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传》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传》读书报告

一、书名

《雍正传》

二、作者简介

冯尔康,1934年4月生于江苏仪征,1948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二中、十一中,1955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留校认助教,旋转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迄与今。教学上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社会史方向的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博士生学习。教学的同时,冯尔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清史、中国社会史暨史料学的教学与研究。研究状况、成果及历史认识论概要如次。撰著《雍正传》、《清史史料学》,并与友人合作撰写、编辑学术书籍,共30余种,另撰述文章150篇。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谱牒学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三、框架体系

本书是国内首部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评述了清朝雍正帝的生平政绩,试图通过研究雍正来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认为,雍正帝敢于“振数百年颓风”,革旧除弊,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应该肯定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并为过往对维正帝不够中肯的评论和诬枉作了辨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四、精彩论点

翻开《雍正传》,第一句便是“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作者话锋一转,“作者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如此一来,作者想要为雍正有所辩白正名的心意跃然于心。毕竟,作好历史人物的评论,要避免概念化的毛病,“千人一面”,则不是成功的研究。一、成长为帝

从小康熙对各皇子的教育就相对严格,胤禛更是在众人中表现突出,酷暑难耐之日,静坐书斋习读。此间的胤禛过得比较多的就是这样的书斋生活,但期间不时随康熙帝巡幸,从东北到满洲发祥地的辽吉,从东南至富甲天下的苏杭,西去山西五台,北达内蒙古草原,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在巡幸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各地经济出产、山脉河川、水利运输、民风习俗、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历史问题等;同时又通过观察康熙处理政事、考察地方行政和吏治获得了官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经历对他日后的皇位争夺和继位后的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从此开始胤禛逐步培养起了自身势力。而后,在康熙几次废太子立太子,致使太子之位始终悬而未决之时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这一突如其来的转换也正是雍正为世人所怀疑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储位之争,并不是某一个朝代更不是一位君主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封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皇位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争夺的目标,封建国家实行所谓“家天下”的政体,皇位在众皇子之间选择。在未确定太子之前,皇子之间是兄弟,只有长幼之分,而一旦确定了皇位继承人,便是君臣之别。如此巨大的落差自然就造成了众皇子争夺皇位的状况。所以不能用封建伦理来评论康熙朝的储位,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指责某一个人,要从这个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和性质来分析,据此作出科学的评判。储位之争是胤禛的青壮年在党争之中度过,同他的众兄弟一样为获取最高权力。这也是统治阶级最高层的内部争斗,对参与者无需称道,但也不可专门为难作为胜利者的胤禛一人,要谴责的话,康熙、废太子以及进行过谋位的皇子都有各种程度的不是。在储位之争当中,谁上台都包含谋取的成分,都是值得怀疑的。

二、时势造英雄

雍正功业的产生取决于他的个人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现下就来看看是怎样一个时代造就了雍正。

1、农民抗租抗赋及争取永佃权的斗争。康熙年间撰修的《无锡县志》说该地“佃田者不输租,寄籍者不输粮,积已成习”。抗阻、抗粮是清朝农民斗争的主要形式。

2、官僚机器的腐败及其不可改变性。捐粟拜爵,秦汉已兴,历代相沿,然至明朝始定出捐纳事例,到清代则盛行起来;科举取士,到了清朝亦是百弊丛生。

3、皇权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4、顽固阻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社会因素影响雍正的行政,这就是当时满族的状况。从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到统一全国,是满族的兴起时期,而康雍时代正是满族的发展期。这个时期它已逐渐走向衰落,进取精神大不如从前,但仍有所保留,主要表现在:重视民族问题,经营边疆,巩固祖国领土;皇帝勤于政事。雍正正是适应了以上数个时代要求同时又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出相当的努力,才成就了之后乾隆的盛世景象。

三、功过

康熙在统治后期,不再勤于政务,受地主阶级功成名就思想的影响,失去了变革现实的锐气。五十年三月,他说:“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这样一来,康熙后期的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包括:朋党之争;贪官、封建政府与农民的矛盾;依靠富农的政策与阶级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造成的问题。

为此,雍正上台之初就开始思想革新:

1、兴利除弊的革新思想。

2、反对朋党,强调忠君。

3、主张为政务实与反对沽名钓誉。

4、舍“宽容”从“严猛”。

5、主张“人治”。

特别说明一下,雍正的“人治”,强调君主励精图治,重视官吏的任用得人,希望实现清明政治。从实践角度看,他的人治存在不少合理内容。他为政务实的思想重视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比那些沽名钓誉的官僚要好得多。随后出现的雍正为世人所诟病的杀年羹尧、隆科多之事,从其性质来说是君主按照封建君臣关系的准则,收回重臣所不应有的权力。这一场君臣权力之争,双方各有过错。雍正作孽于前,后又残酷打击表现出了君主权威的决定性和雍正的残忍。而年羹尧、隆科多两人结党营私也是咎由自取。此后,雍正统治进入正式状态。在这个时期,他主持开直隶营田,广西垦田,修宁夏水渠,兴建江浙海塘,防治黄河,调湖广老农入川教垦,北方老农到华南教种杂粮,江浙老农至直隶教种水稻。农业和手工艺都有所发展。与此同时,雍正在康熙与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基础上,有缔结了《恰克图条约》,确定中俄中段疆界。康熙末年禁止商民往南洋贸易,雍正则听从官员的建议,开放了广东、福建洋禁。这些措施在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条件之下,能够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的农业发展并积极改进各地耕作技术弥补当地自身缺陷;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开放通商口岸部分发展贸易是雍正深远眼光之所在。

四、盛世之缔

在清朝最为世人称道的康乾盛世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尽管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却是不容忽视的。康熙后期的弊病若不是经过雍正的大力整顿,清朝极有可能快速衰落,而雍正时期的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也是乾隆时代能够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乾隆中河南巡抚阿思哈说:“圣祖任皇帝涵濡煦育六十余年,久道化成;世宗宪皇帝整纲肃纪,通变宜民凡闾阎疾苦,靡不周知;我皇上缵承三圣,善继善述……”。其对三者的关系以及雍正除旧布新的评价都较为中肯。除此之外,本书作者对雍正事迹的一系列描述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详细比对封建时期各个朝代及每位君主的做法来具体评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雍正正名。至此,雍正的传记告一段落,但是以往的恶语相向如今不再能拖累于他,即使雍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