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就开始绘制星图。现存最早 的描绘在纸上的星图是唐代的敦煌星图。唐敦煌星图最早发现于 敦煌藏经洞,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盗走,至今仍保存在英国伦 敦博物馆内。它绘于公元940年,图上共有1350颗星,它的特点 是赤道区域采用圆柱形投影,极区采用球面投影,与现代星图的 绘制方法相同,是我国流传至今最早采用圆、横两种画法的星
伽利略与牛顿
开 系 原 终 这 地 论 律 基 他 可 引 中
普 , 因 能 些 方 , 。 者 悟 能 力 一
勒 但 。 探 关 是 自
只 他 英 本 系 他 然 牛 虽 万 杜 律 重
是 却 国 穷 的 能 推 顿 然 有 撰 无 要
从 其 物 源 物 用 导 可 苹 引 的 疑 发
数 实 理 , 理 建 出 以 果 力 , 是 现
中国史书 《宋会要》: “至和元年 (1054年)五月 晨出东方,守 天关,昼见如 太白,芒角四 出,色赤白, 凡见二十三 日”,史称 “天关客星”。
天文现象的记录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日食的记载。《书经· 胤 征篇》记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失驰, 遮人走……”,描述了夏代仲康元年日食发生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 的场面。《诗经· 小雅》中还以诗歌的形式记载着发生的日食: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从我国春秋时期到清代同治
。 出 是 定 个
伽利略有四个主要发现: 月球上有山脉地形。 太阳黑子。 这两个发现证明天空并不是完美的。 绕着木星旋转的四颗卫星。显示宇宙有其他 的「中心」,这四颗卫星现在称为伽利略卫 星。 金星亦有盈亏,证明它必定是环绕太阳运 行,而不是均轮的中心。
牛 顿 认 为 万 物 皆 会 互 相 吸 引 , 例 如 原 子 笔 掉 到 地 上 , 便 是 由 于 原 子 笔 和 地 球 互 相 吸 引 。 假 若 两 件 物 体 的 质 量 分 量 为 M1 及 M2 , 而 它 们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r , 那 么 它 们 之 间 的 吸 引 力 F 为 F = G M1 M2 / r2 公 式 中 的 G 被 称 为 引 力 常 数 , 是 一 个 非 常 小 的 数 目 , 所 以 当 物 体 的 质 量 很 小 的 时 候 , 它 们 之 间 的 引 力 便 微 不 足 道 , 我 们 看 不 到 日 常 的 物 件 会 互 相 吸 引 , 例 如 两 个 人 由 于 万 有 引 力 而 互 相 碰 撞 , 便 是 这 个 原 因。
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公元1874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
其中年月不符,无日食可考的仅有8次,不及总数的1%。
日食 天文现
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春秋》上记录了鲁文公 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 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是一颗周期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从鲁文公十四年开 始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 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的记录。如《史记· 秦始 皇本纪》记载:“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 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彗星
象
流星
中国人对流星群、流星的记载,早于其它国家。古书《竹 书纪年》中就有关于流星的记录:“夏帝癸十五年,夜中 星陨如雨。”《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 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 流星雨记录。我国古代的流星雨记录达180次之多。 中国人不仅记录流星,而且能准确地指出陨石的来历: “星坠至地,则石也”(见于《史记·天官书》。)而在欧 洲,公元1768年曾发现三块陨石,对此巴黎科学院推举拉 瓦锡做研究,他得出的结论却是:“石在地面,没入土中, 电击雷鸣,破土而出,非自天降。”一直到公元1803年欧 洲人才知道陨石的由来。
天文学的进步
王诗涵 31403219
古代天文学发展
近代天文学发展
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
关 与 超 新 星 爆 发 记 录 的 甲 骨 文 拓 片
天 干 记 时 表 甲 骨 文 拓 片
关于日食的甲骨文拓片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 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 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 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 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 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 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 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 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 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 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 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 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 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 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古代天文学发展
近代天文学发展
标志性人物
地心说
开普勒定理
牛顿定理
托勒密
哥白尼
开普勒
பைடு நூலகம்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 坦
日心说
利用仪器观测 宇宙
广义相对论
地心说与日心说
这里输入标题文字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P)在椭圆的轨道上运转 ,太阳(S)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从B到A、F到 E和D到C的运行时间都一样BSA、FSE和DSC等深色部 分的面积都相同
END
据 并 学 建 理 基 开 说 掉 定 但 牛 。
中 不 家 立 论 于 普 是 在 律 无 顿
发 了 牛 出 。 更 勒 现 牛 的 论 芸
现 了 这 些 关 解 其 背 后 的 顿(1642-1727) 一 套 能 解 释 牛 顿 伟 大 的 少 假 设 的 理 及 其 他 定 代 顿 轶 如 芸 物 头 事 何 成 理 上 , , 就 的 , 很 万 中 建 令 有 有 其
爱因斯坦
牛 顿 定 律 是 理 论 天 文 发 展 上 一 个 辉 煌 的 序 曲 , 之 后 是 一 时 的 沉 寂 , 直 至 他 的 出 现 : 被 誉 为 二 十 世 纪 最 伟 大 的 物 理 学 家 ─ 爱 因 斯 坦 。 他 从 最 根 本 的 地 方 检 视 了 牛 顿 理 论 , 然 后 提 出 划 时 代 的 广 义 相 对 论 。 现 在 , 我 们 相 信 广 义 相 对 论 仍 不 是 终 极 真 理 。 科 学 发 展 的 规 律 一 向 如 是 , 有 人 提 出 理 论 , 假 若 它 和 实 验 结 果 吻 合 , 我 们 便 会 接 受 这 个 理 论 , 但 当 日 后 出 现 更 佳 的 仪 器 , 发 现 理 论 与 新 实 验 结 果 有 所 偏 差 , 这 个 理 论 便 须 要 再 度 修 正 , 然 后 再 进 行 实 验 , 循 环 不 息 。
星图
星图星表 我国古代取得了大量天体测量成果,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 的星图、星表。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恒星的坐标加以汇编而成的。大约在公元 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魏人石申编写了《天文》一书共8卷,后 人称之为《石氏星经》。虽然它到宋代以后失传了,但我们今天 仍然能从唐代的天文著作《开元占经》中见到它的一些片断,并 从中可以整理出一份石氏星表来,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和115颗恒 星的赤道坐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之一。
保存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敦煌星图局部
辽代墓顶星图,该图绘于公元1116年
北魏墓顶星图, 绘于公元526年
新星与超新星
我国新星和超新星的出现早有记载。商代甲骨卜辞中就 记载了大約西元前十四世紀出現於天蝎座α星附近的一颗 新星。 《漢書· 天文志》中记载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 见於房。”记录的是西元前134年出现的一颗新星,这颗 新星是中外史書中均有记载的第一颗新星,与其他国家的 记载比,我国的记载不仅写明时间,还写明了方位,因此 法国天文學家比奥在著《新星汇编》时把《漢書》的记载 列为首位。
16 世 纪 末 , 丹 麦 天 文 学 家 第 谷 (1546-1601) 孜 孜 不倦,每日量度天空中 行星的位置,累积了大 量的天文数据。这使得 他的助手兼接任者德国 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 着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宇宙谐 和律(即“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 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译 注),准确地建立了行星轨道的 体积与其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关系。 这个定律完全适用于开普勒身后 多年才发现的天王星、海王星和 冥王星。
伽利略与牛顿
开 系 原 终 这 地 论 律 基 他 可 引 中
普 , 因 能 些 方 , 。 者 悟 能 力 一
勒 但 。 探 关 是 自
只 他 英 本 系 他 然 牛 虽 万 杜 律 重
是 却 国 穷 的 能 推 顿 然 有 撰 无 要
从 其 物 源 物 用 导 可 苹 引 的 疑 发
数 实 理 , 理 建 出 以 果 力 , 是 现
中国史书 《宋会要》: “至和元年 (1054年)五月 晨出东方,守 天关,昼见如 太白,芒角四 出,色赤白, 凡见二十三 日”,史称 “天关客星”。
天文现象的记录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日食的记载。《书经· 胤 征篇》记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失驰, 遮人走……”,描述了夏代仲康元年日食发生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 的场面。《诗经· 小雅》中还以诗歌的形式记载着发生的日食: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从我国春秋时期到清代同治
。 出 是 定 个
伽利略有四个主要发现: 月球上有山脉地形。 太阳黑子。 这两个发现证明天空并不是完美的。 绕着木星旋转的四颗卫星。显示宇宙有其他 的「中心」,这四颗卫星现在称为伽利略卫 星。 金星亦有盈亏,证明它必定是环绕太阳运 行,而不是均轮的中心。
牛 顿 认 为 万 物 皆 会 互 相 吸 引 , 例 如 原 子 笔 掉 到 地 上 , 便 是 由 于 原 子 笔 和 地 球 互 相 吸 引 。 假 若 两 件 物 体 的 质 量 分 量 为 M1 及 M2 , 而 它 们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r , 那 么 它 们 之 间 的 吸 引 力 F 为 F = G M1 M2 / r2 公 式 中 的 G 被 称 为 引 力 常 数 , 是 一 个 非 常 小 的 数 目 , 所 以 当 物 体 的 质 量 很 小 的 时 候 , 它 们 之 间 的 引 力 便 微 不 足 道 , 我 们 看 不 到 日 常 的 物 件 会 互 相 吸 引 , 例 如 两 个 人 由 于 万 有 引 力 而 互 相 碰 撞 , 便 是 这 个 原 因。
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公元1874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
其中年月不符,无日食可考的仅有8次,不及总数的1%。
日食 天文现
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春秋》上记录了鲁文公 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 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是一颗周期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从鲁文公十四年开 始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 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的记录。如《史记· 秦始 皇本纪》记载:“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 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彗星
象
流星
中国人对流星群、流星的记载,早于其它国家。古书《竹 书纪年》中就有关于流星的记录:“夏帝癸十五年,夜中 星陨如雨。”《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 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 流星雨记录。我国古代的流星雨记录达180次之多。 中国人不仅记录流星,而且能准确地指出陨石的来历: “星坠至地,则石也”(见于《史记·天官书》。)而在欧 洲,公元1768年曾发现三块陨石,对此巴黎科学院推举拉 瓦锡做研究,他得出的结论却是:“石在地面,没入土中, 电击雷鸣,破土而出,非自天降。”一直到公元1803年欧 洲人才知道陨石的由来。
天文学的进步
王诗涵 31403219
古代天文学发展
近代天文学发展
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
关 与 超 新 星 爆 发 记 录 的 甲 骨 文 拓 片
天 干 记 时 表 甲 骨 文 拓 片
关于日食的甲骨文拓片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 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 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 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 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 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 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 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 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 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 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 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 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 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 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古代天文学发展
近代天文学发展
标志性人物
地心说
开普勒定理
牛顿定理
托勒密
哥白尼
开普勒
பைடு நூலகம்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 坦
日心说
利用仪器观测 宇宙
广义相对论
地心说与日心说
这里输入标题文字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P)在椭圆的轨道上运转 ,太阳(S)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从B到A、F到 E和D到C的运行时间都一样BSA、FSE和DSC等深色部 分的面积都相同
END
据 并 学 建 理 基 开 说 掉 定 但 牛 。
中 不 家 立 论 于 普 是 在 律 无 顿
发 了 牛 出 。 更 勒 现 牛 的 论 芸
现 了 这 些 关 解 其 背 后 的 顿(1642-1727) 一 套 能 解 释 牛 顿 伟 大 的 少 假 设 的 理 及 其 他 定 代 顿 轶 如 芸 物 头 事 何 成 理 上 , , 就 的 , 很 万 中 建 令 有 有 其
爱因斯坦
牛 顿 定 律 是 理 论 天 文 发 展 上 一 个 辉 煌 的 序 曲 , 之 后 是 一 时 的 沉 寂 , 直 至 他 的 出 现 : 被 誉 为 二 十 世 纪 最 伟 大 的 物 理 学 家 ─ 爱 因 斯 坦 。 他 从 最 根 本 的 地 方 检 视 了 牛 顿 理 论 , 然 后 提 出 划 时 代 的 广 义 相 对 论 。 现 在 , 我 们 相 信 广 义 相 对 论 仍 不 是 终 极 真 理 。 科 学 发 展 的 规 律 一 向 如 是 , 有 人 提 出 理 论 , 假 若 它 和 实 验 结 果 吻 合 , 我 们 便 会 接 受 这 个 理 论 , 但 当 日 后 出 现 更 佳 的 仪 器 , 发 现 理 论 与 新 实 验 结 果 有 所 偏 差 , 这 个 理 论 便 须 要 再 度 修 正 , 然 后 再 进 行 实 验 , 循 环 不 息 。
星图
星图星表 我国古代取得了大量天体测量成果,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 的星图、星表。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恒星的坐标加以汇编而成的。大约在公元 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魏人石申编写了《天文》一书共8卷,后 人称之为《石氏星经》。虽然它到宋代以后失传了,但我们今天 仍然能从唐代的天文著作《开元占经》中见到它的一些片断,并 从中可以整理出一份石氏星表来,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和115颗恒 星的赤道坐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之一。
保存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敦煌星图局部
辽代墓顶星图,该图绘于公元1116年
北魏墓顶星图, 绘于公元526年
新星与超新星
我国新星和超新星的出现早有记载。商代甲骨卜辞中就 记载了大約西元前十四世紀出現於天蝎座α星附近的一颗 新星。 《漢書· 天文志》中记载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 见於房。”记录的是西元前134年出现的一颗新星,这颗 新星是中外史書中均有记载的第一颗新星,与其他国家的 记载比,我国的记载不仅写明时间,还写明了方位,因此 法国天文學家比奥在著《新星汇编》时把《漢書》的记载 列为首位。
16 世 纪 末 , 丹 麦 天 文 学 家 第 谷 (1546-1601) 孜 孜 不倦,每日量度天空中 行星的位置,累积了大 量的天文数据。这使得 他的助手兼接任者德国 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 着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宇宙谐 和律(即“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 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译 注),准确地建立了行星轨道的 体积与其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关系。 这个定律完全适用于开普勒身后 多年才发现的天王星、海王星和 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