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影响 论文

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影响 论文

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摘要面对今天经济全球化、复杂化趋势加深,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变化性的因素愈加增多,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无一例外都将经济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制度研究中,甚至有些经济学家大胆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决定经济成败的观点,让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关键词方向标关键改革创新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想影响了几千年而不衰,其中的精华更是日久弥新,专注于军事的谋略思想同样适用于经济建设,研究军事谋略与制度建设的关系会惊喜的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强大的借鉴意义。

一、经济制度的“谋略”性质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战争而言,兵事凶险不可轻启,在二战期间,希特勒种族灭绝的战术固然对实现他的法西斯梦想立竿见影,收效甚快,但他的这一谋略显然是凶残的、毫无人性的,暂不说这一战略的含金量与智慧度有多少,任何违背人民意愿的谋略注定失败,可见战争中谋略战术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战争结果。

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经济改革的方向,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那么我国经济体制无论怎样改革都脱离不了经济制度所规定的性质方向,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频繁,例如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控股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允许、加大外国资本、民营资本的控股比例,但国家资本在国有企业资金比例上依然坚挺,话语权依然无可动摇,这是由我国经济制度性质牢牢决定的,扩大资金来源能国有企业更有活力、竞争力,但绝改变不了永远开头的“国有”二字;在改革分配制度的问题上,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不再是马克思所规定的直接社会劳动,因为高度单一的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打破,那种除劳动以外,资本、土地等要素由国家或相关公有组织占有、支配、使用的情况也随着市场化改革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按劳分配也由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基础,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放开生产要素分配,那样会是收入差距固化,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见,经济体制的改革离不开经济制度规定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导老师徐大兵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班姓名钟家荣学号 2014302803292015年 11月 1 日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清算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始于经济体制改革。

从初期的“大包干”、“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最终,党的十四大还是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在其文章《改革向何处去:论十年转轨》中写到:“总的来说,大多数观察家得出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转轨道路是成功的.而俄罗斯的转轨是失败的,其它转轨国家处于两者之间。

”而中国创造“中国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终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1949年到1953年,我国顺利度过过渡时期,进入计划经济时期,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

计划经济即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在建国初期,这种经济体制对于迅速整顿战争后经济创伤,集中人力物力完成重点工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的弊病则越来越明显。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摘要: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起来说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重点分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过程。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生产关系建国之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建立了农户个体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就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农户的个体所有制土地;二、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这种个体农户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成从初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来又成为了人民公社;三、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弊端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效途径: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这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部曲。

1956年底,我国农村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把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改造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了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显得过于仓促,短短的时间内就从初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历史证明,这种管理体制严重的脱离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脱离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其弊端如下:用人民公社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形式组织农业生产同中国现实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活动,是一个由自身内部规律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根本规律。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增强。

在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提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求从速度至效率、从规模至质量的转变。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质的变革。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新潜力,才能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活力。

同时,有序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技术和人才,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型国家。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互补共赢,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普惠效应。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

【经济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摘要:制度变革、充足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外需为主导的需求拉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我国经济仍会继续高速增长,但不排除在个别年份甚至一段时期内出现波动的可能,原因在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能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增长;美国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外贸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对这些巨大成就进行总结,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制度变革、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三方面论述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一)制度变革。

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制度创新和变革涉及到的领域、范围、人员和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这其中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变革就是1978年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9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办、经济特区的成功,每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都给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99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经济组织的效率,充分地发挥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潜力,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增强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中去。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启示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启示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启示论文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幸福,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启示,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1.实行经济改革,使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改革开放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市场经济。

改革建立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基础,推动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型的土地流转、职工分红、金融市场开放等也吸引了不少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

而在这种改革中,建立了我国的现代市场经济,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新技术,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

2.积极开放市场,拓宽了国际经济交流改革开放建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制度和体制,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合作。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切实推动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3.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的重大意义还表现在推动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方面。

经济拓展,商业机会不断涌现,企业也在走向国际市场,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使其更具投资价值和市场价值。

4.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了我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以“中国制造2025”为标志的制造强国战略,走到了一个更加高层次的新阶段。

时间推移,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传统的生产要素相比,科技创新在创造经济价值和推动经济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高质量方向加速升级。

5.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创新活力改革开放使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科学城市和智慧城市不断创新和发展。

1978-1992年改革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论文

1978-1992年改革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课论文1978-1992年改革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作者姓名学号学院名称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1992年间,经济方面发生的变化。

从经济体制的变化进而到各个行业的变化,重点举出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关键词: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企业改革;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2)2.1 计划经济 (2)2.1 市场经济 (3)第3章 1978-1992经济方面变化历程 (5)3.1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历程 (5)3.2 几个在经济变革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人物 (7)3.2.1 海燕衬衫厂和步鑫生 (7)3.2.2 “野太阳”亚细亚 (8)3.3 本章总结 (8)参考文献 (11)第1章绪论1978至1991年,是自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的时期。

此间,思潮涌动,举措迭出,改革理论和开放事业阔步前进与徘徊后退并存。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其增长方式,为外延与内涵式增长并存的现代化道路;其所有制形式,是国有经济存量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增量迅速发展的道路;其政策供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的发展道路。

在此期间,由于放权改革的进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经济短缺现象逐步缓解。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济起伏与经济波动较为密集,中央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并行,政府职能的行为边界有所调整,政府、企业、市场的边界逐渐清晰,也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2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2.1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概括有[1]:第一,现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区别,集体所有制是一种从属性过渡性的制度设计。

改革开放论文1000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1000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1000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中国速度”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非常流行的新名词,更有甚者,很多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国之谜”。

本文将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力求可以提出一些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有用的,有促进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战略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一)经济增长速度步入历史最快车道从经济总量上分析,中国经济总量从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足300美元,仅仅用了数年时间,到2003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这一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步入了历史最快车道。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也在以平均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这个速度持续的时间之长让许多经济学家都感到迷惑。

(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备中国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健康发展,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越设越低,这也无疑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的大军当中,这种转变,将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注入巨大的活力;再者,我国的法律体制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正在制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各个企业也将会在法律的规制下公平地进行竞争,这将会使市场要素的使用更加有效,市场要素的流转更加快速,市场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

(三)企业格局日趋完善,多种企业形式共同发展如今,中国经济增长的企业群体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略格局。

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不断进入中国的海外投资和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主要力量,它们也给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注入了新鲜血液;其次,中国产业结构和布局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地完备。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经济论文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经济论文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更高水平中国经济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就是逐步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看到,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

2020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行动纲领。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早界定,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20多年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我国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力于培育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论文导读::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的。

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联系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分别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一个合理、系统的解释。

论文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变迁改革开放32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经济社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有了大大提高。

回顾改革的历史进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其起点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由此我们便引伸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从农村开始呢?国内外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人很少,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来进行研究的人就更少了,至少公开发表的文献里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里,笔者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给出了一个合理、系统的解释。

一、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

按照马修斯(1986)的定义: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与生产费用不同毕业论文模板,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费用。

[①]这里,我们把交易费用理解为监督和执行一个合约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做出如下的解释。

(一)实行农村改革的执行费用低实行农村改革的执行费用是指执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一系列费用期刊网。

首先,这一改革的技术执行费用是低廉的。

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模式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的实施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它只是把土地使用权下放到农民手中,而土地所用权并未改变,仍然集体所有。

其次,农村改革的阻力很小。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有关中国经济政治1000字论文,欢迎阅读。

中国经济政治1000字论文篇一:《浅析中国经济与环境平衡的路径》【摘要】中国的经济腾飞是伴随着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失衡,而调整失衡需扭转居民意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环境政策,并在意识和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关键词】环境;经济;平衡路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腾飞。

凭借GDP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中国在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经济腾飞的同时,环境也以更快的速度恶化。

工业的粗放增长造成空气和水质的污染,落后的农业特别是不合理地使用肥料也造成极为严重的土地污染。

淮河水质恶化、生物灭绝、极端天气、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凸显。

人们创造了新的文明,却也在破坏存在了数千年的人与自然的秩序。

目前所存在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地也不存在单一的解决途径,追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注定只能是雾里看花。

对于经济利益和环境友好追求的失衡必须得到扭转,而扭转是对居民的意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环境政策进行的扭转。

经济社会中的参与者同时又都是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意识和机制的双重作用才能扭转这种平衡关系。

一、国际合作地球因为动物的迁徙和大气、洋流的循环等途径,是一个整体。

南美的热带雨林不仅是多种生物的家园,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的温室气体的消化;北极冰山的融化不仅影响北欧和俄罗斯,它关乎每一个沿海城市的未来。

所以环保需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除了共享的地球环境作为外部压力之外,国家间对于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效率不同也造就了国际合作的内生需求。

如清洁发展机制,它是指一个发达国家通过用技术和资金投入的方式与一个发展中国家合作实施其温室气体减排的项目,其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给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义务。

论我国改革开放周年巨大成就论文字

论我国改革开放周年巨大成就论文字

论我国改革开放周年巨大成就论文字随着改革开放的30周年,中国迎来了发生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并迎来了独特成就。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以下是我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周年巨大成就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第一,改革开放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自由化国际贸易,优化税收政策,注重金融市场和企业的制度建设。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开放和市场化,并且迅速增长超越了其他国家。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典范,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原来高出很多,也有了更多选择。

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减贫,使数百万人脱离贫困,衣食无忧。

全球范围内最多的中产阶级才得以成长起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提供了稳定和可持续的支撑。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更有影响力的发展。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

中国已有数十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为国际社会注入了和平正能量。

同时,中国也在向世界各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持和援助。

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得到了全球各国的信任和认可,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交流和合作的重要伙伴。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现在许多科技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不断推动着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占领地位。

中国现代科技已经起步,居于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各领域中,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富有创意的项目和创新成果,成为推动科技革新的新动力。

第五,改革开放为中国的人民带来了更宽广的思想和文化视野,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和进步,中国的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杂志、报纸和出版社得以展示和表达更广泛的内容,文学、电影、绘画等文化领域也有了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论文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论文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它的质量决定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高低。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经实现过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论文将从历史角度,阐述一下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历过高速工业化进程的日本,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其改革核心是:“放权、去管、去税”。

通过深化市场改革,削减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减轻企业负担,创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助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同时,日本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并将工业化重心从传统工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这些措施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之一,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20世纪80年代,英国在理顺市场经济关系的同时,略微加强政府干预,加快市场经济的进程。

具体措施有:削减企业税、贸易限制,同时建立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和健全的福利体系。

英国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我国加强政府调控、实现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德国是欧洲经济大国,其经济体制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20世纪90年代,德国政府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注重企业自主经营和民主管理的发展。

特别是德国长期坚持高度的工薪中产阶层在社会选择中的优先地位,确保了国家社会公正、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的有效运行。

因此,学习德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加强和完善国家公共服务,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制度,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与各国分享,学习并掌握各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的腾飞。

中国的发展变化与趋势论文

中国的发展变化与趋势论文

中国的发展变化与趋势论文中国的发展变化与趋势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变。

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论文将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以及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强劲势头。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推动市场经济、吸引外资和促进创新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并带来了数以亿计的人口脱贫。

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制造业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成为全球制造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二、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的社会变革也是显著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流入城市。

教育水平提高,健康保障体系得到完善。

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出现,如城乡差距加大、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三、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显著变化。

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实行了一制的政治体制。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实现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政治环境。

例如,加强法治建设,推动腐败打击,提高政府的透明度等。

未来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开放和透明的政治环境。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将继续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继续推动创新,加强科技领域的投入和发展。

同时,中国还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另外,中国也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结论:中国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是令人瞩目的,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在朝着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

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范文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范文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范文坚持四个全面射深化改革,有利于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一:《试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词】深化改革;形成共识;汇聚正能量党的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议题重大,影响深远。

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其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

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如何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笔者体会要着力弄清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样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一、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改革开放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回顾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浅谈
2011年在大二的上半个学期我选修了储老师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与回顾,虽然这门课只有短短的二十多个学时,我的专业课也与此丝毫没有关联,但由于我对这门课感兴趣以及老师讲课时注重联系实际并以自己的经历来给我们做讲解,所以对这门课我从未旷课,上课时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为了给这门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下面我将结合几份期刊论文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谈论一下自己的观点。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由政府通过制度设计与维护、基金筹集与管理、卫生维护调控与监督的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保障体制。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实现不仅需要卫生部门的持久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制度上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方面的鼎力协助,政府制度上的支持和资金的协助与卫生部门的维护调控与监督这两者缺一不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最近几年才开始办的有模有样,因为我们的国家在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家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骄人成绩,改革开放后几次经济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经济快速发展一举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富了,以前因贫穷而无法实现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有了最基本的资金保障,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开始驶向了正轨。

为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2003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中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

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随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尝试。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从2003年发布《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之日起,全市13个郊区县、188个乡镇都开展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过4年的发展,参合率逐年提高,筹资总额逐年增长。

2007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268万, 参合率达到88.93%。

2006年,参合农民中有198.4万人次获得补偿,补偿总金额达3.29亿元[2]。

2007年北京市市、区两级政府将共同筹资,增加人均补助80元,使全市筹资水平提升到人均220元,市政府新增补助资金1亿元左右,依照区县功能定位实行分类补助。

怀柔作为京郊区县试点区,实行了农民大病统筹新政策。

农民可按20元或10元两档缴费,市区镇乡三级政府给每个农民统一补贴40元。

其中,按20元缴费的,住院医药费报销起付线由过去的3000元降到1000元,报销时按1000元到6万元以上分6档,报销比例由35%到60%,报销封顶金额由3000元上升到3万元。

截至6月11日,怀柔全区14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已有12.7万名农民
缴费参加大病统筹,占农民总数的71%,其中951名住院患者已报销医药费166万元。

没有报销医药费的农民可享受健康体检。

新政策大大扩展了受益面,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喇叭沟门村60多岁的低保户彭兴花老人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由区、乡两级政府出资为她办理的农村合作医疗卡。

老人高兴地说:“以后我这个孤寡老人看病不用担心了!”为减轻低保群众的就医负担,从今年起,怀柔区由区、镇乡两级财政出资20多万元,为农村低保户交纳医疗保险费用。

低保对象不需交费就可享受医保,一旦生大病即可按比例获得最高3万元的保险补偿。

这项政策惠及全区7181名农民。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推广确实使广大的农民受益匪浅,但正如人无完人一样,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的住院报销让农村居民不再为生病花钱而发愁,然而当人们高兴之余却也有些异样的担心,现在的制度是给农民报销一定的比例,但是这种报销却是在事后才给的报销,也就是说如果家里贫穷在交不起住院费的情况下病人只能先借钱来看病,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让农民为借钱而发愁更严重的是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的疾病治疗时间;二是医药报销范围需更加广泛,医疗
费报销需要更加规范。

现在农村医疗报销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规药品,虽然这些药品病人会经常服用但是这些药品本来的价格也比较低廉,而价格较昂贵的药品报销的种类较少,比例也较低,对于真正患了重病的患者而言,医药报销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帮助农民解决根本问题;三是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各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分散格局。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等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并存的情况下,没有一个统一的医疗管理体制和机构,各项制度分头管理,再加上各项制度及其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衔接,易导致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据统计,2000年我国卫生事业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左右,公共卫生事业费用约占总卫生事业费用的15% 。

我国农村卫生费用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16%。

同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占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使用的份额不到25%。

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8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

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我们国家为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并不能从单纯的医药方面来解决,其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乃是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确实有了飞跃的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我国人口基数十三亿之多的现实,而农村人口占据了约80%,为近十亿的人提供医保不能不说是一项艰难而又巨大的工程,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为如此大的工程买单,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这项工程的完工将变得遥遥无期,因此归根结底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在国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后政府为改善农民生活而采取的利民措施。

农村医改道路虽举步维艰但意义影响深远,虽然现在的医保远不如人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改的稳步推进,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将会逐渐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邹建峰.《构建农村医疗安全网.中国经济信息》
2汪时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发展研究》
3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