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化验员培训(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化验员培训(一) ——理论知识
么书勤 2014年5月
一、化学基本概念
(一)化学术语
1.元素及元素符号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国际统一规定,用固定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通常是用元素名称的拉丁文字母表示,有些元素的第一个字 母与其它元素相同,则用两个字母表示,其中第一个字母大 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例如:氢的元素符号为“H”,碳的元素符号为“C”,钙的元素 符号为“Ca”,铜的元素符号为“Cu”。
3.物质的量浓度
量浓度定义:用1升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 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国际制单位为mol/L或mmol/L。
等物质的量的规则 化学反应的等物质的量的规则,其实就是在 化学反应中消耗了各反应物的量的相等(各 反应物基本单元的电荷数均为一价)。 nB=nT CB×VB=CT×VT CB×VB—待测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 CB×VB=nB; CT×VT—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 CT×VT=nT。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研究物 质的变化。由一种物质的量计算出另外物质的量。
一、化学基本概念
(二)溶液的概念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 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例如,将一小勺食盐放到一杯水中,形成食盐水。其 中,食盐为溶质,水为溶剂,形成的食盐水为溶液。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 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 种叫做溶质。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 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 解碘等。
在水质分析中,因水中杂质浓度较小,一般 用mg/L、μg/L表示。
7.浓度的换算
用得多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 的换算。 二者之间以溶液密度这个量联系的,其换算关系 如下: ω﹪×ρ×1000=CB×MB 式中:ω﹪:质量百分比浓度; ρ :溶液的密度,g/m3; CB :基本单元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B :基本单元为B的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已知25℃时水中H+和OH-的浓度都是1×10-7摩尔/升。所以 Kw=[H+][OH-]=1×10-7×1×10-7=1×10-14
Kw会随温度而变化,因此在应用中应明确所测定的温度。
2.pH 值的概念
由于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H+浓度很小的溶液,为计算 方便,化学上常采用H+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 碱性,叫做溶液的pH值。 pH=-lg[H+] 溶液的酸碱性跟H+浓度和OH-浓度以及pH值的关系可 以表示为: 中性溶液 [H+]=[OH-] pH=7 酸性溶液 [H+]>[OH-] pH<7 碱性溶液 [H+]<[OH-] pH>7 [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小;[H+]越小, 溶液的酸性越弱,pH值越大。所以,可以用pH值表示 溶液的酸碱性。
一般地,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例如:氧 气O2 、氢气H2、铁Fe、钙Ca等;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例如:水H2O、 碳酸钙CaCO3等。
2.分子、分子式及分子量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能够独 立存在的。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叫做分子式。 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分子式,如H2O、NaCl等都是分子 式,分别表示了水和食盐等物质的组成。
3.溶解平衡
单位时间内溶质溶解的量的多少称为溶解速率,而单 位时间内从溶液中析出的量的多少称为结晶速率。当 两个值相等的时候,就是溶解平衡。 从表面上看,晶体的量和溶液的浓度都是不变的,像 是静止了一样,而实际上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仍在进行, 只不过是以一种平衡的状态显示出来。 所以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且是暂时的、相 对的,当条件发生改变时,溶解平衡就会受到破坏。
例如:H2SO4中,“H”显+1价,“S”显+6价,“O”显-2 价。化合价代数和为(+1)×2+(+6)×1+(-2)×4=0。
再如:Na2SO3和CuSO4中,金属元素均显正价,“Na” 显+1价,“Cu”显+2价;“S”在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合 价却不同,前者显+4价,后者显+6价。
4.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或相同物质在不同 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氯化钠很容易溶解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 苯等有机溶剂。再如: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 溶解36克氯化钠,而最多却能溶解硝酸钠90克。
在化学上,把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称为溶解性。 一般地,在20℃时,100克水中能溶解10克以 上的物质叫做易溶物质;能溶解1克以上的物 质叫做可溶物质;能溶解0.01克以下的物质 叫做难溶物质。
对锅炉水处理人员来说,建立起化学反应是 按等物质的量进行的概念十分重要。
应用等物质的量的规则时,关键在于选择基 本单元。 例如在酸碱滴定中先确定以NaOH为基本单元, 根据反应式H2SO4+2NaOH=Na2SO4+2H2O
随之可确定1/2H2SO4为基本单元,它在反应中 的物质的量才能与标准的物质的量相等。
用元素符号和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 程式。 化学方程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意义 1)表示各物质分子数比; 2)表示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 3)表示气体体积之比; 4)表示各物质质量之比。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化学反应事实为依据; 2)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 3)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例如:反应条件 加热“△”、加压、催化剂等,生成物为气体“↑”、 生成物为沉淀“↓”等。 4)如果式子中各元素的原子数两边不相等,则在其 分子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其两边都相等,即配 平。
一、化学基本概念
(三)溶液的浓度
一定量的溶液或试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叫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说明溶质和溶剂之间相对量的大小。对于 一定量的溶液来说,它里面溶质越多,溶液浓度越大。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质量百分比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 比表示的浓度叫质量百分比浓度。用%表示。 2.体积百分比浓度:是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用 %表示。 这种浓度的表示方法通常使用于溶质为固体时溶液的 配制。例如:测定水样碱度时,所用的1%酚酞乙醇溶液 就是1g酚酞溶于乙醇中使之体积为100mL。
元素符号具有以下三种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表示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2000多万种。但是 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 元素只有一百余种。
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 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每100g溶剂中最多可溶 解的溶质克数,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 溶解度。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够溶解36g 氯化钠,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 的溶解度是36g。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溶 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 和溶液。 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超过溶质最大量(溶解 度)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较高温度配臵 的饱和溶液,滤去剩余的未溶固体,然后使温度逐渐 降至室温,这时溶液中溶质的量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 但尚未析出晶体,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过饱和溶液。 例如硫酸钠、醋酸钠等都很容易生成过饱和溶液。
5.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指溶质与溶剂按a:b的体积比配 成的溶液,符号为a:b。 通常是溶质为液体时的溶液的配制。如1:4的 硫酸,就是1体积的浓硫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 而成的硫酸溶液。
6.质量浓度
百度文库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质量,单位为kg/m3,常用的单位g/L、mg/L (ppm)、μg/L(ppb);
石蕊、酚酞、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如下: 紫色的石蕊指示剂pH=4.5~8.3时由红色~蓝色 橙色的甲基橙指示剂pH=3.1~4.4时由红色~橙黄色 无色的酚酞指示剂pH=8.2~10.0时由无色~紫红色
常见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H 石蕊 甲基橙
分子式具有以下五种意义: 1)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2)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包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 4)表示物质的分子里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合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 H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 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23×2+12×1+16×3=106
但当溶液的H+或OH-浓度大于1mol/L时,用pH值表 示酸碱性的强弱并不简便,故此时一般不用pH值 表示,而是直接用H+或OH-的浓度来表示。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 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变色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 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值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 色范围,是通过实验测定。
4.滴定度
滴定度就是1mL标准溶液中所含相当待测成分 的质量或相当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例:0.40mg/mL就是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 0.40mgNaOH; 测定水中Cl-时,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溶液1mL 相当于1mgCl-,即其滴定度=1mg/mL; 用这种方法表示滴定度,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四)水的电离和pH值
1.水的离子积常数
根据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生成H3O+和OH-。 H2O+H2O = H3O++ OH-;可简写为:H2O = H++ OH从纯水的导电实验测得,在25℃时,纯水中H+和OH-的浓度都 等于10-7摩尔/升。 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根 据化学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 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电离表示。 实际上电离常数描述的是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红色 红色 橙色
紫色 黄色
蓝色
酚酞
无色
浅红
红色
一、化学基本概念
(五)盐类的水解和缓冲溶液
1.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在不同程度上是可逆的。这种反应 称为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水跟其它弱电解质一样,有一个电离常数。 由于水电电离度很小,它的已电离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因 而上式可以写为:[H+][ OH-]=K电离 [H2O] 其中K电离是常数,[H2O]也可以看作是个常数,常数相乘 必然成为一个新的常数,通常我们把它写作Kw。 即:Kw= [H+][OH-]=1×10 -14 Kω是水中[H+][OH-]的乘积。我们把Kω叫做水的离子积常 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成反比,无论 其怎样变化,它们浓度的乘积都恒等于水的离子积。
3.化合价
通过试验得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 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人们把一种元素的原 子(或原子团)能和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的 数目称为该原子(或原子团)的化合价。通常以氢原 子化合价为+1价作标准。
化合价具有如下规律: 1)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2)金属元素一般都显正价。 3)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显正价,与氢化合时显负 价。例如在H2S里,S显-2价。在SO2里,S显+4价。 4)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6)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不同。
么书勤 2014年5月
一、化学基本概念
(一)化学术语
1.元素及元素符号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国际统一规定,用固定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通常是用元素名称的拉丁文字母表示,有些元素的第一个字 母与其它元素相同,则用两个字母表示,其中第一个字母大 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例如:氢的元素符号为“H”,碳的元素符号为“C”,钙的元素 符号为“Ca”,铜的元素符号为“Cu”。
3.物质的量浓度
量浓度定义:用1升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 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国际制单位为mol/L或mmol/L。
等物质的量的规则 化学反应的等物质的量的规则,其实就是在 化学反应中消耗了各反应物的量的相等(各 反应物基本单元的电荷数均为一价)。 nB=nT CB×VB=CT×VT CB×VB—待测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 CB×VB=nB; CT×VT—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 CT×VT=nT。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研究物 质的变化。由一种物质的量计算出另外物质的量。
一、化学基本概念
(二)溶液的概念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 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例如,将一小勺食盐放到一杯水中,形成食盐水。其 中,食盐为溶质,水为溶剂,形成的食盐水为溶液。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 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 种叫做溶质。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 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 解碘等。
在水质分析中,因水中杂质浓度较小,一般 用mg/L、μg/L表示。
7.浓度的换算
用得多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 的换算。 二者之间以溶液密度这个量联系的,其换算关系 如下: ω﹪×ρ×1000=CB×MB 式中:ω﹪:质量百分比浓度; ρ :溶液的密度,g/m3; CB :基本单元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B :基本单元为B的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已知25℃时水中H+和OH-的浓度都是1×10-7摩尔/升。所以 Kw=[H+][OH-]=1×10-7×1×10-7=1×10-14
Kw会随温度而变化,因此在应用中应明确所测定的温度。
2.pH 值的概念
由于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H+浓度很小的溶液,为计算 方便,化学上常采用H+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 碱性,叫做溶液的pH值。 pH=-lg[H+] 溶液的酸碱性跟H+浓度和OH-浓度以及pH值的关系可 以表示为: 中性溶液 [H+]=[OH-] pH=7 酸性溶液 [H+]>[OH-] pH<7 碱性溶液 [H+]<[OH-] pH>7 [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小;[H+]越小, 溶液的酸性越弱,pH值越大。所以,可以用pH值表示 溶液的酸碱性。
一般地,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例如:氧 气O2 、氢气H2、铁Fe、钙Ca等;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例如:水H2O、 碳酸钙CaCO3等。
2.分子、分子式及分子量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能够独 立存在的。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叫做分子式。 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分子式,如H2O、NaCl等都是分子 式,分别表示了水和食盐等物质的组成。
3.溶解平衡
单位时间内溶质溶解的量的多少称为溶解速率,而单 位时间内从溶液中析出的量的多少称为结晶速率。当 两个值相等的时候,就是溶解平衡。 从表面上看,晶体的量和溶液的浓度都是不变的,像 是静止了一样,而实际上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仍在进行, 只不过是以一种平衡的状态显示出来。 所以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且是暂时的、相 对的,当条件发生改变时,溶解平衡就会受到破坏。
例如:H2SO4中,“H”显+1价,“S”显+6价,“O”显-2 价。化合价代数和为(+1)×2+(+6)×1+(-2)×4=0。
再如:Na2SO3和CuSO4中,金属元素均显正价,“Na” 显+1价,“Cu”显+2价;“S”在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合 价却不同,前者显+4价,后者显+6价。
4.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或相同物质在不同 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氯化钠很容易溶解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 苯等有机溶剂。再如: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 溶解36克氯化钠,而最多却能溶解硝酸钠90克。
在化学上,把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称为溶解性。 一般地,在20℃时,100克水中能溶解10克以 上的物质叫做易溶物质;能溶解1克以上的物 质叫做可溶物质;能溶解0.01克以下的物质 叫做难溶物质。
对锅炉水处理人员来说,建立起化学反应是 按等物质的量进行的概念十分重要。
应用等物质的量的规则时,关键在于选择基 本单元。 例如在酸碱滴定中先确定以NaOH为基本单元, 根据反应式H2SO4+2NaOH=Na2SO4+2H2O
随之可确定1/2H2SO4为基本单元,它在反应中 的物质的量才能与标准的物质的量相等。
用元素符号和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 程式。 化学方程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意义 1)表示各物质分子数比; 2)表示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 3)表示气体体积之比; 4)表示各物质质量之比。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化学反应事实为依据; 2)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 3)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例如:反应条件 加热“△”、加压、催化剂等,生成物为气体“↑”、 生成物为沉淀“↓”等。 4)如果式子中各元素的原子数两边不相等,则在其 分子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其两边都相等,即配 平。
一、化学基本概念
(三)溶液的浓度
一定量的溶液或试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叫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说明溶质和溶剂之间相对量的大小。对于 一定量的溶液来说,它里面溶质越多,溶液浓度越大。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质量百分比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 比表示的浓度叫质量百分比浓度。用%表示。 2.体积百分比浓度:是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用 %表示。 这种浓度的表示方法通常使用于溶质为固体时溶液的 配制。例如:测定水样碱度时,所用的1%酚酞乙醇溶液 就是1g酚酞溶于乙醇中使之体积为100mL。
元素符号具有以下三种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表示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2000多万种。但是 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 元素只有一百余种。
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 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每100g溶剂中最多可溶 解的溶质克数,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 溶解度。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够溶解36g 氯化钠,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 的溶解度是36g。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溶 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 和溶液。 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超过溶质最大量(溶解 度)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较高温度配臵 的饱和溶液,滤去剩余的未溶固体,然后使温度逐渐 降至室温,这时溶液中溶质的量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 但尚未析出晶体,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过饱和溶液。 例如硫酸钠、醋酸钠等都很容易生成过饱和溶液。
5.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指溶质与溶剂按a:b的体积比配 成的溶液,符号为a:b。 通常是溶质为液体时的溶液的配制。如1:4的 硫酸,就是1体积的浓硫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 而成的硫酸溶液。
6.质量浓度
百度文库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质量,单位为kg/m3,常用的单位g/L、mg/L (ppm)、μg/L(ppb);
石蕊、酚酞、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如下: 紫色的石蕊指示剂pH=4.5~8.3时由红色~蓝色 橙色的甲基橙指示剂pH=3.1~4.4时由红色~橙黄色 无色的酚酞指示剂pH=8.2~10.0时由无色~紫红色
常见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H 石蕊 甲基橙
分子式具有以下五种意义: 1)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2)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包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 4)表示物质的分子里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合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 H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 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23×2+12×1+16×3=106
但当溶液的H+或OH-浓度大于1mol/L时,用pH值表 示酸碱性的强弱并不简便,故此时一般不用pH值 表示,而是直接用H+或OH-的浓度来表示。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 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变色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 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值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 色范围,是通过实验测定。
4.滴定度
滴定度就是1mL标准溶液中所含相当待测成分 的质量或相当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例:0.40mg/mL就是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 0.40mgNaOH; 测定水中Cl-时,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溶液1mL 相当于1mgCl-,即其滴定度=1mg/mL; 用这种方法表示滴定度,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四)水的电离和pH值
1.水的离子积常数
根据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生成H3O+和OH-。 H2O+H2O = H3O++ OH-;可简写为:H2O = H++ OH从纯水的导电实验测得,在25℃时,纯水中H+和OH-的浓度都 等于10-7摩尔/升。 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根 据化学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 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电离表示。 实际上电离常数描述的是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红色 红色 橙色
紫色 黄色
蓝色
酚酞
无色
浅红
红色
一、化学基本概念
(五)盐类的水解和缓冲溶液
1.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在不同程度上是可逆的。这种反应 称为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水跟其它弱电解质一样,有一个电离常数。 由于水电电离度很小,它的已电离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因 而上式可以写为:[H+][ OH-]=K电离 [H2O] 其中K电离是常数,[H2O]也可以看作是个常数,常数相乘 必然成为一个新的常数,通常我们把它写作Kw。 即:Kw= [H+][OH-]=1×10 -14 Kω是水中[H+][OH-]的乘积。我们把Kω叫做水的离子积常 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成反比,无论 其怎样变化,它们浓度的乘积都恒等于水的离子积。
3.化合价
通过试验得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 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人们把一种元素的原 子(或原子团)能和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的 数目称为该原子(或原子团)的化合价。通常以氢原 子化合价为+1价作标准。
化合价具有如下规律: 1)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2)金属元素一般都显正价。 3)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显正价,与氢化合时显负 价。例如在H2S里,S显-2价。在SO2里,S显+4价。 4)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6)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