动学知识,如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 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4)考虑到速度的矢量性,记录数据时应规定正方向。若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 方向相同,则速度取正值,若速度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则取负值。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5.误差分析 (1)碰撞可能不是精确的一维碰撞。 (2)碰撞中其他力(例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影响带来的误差。 (3)测量和读数的准确性带来的误差,实验中应规范测量和读数,同时增加 测量次数,取平均值,尽量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 两个小球
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
m1
原理 h
m2
斜槽末端切向水平
落点确定: 圆心即为小球 平均落点
为防止A球反弹, m1>m2
M
N
测出碰撞前后各球落点到O间的距离xOP、xOM、xON,各球空中运动时间均相同,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b30785ebed5b9f3f90f1c8d.png)
a
b
H
O A ppt课件 B C
24
(2)小球a、b的质量ma、mb应该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 ma> mb,保证碰后两球都向前方运动;
ppt课件
23
⑴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选项 _B___E________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 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3
mA mB
O O'
’
N
P
碰撞时的动态过程
ppt课件
M
4
mA mB
O O'
’
N
P
碰撞时的轨迹示意图
ppt课件
M
5
【实验目的】
利用平抛运动验证动量守恒
【实验器材】
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 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 量不同的小球
ppt课件
6
装置 mA
说明:
mA 为入射小球 , mB 为被碰小球 且。mA>mB
O’N=ON-2r(r代表小球的半径)
验证式 mAOP=mAOM+mB(ON-2r)
验 证 的 表 达ppt课式件 : m A O P = m A O M + m B O ’8 N
实验测量
测量的物理量: 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A、mB 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D, 并计算半径r。 c.水平射程:OP、OM、ON
ppt课件
9
实验步骤
新人教版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34张)
![新人教版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34张)](https://img.taocdn.com/s3/m/d1e6df3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a.png)
三、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案例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考向2 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2 [2023·浙江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 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 位置C由静止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 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 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 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 操作10次.如图乙所示,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 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白纸上的投影点.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
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思 (碰 (12))路撞两物:后个理仍滑量沿块的这碰测条撞量直前:线沿测运同量动一质.条量直、线速运度动.,(的(恒43))速.测验度速证.::测一维出碰两撞滑中块的碰动撞量前守、后
案例2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球的质 量.
(2)安装: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沿水平
(2)请写出碰撞前,m1和左侧轻弹簧分离时的动量p=________(用F0、 k、m1表达).
(3)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0、 F1、F2、m1、m2表达).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光电门A固定在滑块左端,用天平测得滑块和光 电门A的总质量为M,光电门B固定在气垫导轨的右侧. ②用天平称得金属球的质量为m,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金属球的直 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球的直径d=________cm. ③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将金属小球从C点静止释放.A、 B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Δt2(光电门B开始遮光时小球已离开滑 块). (2) 验 证 M 、 m 系 统 水 平 方 向 动 量 守 恒 , __不__需_要___( 选 填 “ 需 要 ” 或 “不需要”)保证滑块的上表面光滑. (3)验证M、m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只需验证________________ 成立即可(用M、m、d、L、Δt1、Δt2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尝试解答] (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滑块. (2)作用前系统的总动量为滑块 1 的动量 p0=m1v0. v0=00..21 m/s=2 m/s,p0=0.31×2 kg·m/s=0.620 kg·m/s.作用后系统 的总动量为滑块 1 和滑块 2 的动量和,且此时两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 v, v=00.1.1648 m/s=1.2 m/s,p=(m1+m2)v=(0.310+0.205)×1.2 kg·m/s= 0.618 kg·m/s. (3)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有摩擦. [答案] (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滑块1
(对应学生用书P242) 1.某同学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A>mB) 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 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 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 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 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 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 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 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碰后均平抛,两球心必须在同一高度,要保证小球m1碰前速度不变,m1 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滚下,斜槽没必要保证光滑,故B、C、D正确.
(2)必须测量两球质量m1、m2和小球平抛的水平距离,故选A、F. [答案] (1)BCD (2)AF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对应学生用书P241) 题型一 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误差分析 例1 (2011·辽宁模拟)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 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下图(a)所示,所用的气垫 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 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 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 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 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 (1)用一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 心的位置是64.7 cm,这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本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 的距离x1、x2、x3,所以应选A、B、D.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⑥先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 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上图(b)所示; ⑧测得滑块1的质量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 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 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 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 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正 确.
[答案] (1)64.7(64.5~64.9均可) (2)A、B、D (3)C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方案四:碰撞前后的速度测量是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若采用下 列实验方法可避免速度的测量.如右图所示,将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 两小球发生正碰,若碰前 m1 运动,m2 静止,且 m1>m2,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应有:m1v1=m1v′1+m2v′2.
因小球从斜槽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知识可知,小 球下落高度相同,则飞行时间相同,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则水平 速度大小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则动量守恒时应有:m1·OP = m1·OM +m2·ON .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四、实验步骤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 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 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 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 A 运动,小车 B 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 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ΔΔxt 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尝试解答] 设摆球 A、B 的质量分别为 mA、mB,摆长为 l,B 球 的初始高度为 h1,碰撞前 B 球的速度为 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 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h1=l(1-cos45°)① 12mBv2B=mBgh1②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 p1、p2. 有 p1=mBvB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p1=mB 2gl1-cos45°④ 同理可得 p2=(mA+mB) 2gl1-cos30°⑤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要点二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两球是 否等大,长木板实验是否平衡掉摩擦力. 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对应学生用书P241) 要点一 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 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平面 内.
(2)0.620 0.618 (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有摩擦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题型二 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2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 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 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 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 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 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2)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小球的质量m1和m2 C.小球半径R1和R2 E.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
B.小球起始高度h D.小球起飞的时间t F.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s
[解析] 本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实验中为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斜槽末端必须水平,要使两球
2.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间夹一被压缩了 的轻质弹簧,如右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 线,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 量守恒.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个实验的思路与课本上采用的实验的原理完全相同,也 是通过测平抛运动的位移来代替它们作用完毕时的速度. [答案] (1)刻度尺、天平 (2)两木块的质量m1、m2和两木块落 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 (3)m1x1=m2x2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实验中,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 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 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 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联立④⑤式得p2=mA+ mB
p1
mB
11- -ccooss3405°°⑥
代入已知条件得pp212≈1.03 由此可以推出|p2-p1 p1|≈1.4% <4%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 见解析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