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语文 七上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共20张PPT)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2021/3/192021/3/192021/3/19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92021/3/192021/3/193/19/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92021/3/19March 19, 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只船 上刻记号之处。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 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 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读懂寓意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为 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 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 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 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 以是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共32张)
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 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 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 春秋〃察今》。《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 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 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 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 高妙,不可更改。
lǚ
suì
duó
履
遂
dù
先自度其足
nì ng dù
吾忘持度
宁信度
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出人物的语气、文章的节奏 。
(3分钟后期待你带给大家的精彩朗读。)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 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 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 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 的疑惑之情。
小帮助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 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合作探究(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 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 等待全班讨论。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还没 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就借用 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有了“座”字 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坐” 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
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 思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 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 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 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 诫作用。 (简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楚人,楚国人。其,他的。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其,那,那个,指示代词。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是,代词,这,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 坠,剑坠落之处。 大山工作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 只船上刻记号之处。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 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 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大山工作室
①② ③④
大山工作室
三读课文,读出韵味: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 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 分自信的语气.
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回家拿尺寸。
持,拿着。度(dù ),名词,这里指脚的尺 寸。反,返回,同“返”。取,拿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有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 到鞋。
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 遂,终于。
大山工作室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 呢?” “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这里的 “之”指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多动 脑筋,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
大山工作室当堂训练来自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坐通 “座”) (反通“返”)
大山工作室
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 思
(动词,到) (1) 至之市 (代词,量好的尺码) (2)而忘操之 (3)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代指“鞋”)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三读课文,读出韵味: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 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 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 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 之情。
四读课文,读懂寓意
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固执、迂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多动 脑筋,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
当堂训练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反,同“返”,返回。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
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返回” 这个意思的“返”字,就借用同音字 “反”来代替,直至后来有了“返” 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 中,“反”就叫做“返”的通假字, “返”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
特殊句式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调换位置 何不以足试之?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填反义词构成成语
自相()() 混淆()() 颠倒()() 只争()()
()()双全 ()()唯谷 ()()交困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dù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suì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nì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位置上。
郑人:郑国人。履:鞋子。度(duó):量长度。之: 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坐:座位。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 惑:不亦惑乎 •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 反:及反 • 坐:置之其坐 • 无:无自信也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1课件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3 分钟)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雕刻记号的 而剑不行。求剑 地方。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能欺骗自己。
说出带点字意思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其坐 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
遽契其舟
名词:量好的尺寸; 动词:到……去; 代词:它,代履 助词:主谓间,不译
他的;
那,那个,指示代词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 发,教条主义的人。(不顾实际,只信教
条的人可笑 )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 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 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 该的失误。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 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 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 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 情。
码。
而忘操之。已得履,
同“返”,返 回散集
乃曰:“吾忘持 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
到,等到 得履。人曰:“何
用 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
nìng宁可 也。”
不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3 分钟)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雕刻记号的 而剑不行。求剑 地方。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能欺骗自己。
说出带点字意思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其坐 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
遽契其舟
名词:量好的尺寸; 动词:到……去; 代词:它,代履 助词:主谓间,不译
他的;
那,那个,指示代词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 发,教条主义的人。(不顾实际,只信教
条的人可笑 )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 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 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 该的失误。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 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 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 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 情。
码。
而忘操之。已得履,
同“返”,返 回散集
乃曰:“吾忘持 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
到,等到 得履。人曰:“何
用 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
nìng宁可 也。”
不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共54张PPT)
亡斧疑邻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他们的思 维方法错在哪里?
那我们该怎么做?给我们的启发 是什么?
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尝试,才是 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 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
反馈交流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回)
三读课文 讨论问题 合作探究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 想些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寓意:
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 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 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文章结构(段落)
第一层(1-5句):叙述郑人买履的 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6-7句):通过人物对话, 刻画出郑人的固执,迂腐。
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他们的思 维方法错在哪里?
那我们该怎么做?给我们的启发 是什么?
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尝试,才是 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 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
反馈交流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回)
三读课文 讨论问题 合作探究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 想些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寓意:
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 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 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文章结构(段落)
第一层(1-5句):叙述郑人买履的 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6-7句):通过人物对话, 刻画出郑人的固执,迂腐。
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课件共34张PPT (共34张PPT)
你的感觉如何?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82021/3/8Monday, March 08,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9:10:25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82021/3/82021/3/8Mar-2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82021/3/82021/3/8Monday, March 0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8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不 是福气呢?”
③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 骏马回来了。
闯关测试
④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有一天) 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⑤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
生字注音
sài
jù
塞翁 何遽
bì bǒ hào
髀 跛 好骑
一.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二.再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闯关测试
一、翻译句子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跑而进入胡人那里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 了的疑难问题 。
重要字词
• • • •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立即,匆忙。 契:用刀子雕刻。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代词。所从坠: 掉下去的地方。坠:掉下去。 • 从其所契者---从:依照,按照;其,他; 所契者,雕刻记号的地方。 •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 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 句式。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 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 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 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给人以劝戒作用。
学习目标
1、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 句式。 3、反复诵读,读懂文意并准确翻译。 4、理解寓言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 生活。
省略句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
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 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 “入”“求”又写出其行为 的愚蠢。
翻译句子
A、楚人有涉江者 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 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坐通 “座”) (反通“返”)
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 思
(动词,到) (1) 至之市 (2)而忘操之 (代词,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代指“鞋”)
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 (滥竽充数《韩非子》 ) 充好。 (自相矛盾 《韩非子》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 (画蛇添足 ) 反面有害。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 (掩耳盗铃) 己。 八、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两则》课件
感知夏天
设疑自探:学而不疑则怠,疑而不探 则空。
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课本上标记 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自学时间为6分钟。
解疑合探:
合探提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将你的自学效果放在小组内统一一下; 将你在自学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放在小 组内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一下; 组长做好分工和记录。
展示分工表
展示题目 1 2 3 4 展示分工 第1组 第8组 第3组 第6组 展示方式 板书 板书 板书 口述
展示要求: 1、字迹工整、内容简练、书写迅速。 2、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继续探究。
评价分工表
题号 1 2 3 4 评价分工
评价要求:
第 四组 第五组 第 一组 随 机
1、神态自然,声音洪亮; 2、指出优点,不足,及时 补充;
认识 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 的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认识 作者
韩非《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年)。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 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 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 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学完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
不懂的地方? 大胆提出来我们
共同探究.
拓展运用: 1、学生自编习题,择优班级进行交 流。
2、练习题。
(1)、卖鞋的人问他:“你怎么不用你的脚试一下 ?”他说:“ ——”。买鞋的人走了,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 (2)、尝试背诵这则寓言。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课件(43张)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 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堂小结
找找通假字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及反,市罢。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一、动词,量长短。
当堂检测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当堂检测
再读课文、讨论问题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 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整个 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讲授新课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明白了我们在 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 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这 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 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课堂小结
一、代词。代人,代物。“他”(他们)、“它”
之 (它们 )
二、动词,到……去 三、助词,不译。
1、而置之其坐。代词, “它”。指量好的尺寸。 2、至之市,而忘操之。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
动词,到……去
3、反归取之。代词,量好的尺寸。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物。指鞋子。 4、是吾剑之所从坠。 助词,不译。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代物,指剑。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82021/8/82021/8/82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