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与中国水墨画

合集下载

浅谈瓷上水墨——青花分水

浅谈瓷上水墨——青花分水

252019.1期青花瓷起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雍乾三朝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瓷花色清新明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白中泛青极具中国传统墨画的神韵。

青花瓷又叫青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喜爱。

分水,也叫分水皴,根据画面的不同题材,分出不同层次的浓淡效果,其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一、青花的历史发展青花瓷现今发现最早的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

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其色浓美。

元青花与永乐青花都是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制而成的。

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在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雍乾三朝青花发展达到了顶峰,同明青花堪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以康窑独步本朝,其款式规模,制造精巧。

青花瓷的烧造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如果说明代青花瓷在当时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青花瓷的生产流程已经达到了飞跃的程度。

从今人对中国瓷器的收藏、流通的青彩比传统斗彩更醒目、耐看,几乎没有一个朝代的传世瓷器品种在数量上可与清青花瓷器相比。

无论是在国内外藏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还是国内外文物拍卖市场和古玩铺,都可以找到清代青花瓷的踪迹,清代青花瓷的影响所及,可遍及全世界。

清代青花瓷器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各地烧造产品质量较次。

唯有景德镇的青花瓷,时代特征、精粗文野较明显,因而,它是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二、青花分水的艺术特点通过学习青花分水和对分水的掌握,其艺术特点简单归纳如下:(1)平色水(平水):色度不同,每种色块匀净平整,尽量没有水与水相接的水迹纹。

这种手法多用于图案工整、细腻、精致的器皿纹样上。

(2)水迹纹(浪头水):一笔水和一笔水之间相互压住一点头,重叠的部分形成深一点的水迹纹。

这种手法保持手工痕迹的随意性,民间味浓。

(3)晕水:根据画意,从淡到浓或由浓到淡,笔肚含饱水,笔尖留一小水珠保持在坯体上,慢慢晕下去,坯体随着笔而吸收,笔尖停留的时间越长,水色越浓,这种色阶变化不大,感觉柔和匀净。

妙画润瓷——李岗的水墨画和绘瓷艺术

妙画润瓷——李岗的水墨画和绘瓷艺术

妙画润瓷——李岗的水墨画和绘瓷艺术作者:吕品田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3期李岗是一位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艺术家。

最初,他以极富结构张力和形式感的抽象表现风格的彩墨绘画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水墨画风”的翘楚。

新世纪的头些年,李岗贴近文脉探寻传统写意画法,以画风捩转的“意象水墨”拓出一方崭新天地。

在峰回路转的艺术新境中,他直取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路线,秉中锋写绘万象,笔致中正如书,墨骨浑朴圆润,结体空灵疏俊,品格卓然不俗。

然而,李岗并未匍匐于如此成就,而是乘势沿笔立形质的主流取向继续向纵深推进。

基于超越图式表象的既有笔墨之得,他更为深刻地领悟到“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传统画学之理。

了然于心的中国绘画精神,化作践行的判断与选择,他由而大刀阔斧地删削了“意象水墨”尚存的枝蔓,一意笃守文人格趣的简笔写意戏文,以至在新一阶段的探索实践中,将笔墨功夫往至简、至纯、至高境地大力锤炼,形成颇有大家气度的“戏画”。

我们知道,20世纪以来,经关良、高马得、韩羽等老一辈画家的创造性实践,戏曲人物画已成为国画现代形态的特殊一格,自有画法艺品方面的讲究,对笔墨的内在质量及达形表意不仅有堪比花鸟画的高要求,且于戏曲人物情态的表现,还有更加特别的“时间性”讲究。

也就是说,它要求艺术家既能把握角色人物的表情、姿态以及彼此关系的生动性,还能将这一切恰好地贴合于戏曲表演的“那一个”精彩瞬间。

因此,戏曲人物画创作远不是简单的写形,而需要画家在表演艺术展开的时间性过程中,通过对剧情和角色的深刻理解,准确地拿捏住那个最能揭示戏曲主题、角色性格及关键情节的戏剧性节点,或者说最具艺术典型性的瞬间。

在我看来,不妨将其要点归纳为“以空间性‘瞬间’揭示时间性‘过程’”的戏曲人物画创作,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想画好戏曲人物画,首先需要画家对戏曲艺术以及相关文化底蕴有良好的修养。

只有解决了这些前提性的问题,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绘画方可趋向“戏曲人物画”。

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的巧妙结合

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的巧妙结合

粜 所 同 也 山 . 咒 也 之 扦 .
蟒 掣 缺 滴
山 了 慷 水
京 一矗
体 . 它 咐 若
于 器 上 , 型 之 “ 屠
i通 J 水 塌 帕 橙 远 到 仆 包
] 造 彤 f 。 l 勺
散 I . 最 德 求 {( I 民 _ I 花
种装 饰 均
维普资讯
《 . 缸 免 》 2 6 第 l “. 0 年 0 第3 6卷 期 ( 第 1 3期 ) 总
・ 3・ 2
中国水 墨 画 与青 花瓷 的巧 妙 结合
杨 肖竹 - 卢林 芳
摘要 :中 国出差 画在青 楦陶壹 中的表现 .下慢不 台盏
沐 水 、 J 淡 水 【
溃水 等 儿种 埕 .
文化 修 养 l
即足 “ 舒 “ 料
如 传 统 的 小 墼 画
击 辛 国 画 的 种 赫 . 迂 借 助 陶 壹 工 艺 的 巧 与 陶 爱 器 型 竹 多样 包 ”
盟然R 问肯花嘞 ]
化 结 中 国 木 墨 面 上 尹 到 一 叶 事 维 神 创 作 室 司 = 、
关键词 : 花整 啦墨 画 构 图 突破 工 艺 姜
象 幺 商 , 似 是 其 丽 理 匙 稍1 的 通
数 f l 】 =
水 的 创 造 精 神 岜是
青花 瓷艺术 , 同 传统 的水墨 中 艺 术 常 接 近 , 都 屉
怔 Ⅲ 毛笔 进 行 椭 绘 绘 幽 叉 }i 相 革 的 色 彩 中 j }是 j 乌求 浓 画
为 .
什 、
n 以

魏 J乜
维普资讯

2 4・
《 蠢 生 》 2O 6 第 1 卷 旃 3 辱 O 6

谈水墨画对陶瓷青花绘画的影响

谈水墨画对陶瓷青花绘画的影响

李後 荣
( 昌 市 工 艺 美术 厂 南 昌 市 3 0 0 ) 南 3 0 8
就 中 国绘 画艺 术 领 域 来 说 ,陶 瓷 绘 画 艺 术 创 作 中的
柔 和 、 雅 的又 一 方 面 。 色 彩 的 醇厚 、 蓄 , 不 会 给 人 淡 即 含 决

青花 瓷与 中国水墨 画的关联 尤其 密切 。由于青花料 的表
现 力 极 强 , 粗 可 细 、 浓 可 淡 , 把 中 国 水 墨 画技 法 吸 可 可 能
种简 单而又呆板 的色彩 。青花瓷能够经久不衰与青花
的 色彩 是息 息 相 关 的 。 白地 蓝 花 是 青 花 瓷 色 彩 的 典 型 特
收过来 ,根据不 同的需 要能够创作 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
K o i f r m / 岭 坛/ a l n Ou 高 论
谈水墨画对陶瓷青花绘画 的影响
Ta k n n t e i fue c fCh n s n a n i g o he p r ea n b u n t l i g o h n l n e o i e e i k p i tn n t o c l i l e a d whi e

所说 的“ 料分五色” 。青花这一单一却 不单调 的色彩亦 同
样 为我 们 表 现 出五 彩 缤 纷 的 大 干 世 界 。 色 彩 的 世 界 里 , 在
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 , 使水
的标 准 。 都 足 以说 明水 墨 画 在 中 国 绘 画史 上 的地 位 , 这 这
墨 画 备 受 时 代 的推 崇 , 以致 成 为衡 量 东 方 绘 画 艺 术 水 平
白色是无彩 系中最单调最缺 乏多样 性的颜色 , 饱和度 寂 迷 茫 的 。 是 , 花 瓷 的 美就 表 现 但 青 在 青 自的关 系上 ,恰 当 的 青 白对 比 能 给 我 们 蓝 天 白云 的

论青花与水墨画的异同

论青花与水墨画的异同

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No.142April.2021论青花与水墨画的异同邓小珍(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摘要:水墨画是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宣纸、毛笔、墨水为主要的绘画材料,具有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

青花比水墨画稍晚出现,使用的工具和技法等各方面与水墨•画相似。

但青花作为陶瓷装饰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针对水屋画与青花艺术在材料、技法等方面的异同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同时也讲述了相似与相异的原因。

希望能给他人一些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水墨画;青花;比较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000T892(2024)04—424—(03)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lue White andChinese Ink MonochromesDeng Xiaozhen(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333403)Abstract:Chinese ink monochrome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has a deep cultural heritage, with Xuan paper,brush,ink as the main monochromes materials.Blue and white appears later than Chinese monochromes,the use of t ools and techniques and other aspects are similar to Chinese monochromes.But blue and white as a ceramic decoration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onochromes and Ceramic blue—and—white art in the use of materials,techniques and so on,and also narrates th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ierences.Hope can produc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others.Key words:Chinese monochromes;Blue and white;comparison1水墨画及青花的特征水墨画主要以宣纸、毛笔、墨水为绘画材料,具写意性艺术观,按题材主要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讲求笔墨与造型构图规律。

什么是水墨画?

什么是水墨画?

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青花瓷则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彩,在白瓷胚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罩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烧成的瓷器.因为青花瓷色料表现力极强,可粗可细,能把中国画技法吸收进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复杂多样的艺术效果,丰富了瓷器审美的民族特色.再者,青花瓷的纹饰过程是直接在白坯上描绘各种画面、图案等,类似与作画,其笔势、构图、气韵、神采等等颇似中国画,烧制出的效果也有国画的特点.1 水墨画的基本特征1.1 水墨画的特点--单色绘画中国画给现代人的基本印象是以墨色浓淡构成的绘画形式,它的单色审美特殊性的内在依据是什么呢?是宋元失意文人消极退避?还是西方人说的中国人完全画不出浓淡参差的色彩?从色彩本质看,上面的分析都处于过时的地域性而没有真正切中问题的要害处.中国画家水墨之用虽然在环境上受到道家和帝王崇尚黑色的倾向,但是理应看到黑白感应和感应黑白的视觉机能是人类在史前经过几百万年形成的积淀,明暗、黑白属于人类最原始的基本单色反应.[1] 正是出于对这种原始单色的青睐形成了中国水墨画的一大特色:这个大特色主要在于: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突出水墨互渗所造成的丰富的表现效果,体现出自然的意趣.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持续地发展、提升、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这都足以说明水墨画在中国绘画的地位,这种历史地位确立的主导因素,正是水墨画所独具的基本特征----单色绘画.它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1.2 水墨画主导因素--黑白体系正如胡东放先生阐述的那样:“中国画笔、墨、纸这三大绘画材料要素相互结合之后,所形成的结果正是一个典型的黑白体系,这个黑白体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所做的独特的伟大的贡献.能够说,黑白体系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精华,假若作为东方艺术某种高峰或代表的中国画没有黑与白所形成的特殊艺术效果,那么,它就会因丧失掉独有的魅力而黯然失色.”[2]我们知道,西方绘画的整个面貌主要是通过色彩表现出来的,基本色彩的地位在画面里是平等的.几乎很难依据什么原则来判定哪些颜色较另一种颜色更为重要,除部分现代派艺术之外,很少有哪种单纯的独立性原色出现,所以,能够说西画是一个色彩体系.那么中国绘画则完全不同,其画面中的色彩首推黑白,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放在所有颜色之上,所以,它就成为中国画区别于其它所有绘画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用毛笔和墨在宣纸上表现出的黑白两种颜色强烈对比的关系,就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和最本质的东西,也是中国画的精髓.。

轻纱月牙芳华绝代——青花瓷的装饰意蕴美

轻纱月牙芳华绝代——青花瓷的装饰意蕴美

予其独到的装饰手法将意蕴 审美与价值 审美 完美地融合 , 如 而无论采用的是苏麻离青也好,国产青料也 此承前启后而又自成一脉延续至今。 经历了数千年的洗礼, 青 花纹层次繁多。 好, 其笔墨风格十分富丽雄浑, 整体画风淋漓豪放。如天价元 花瓷仍旧生机勃勃为世人的审美旨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青花鬼谷子下山青花罐 , 纹饰构 图满 密 , 层次丰富 , 绘 画工整 ,
收稿 刚胡: 2 0 1 2 — 1 2 — 1 8
中 国 陶 瓷 工 业
2 0 1 3年第 1 期
从人类文明诞生之 日起 , 人类就本能 的利用一切可 以利 对 的对 称结 构在 艺术绘画 中会 显得画面呆板 , 而极具颜色浓 用的材料去装饰人 自身以及周遭 的环境 。远古 时代的 “ 树皮 淡变幻的青花瓷则更不适用 完全绝对对称的构成形式 。 衣” 、 “ 兽皮裙” 、 “ 石器” 除了其本身的御寒性 , 都具有一 定的装 ①S型波浪构图 饰性作用。 从世界的艺术史看来 , 更是“ 装饰” 给予了人类文明 中国的道家文化 , 讲究阴阳相生 、 包容连 贯 , 太极 图便采
轻纱月牙 芳华绝代 青花瓷的装饰意蕴 美
— —
吴 直 天 玉 琴
( 景 德镇 陶瓷釉 下泼彩研 究所 , 江西 景德 镇 3 3 3 0 0 0 )
摘 要 长期 以来 , 人们往往会 觉得 , 绘有精致 纹饰 的青花瓷与装饰是 紧密相关的 , 而水墨青花却与装饰 无关。但这是 两种装饰
中国陶瓷工业 2 0 1 3年 2月 第 2 O卷第 1 期
CHI NA CERAM I C I NDUSTRY
Fe b . 2 0 1 3 Vo 1 . 2 0。 No. 1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8 7 4 ( 2 0 1 3 ) 0 1 — 0 0 5 7 — 0 3

中国传统文化在水景观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水景观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水景观中的应用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生命、灵感、智慧和清洁的源泉。

在水景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瓷砖墙上的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它常常被用来装饰水景观中的瓷砖墙。

这种瓷器的特点是青色的花纹和白色的背景。

在水景观中,青花瓷可以增加景观的文化气息,给人一种传统和古老的感觉。

2. 园林中的“水墨画”:中国的学者和艺术家们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的诗句、故事和画作。

在水景观中,园林可以被视为一幅“水墨画”,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画作元素。

园林的设计要求通过儒家的“君子”精神来表达,这种精神要求设计者要简单、刚正、平淡、平和。

园林的设计要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环境,创造出一种富有情趣和人文气息的氛围。

3. 园林中的岩石:岩石在水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被用来模拟山水景观中的山脉和山丘。

岩石的许多形状和质地都可以被用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竹子、菊花等。

岩石还可以表现出一些经典的诗句、典故和象征符号,如“古岩幽径”、“披露泉涌”、“菊笑东篱”等。

4. 园林中的石榴花:石榴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家庭和繁荣的财富。

在水景观中,石榴花常常与水藻、荷花和鱼儿一起搭配,形成一种传统的水墨画风格。

5. 荷花池中的鱼儿:鱼儿在水景观中是一种常见的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儿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荷花池中的鱼儿在游动时,可以演绎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景观,给人一种神秘、富有情趣的感觉。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传统文化的元素,水景观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青花瓷与水墨画的关系略论

青花瓷与水墨画的关系略论

青花瓷与水墨画的关系略论费利君【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最优秀的器物品类,青花瓷与水墨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形式上,青花瓷借鉴了水墨画的单色绘画、墨分五色和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并融合了自身的特质;精神上,青花瓷吸收了水墨画的精髓,流露出玄远淡泊,朴素古雅的中国艺术精神.【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27)004【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青花瓷;水墨画;艺术精神【作者】费利君【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7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瓷器最引人入胜的品种之一,它“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华彩的乐章,洁润如玉的底釉和幽菁高雅的青花组成的画面,有中国水墨画淋漓的神韵,又有东方艺术静谧的内涵”[1]。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迅速发展起来,数百年中一直是中国瓷业生产的主流,创造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后世瓷器装饰在颜色画法方面开辟了新路。

凝视一件件青花瓷器,就犹如在品味一幅幅立体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它的素雅,它的静谧,它的神韵,会深深地打动着你。

青花瓷与中国水墨画的这种渊源,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青花瓷与水墨画的关系。

一、青花瓷与水墨画的渊源青花瓷,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自元代烧制成功,便使瓷器的装饰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彩绘装饰代替了色釉瓷,瓷器的装饰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青花瓷的最早发明,可以远溯到唐代,而其大量生产并发展成熟则主要是在元明清时期。

其视觉效果,是洁白莹润的瓷面辉映着幽靓苍翠的青花,蓝白辉映,明净优雅,特别是青花瓷效果的滋润感与宣纸的水墨画意境有着同样的文化韵味。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趋向影响着造物层面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是青花瓷的绘画装饰特别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创作技法。

青花瓷的诞生,正是在中国绘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这段时期绘画材料经历了从唐宋绢质到宋元纸质的变更,绘画审美也经历了从好尚院体工笔画到好尚文人写意画的转变,这不单单是巧合,可以说青花彩绘装饰的出现与绘画领域的水墨变革有着紧密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青花瓷》——教案设计

从文化角度看《青花瓷》——教案设计

从文化角度看《青花瓷》——教案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广为人知,其艺术形式常常激励着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中,青花瓷被视为中国古代陶瓷精品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

《青花瓷》是周杰伦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其对这一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

本篇文章旨在从文化角度看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并为讲师提供教案设计的参考。

Background周杰伦是台湾著名流行乐歌手,他的音乐风格深受欢迎。

2008年,周杰伦发布了他的单曲《青花瓷》,这首歌曲融合了中国传统与现代音乐风格。

周杰伦表达了对青花瓷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敬重,并将其引入到他的音乐表达中。

这首歌曲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经典之作,深受听众喜爱。

Analysis1.《青花瓷》的文化特色青花瓷起源于中国唐朝。

它是指一种以白瓷为主体,在上面描绘出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青花纹样的陶瓷。

青花瓷的特点是斑斓美丽、艳丽多彩,且瓷面光洁,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这种陶瓷器具不仅有着实用性,更是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青花瓷》的情感表达周杰伦在歌曲中表达了他对青花瓷的情感,也透露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

他在歌词中说:“连日的蔚蓝在这宁静画面里被翻滚着卷起,白色的莲花像太阳一样热烈的开,她轻盈的举着我,我陶醉在这爱的画面中”,通过歌曲,周杰伦传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3.《青花瓷》的水墨画之美周杰伦在歌曲中采用了中国笔墨画的方式来描绘青花瓷的美丽,这种方式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这种方式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通过水墨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Teaching Suggestions1.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及其文化背景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青花瓷的历史,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了解青花瓷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采用合唱、合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由中国水墨画看青花分水

由中国水墨画看青花分水

水笔上掌握的相当成功 , 而且充分利用各种工具, 做 到“ 物为
青花分水与 中国水墨画可谓是密不可 分的,有着许多共 我用” 产生丰富 的艺术效果。如利用甘油 , 覆盖装饰部位 , 利 通的特性 。中国水墨画中有“ 墨分五色” , 青花分水亦有“ 料分 用坯体吸水相 当慢 的特 点,在装饰部位均匀施上一层博薄的
要浓淡变化, 则 把 这 部位 多侧 于 一边 , 低 者 自然 浓 , 这 分 水 青花 在 操 作 过 程 中 讲 究 用 水之 法 ,即根 据 画 面 的 要求 将 匀 转 动 ,
只有分水 , 才能做到疏密有致 。一笔而过, 于瓷坯之上 呈现 出 果蔬菜小写意, 多分 以淡水, 在转折间点缀一两点最浓的色块,
过 墨 色 的变 化 可 以让 观 赏者 感 受 到 所 有 的 色彩 , 通 过 明暗 、 阴 瓶 、 箭筒 、 缸、 碗等器型 , 继而转成三 维的载体上 , 观赏时需要 阳的对 比, 以及 暗示性手法的使用 , 可 以表现出事物的情 态和 用 旋 转 的 视 觉 去欣 赏 。
纵深感。这种特殊手法的体现从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青花 的技法与形态。 分水也叫“ 分水皴” 法, 业界的说法是出现 于清代康熙朝 , 实际上在元代和 明末青花瓷上我们都能看到娴熟的分水画法,
富有浓淡不一 的变化 , 来表现 各种 形体 , 达到淡浓分水, 水料 期的实践和熟练的技巧才 能将青花分水的艺术效果发挥 出来。
融 莹 的 艺 术效 果 。 中 国画 的 墨 具 有 干 湿 、 浓淡、 黑 白的变 化 ,

景德镇可谓是培育青花 的最佳苗床 ,青花的艺术成就是 象水墨画一样变化万千 , 意趣无 穷。在悠久历史进程 中, 每一
个 历 史 时期 的青 花 瓷 器 都 有 其 独特 的 时代 风 貌 ,其 中较 为 典 型的, 如 宣 德青 花 的深 蓝 色 , 凝重艳丽; 成化、 正德 青 花 的淡 蓝

浅谈釉下水墨青花

浅谈釉下水墨青花
系 。黄 宾 虹 先生 说 : “ 作 画时 须 将 心 收 起 ,勿 使 其 如 天 马
腾 空 ;落笔 之际 ,应 留得佳墨 ,勿使其信笔涂鸦。纵游山
水 问 , 既要 有 天 马腾 空 之 劲 ,也 要 有 老 僧 补 纳 之 沉 静 。 ” 白石 老 人 语 : “ 作 画 妙 在 似 与 不 似 之 间 ” ,黄 宾虹 认 为烛 光 和 弧 三 角 最 美 ,这 些 均 为 大 写 意 中国 画 之 最 高境 界 。
的笔 墨 概 念 ,并 不 仅 仅 指 技 法 和 工 具 ,而 且 是 一 种 观 念 的
丽 ,清 朗不浑 ,艳而 不俗 。有 的呈宝石蓝 色,鲜蓝而 不火 气 ,有 的蓝里泛黑 ,更 为沉着 ,高雅 ,青花装饰工艺 中, 有 一种技 法 叫分水 ,有 的记 载上 写着 “ 混水 ” ,也称 为 “ 分水皴 ” ,在工 艺上 ,一般把 料分 为头浓 、正 浓、二
步先生十分熟练运用这种分水技法 ,在借鉴 中国水墨 画的 笔墨技法时 ,特别注重坯体和宣纸 的区别 ,充分发挥青花 料的色泽变化 ,提高质地美。 在 中国水 墨画技 法 中,笔和墨 是中 国水 墨 画最 基本 的表达语言 ,它所具有 的独特 的美学特点 ,都是 以笔墨这
现代 “ 青花 大王 ”黄卖九 则大胆 的将 中国大写意花 鸟 画与釉下青花有机 的结合在一起 ,形成 自己大气磅礴和
笔墨作 为一 种精神语 言 ,对一个 画家来说 ,重要性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清 恽 南 田说 :“ 有 笔 有 墨 谓 之 画 。 ” 上 乘 的笔 墨 ,可 以妙 不 可 言 地 传 达 作 者 的 喜 怒哀 乐 ,它是 心态
的迹化 ,因此 ,作者 索质 的优劣决定 了笔墨的优 劣 ,志趣 的好恶导致 了文化品位 的不 同,也就产生 了学识修养和技

元青花瓷器水墨画技法

元青花瓷器水墨画技法

一、酝酿过渡期:元代至明成化中期之前元代绘制青花瓷受文人水墨画技法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使用拓涂法来表现画面的不同色调,其拓染手法与文人写意画如出一辙,与典型分水技法(即康熙“青花墨分五彩”分水技法)有明显区别。

1、技法区别:拓涂法直接用笔将料涂染在坯上,因而有明显的笔触痕迹,而典型分水技法则是使用特制分水笔也即鸡头笔通过滴水的方式渲染,笔尖与坯体之间始终隔着一层水,因此没有笔触痕迹。

2、色阶区别:拓涂法的色阶远不如典型分水技法的色阶丰富,拓涂法色阶通常只有两三种,而典型分水技法基本色阶有五种,运用巧妙者能达十余种。

3、艺术风格区别:拓涂作品显得粗犷奔放,自由洒脱,而双勾分水作品则清新灵秀,工整细致。

进入明代之后,处理色调的技法由元青花大笔拓涂迅速被小笔拓涂之技法所取代,并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直至明成化前期。

永宣青花小笔拓涂法由于一笔所蘸之料偏少,先浓后淡,一笔不能完成对色调的处理,往往需再蘸料绘制,因而整体色调上产生浓淡交错的奇妙效果,虽同受伊斯兰艺术风格影响,但整体艺术气氛是不相同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分水技法是在拓涂法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更先进的处理色调的方法,从元青花雄健有力的大笔拓涂到明永宣青花的小笔细拓,再发展到不留笔痕的分水技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产生更好的色调层次效果,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发展过程,因而元至明成化早期可以看作是分水技法的滥觞期。

成化中期之后,改用国产之陂塘青(平等青),形成典型成化青花,一改永宣青花之小笔触拓涂着色之手法,而改用双勾线条,然后用含多水羊毫笔在轮廓内晕染,虽然分水只有浓淡两种色阶,但已经看不到笔触痕迹,从而可推断其可能已开始使用特制分水笔进行分水渲染了。

这种新的处理青花色调的先进方法,虽尚不成熟,常混浊不清,甚至有将轮廓线染糊者,并因只有两色,层次感还不如永宣青花,但对成熟的多色分水技法的出现有开路奠基之功。

其后的弘治和正德朝分水技法仍未有明显进步。

至嘉靖时,则已开始出现少量的分水层次清晰,色调增多之作。

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

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
艺术空间想象,提升画面 的 意 境 美。通 过 留 白 的 技 巧
在绘制花鸟风景时,提升 作 品 的 艺 术 感 染 力。留 白 的
技巧同样可以作用于陶瓷 绘 画,将 作 品 的 画 面 感 染 效
果增强,提升绘画的意境描绘。
唐代的民间 的 人 文、风 景 而 得 名。 同 时,在 长 沙 窑 的
中国画构图是通过笔 墨 来 完 成,而 墨 色 的 层 次 区
中国画的构 图 没 有 固 定 的 形 式,采 用 了 虚 实、交
角鲜明的特 点,很 难 实 现 图 案 的 绘 制,创 作 者 可 以 通
过平面的结合与利用实现多个平面的创作 [1]。
叉、占角等多 个 手 法 去 完 成 绘 制 工 作,为 人 们 营 造 出
2.
2 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应用策略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西 方 绘 画 对 于 陶 瓷 绘 画 的
现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方 式,对 翠 竹 进 行 描 绘,翠 竹 呈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 中 国 陶 瓷 绘 画 的 历 史 进 行
绘画的历史进行分析,得出 中 国 画 构 图 对 陶 瓷 艺 术 的
图方式,即画 面 上 有 较 多 的 透 视 散 点,同 时 这 些 透 视
深远影响,从 本 源 上 促 进 陶 瓷 绘 画 艺 术 的 发 展,促 进
散点具 有 移 动 性 可 以 增 加 画 面 的 饱 满 度 与 灵 动 性。
石与蝌蚪在一些线条的点 缀 后 大 面 积 的 留 白,但 就 让
* 作者简介:熊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绘画。
陈嘉元,本科;研究方向为陶瓷设计。
· 159 ·
(陶瓷发展) 2022 年 02 月
人产生身临 其 境 感 受 蝌 蚪 成 长 的 喜 悦。 陶 瓷 绘 画 同

中华情愫——青花与水墨

中华情愫——青花与水墨
足 以说明。青 花瓷画讲 究 “ 路均 匀” , “ 路”犹如 国画中的空 白。 水 水
通过 “ 水路” 的巧妙安排 ,使画面 的穿插 、虚实处理达到 和谐的视觉 效
果 。在 构 图 上 , 既 突 出 画面 的 装 饰 美 ,又 通 过 “ 路 ” 的 安 排 ,使 画 面 水
疏 密 有 致 ,虚 实 呼 应 。
的视 觉体 验 有 着无 限 的 内涵 。 其 次 ,线 的 表 现 力 是 青 花 艺 术 和 水 墨 画 的 另 一 个 显 著 的 共 同 语 言 。用 线 造 型 是 国 画 的 主 要 表 现 手 段 ,刚 劲流水 ,花鸟 树木 。结 合皴 擦 点染 、敷 色 、题
现象。
水 墨 画 中 有 墨分 五 色 的 说 法 :干 、湿 、浓 、淡 、焦 。 中 国的 青花 也 有 料 分 五色 的说 法 :头 浓 、正 浓 、二 浓 、正 淡 、影 淡 。 中 国 的 青 花艺 术所 展 现 的 是 黑 白体 系的 艺 术 。 尽 管 青 花 的 呈 色 为 蓝色 ,对 于 早 已 习惯 于 黑 白体 系艺 术 效 果 的 中 国 人 来 讲 ,单 色带 给 人
界。
青花 瓷 画 的 作 画 工具 , 与 国 画 一 样 ,都 是 用 毛 笔 作 画 。从 古 代 青 花 瓷 艺 作 品 中 可 以 看 出 ,元 代 青 花 瓷 是 用 笔锋 尖 、弹 性 好 、 含 料 多的 毛 笔 , 以 勾 、 榻 、点 、涂 的 技 法 画 成 这 种 画法 ,一 直 延 续 到 明代 宣 德 年 问 。这 个 时 期 的 青 花 纹 饰 , 料 色 浓 重 而 凝 聚不 散 ,在 画 面上 有 明显 的 笔 痕 。料 色 深 处 ,还 有 深 青 色 的 料斑 。 明代 中期 的成 化 年 间 ,青 花 瓷 画 吸 收 了国 画中 的 “ 染 法 ” ,创造 出 晕 “ 水 法 ” ,其 画法 足 ,先 用 线 笔 勾 线 ,再 用 分 水 笔 在 线 条 的 轮廓 中分 水 ,使 画 面 产 生 深 浅 不 同的 层 次 。 由于 在 分 水 时 ,笔尖 只起 分 到 引 出料 水 的作 用 ,并 不 接 触 坯 体 , 因 此 , “ 水 ” 作 画 的 瓷器 , 画面 料 色 均 匀 ,没 有 笔 痕 ,显 得 清 爽 明 快 ,改 变 了 以 前 的 笔触 分

艺术收藏家独爱水墨青花

艺术收藏家独爱水墨青花

艺术收藏家独爱水墨青花来源:亚洲陶瓷商城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色泽清新,纹饰优美。

青花瓷明净、素雅,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最能体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和情境,故多为文人们赏玩、赞美和收藏。

画家吴进良对青花瓷也情有独钟,他笑言:“纵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这一种”,一语道出怎样的痴迷与神醉!“青花瓷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它运用写意的手法,通过对‘似与不似之间’的演绎,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

”与青花结缘数年的吴进良谈起青花瓷来如数家珍。

“我之所以钟爱青花瓷,实与我本人从事绘画艺术有关。

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应该善于发现现实中美的东西、让你心动的东西。

青花瓷之所以吸引我,首先在于它具有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

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它的白,也不是单纯的白,而是白里泛青,犹如玉脂,看似简练却有不动声色的奢华;用色单一却不单调,浓浓淡淡、疏疏密密、有深有浅、有粗有细,于一白一蓝间,幻化出无穷的神奇。

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此外,青花瓷蕴含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精神美,与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一样,青花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历代能工巧匠将传统文化融入青花瓷的造型与绘画中,并寄寓了审美情怀,因此青花瓷器除了实用、欣赏、珍藏之外,还浸透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以及淳厚质朴的人文理想。

”吴进良说:“由于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层次的人,对于精神、气质的理解也难免各异其趣。

帝王将相因为崇尚高贵、华丽、豪气的秉性,所以促成官窑青花表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文人墨客因为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文理想,所以促成民窑青花表现出端庄素雅、卓尔不群的高尚情怀;普通百姓因为向往安宁幸福、吉祥如意的生活环境,所以促成了民窑青花又表现出纯洁质朴、张扬生命的人生态度。

青花瓷与国画韵

青花瓷与国画韵

成 水墨 为主 的一种 绘 画形 式 。
作 画 。从 古 代青 花 瓷 艺作 品 中可 以 看 出 ,元代 青花 瓷 是用 笔
锋 尖 、弹 性 好 、合 料 多的 毛 笔 ,以 勾 、榻 、点 、涂的 技 法画
青 花 山水 瓷 画 是一 种 用 天然 钴 料 为色 彩 ,在 白瓷胚 胎 上 用笔 描 绘 山水 、亭 台 ,再 罩透 明釉 ,最 后 在 高温 中成 瓷 。由 于 青 花 瓷色 料 表现 复 杂 多样 的艺 术效 果 ,丰 富了 瓷 器 审美 的 民族
是 :写 意 。中国 画更 着重 于 写 意 。青 花 山水 瓷画 的 创作 ,尤 其 是 民 间 青 花 ,其 在 简 练 、夸 张 的 表 达 上 可 以说 是 淋 漓 尽
致 ,充 满生 气 。
诣 ,田 园风 光 ,楼 台亭 阁 充满 生 活 气息 ,气 势洒 脱 ,意 境 深 远 。尤 其 是 康 熙 时 期 的 官窑 青 花 山 水 ,色 调 鲜 明 ,青 翠 幽
二 、青花 山水 瓷画与水墨画的共同特征
首先 ,青 花 山水 瓷 画和 水 墨 的 最基 本 的共 同特 征之 一 就 是使 用单 色 进 行描 绘 和 表现 。看似 简 单 ,但 其 表 现力 却 是 十分 的
言 ,即指焦 、浓 、重 、淡 、清或浓 、淡 、干 、湿 、黑等 。”
丰富 ,是 一种 典 型 的黑 白体 系 。黑 白体 系 是 中华 民族 对 世界
( 接1 页 ) 下 4
艺 术随 笔
Ar s ys tEs a
201 2 03
等 。笔 者 认 为呼 应尤 为 重 要 。所 谓呼 应 ,就 是 画 中一 切物 象 要 互相 关 联 ,有 呼有 应 。要 将 一 花一 草 ,一 木一 石 ,一 乌 一 虫 等等 ,均视 为七 情六欲 的生 灵 。

中班艺术《水墨青花》教案设计

中班艺术《水墨青花》教案设计

中班艺术《水墨青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感受水墨画的美感。

2. 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青花瓷的纹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巧,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青花瓷的纹饰。

难点:掌握水墨画的用水量和用笔技巧,表现出青花瓷的纹饰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水墨画材料,如毛笔、水墨、宣纸等。

2. 准备青花瓷的图片或实物,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或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青花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引发学生对青花瓷的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巧,如用笔、用水等,并进行示范。

3. 创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青花瓷的纹饰。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能够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青花瓷的纹饰。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欣赏历代水墨画大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 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展览或博物馆,深入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感受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魅力。

3. 开展“我为家乡陶瓷文化代言”活动,让学生收集家乡的陶瓷资料,通过演讲、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陶瓷文化,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巧,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青花瓷的纹饰。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水墨画和青花瓷的看法。

3. 学生能够完成延伸任务,展示对陶瓷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热爱。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瓷与中国水墨画的关系
袁小芳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中国画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常移植于工艺品之中,丝绸印染、漆器、瓷器等都受到它极大的影响,其中最完美的便是瓷器。

鉴于瓷器干净纯白的质地与宣纸、素绢尤为相似,这样的客观条件更促成了它与中国绘画的完美结合。

说起陶瓷与书画的结缘,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已经出现许多刻画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增多就出现了“纹牛淘”“粟疾已”“韩口”等字样。

虽然是在陶瓷上,它们的用笔依然遵循毛笔的用笔,如抑扬顿挫,穿插挪用,但与纸上书画不同的是胚体吸水性强运笔不能停歇,要走笔迅急,一气呵成。

盛唐的书画艺术尤为灿烂辉煌,陶瓷上也开始引用了绘画艺术,于是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也随之丰富了起来。

例如别有风味的民俗画,婴戏图也出现在了长沙窑的陶瓷上。

宋代以前以单色瓷为主,图案装饰大都用印花,刻花的方式,而长沙窑却第一次在瓷器上展现了绘画风貌。

宋代更是加以发展使得元代是使青花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青花瓷改变了唐宋陶瓷以印花、刻花、划花为装饰的方法,改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纹饰绘制多采用中国工笔画的“勾勒填色法”,自由挥洒,白地蓝花,清新素雅,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易趣。

从此青花的出现成为了为瓷器与中国画结合之门的钥匙。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白描、浅降、淡彩、重彩。

陶瓷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不断吸收中国画的精华,最后在元代发展并成就了青花瓷。

如今,这位陶瓷艺术中的佼佼者早已享誉海内外,被世人所关注、喜爱并收藏。

青花瓷经历“元至正”“明永宣”两个鼎盛时期,以制作精致著称,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直至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在社会背景的影响下青花瓷的生产逐渐减少进入低谷。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墨作为主要材料,根据水分的多少分为焦墨、浓墨、重墨、干墨和清墨,画出不同的浓淡层次,山水画中运用明
显;青花则是采用一种天然钴料为色彩在百色的瓷胚上作画,艺人巧妙运用分水技法晕染出前不同的层次,最后在高温中成瓷。

在陶瓷艺术品中,青花山水瓷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较二者发现在笔势、构图、气韵、神采上都颇为相似。

以至于青花瓷被称为瓷上的水墨画,可谓不折不扣的兄弟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