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一个最适合的,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1.()认为,课程实施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定课程方案的过程。

a.创生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忠实取向
d.情境取向
2.()是课程实施的决定因素。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教育当局
3.课程实施的主体包括()。

a.校长、教师与学生
b.校长、教师与家长
c.校长、教师与社区
d.校长、教师与教育官员
4.兰德变迁模式,信奉课程实施的()取向。

a.创生
b.相互调适
c.忠实
d.情境
5.()假设,个体的改变先于组织的变迁。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
b. 组织发展模式
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d. 情境模式
6.()假设,教师的课程实践总是基于他们对特殊情境的知觉。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
b. 组织发展模式
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d. 情境模式
7.()把课程实施视为一种理性化和技术化的过程。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
b. 组织发展模式
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d. 情境模式
8.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
B.实践理性支配
C.解放理性支配
D.理论理性支配
9. 美国课程专家()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

A.塞勒 B. 布鲁姆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10.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a.认知矛盾
b.情感矛盾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
d.教师提出的认知任务与学生现有知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
11.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等阶段。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
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
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
12.根据杜威的主张,教学过程可以分为()等环节。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
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
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
13.领会书本上的知识,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的教学环节是()。

a.运用知识经验
b.感知教学材料
c.激发学习动机
d.理解教学材料
14.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的认识过程的是()。

a.认识-发展说
b.特殊认识说
c.认识说
d.认识-实践说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过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环节之间动态的、复杂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课程实施,包括、和三个环节。

(课程采纳、课程调适和课程应用)2.课程实施取向,主要有、、和等几种
3.课程实施的模式,主要有、和等几种。

4.一项课程变革计划能否成功地实施,取决于该课程变革计划本身的特征、的特征、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这四类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与水平。

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四类因素缺一不可;四类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和水平是理想的,即四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动态交互作用能产生合力。

5.课程实施的研究-开发-推广模式,主要有、、和四个步骤。

6.课程实施的兰德变迁模式,主要有、和三个步骤。

7.()在课程实施中占有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8.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它有()、()、()三种基本取向。

9.实施的忠实取向将课程变革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课程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课程变革计划。

10.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师是课程变革方案的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11.课程创生取向认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和实际体验到的经验。

12.我国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取向走向取向和取向。

13.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教师提出的认知任务与学生现有知识和心理
发展的矛盾)
14.《中庸》提出的学习过程结构为、、、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为、、、、和。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和“测评教学效果”)
16.我国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观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主
有、、、、、、、、、和。

(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传递说、学习说、统一说、实践说、认识一实践说、交往说和价值增殖说等)
17.教学认识的特殊性包括、、和。

(“间接性”“领导性”“简捷性”和“教育性”)
三、是非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题目陈述的对错。

1.课程方案被学校所采纳,就意味着课程实施的完成。

()
2.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
3.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变革、课程实施视为教师与学生个性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
4.教师的“工作倦怠”,会给课程变迁造成阻力。

()
5.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

()
6.课程实施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

()
7.通过在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之间建立“权力平衡”,以及确定和处理好教师所关注和忧虑的事情,能够有效地消除教师对课程变迁的抵制。

()
8.情境模式,持相互调适的课程实施取向。

()
四、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忠实取向: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

相互调适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强调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情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主张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变。

创生取向:创生取向则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创生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或实现“创生”的材料或背景,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不断变化和发展。

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随着教师和学生的经验的发展,课程本身也在不断地进步。

教学过程: 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发展进程。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那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间和相互关系。

五、简述题
1.简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 1 )得过且过取向( 2 )忠实取向( 3 )改编取向( 4 )创生取向
2.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有何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什么?
答:课程实施过程既是学校、教师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

特征:忠实取向认为,1)课程、教科书、教案、课程革新要有计划。

2)课程知识有专家创造。

3)课程为线性过程。

专家制定,教师实施。

4)教师是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5)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量化研究。

严格的教育与心理测量的方法。

本质:受“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支配。

3.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有何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什么?
答: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过程。

特征:相互适应取向认为:1)课程不仅包括有计划的具体内容,还包括情景因素。

2)实践者所创造的课程知识与专家同等重要。

3)课程变革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

4)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教师对预定课程方案积极的、理智的改造是课程实施成功的基本保证。

重视量化研究,也包括“质的研究”。

本质:该去想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支配的。

4.课程创生取向有何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什么?
答: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省心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提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特征:课程创生取向认为:1)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

2)课程知识是一种“人格的建构”。

3)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4)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5)持“质的研究”方法。

本质:该取向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支配的。

5.如何评价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涵义及评价)
答:1)各有其存在的价值。

它们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

2)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

忠实取向把
课程变革是为线性的过程。

一个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

相互适应取向有折衷主义色彩。

课程创生取向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3)从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在到课程创生取向,意味着课程从追求“技术理性”到追求“实践理性”,在到追求“解放理性”,体现了课程变革的发展方向。

反映了人们对课程变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

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7.简述《中庸》提倡的学习过程环节。

8.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9.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六、论述题
1.评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国外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先答三种取向的涵义及特征、评价。

启示:国外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至少为我们提供如下启示:第一,把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变革之中,使之成为课程变革这个系统的有机构成。

第二,应将具体的教育情境和社区情景的因素纳入课程变革自身。

第三,课程变革必须最大限度的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

答: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课程创生取向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性解放出来;相互适应取向把外部专家所开发的课程与对这种课程产生影响的学校情境、社区情境的因素均予以考虑。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把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改革之中,使之成为课程改革这个系统的有机构成;课程改革应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纳入自身之中,相应地,课程改革政策应具有变通性;课程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2.从影响课程实施的四类因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答:课程实施的因素是:1)课程变革计划本身的特征;2)学校的特征;3)学区的特征;4)外部环境的特征。

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是:1)四类因素缺一不可;2)四类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和水平是理想的。

即四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其动态交互作用能够产生合力。

例如:学校的特征:(1)校长的角色:校长越是积极支持课程变革,课程实施的程度越大。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信任、支持、交互作用和开放性的交往越理想。

课程实施的程度越大。

(3)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参与课程变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外部环境的特征:政府机构的力量;社区的支持:(家长,街道和村)
3.“课程实施”等同于“教学”吗?(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答:“课程实施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二者在内涵上颇多重叠。

1)区别:(1)课程实施在内涵上涉及的范围比教学更广。

课程实施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课程知识,教学过程,校
长和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等。

教学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互动行为。

(2)研究领域不同:课程实施属于课程论研究领域;教学属于教学论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教学与学生互动行为。

2)课程实施与教学又具有内在的联系。

(1)课程实施内在的整合了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

(2)两者的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

教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内在机制。

课程实施研究有助于理解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视野。

4.不同取向是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
答: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课程实施过程既是学校、教师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

关系:在忠实取向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就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过程,线性的,分离的关系。

这种关心内含着专家、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权威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过程。

关系:课程与教学是非线性的互为目的、胡为手段的关系。

教学不仅是实施课程的手段,而且还修改课程,创造新的课程;课程尽管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教学的方向,但他同时也是为了教学,服从于教学。

3)涵义: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省心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提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关系:课程创生取向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有机的整合于一体的,专家所提供的课程资料不过是教师与学生创生课程的资源之一。

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运用你掌握的教育理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 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只强调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不会自然随之提高。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