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公平价格:最初出现在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的。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2、整个经济学说框架的划分
答:(1)经济学说演化的基本脉络:西方经济学说迄今为止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前古典实经济学: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经济思想,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以及原始积累时期的
重商主义,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启蒙阶段。
b)古典经济学阶段:包括从18世纪下半期亚当·斯密的经济学,19世纪初李嘉图、马尔萨斯和萨伊等人的
经济学,19世纪中期约翰·穆勒的经济学,以及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包括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德国历史学派。
c)新古典经济学: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包括马歇尔、瓦尔拉斯、门格尔等人的经济学说。以边
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为特色。
d)当代经济学阶段: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说,包括现代各种经济学流派,比如新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
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剑桥学派等。
(2)经济学说史的架构框架
3、色诺芬
答:(1)著作:《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2)主要经济思想:
a)重农思想。色诺芬重视农业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农业发展,奴隶制的经济才能发展。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认为农业是最愉快和最有益健康的经济部门;自由民不应该从事其他“粗俗的技艺”,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也体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
b)关于价值和货币的思想。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这里已经触及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储藏职能。c)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有卖掉才是财富,即使卖掉得到货币,如果不会使用货币,货币也不是这个人的财富。使用价值即是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他强调农业是财富最重要的来源,除此之外,开采白银,从事商贸活动,出租房屋、土地、船只和奴隶等,也可以增加财富。不过他较为轻视手工业生产。
d)社会分工思想。《经济论》中提到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
e)如何增加国家的收入思想。主要体现在《雅典的收入》中,他从国家角度考察了增加收入的问题。吸引外来外国来雅典侨居;主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的劳动。
4、亚里士多德
(1)著作:《政治论》、《伦理学》
(2)主要经济思想:
a)交换思想。他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就是物品固有的。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违反自然的。他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认为“一切财货必须由某一事物来度量”,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属于货殖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采取否定的态度。
b)关于财富。认为人类活动的目的在于幸福,而幸福的全部意义在于正义、健康和最愉快的成功,实现幸福有赖于若干外部的手段,财富就是达到幸福目的手段的集合。财富可以分为两类:为善良生活所需要的、有限的财富,人们取得这些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是为了满足消费,它是合乎自然的;为积蓄并以货币形式累积的财产是没有限制的,也是违反自然的。获取财富之术有自然和不自然两种,自然的获取财富之术包括农、牧、渔、猎,这是真正的生财之道;不自然的获取财富之术包括商业和借贷业。
c)奴隶制思想。他竭力证明奴隶制度是自然的和合理的制度。应用自然观念说明事物的合理性与否。所谓自然,是指合乎事物的本性。他把奴隶制度看作是出于自然的劳动分工的结果。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1、贸易差额论:又称“贸易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主要代表者是英国的托马斯·孟等。贸易差额论鼓励输出货币从而输入更多的货币,这在资本原始积累后期,对西欧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曾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2、货币差额论:又叫“货币主义”,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因此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贵金属或者货币才能流入国内,增加一国的财富量。
3、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4、重商主义的含义。
答: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5、重商主义早晚期的思想主张。
答:(1)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主张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将货币吸收到国内和阻止货币外流,以储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国家财富的。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或货币差额论,马克思称之为货币主义还有人称之为重金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约翰·海尔斯、法国的博丹、孟克列钦。
(2)晚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中叶,属于重商主义的鼎盛时期。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被称为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之为重工主义,或真正的重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意大利的塞拉、英国的托马斯·孟、法国的柯尔贝尔、奥地利的霍尼克和德国的尤斯蒂。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增加本国