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系两级管理的思考(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院系两级管理的思考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原先垂直式、集中式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提高内部管理质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优势和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校建设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必需。

从体制和内涵上看,在系部二级管理部门的设置上,由原来的教研室转为系部,由原来单一的教学部门转为集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工作于一体的综合部门。这种职能的变化给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也出现了系部和行政管理科室之间工作协调不顺、互相推诿的现象。

一、什么是院系两级管理?院系两级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院、系(部)二级管理体制,即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责任,根据职责的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使系部在学院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

院系两级管理,是指学校简政放权,赋予系(部)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独立自主的权利,使其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工作自由度。系(部)在学校总的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与它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相一致的权利和利益,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

高校院系两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应以优化校内资源配置作为前提与基本出发点。通过院系两级管理职权的调整,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相关配套改革的实施与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措施,确立系(部)“主体性”结构的地位,实现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以促进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高等学校各类资源按其所服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成院级资源与系级资源两个部分。院级资源是面向全校服务的资源。主要包括公用教室、公用实验室、图书馆、校级行政管理用房、福利与附属用房、教职工宿舍等物力资源,以及公共课教师、图书馆人员、校级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人力资源与校级经费等财力资源。系级资源是各系(部)、各专业使用的资源,主要包括专用教室、自用实验室、图书室、系和专业级管理教研用房等物力资源以及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系与专业级的后勤人员等人力资源和系级经费等财力资源。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经

费投入严重不足与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并存,院系两级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学校资源配置可以按照两个层面进行。在院级资源配置的层面上,应该根据院系两级的职能与管理目标,以加强校内公共资源的建设为重点。同时,强调学校层次的放权,防止出现高度集权时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过度集中于校级建设现象重演,强化院系两级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系级资源配置的层面上,必须强调系部层次的相对“集权”,建立系部资源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系内共享、对外服务的管理制度。

对于体育场馆、公共教室、校园网络、图书馆、学生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全校性的公益设施等校级公共资源,可以采取由学校负担建设资金的公共提供方式,从而避免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的“重复建设”问题,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学校财力,提高大学的办学能力。对于中心实验室、实习基地、专用设备以及系级实验室等系级或院系两级共管的公共资源,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由学校、系部与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建设,实行有偿使用、市场运作的模式,在保证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既可以为校内科研与生产提供服务,也可以在高校之间甚至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强化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为什么要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有什么好处?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对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如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教学质量、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教改教研、科研、就业)有什么帮助?

三、高等学校二级管理模式概述(院系两级管理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其历史背景是怎样的?我国高校院系两级管理的现状是怎样的?院系两级管理的模式有哪些?)(一)高等学校二级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在管理学、组织学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的特点是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这种管理方式能使每位主管仔细的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这种结构形态适宜于规模较小的组织,如我们原来的中专管理基本采用这种模式。如果组织规模扩大,锥形结构形态就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迟缓、信息失真、主管地位相对弱化等问题。而扁平结构形态的特点是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信息传递快,信息的保真性强,有利于各二级单位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层次的增多,高等学校管理模式一般采用扁平结构形态,即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或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实施校、院(或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把学院整体工作目标逐层分解、展开,并逐层下放管理的自主权,达到“降低管理重心、缩短管理跨度、避免相互推诿、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其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教学系(部)的积极性。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使系(部)一级有充分的教学科研管理权、用人权、经费审批权、津贴分配权,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各教学单位和一线教职工群众的的积极性。

2、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高校可以集中相近学科的师资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学科群和学术梯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系(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资源,利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房产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能够促进办学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院级领导的管理跨度,提高执行力度和管理过程的运行速度。使学校管理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提高,从而使管理效能得到优化。

4、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进行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有利于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时适应教育市场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有利于培养宽口径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等学校实施二级管理模式概况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以最早兴起的博罗尼亚大学为代表的称为“学生大学”,由学生主持校务;以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的称为“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这一时期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系(faculty)和学院(college),其管理形态可以说是校、院系模式的雏形。

到了近代,国外高等学校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渐成熟,并演化为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英国模式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学院的自治性比较强,学院就变成大学管理的重心,如剑桥大学的三位一体学院就是文、理、法科齐全。日本模式的学院叫学部。学部有点类似“联邦”。学部以下的“讲座”(相当于我国高校的教研室)具有较大的权力。讲座集教学、科研、行政一体化。校长在大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的职权为“掌管校务,统辖所属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学部的权力就比较小,学部长的权力仅为主管所属学部的行政事务,监督所属职员,召开教授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